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北京法源寺 > 第29部分(第1页)

第29部分(第1页)

二十八年前的烈士告别、向二十八年前的刑死之我告别、向过去的自己告别。

离开了菜市口,他到了宣武门外大街南口,走进了南北方向的北半截胡同,胡同的南端西侧,一座地势低矮的房子出现了,那是谭嗣同住过多年的地方……浏阳会馆。

会馆里的莽苍苍斋,三十年前,正是他们商讨变法维新的地方,多少个白天、多少个晚上、多少个深夜,他和谭嗣同等志士们在这里为新中国设计蓝图。三十年,这么快就过去了,莽苍苍斋老屋犹在,可是主人已去、客人已老,除了蛛网与劫灰,已是一片死寂。唯一活动的是照料会馆的老佣人,在收了这位陌生老先生的赏钱后,殷勤的逐屋向他介绍。

老佣人一知半解的述说三十年前,这是大人物住过来过的地方。他吃力的细数莽苍苍斋主人交往的人物,他口中出现了〃一位康先生〃。他做梦也梦想不到,那位〃康先生〃,正含泪站在他的身边。

莽苍苍斋的匾额还在,旁边的门联,却己斑驳不清,但他清楚记得那门联上的原文。当时谭嗣同写的是〃家无儋石,气雄万夫〃,他看了,觉得口气太大,要谭嗣同改得隐晦一点,谭嗣同改成〃视尔梦梦,天胡此醉;于时处处,人亦有言〃。他大加赞赏,认为改得收敛。

如今,三十年过去了,谭嗣同〃气雄万夫〃而去,〃视尔梦梦〃的,正是他自己。〃再见了,莽苍苍斋;再见了,复生。〃这里尘封了他们早年的岁月、这里寄存了当年救国者的欢乐与哀愁、这里凝结了谭嗣同被捕前的刹那,在那从容不迫的迎接里,主人迎接捉拿钦犯的,一如迎接一批客人。在天地逆旅中,人生本是过客,只有旧屋还活现主人,而主人自己,却长眠在万里朱殷之外,在苍苍的草莽里,默然无语,〃人亦有言。〃

在阴天中,他又转入西砖胡同南口,沿着朱红斑驳的墙,走进了法源寺。

四十年前,他初来北京,就住在宣武门外米市胡同,就爱上附近的这座古庙。庙里的天王殿后有大雄宝殿,在宽阔的平台前面,有台阶,左右分列六座石碑,气势雄伟。他最喜欢在旧碑前面看碑文和龟趺,从古迹中上溯过去,浑忘现在的一切。

过去其实有两种,一种是自己的过去、一种是古人的过去。自己的过去虽然不过几十年,但是因为太切身、太近,所以会带给人伤感、带给人怅惘、带给人痛苦。从菜市口到莽苍苍斋,那种痛苦都太逼近了,令人难受;但古人的过去却不如此,它带给人思古的幽情、带给人凄凉的美丽和一种令人神往的幸会与契合。怀古的情怀,比怀今要醇厚得多。它在今昔交汇之中,也会令人有苍茫之情、沧桑之感,但那种情感是超然的,不滞于一己与小我,显得浩荡而恢廓。但是怀今就赶不上。

智者怀古、仁者怀今,仁智双修的并不排斥任一种,不过怀今以后,益之以怀古,可以使人伤感、怅惆、痛苦之情升华,对人生的悲欢离合,有更达观的领悟。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正因为结局是从今而古、从古而无,所以把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用来怀古,反倒不是减少而是加多。你自己生命减少,但一旦衔接上古人的,你的生命,就变得拉长、变为永恒中的一部分。即使你化为尘土,但已与古人和光同尘,你不再那样孤单,你死去的朋友也不那样孤单。你是他们的一部分,而他们是自古以来志士仁人的一部分。

那时候,你不再为他们的殉道而伤感、怅惘、痛苦,一如在法源寺中,你不会为殉道于此的谢仿得而伤感、怅惆、痛苦,你也不会跟谢枋得同仇敌忾,以他的仇敌为仇敌。你有的情感,只是一种敬佩,一种清澈的、澄明的、单纯的、不拖泥带水的敬佩。那种升华以后的苍茫与沧桑,开扩了你的视野,绵延了你的时距,你变得一方面极目千里,一方面神交古人,那是一种新的境界,奇怪的是,你只能孤单一人,独自在古庙中求之,而那古庙,对他说来;只有法源寺。

〃康先生又来法源寺看古碑了。〃说话声音来自背后,康有为转身一看,看到一个中年人,在对他微笑。

中年人中等身材,留着分头,但有点杂乱,圆圆的脸上,戴着圆圆的玳瑁眼镜,眼睛不大,但极有神,鼻子有点鹰勾,在薄薄的嘴唇上,留着一排胡子。下巴是刮过的,可见头发有点杂乱,并非不修边幅,而是名士派的缘故。他身穿一套褐色旧西装,擦过的黑皮鞋,整齐干净,像个很像样的教授。

康有为伸出手来,和中年人握了手。好奇的问:〃先生知道我姓康?〃

〃康先生名满天下,当然知道。〃中年人笑着说,非常友善。

〃你先生见过我?能认出我来?〃康有为问,〃你刚才说我又来法源寺看古碑了。你好像看我来过?〃

中年人笑起来,笑容中有点神秘。他低下了头,又抬起来。两只有神的眼睛,上下打量着康有为。慢慢他说:

〃我当然认得出康先生,在报上照片看得大多了。何况,我还见过康先生,不过,那是 很早很早很早以前的事了,康先生恐怕不记得了。〃

〃多早以前?〃

〃算来康先生会吓一跳,近四十年以前。准确的说,是三十八年前。〃

康有为圆睁了眼睛,好奇地间:〃可能吗?看你先生不过四五十岁。近四十年前你只有十多岁,你十多岁时见过我?在哪里见到的?〃

〃就在北京。〃

〃在北京哪里?〃

〃就在北京这里。〃中年人把手指地,〃就在北京这法源寺里。就在这石碑前面。〃

康有为为之一震。他抓住中年人的手,仔细端详着、端详着。〃你是一一〃

〃我是……我是当年法源寺当家和尚余和尚的小徒弟!〃

康有为愣住了。他大为惊讶,仔细盯住了对方。突然间,他拥上前去,抱住中年人:〃啊,我记得你!我记得你,你就是那位从河南逃荒出来、被哥哥放在庙门口的小弟弟!〃中年人不再故作神秘了,他抱住康有为,眼睛湿了。抱了一阵,两人互抱着腰,上半身都向后仰,互相端详着。中年人赞赏地摇摇头:〃康先生博闻强记,真名不虚传,康先生记性真好!近四十年前的一个小和尚,你还记得。〃

〃也不是记性多好,而是你当年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太深刻了!〃

康有为双手拉着中年人的双手:〃你当时叫什么来着,你叫一一〃

〃普净。我叫普净。〃

〃对、对!你叫普净,你叫普净!〃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