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新中华之官运亨通 > 第10部分(第1页)

第10部分(第1页)

头有些不敢相信。

“大爷,没错,这都是你应得的。”林夕回答道。

“那用得了这么多,那用得了这么多啊!”老倔头似乎还有些不敢相信,反反复复的嘀咕着。

“大爷,那我们就先走了,还有其他人的钱没发呢。以后我再来看你老。”林夕看着老倔头签完字,按完手印后,转身要走。

老倔头还想留林夕他们在这儿吃饭,可一看桌上的饭菜,只好说:“林乡长,今天家里实在是没有好东西,你下回可一定要来啊,我让老太婆给你包饺子。”

林夕答应了,老倔头一直送到大门外,才在林夕等人的反复劝说下回屋了。

一直到下午二点多,一行人才回到乡政府。其他人散去后,林夕把乡民政办的主任黄利田留了下来,“老黄啊,咱乡有多少户孤寡老人、五保户?像老倔头这样的老战士还有多少?他们现在生活怎么样?都能不能吃上饭,住的房子都怎么样?”

黄利田想了一下,“咱们乡孤寡老人不多,大概有20多个吧,其中老战士有5个,乡里每月给他们发170多元钱,基本上够他们的生活费用。不过住得就不好说了,大部分与邻居或是远房亲戚搭伙,单住的像老倔头家那样的房子还算是好的。”

林夕摆摆手,“行了,老黄你也累了一上午了,先去吃饭吧,等我再跟李书记商量商量,看能不能给他们找个好一点的地方让他们安心养老。”

林夕看了老倔头家里的情况,感触很深。像老倔头这样的老战士在全国不知还有多少,这次老倔头命好,得了一大笔钱,可以安度晚年。其他的他也管不了,但在鹿源乡,林夕就告诉自己,决不能让这些老人年青时为了新正统的解放受了那么多苦,老了时却没人管,一定要想办法将这些老人妥善的安置好。

第二天,林夕到李书记的办公室与李思德商量这件事,李思德也听说了老倔头家的情况,在为老倔头感到庆幸的同时,也深深的同情这些孤寡老。十分赞同林夕的意见,而且认为,如果这件事办得好了,还可以提高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这也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为前段时间发生的田长海事件,在鹿源乡,党和政府的形象在老百姓心目中差到了极点,信任度也降到了最低点,乡里和村里的命令老百姓都不买帐,各项工作开展十分困难。

最后由李书记出面,与邻乡的一家条件不错的养老院联系,把全乡无儿无女的老人,特别是老战士,只要是愿意都送到养老院去,费用由乡里出。

经过半个月的积极运作,事情顺利的办成了,老人们在养老院里可以安享晚年。

而且老倔头和老太太也申请进了养老院,并且把原来的房子和地也买了。钱,二老是一分也没留,捐给丰源村小学2万用于修缮校舍,捐给村里3万,用于修村里那座被大水冲垮后临时搭建的木桥和村里的小道。老倔头又向乡里交了3万元的党费,做为一名老党员的最后贡献。剩下的4万元也交给了乡里,作为自己上养老院的费用。

当林夕听到这个消息时,不禁感叹,“正统国老百姓历来忍辱负重,大公无私,以德报怨,淳朴宽厚。政府只要给百姓办一件好事,群众就会感恩戴德。丝毫不会念及以前受过的苦难,只会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奉献出来。只要你对他好,他会十倍、百倍的回报你。作为一名振兴党员,作为一名国家干部,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信任这样的好群众,不带领我们的兄弟姐妹、带领我们的父老乡亲去努力奋斗,分享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成果?不然我们何言以对党和领导和希望,何言面对父老乡亲和养育我们的热土。

事后,林夕征求了李思德的意见后,在全乡召开了一次全体党员干部大会,号召全乡的党员干部向陈长根这名老党员学习,学习他高风亮洁的品质。

会上,林夕开玩笑似的讲了几句大实话。“我知道在坐的各位生活都不宽裕,又是乡里的领导干部,讲究个面子。乡里村里有个什么大事小情的,有人请你,不去还不行,说你不给面子,去了又不能空着两手,可每月就那么几个工资,连给人的礼金都不够,拿什么要养活老婆孩子。

别人看我们当了个小官,好像还不错,我们也要注意形象,可苦处我们自己知道。所以这就更要求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

还有一条,那就是老百姓的便宜决对不许占。老百姓不容易啊,辛辛苦苦在地里忙活一年,也搞不到几个钱,他们苦啊,比我们在座的还要苦上十倍、百倍。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讲清楚,老百姓的便宜决对不许占,一分一毫也不许占,要是让我知道谁占了老百姓的便宜,我就让他回家,也当个老百姓。”说到这儿,林夕笑了笑,又道:

“只要把咱们乡的经济搞上去,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吗。乡里经济发展了,你们还穷得了吗?”

全乡中层以上的干部都是刚到乡里工作,谁也不想被林夕抓到小辫子,自找麻烦。所以在会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真得没有人敢占老百姓的便宜。

乡里将乡里无人赡养的老人都送到养老院后,果然取得了很好的反响,老百姓都说,这回乡里可真来了个为老百姓办事的乡长。可也有人说风凉话,说这是乡长初来,当然要表现表现。

但不管怎么说,乡里落实的各项目任务,效率高了不少,政府说的话也有人听了。

'奉献'

………【第二十一章隐世高人】………

一晃半年过去了。林夕在鹿源乡乡长这个职位上真是如鱼得水。乡里的各项工作在李思德和林夕以及全乡干部的努力一都上了轨道。在上半年全县各乡综合排名上虽然从去年年末的第八名下降到了第十五名。但这一切都是可以原谅的。毕竟全乡的中层干部基本都换了一遍,而且林夕又如此年轻,没有过基层工作经验。

按照县委书记姜成和李国栋的想法,鹿源乡只要不排在倒第一,林夕就算是称职了。

这半年来林夕因为不熟悉情况,每天就住在乡政府的办公室里,除重要的节日回家外,连星期礼拜都没休过。因为县里有姜书和李县长看好林夕,林夕也不需要再走上层路线,他所需要的是政绩,需要的是把乡里经济等各方面搞上去。

林夕平时没事就下乡到各村了解情况,一天三顿就在村民家里吃,晚上就在村民家里住。全乡16个村、194个村民小组林夕跑个了遍。有的组还不通车,林夕就买了辆自行车,一个人骑车去,半年下来磨坏了两条裤子。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因为林夕没架子,在村里不管见了谁都主动打招乎。酒量又好,老百姓不管谁请喝酒都去。去的时侯拎几斤50多度的散白,不把主人喝倒不算完。把人家喝倒了,他自己没事人似的该干嘛干嘛,所以在乡里深得百姓的爱戴。比他大的都亲切的叫他林子,小的叫林大哥或是林叔叔,很少有叫他林乡长。

这天林夕在全乡最偏僻的一个大队蹲点。现在林夕因为每天只需要睡两个小时左右,所以一大早还不到4点就起来了。走到外面顺着小路慢跑,现在正是农忙时节,农户也一大早就起来了,一路上林夕亲切的与农户们打着招乎。

林夕远远的看见在处远的一座山上半山腰处,隐隐约约有一幢房子藏在茂密的丛林之中,要不是近来眼睛更好使了,还真看不见。林夕看着山上的房子心里不禁纳闷:山上怎么会有房子,近年来全县实行封山禁牧,不允许村民上山放牧,所以山上蛇鼠成群,听村民说山上还有狼群出现,不少人家里的牛羊都被狼叼走了。现在一个人根本不敢上山。山上的屋子里会有人住吗?不会有危险吧。

想到这,林夕见对面过来个人,是这个村民小组的组长,就向组长询问那座房子的情况。

组长告诉林夕:“山上那座房子是60年代初,一个不知从那来的姓杨的老头雇村里的人帮着建的。开始只住着一个老头,十多年前,老头出了趟门,领回两个三四岁的小男孩儿。现在那两个孩子也应该有快二十了,没有上过学,也没办过身份证。开始队里、村里去找他们,没想到他们五、六个人被那个老杨头给撵了出来。因为这里比较偏僻,上面抓得也不紧,也就没人理他们,由得他们去了。不过那两个小孩长大了到队里买东西,听他们说话,虽然有时听不懂,但应该还有些文化。这两年县里退耕还林,封山了。我们怕他们有危险,找老杨头,让他下山住,连宅基地都给他划好了,可那个老杨头就是不下山,我们也没办法。”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