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乱明 > 第414部分(第1页)

第414部分(第1页)

大义名分就掌握在士子的口中,现在绝大部分士子欣然为官,林纯鸿想要大义名分,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不过,林纯鸿的折腾远未完结,八月初八,吏部侍郎杨一仁上奏章《地方官制改制札子》,正式拉开了官制改革的序幕。

杨一仁的札子洋洋洒洒十数万言,显然准备已久,并非临时起意。

札子中说道,大明划分为两京十五省,另设海事都督府、安北都督府、西域总督府等地方机构。

每省中,设承宣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大理使司、光禄院等机构,分别担负行政、监察、司法、顾问等职责。与此对应,委任从二品官员担任布政使、按察使、大理使。唯有光禄院没有官品,亦不设官员,由光禄郎推举产生光禄院长。

省级机构中,不仅与大明以往大相径庭,与荆州现行的官制也区别甚大。比如,监察府被分拆为按察使司、大理使司两部分,往专业化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省级之下,设府,府之下,又设县。每府每县,都有四大机构,行使行政、监察、司法、顾问等权力。府之长官,定为正四品,县之长官,定为正七品。

县为最小权力机关,县衙之下,根据需要设立六到十二个巡检司。每个巡检司管辖十数个村庄。

杨一仁的札子中,还详细地列举了各行政、监察、司法机关内部的机构设置,并对编制人员做了一些限定。

这些,大体上与荆州现行的官制并无太大区别。

除了架构之外,普天之下,最为关注的还是官员选拔制度。

关于官员的来源,杨一仁的札子建议两方面并重。

一方面来源于科举考试。获得秀才功名者,若本人愿意,授予从九品官职,举人授予从八品官职,进士授予从七品官职。

另一方面,面向整个社会公开招考。由地方政府根据职位空缺,每年拟定招考人数,报至府署,在布政使司的督导下由府署统一组织,择优录取。

关于招考的方式和组织方法,杨一仁不厌其烦,絮絮叨叨几万字。其中,最令人关注的是,杨一仁将历史、地理、经济、算术、律法、应用文写作、策论都作为考试内容,唯独缺了至关重要的经义。

关于官员职位的升降,杨一仁将其归纳为考成法,基本上与张居正当年的考成法差不多。不同的是,杨一仁规定,任何官员在提任为地方首脑和部门首脑之前,必须有三年以上下一级地方首脑和部门首脑的经历。

也就是说,往后,通过当秘书轻松升迁的路被彻底堵死。任何人想当布政使,必须从知县、知府一步步干上来。

另外,杨一仁还规定,官员升职时,必须由监察部门进行审定,一旦查出问题,一律罢黜。

……

杨嗣昌看到这份方案,足足花了三天时间细细揣摩。最终,他叹道:

“官、吏之间的界限,彻底被打破,暂时还看不出好坏。至于官员升迁,好歹多了几条硬指标,比当前好多了。最为颠覆性的,还是面向整个社会进行招考……只怕,科举将越来越被边缘化……”

章节目录 第六百八十四章 调兵之议

大明朝廷已经到了十字路口,是存是亡,最多一年便见分晓。

朝廷大臣、天下有识之士,无不认识到这点,焦点瞬间从交趾转至京师。他们知道,即便大明朝延续下去,也不是十余年以前的大明朝廷,执掌整个帝国的,恐怕不是几乎没怎么出过京师的皇上,而是远在荆州的林纯鸿。

杨嗣昌知道,林纯鸿的地方官制,并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经过了至少十年的摸索,在多地进行试点后,方才最终形成方案。

方案虽有诸多不完善之处,但事实证明,绝对是行之有效的,否则无法解释林纯鸿快速崛起的原因。

隐隐的,杨嗣昌还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以前,他还担心林纯鸿无法将官制固化,会落入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窠臼。现在看来,林纯鸿设计的四套机构,无疑比大明的制度要完善和稳固得多。

更让杨嗣昌拍案叫绝的是光禄院的设置。光禄院表面上来看,就是一套顾问机构,但从光禄院的相关法律条文中,杨嗣昌一眼看出,光禄院实质还有监督、质询之权。

杨嗣昌觉得,光禄士的数量还是太少,若一县的光禄士能上百,任何试图收买光禄院的企图都将成为不可能。

而且,光禄院天然就充斥着不同的势力,士子、权贵、商贾都占三分之一的份额,天然就有斗争的属性。

杨嗣昌也看出,林纯鸿仅仅只提出了地方官制,而对中央官制无只言片语。这无疑给了朝廷一个缓冲期。

杨嗣昌估计,林纯鸿对中央权力的划分,早已经有了方案。杨嗣昌所能肯定的是,林纯鸿绝无争夺九五之尊的计划,甚至连当周文王的打算都没有。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