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大明鹰犬 > 第171部分(第1页)

第171部分(第1页)

严鸿听他们叙说,心道:这事里多半是有什么问题。他问道:“这贺大勇既是飞虎山的头领,却为何要袭击叶兄?”

叶正飞道:“那贺大勇朝我拔刀时,口中大骂,说什么狗官崽子,想抢他的老婆……”说到这里,云初起使劲跺了他一脚,叶正飞才住口。

严鸿心道,这封信没能送到,也难怪孙月蓉不知消息,另嫁他人。只是贺大勇说这话,却如何最终孙月蓉嫁了那雷占彪?他眼看叶正飞受伤,也不好苛责,好言安慰几句,又询问伤势。正飞道:“伤势倒是没什么妨碍,如今大半已痊愈。贤弟不必挂牵。”

严鸿心里有事,也没心思和他们详谈,让严洛安排他们休息,准备卧房。自己则在书房中,等着严府安排的幕僚。

不多时,几位幕僚前来拜见。这几位全是绍兴的老夫子,所谓“破家县令、灭门府尹、绍兴的师爷赛阎王”。绍兴的幕僚在当时是一等一硬扎的人物,严家所雇佣的又都是个中翘楚,见识非比等闲。他们并非是那普通闷头读书的儒生,对于江南的实务,开海情形并不陌生,其中还有真正出过海做过贸易的狠人。

比起徐文长来说,虽然他们在智谋上远远无法望其项背,但在具体和海疆番事、贸易往来相关的信息上,这些人则掌握了更多的第一手资料。包括沿海官商勾结的情形,这些人的门儿清,是比徐海、王翠翘都熟的。由他们来讲解东南沿海的情形,当真令严鸿受益非浅。

此外,又有这些年朝廷里关于倭寇、海禁的往来奏本,也都找来让严鸿观看。其中涉及很多背景不清楚,词义不明白,乃至繁体字不认识的地方,自有师爷们指点。这里面,也有严嵩当年上过的有关倭寇的折本。严鸿心道,爷爷当年的故事,倒是不可不看。

严嵩这个折子的观点,与国朝部分士大夫观点一样。他认为是“倭寇之起,因闽浙人下海通番得利,聚徒众盛,遂起狂谋。据报,真倭数不满千,皆系漳温近海贼徒结伙导引,一如北虏我逆之导也。”也就是说,因为有人去和外国做海贸才导致的倭寇。如果从这方面看,严鸿的开海主张与祖父是相悖的。(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四章磨刀霍霍

不过历来,国朝的事都是人嘴两张皮,反正都是理。同样的奏折,换一个角度,一样能作为对严鸿有利的论据使用,就看怎么说而已。比如治水堵不如疏之类的套话,都不用找,现成的一段一段。而且同样地方大员上也有人奏折认为,倭寇是因为闽浙主要是漳、泉二州的百姓的生活困苦,所以被迫在海上进行走私贸易,而逐渐沦为海贼,而并非天生的贼骨头。

不过整体来看,在这些幕僚提供的大量奏折里,确实找不出几份支持开海的。最多只是隐晦委婉地表达一下有助于开海的客观因素,但这些因素同样可以反过来用于支持禁海。甚至,很多人连提到开海通商,都是讳莫如深。

结果,这一天严鸿压根就没出书房,只是坠儿不停的把现成的冰块送来降温。眼见平日里那位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姑爷,如今竟然一本正经的看起奏折、书籍、帐册,一副专心致志的模样,不时还指出一段,向旁边的师爷请教。

这种情形,按说是胡晚娘梦寐以求的,可是从来和自家小姐站在同一立场的坠儿,却莫名其妙的觉得,自己离这位姑爷的距离,仿佛越来越远了。

她没来由的一阵心惊肉跳。姑爷自从坠马以后,对自己很是亲热,趁小姐不在,常常捏个手,香个嘴什么的,让自己在一阵脸红耳热之余。隐隐的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刺激。可是这会儿,瞧他一本正经的样子。对自己碰都不碰,难道是嫌弃自己了?还是说,前番那流言不是假话,姑爷真要休妻再娶?很有可能啊。他一反常态如今这么用功,难道是未来老丈人,陆炳陆大都督的要求?

这一天,从上午直忙到晚上。中途大家都只是胡乱吃了几块点心充饥。到掌灯时分,严鸿才送走几位幕宾。叫坠儿从厨房带了碗热面来,西里呼噜吃完,又陷入沉思。

今天,通过几位老夫子的讲解结合奏折、书籍,他总算知道开海通商有多难。先前在大运河上,在绍兴城里,听王翠翘、徐海、徐文长等人讲述的事情。一一得到印证。而且,如果说他们的说法主要针对沿海情况,那么如今看这些奏折,却让严鸿对于朝堂上的风云变幻,有了更直接的了解。

那么,朝廷上这汹汹的奏章。纷纷指开海于国不利,真是群臣发自本心的肺腑之言么?未必。

国朝上下的文武大臣中,固然有真正的糊涂虫,对于开海贸易得来的收益了解不多。也有人是一脑子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之利的想法。不肯开言谈利。或者,如海瑞那样原则性太强。认为太祖遗训,朝廷法度不可动摇,哪怕为此国家经济受损也在所不惜。以及还有人担心开海之后,倭患愈演愈烈,对朝廷能否把控局面没有信心。这些,算是发自本意的禁海派。

这样的人数量虽然不少,但在朝廷高官中的比例连一半都不到。大多数人,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他们只是心照不宣的隐瞒住皇帝而已。之所以不肯开海,为的是自己和家族的真实利益。

正因为有海禁,那些沿海走私商人才能大赚特赚,勾结部分地方官长,成为了所谓的官商团体。他们一方面禁止其他人出海贸易,另一方面自己贸易的不亦乐乎,靠垄断这贸易资源而大发横财。

那些商人有了钱后,又不惜重金去继续结交朝内官员,官商勾结。别人不说,就以严家为例,每年沿海各私商,都少不了严家一份重金孝敬。李文藻作为江南地头蛇,官商集团的代表人物,和严世藩私下往来,亦不在少数。

也因为这个,一提到开海,就会遭到很多大臣坚决抵制。拿人钱财,与人消灾,这也算职业道德啊。严嵩当年那道本章,也是沿海私商用重金买来的。一旦有人提开海,朝廷上往往不论派系集团,都会跳出一群人来义正词严地指责,追问你能否承担由此带来的后果?

时间长了,大臣言官们也就觉得,海禁搞了这么多年了,何必瞎折腾?真弄出麻烦来,谁给收尾?

严鸿看了一份又一份奏章,明白自己要面对的潜在敌人是何等强大。他们不是一个人或两个人,而是一个利益集团。这个利益集团本身既参杂了来自沿海土豪走私牟利的肮脏钱财,同时又把朝廷清流的道德文章裹挟进去,可谓精神物质双重强大。这种背景下要做改动,面临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杀徐海为什么能得到这么多官员支持,原因也在于此。他们不在乎倭寇横行,攻州破县;他们也不在乎东南膏腴之地沦落倭寇之手,朝廷赋税难以收入国库。他们只要保证海禁不开,自己有钱赚就万事大吉,或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恪守太祖法则,天朝上国绝不该去和这些外夷贸易麻烦。至于朝廷用度,国家安危,谁去管?甚至就连胡宗宪的招安想法,在一开始,也是受到严世藩的冷遇,严党也没几个支持他的。倒是严嵩看在赵文华份上,多少给了点方便。

看到这里,严鸿才明白,自个老爹严世藩为啥一直对此事不满。而自己的爷爷严嵩能支持自己开海禁,倒是没想到。他能为了自己的想法,先牺牲掉每年的一大笔收益,还可能冒引发朝廷动荡的风险。想到这一点,严鸿心里还颇为感动。这个爷爷不管在朝廷上怎么恶毒,对自己这个孙子还是不错的。包括老爹严世藩,虽说经常看自己不顺眼,好歹这次在爷爷的威势下,最后也还是点头了。

至于陆炳,他作为锦衣都督肯定也少不了收这些私商的钱。不过这位大都督不是那一等迂腐拘束的人。而且他与天子情谊不假,当今国库空虚,内帑匮乏这些情况他也应该很清楚。开海之事,如果真能带来巨大利润,陆炳想必也是乐见其成。

当然,严鸿自己看来,这事儿的风险大小,还是看操作手段及追求的目标。过去倡导开海的,如胡宗宪等,总还是不脱国朝士人的论调,老想唱高调,弘扬大义,换句话说他们要名声。可是这样一纠缠,就很难驳倒那些禁海派。

相反,他严鸿决定在商言利,主打开海带来的实际好处。皇帝老儿也是人嘛,是人就爱利。不信我把白花花的银子数出来,还不能打动你的心思!只要开海真的带来了利益,严府还愁没有更多的收入?他反正也不在乎名誉,不在乎后世的评价,反倒没了束缚。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