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新中华之官运亨通 > 第26部分(第1页)

第26部分(第1页)

曾思江简单的翻了翻文件,道:“是啊,修路利润大,其中的猫腻也多,希望咱们县的干部不要在这个上面栽跟斗。”

“问题远远不止这些,按照市里文件上的说明,要求村村通的水泥路至少要达到4。5米宽,厚度要在18厘米以上,每公里路成本也要20万左右,但省里每公里只给12万的补贴款,这就是说每公里路至少要有8万元左右的资金要由县里自己解决。

咱们县的情况你也知道,虽然有些好转,但这笔钱最后还是要由村民来掏,这项工作不好做啊。”

林夕充分认识到了这项工作的难处,但这恐怕只是其中一点而已。

“林书记,虽然说工作难作,可总是要做的吧。必竟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省里每公里还给补贴10多万,如果这个机会抓不住,恐怕以后再想修路就更难了。”曾思江道。

“干是一定要干,不然不但无法向省、市交代,也没法向老百姓交代。”林夕十分肯定的道。“可是咱们也不能蛮干,按照现在全县的情况,别说三年,就是十三年也实现不了组组通。”

“不错,现在全县只能保证各乡之间通了公路,而在各乡镇,各村离乡镇政府远近不一,远的有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要是只为这样的村修上一条长达百里的公路,根本是不现实的。”

林夕沉思了一会儿,道:“老曾,你看咱们是不是可以利用这次修路把咱们县的区划整理一下,让全县的布局更加合理?”

“怎么整理?”曾思江知道林夕的点子多,忙问道。

“你看是不是可以这样,比如刚才说的离乡镇特别远、特别偏辟的村组,能不能把他们迁到乡镇政府或是现有的公路附近,这样即方便了他们,我们也可以尽早实现市里交下的村村通、组组通的任务。”

曾思江半天不语,心里盘算着林夕的想法是否可行。林夕也不急,端起水喝了一口。

过了一会儿,曾思江皱着眉头问道:“林书记,这其中的困难你想过没有?”

林夕放下手中的茶杯,道:“想过,但也许还有不周到的地方,需要你来给补充。”

曾思江见林夕胸有成竹,也略微轻松了一点,经过近一年的同事,曾思江对眼前的这个年轻的县委书记,可以说是十分信任的,便道:“你先说说?”

林夕点了点头,道:“你所说的困难,我也想过,恐怕想让农户搬迁存在的最大的困难就是农民的土地问题。农户一旦迁离现在的居住地,属于他们的土地却搬不走,如果只让农民把家搬出来,农忙时节再回去种地,那我们做的就只是形象工程,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但让农民全搬出来,放弃原有土地,农民没有了土地就等于是没有了生活来源。农民恐怕不会答应。”说到这儿,林夕看了一眼曾思江,见曾思江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接着道:“我想这个问题不难解决。全县特别偏僻的村组本就不多,刚到县里时我曾去过这些偏僻的村组,我发现他们种的地大部分都属于山地、半山地。

按照前些年省里的政策,这些地方都应该是退耕还林的地方,只是当时考虑到如果真的都按政策退耕还林了,那他们就没有了属于他们的土地,而想要在别的地方划出一部分土地对他们进行置换,也没有那里还有这么多的土地供我们分配。这样以来,他们基本就被断绝了生活来源,所以才没有对他们强制执行。

而且他们因为种的地都是山地、半山地,不论种植什么产量都不高,大部分农户都养了些牲畜增加收入。去年全县实行退耕还林以来,牲畜不让上山了。

但据林业局的同志反映,全县就数这些偏僻的地方上山偷着上山放牧的最多,林业局的同志也抓到过几次,可是他们要罚款没钱,要牵牲畜,他们就要拼命。

后来公安机关介入才严惩了几户,情况有了些好转。但林业局的同志已经与他们对上了,有事没事就在这些地方蹲点,搞得他们现在根本不敢上山放牧,为此这伙人已经到县里上访好几回了。

而且他们也提出来,县里执行封山禁牧是好事,可他们情况不同,靠山不让吃山,还让他们怎么活?再说他们那儿的山那么大,上山几头牲畜对整体根本没有影响。”

'奉献'

………【第五十六章 一举数得】………

曾思江这时才算明白林夕想要搬迁偏僻农户的想法是从那里来的。这些农户也曾找过自己,可自己却只是简单的把他们找发走了,可林夕却真的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今天又借着修路的时机,想要把这个问题也解决了。

曾思江点点头,道:“林书记,不佩服你是不行啊,我到现在才明白你的思路。唉,真是有些老了,跟不上你的想法了。”

林夕呵呵一笑,“老曾,你看我这个想法还行吗?那些住在偏远地区的农户,就算不搬迁,就算我们真的给他们修路,一直修到他们家门口。的确,路修好了可以方便他们的出行,也可能会使他们因交通方便而把山里的山货运出来,而走上富裕的道路。

可是,在他们致富之前,修路每公里所差的那些钱他们能拿得出来吗?难道让县里垫付?县里的财政你也知道,光给全县机关干部和老师开资就已经是免强了,那还有什么余钱啊!”

林夕又叹了口气,道:“说实话,我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要让这些百姓迁离生活几十年的地方,背井离乡到一个新的地方重新生活,我心里也不好受啊。

可不让这些人搬出来,继续让这些人就这样窝在山沟沟里,别说几年,就是几十年,只要是不修路,他们就不可能真正的富起来。

而修路他们又没钱,县里又帮不起,所以我只好想了这么个主意,利用这次修路,把所需资金告诉他们,如果他们出不起这笔钱,那就只能是全体搬迁出来了。

至于他们的土地,就按省里的政策,全都报成退耕还林面积,给他们一笔补偿款。再由各乡负责,各乡不都有机动地吗,由乡里内部调剂,给这些搬出来的农户每户划分一些地,我看可以解决。”

曾思江点了点头,听林夕说了这么多,赞叹道:“林书记,我看你这是一举数得啊,既可以解决农村公路建设中最大的问题,化解封山禁牧中存在的矛盾,还可以使这些农户走出大山,尽快致富。”顿了顿又道:“不过我看这部分搬迁农户的住房问题,可以由县里统一解决,由县里给他们建一批房子,有钱的由他们自己贴补一些,建的标准高一些。”

“不错,需要搬迁的农户大部分都比较穷,恐怕他们自己是建不起房子的,只能由县里解决。”沉思了一会,林夕道:“老曾,你看可不可以这样,将需要建房的农户统计出来后,由全县各部门负责包保,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各乡镇负责帮助解决一些比如沙石、木料什么的。”

曾思江补充道:“一旦真的开始搬迁,恐怕人少不了,只靠各部门包保部门的压力太大了,而且像银行、供电等一些企业性质和三权在上的部门,向他们要钱,怕不是比让铁公鸡拔毛还要费劲。我看得动员全县力量来办这件事。”

“嗯,让全县所有机关干部都捐款,再找找全县的各大企业,拉些赞助。我再到省里市里跑一跑,看能不能要点政策,或是要些资金补助,能多要一分是一分。”林夕又想出了高招。

“林书记,你看这些搬迁农民的就业问题该怎么解决?各乡机动地也不多,只靠各乡调剂的那点地,恐怕有一两个人就能种过来,其他的年青劳动力应该怎么办?”曾思江又想到了新的问题。

“现在各乡镇的年青劳动力大部分不都出外打工了吗,我们也可以动员新搬迁的农户出外打工。”

“就怕他们思想一时转变不过来啊。这些人在山里生活了一辈子,穷成那样,都没有几个出来打工的。就是各乡镇现在出外打工的人,也是县里、乡里反复做工作,他们才肯出去的。”曾思江担心的道。

“是啊,这个老脑筋的问题不解决,恐怕还是不行。”林夕停顿了会,“我看可以这样,这次全县公路建设,在招投标时就规定,各工程队雇临时工,必须雇本乡镇的人,各乡镇安排时,优先安排这批刚搬迁的人。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