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随身空间之重生红色年代、 > 第28部分(第1页)

第28部分(第1页)

李清源和王雅芝二人算是青梅竹马,两家算是故交,那时候二人家里都算是当地的大户人家。深受新思想影响的俩人刚到十几岁的时候就一起出国留学,但没有等到两人学成回来,国内已经是战乱四起,俩家的家人也都因战乱而丧生。后来两人好不容易才回到国内,在首都安定下来,两个儿子也长大成人。但两个儿子还没有来得及成家立业,竟然瞒着他们偷偷的参军去抗美援朝了。战争结束了,回来的只是两人壮烈牺牲的消息和烈士的称号。

饶是李清源和王雅芝经历过战乱和生离死别又心性坚强,也差点承受不住这个打击。世上最痛苦的事的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夫妻二人用了几年的时间才从这沉重的打击中慢慢的恢复过来,准备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没想到轰轰烈烈的红色革命又开始了。

出过国、留过洋的二人很容易成为被批斗的对象,还是儿子们的烈士称号保护了他们免受迫害。看着周围的朋友、同事不断的被批斗,朋友之间彼此陷害、夫妻离心,心灰意冷的老两口接受了儿子战友的建议,远离斗争核心,来到这个边远小县城。

由于小儿子对那位战友同志有救命之恩,而那位战友现在已经是本省驻军部队的负责人之一,由于这个原因,两人总算是安安稳稳的在这里生活了这几年。而李清源的收购部的工作也是那位战友安排的,因为李清源实在是闲不下来。以前李家也是当地有名的中医世家,李清源虽然在国外学习的不是中医,但从小耳熏目染的,对中草药也是了如指掌,所以就有了药品收购部的这份相对清闲一些的工作。王雅芝是由于连番的打击,身体不是特别好,而且她的专长是外语,在这小县城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且这样的专长容易被人攻讦,他们可不希望好不容易得来平静再受到破坏,所以一直赋闲在家专心照顾老伴的生活。

老两口除了这份工作和平静,不愿意接受那位战友太多的照顾,平时跟他很少来往。二人本来就没有什么亲人,而且由于他们是后搬过来的,在这特殊时期,周围的邻居们也是一种打量、审视的眼光看待他们,平时家里几乎没有人来,清闲下来的两人觉得日子是越发的寂寞。今天芽儿一家的到来,倒是给老两口带来了久违的温馨与热闹,这才使得老两口都激动的有些失态。

芽儿对于他们的心情有着切身的体会,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是无法体会到孤独的滋味。高兴时没人分享你的快乐,痛苦时没有人分担你的痛苦,那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孤寂与冰冷,无法取暖,只能慢慢的忍受着直到麻木为止。平时越是清闲,就越是孤独,只能不停地忙碌着,麻痹着自己。

气氛随着李清源的讲述,众人也都慢慢的静了下来,气氛一时陷入沉寂。还是整天乐呵呵、斗鸡撵狗的浩宇、皓轩哥俩先反应过来,“李爷爷,王奶奶,要是俺爹同意的话,你们也不嫌弃俺们闹腾的话,俺们以后就经常来看你们。俺们在家,俺爷爷就整天的揍俺俩,嫌弃俺俩闹腾”,正好也能见识一下县城,当然后面的一句话,哥俩没敢说出来。

李清源和王雅芝听到这话也都笑了,是啊,现在他们也是有亲人的人了,虽然离的远不能经常见到,但是总是有个盼头。“来,浩宇、皓轩,还有小芽儿,吃奶糖。这可是你们李爷爷昨天专门去百货商店买的呢,好吃的很”,王雅芝把桌子上放着的一个盒子打开,里面装满了奶糖,一人一把就往他们手里塞。

这话听得哥俩,本来是月牙的笑脸一下子变成满月了,又看了看杜爹、杜妈的脸色,这才接过王奶奶递给的奶糖,果然来县城就有好吃的,怪不得芽儿每次都要跟着爹来呢。这么一大把奶糖够吃好几天的了,回去也分给大小海、大小江他们一些。

四个大人看着三个孩子,嘴里含着糖块,腮帮子都撑的鼓了起来,嘴里含糊不清的跟众人连带比划的说着刚才见到的跑的飞快的小汽车,两层小楼的百货商店,气氛一时又热闹起来。直到慷慨激昂的声音响起,“无产阶级革命派的战友们,革命的同志们,现在是中午十二点整,下面开始广播。。。”。

慷慨激昂的声音把芽儿一家给吓了一跳,李清源夫妇倒是司空见惯,没有多大反应。浩宇、皓轩哥俩虽然吓了一跳,但还是上蹿下跳的到处找从哪里发出的声音。哥俩找了半天才在门后面发现一个小木头匣子,声音就是从那里传出来的。接着两人就抓耳挠腮的研究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里面是不是有人,要不然的话怎么会有人讲话呢,如果有人的话,又是怎么呢进去的,这小匣子也太小了。

直到回家的时候,哥俩都没有研究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走之前还不忘跟李清源说,“李爷爷,要不你晚上晚点睡觉,帮俺们看看到底是谁在里面讲话呢,那么小的地方他是怎么钻进去的,学会了下次俺们也好进去广播广播”。当时一番童言稚语,逗乐了所有的人。芽儿见机会难得,“大哥、小哥,俺可听张叔叔说了,课本上有教怎么才能广播的。你们要是好好念书的话,将来肯定能知道是怎么回事,到时候你们也跟芽儿广播好不好”。一番话,说的小哥俩一愣一愣的,暗下决心回家后一定要好好念书,一定要弄明白怎么回事。四个大人看着小芽儿,连蒙带骗的哄着两个哥哥好好学习,不由的暗笑,这小丫头真是人小鬼大。

其实,木头匣子里面有一个纸盆式喇叭,在这个年代被称为广播匣子、喇叭、匣子,算是这个年代的一大特色了,基本上是遍及所有人民公社的村寨、学校及家庭。每天早晚、有时中午都播放革命歌曲、□语录、报纸、本地好人好事或通知。 不幸的是,清河湾所在的公社,由于离县城很远,而且处于大山腹地,平时根本收不到信号,所以芽儿一家倒是没有见过这个东西。

在这个特殊年代,文化生活可是匮乏的很,老百姓也只有通过它,一天早、中、晚三次收听广播,虽然也只能收听几个像白毛女之类“样板戏”和革命歌曲,每天晚饭后,听听广播算是当时老百姓唯一的娱乐活动了。而且每次广播都是以《东方红》开头,以《大海航行靠舵手》为结尾曲。常年听下来,几乎每人都能哼上几嗓子的“海航行靠舵手,幸福生活靠感受”。

慷慨激昂的广播声,倒是提醒了王雅芝,都中午十二点了,还没有做饭呢。连忙起身去厨房忙活起来,今天一定要给孩子们做顿好吃的。杜妈见状也连忙去厨房帮忙,哪能让老人家忙活,自己在这里闲坐着呢。俩人很快就像亲娘俩一样,有说有笑的在厨房里忙活起来,都想着大显一番身手,叮叮当当的大半个小时午饭就做好了。其实,芽儿一家来之前,王奶奶就把要做的菜都准备好了,该洗的洗,该切的切了。杜妈看见厨房里早准备好的鸡、鱼、肉,心里十分的不平静,也不由的再次庆幸,自家一家人到底是来了,要是没有来,这该多伤两位期待亲情的老人的心呢。

浓浓的饭香,把两个还在研究广播匣子的哥俩的注意力给吸引了过来,在他俩看来,天大地大,吃饱肚皮最大。菜还没有端上来,浓浓的肉香味就勾的哥俩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也不顾的继续研究小匣子,赶紧拉着芽儿到院子里洗干净手,老老实实的坐好,实在是等不及开饭了。连芽儿都不由得咽了咽口水,实在是控制不住啊。

王奶奶准备的饭菜很丰盛,大盆的大白菜炖豆腐,大碗的红烧鸡块,一条两斤多重的清蒸鱼,满满一盘子的红烧肉,一大锅的纯白面馒头,最后是一瓶糖水黄桃的罐头,这些饭菜,比过年的时候还要丰盛,看的杜爹、杜妈也再次感受到两位老人的热情。李爷爷也从柜子里拿出一瓶茅台酒,这瓶酒还是当时从首都带过来的呢,因为没有人陪着喝,也就保存到现在,正好今天高兴,又有人陪着,才想了起来。

42 拜访(下)

等众人都坐下,李爷爷和王奶奶夹起来第一筷子的饭菜,哥俩才飞快的吃起来。王奶奶做饭水平很是不错,尤其是那道清蒸鱼,鱼肉软嫩、味醇鲜美,没有一点的鱼腥味,美的芽儿连着夹了好几筷子。王奶奶见几个孩子吃的香甜,脸上的笑容掩都掩不住,不停的给几个孩子夹菜,自己都顾不上吃几口。

今天嘴巴跟吃了蜂蜜似的哥俩,相互瞅了瞅,各夹起一样菜放到她的碗里,“王奶奶,你也吃,不用照顾俺俩。俺俩可能吃了,要是你再不吃的话,一会就被俺俩吃光了”。

“哎,哎,王奶奶这就吃,你们都是乖孩子,多吃点,不够的话王奶奶一会再去给你们做”,王雅芝吃了口俩小子夹进碗里的饭菜,怎么吃怎么觉得香。

这边李爷爷和杜爹是推杯换盏,喝的也很高兴。芽儿闻着芳香浓郁的酒香,无意间瞥了一眼,才发现李爷爷拿出的竟然是一瓶留60年的茅台酒,这可是好宝贝啊。嗯,自家老爹运气很不错,估计刚刚喝下去的那一口酒,到了二十一世纪就能值好几百块钱呢。

李清源见芽儿一个劲的盯着酒瓶子看,“小芽儿,要不要也尝一尝啊,很好喝的”,一副狼外婆拐骗小红帽的老顽童的样子,使的他看起来明显比上次见到的时候年轻了好几岁。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