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随身空间之重生红色年代、 > 第14部分(第1页)

第14部分(第1页)

才在柜台询问的时候,那位老大爷好像一直在他们旁边呢。

杜爹听了老大爷的话,心里也觉得有门,顾不得逛百货店,又拉着杜妈和芽儿匆匆的往废品收购站而去。废品收购站离百货商店不是很远,中间隔着邮局和收购站。到了废品收购站发现这里的人要比百货商店的人多。不少小娃子们手里拿着废书纸、麻袋片子、麻绳头子、大骨头,废铜烂铁啥的在排队,怎么都能换个一毛八分的,能买两块糖吃。

等门口没有人的时候杜家一家三口才凑上去。在收购站门口负责收购的是一位30多岁微胖的妇女,看着空着手的杜家三口问到“同志,我们这里是废品收购站,你有啥事?”。

杜妈上前用身子挡住偷偷的递给她一块钱,悄声道,“同志,俺们就来给孩子找几本小人书,你不知道,这孩子看见人家有小人书,在家里闹腾的没法子。书店的小人书又太贵,俺们买不起,这不就到这里看看,顺便还想弄点废纸回去引火。”,看不出来杜妈竟然反应这么快,借口找的是完美无缺,这些都是生活的智慧。

胖妇女周围四处一扫,发现没人看见,赶紧接过那一块钱,“就是,孩子闹腾起来真是让人头疼,赶紧进去吧,现在里面没人,整理废品的人要等到下半晌才过来。废报纸什么的都在后面的仓库里,你们快点,别让别人发现喽。”。果然在任何年代,都抵制不住金钱的诱惑,有钱好办事。

冲胖妇女笑笑,一家三口一溜烟顺着侧门跑进去。废品收购站很大,院子里随处堆着破铜烂铁什么的。三人也不做停留直接进了库房,进去后发现里面简直就是一座纸山,旧书、旧报纸、杂志、还有单张的废纸,乱七八糟堆积在一起。杜妈也是认识几个字的,杜爹杜妈两人也顾不上芽儿,开始对着那堆纸山开扒拉。

芽儿也想着找几本小人书回去带给哥哥们,让他们也能跟同伴们显摆显摆。正扒拉着呢,发现眼前竟然是一本孤本《金刚经》,芽儿惊了,这样的珍本竟然随意堆在地上。又一想,估计这些东西都是抄家抄过来的,在□当中不知道多少孤本珍本都这样被暴殄天物了。芽儿上一辈子没少跟着大学里的那些教授淘宝,对古玩字画说不上精通,但多少了解不少,也知道这些东西的文化价值。芽儿赶紧把《金刚经》收到空间里,这堆纸山里肯定还会有不少其他的珍本孤本名人字画。芽儿现在也顾不上帮哥哥们找小人书了,就专门找那些古籍字画。不大会工夫,芽儿竟然从纸山里找到陆续找到康熙字典,神农本草经,王羲之断碑行书,朱熹集传,都被芽儿收到空间里。除了这些古籍,芽儿还找到了不少名人字画,最珍贵的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徽宗赵佶 《草书千字文》,徐悲鸿的《八骏图》。芽儿不敢想象这次动荡使中国人人们失去了多少的文化遗产。

芽儿也没有想到小小县城的废品收购站里竟然能发现如此之多的名人字画。不过也不奇怪,这个县城自古以来就好文风,历史上也出了不少名人。这些宝贵的古籍字画都被芽儿收到空间里,现在这些东西可是不能随便拿出去的。等到将来有机会一定要捐献给国家。

见那边杜爹杜妈还在忙活着找课本,芽儿就跑到院子里继续寻宝,想着纸山里能找到古籍字画,废铜烂铁里面说不定能找到古董。果不其然,芽儿在里面竟然发现了一套完整的洛阳唐三彩的瓷器,一只元青花云龙纹梅瓶,一套宣德青花松竹梅纹盘,这些也都被芽儿偷偷的放进空间里。

看着时间不早了,芽儿又进库房看杜爹杜妈的战果怎么样。一看才发现不光自己收获丰富,自家爹妈的收获也不小,两人身后都堆了一堆课本了。芽儿拿起一本看了看竟然是全新的,上面一点痕迹都没有。杜爹杜妈也觉得在里面的时间不短了,再看看身后的课本差不多能有两三百本,从一年级到初中的都有,足够村子里的那些孩子们用上几年了。

芽儿也知道这些课本肯定不能就这么拿出去,就都收到空间里。看见那些课本都被芽儿装起来,两口子也放下心来。杜爹杜妈又装模作样的继续挑了2;30本小人书,又随便装了一袋子的废报纸什么的。

看周围没有人,杜妈提着袋子,走到胖妇女跟前,把小人书还有袋子里的废报纸什么的让她看了一眼,“里面的书太多,俺们又不认识字,挑了半天才挑了这些带画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孩子要的小人书。”,说着又从兜里掏了两块钱递给胖妇女。

“大姐,这些小人书算是俺们买的,这些钱你拿着,说不定下次俺们还来这里挑些报纸回去引火用。到时候还要麻烦你”。

“行,这些东西我顶账。赶紧走,整理废品的人快来了,下次你们还是趁上午的时候来。”,胖妇女把杜妈递给的两张毛票装进兜里面,心里美的不行,一上午就挣了三块钱。

出了废品收购站,一家三口都长出一口气,在这个年代搞这种私下交易,风险还真不小。不过,收获同样巨大,用了三块钱竟然淘换到了好几百本书,值了。芽儿觉得更值的,以后有机会的一定要经常来这里淘淘宝,也算挽回一些国家的损失。

20 县城游记(下)

听见芽儿的小肚子饿的咕噜咕噜的叫唤,杜爹杜妈才发现已经过了饭点了,三人竟然在废品收购站呆了将近3个小时。顺利的弄到课本,又没有花钱,杜爹心情大好,“走,咱们中午下馆子去,随便吃。等吃过午饭,咱们再去百货商店买东西去。”。

芽儿早晨就没有来得及吃早饭,刚才又光顾着淘宝贝,刚刚才发现肚子饿的不行。现在的县城里可没有那些个私人的小饭馆,三人来到县政府斜对面唯一的一家饭馆,所有权归青山县县政府,属于集体财产,饭馆名字就叫青山饭店。

饭店不大一共四间屋,都是筒子屋,区别就是外间屋桌子大,里面屋更精致一些,估计是包间。外面就摆了四五张桌子,那年代,能上得起饭店的并不多。因为过了饭点,现在饭店里没有人吃饭,三人就拣了靠门的一张桌子坐下,桌子上面铺着白底蓝花的塑料布,瞅着挺干净。服务员是个三十多岁的妇女,一看来吃饭的是一家三口,就问道:“今天几位同志想来点啥?”。

杜爹知道自家闺女喜欢吃袍子肉,自家媳妇喜欢吃鱼,“来个狍子肉,酸菜鱼,两碗甩袖汤,再来上五个馒头”。

服务员嘴里就跟崩豆似的算账:“狍子肉五毛一盘;酸菜鱼六毛钱一湓;甩袖汤一毛五一碗,两碗三毛;馒头五分一个,二两粮票,五个共两毛五,再加一斤粮票。一共是一块一毛五分钱,再加上一斤的粮票”。

报完帐的服务员一愣,明显是一家之主的男人随手就掏出一张大团结,人民币十元和一斤饭票,心里想这一家三口看着穿的不怎么样,没想到还挺有钱,一掏就是一张大团结。

芽儿也愣了,两菜一汤竟然才一块两毛钱,四十年后还不够买一根油条的。现在的人民币也太□了吧?

现在饭店里没有吃饭的人,上菜也快的很。不大一会,热气腾腾的甩袖汤就上来了,大瓷碗,碗口比芽儿的脑瓜还大;金黄的蛋花,里面还飘着翠绿的菠菜,黑油油的木耳,到碗底一捞,还有瘦肉丝呢。芽儿想这一毛五花的绝对值了。据说做这汤的时候,先把鸡蛋打到碗里搅好了,然后等汤开锅之后,用淀粉勾芡,再将碗里的鸡蛋液甩到汤里,故此名曰“甩袖汤”。

杜爹用小碗给芽儿盛了一小碗,让她先垫吧垫吧,自家的小宝贝可是饿坏了。紧接着馒头和狍子肉也上来了,狍子肉也足有一斤多,再配上辣椒油,辣乎乎,香喷喷,看的芽儿口水都流了出来,馒头都有芽儿的脑袋那么大,又白又软。最后上的是酸菜鱼,用的是两斤的大草鱼,满满一盆子。

一家三口人都饿坏了,看到饭菜都上齐了,也顾不上说话,呼呼噜噜一阵猛吃,到最后三人把点的菜吃的干干净净,杜爹竟然觉得才吃了八成饱。

吃饱喝足的一家三口心满意足的走出了青山饭店,趁着上厕所的工夫把从废品收购站带回来的那袋子的废纸和那些小人书也都让芽儿收进空间里,要不然带着那些东西逛街都不方便。其实现在的县城也没有什么好逛的,除了百货商店就没有其它的店铺。杜爹骑着自行车带着杜妈和芽儿又杀回百货商店,决定要好好的出一次血,多买一些东西回去。

杜爹和杜妈早就合计好了,要给家人都扯上几尺布做身新衣服,奶奶的是青色的,爷爷杜爹和小叔的是灰色的,两个哥哥蓝色的,杜妈和芽儿是碎花的。芽儿空间里也有布匹,但都是一些绫罗绸缎,质量也都太好了,实在是不能拿出来用,太引人注意了,只能从商店扯了。买上几斤糖果给孩子们当零食,再买上几斤糕点给爷爷奶奶,家里的毛巾也该换了,煤油也要打上几斤,再给自家小闺女买上些山楂片。零零碎碎的买了一大堆的东西,掏钱的时候杜妈都有点心疼,后悔买这么多了。虽说今年家里的收入不错,但是也不能这么花啊。当杜妈看到提在手里的大包小包又平衡了,反正到最后都是用在自家人身上,不吃亏。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