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大明皇太孙 > 第8章 赈济灾民之法(第1页)

第8章 赈济灾民之法(第1页)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朱元璋让自己去他的御书房里协助他看奏章,但是朱允熥知道这里面一定有问题。他始终相信历史不会无缘无故的改变,尤其是在自己还并没有做什么的情况下,历史肯定是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所以朱元璋肯定还是会立朱允炆为皇太孙,而对自己,应该是没有那么上心才对。如今朱元璋这么做,实在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他犹豫一下,倒也只是点点头,便跟着那名老太监离开了东宫,向着御书房而去。朱允熥离开之后,吕氏立马去找到了自己的儿子朱允文,并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朱允文。朱允文闻言,有些惊讶说:“皇爷爷让那个废物去协助他批阅奏章?这怎么可能?那个废物一无是处,哪里会有什么能力去干批阅凑张?”

吕氏说:“不管怎么样,咱们都要小心应对,这件事情不可大意。这样,你晚点以给皇爷爷请安的名义,也去一趟御书房,看一下虚实情况,随机应变的表现一下。”

朱允文点头!而另一边,朱允熥到了御书房之后,看到了那坐在桌案后面,拿着奏折愁眉苦脸的朱元璋。于是不卑不亢的躬身行礼:“孙儿见过皇爷爷。”

朱元璋一剑朱允熥来了,立马露出笑容,放下手中奏章,说:“来,到爷爷这里来。”

朱允熥犹豫一下,缓步上前,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非常平静地说道:“不知皇爷爷叫孙儿来,所谓何事?”

朱元璋靠在椅子上,笑了笑说:“咱叫你来,一是想问问身体如何了,二是这里有几个奏章,想让你看着,帮咱提点意见。”

朱允熥还是有些小心谨慎说:“孙儿身体,已无大碍,托皇爷爷的福,只是这奏章,孙儿不曾过多接触,恐怕无法帮助皇爷爷提出有用的建议。以前一直都是二皇兄在协助皇爷爷处理,不如还是叫他来,更为稳妥。”

他这一招倒也算得上是以退为进,毕竟他并不知道朱元璋已经对明朝历史了如指掌,更不知道朱元璋此刻想要悉心培养他。所以朱允熥一直误会,并不知道朱元璋突然对他这么好,是什么原因。还以为是故意试探他,看他是否能够威胁到朱允炆。然而朱元璋却没这么想,他很迫切的想要从朱允熥身上看到一定的能力,这种能力越强越好。而朱允熥却并不想太过展示自己的能力,而是想着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慢慢的掌控朝局,拉拢群臣。若是实力不够,那么就等朱元璋驾崩以后,朱允文登机后再进行造反。若是实力足够的话,那么便不用等到朱元璋驾崩,就可以进行造反。这样也是一种对自身实力的挑战。而朱元璋听到朱允熥这么说,微微叹了口气说:“今天就不要提朱允文了,来,你帮皇爷爷看看这个奏章。”

说着,他伸手,将自己手中的奏章递给朱允熥。朱允熥犹豫了一下,倒也没法拒绝,便只能上前接过奏章。看了一下奏章上面写的内容,是古代较为常见的一些事情,上面写的是:“西陕湖口县,发生旱灾。百姓粮食颗粒无收,旱灾严重程度,已经牵连周边好几个县城。无数的灾民继续向周围其他的县城扩散,灾情也有逐步蔓延的趋势。”

这是地方县令上的奏折,表示县衙已经无力面对这种局面。朱允熥看过之后,表情没有太大的变化,而是将奏折和尚递还给朱元璋。朱元璋问道:“允熥啊,你说说看。这事儿该如何处理,才较为稳妥。”

朱允熥还是想着要藏拙,于是说:“此类事件,历朝历代都有,皇爷爷何须问孙儿。”

朱元璋摇头说:“这天灾难民之事,确实历朝历代都有,但是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和任何一个君主能有非常直接明显和较为显著的方法应对。尤其是应对此类事件的时间周期太过于长,等真正起到作用的时候,起码也已经是一两个月之后,这一两个月的时间又不知道死掉多少流民和百姓。”

这话让朱允熥的眉头皱了起来,确实,应对灾民和干旱的处理方式,历朝历代都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但无论是哪种方法,等真正起到作用的时候,都已经有了较大的损失。尤其是人命。而面对朱元璋的提问,朱允熥并没有立马给出好的方法。这让朱元璋心里有些失望。哪怕是朱允熥不能给出更好的解决方式,但那怕将以前任何一种解决方式之中比较好的拿出来说一说,倒也会让他很满意的呀。然而他却不知道此刻的朱允熥是故意在藏拙。而正在这时,殿外忽然响起一个声音:“孙儿允炆,给皇爷爷请安,圣躬安否?”

听到朱允文的声音,朱元璋的眉头微微一皱。朱允熥则是露出一丝不屑的冷笑,这朱允文还是心急呀,见不得朱元璋让自己来看个奏章,便迫不及待的打着来请安的口号来了。这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朱元璋虽然此刻越发的看不惯朱允文,但朱允文都已经到门外了,便也就开口说:“进来吧!”

朱允炆进来之后,直接对朱元璋行了一个大礼,朱元璋面无表情挥了挥手,示意他站起来。朱允文有些惊讶,他不明白朱元璋为何突然对他如此的淡漠。“既然你来了,咱也就问你一个问题,这奏章,你且看看,觉得该如何处理较为稳妥!”

朱允文接过奏章,仔细看了看,心想这是一个好的表现的机会。同样的问题肯定已经问过朱允熥,只要自己回答的更好,便能够再次将朱允熥比下去。于是朱允文开口说:“皇爷爷,孙儿以为,当立马命令户部,调集湖口县周围其他一些粮食充足的县城,勒令官员们开仓放粮,以周围的粮食救济湖口县和周边几个县所产生的灾民。”

朱元璋点了点头,这个法子是常用之法,没什么奇怪的。周围几个县的粮食起到一个进水解渴的作用,总比从更远的地方乃至从京城调用员调运粮食过去要好得多。毕竟距离太远,若是从京城附近把粮食调过去,恐怕灾民都死的差不多了。朱元璋想到这里,心中有些无奈,原本想着立朱允熥为皇太孙,可现如今这朱允熥面对天下大事,却说不出半个字来。反而朱允文,倒是能勉强过关。这让他不禁无奈。然而就在这时,朱允熥却不屑的笑了一声。旋即开口说:“想法很好,但我敢断定,周围的一些比较富庶的县城,决然不会拿出多少粮食。所以这条提议,太过于理想化,实际行动起来恐怕并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

此话一出,朱元璋眼睛微微一亮。然而朱允文却眼睛一瞪说:“这是目前最好的方法,虽然有些弊端。但只要严格执行,并不会出现太大的差错。”

朱允熥淡淡开口说道:“我敢打赌,周围富庶的县城,接到命令之后,只会拿出少量的粮食敷衍一下,绝不会全心全意的按照命令去支援受灾县城。此举,反而耽搁更好的赈灾方法去实行。”

朱允文又想要反驳,却见朱元璋凝重的问:“允熥啊,你说周围的县城,不会听话全力支援受灾的地方,是什么意思啊?”

朱允熥笑了笑说:“很简单,这些县城也要防范可能随时会发生的旱灾,若是他们将粮食拿出来救济灾区的话。他们的地方出现灾情的时候又当如何呀?为官者,第一条便是要明哲保身。正所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若是一味的将自己的粮仓打开,去救济了其他地方的灾民,一旦自己的地方发生了灾情,又当如何自处?简单的说,有粮的县令拿出粮食救济灾区,不会得到朝廷的夸赞和表扬,那只是听命行事。而若是他们的地方,没了粮食,而又出现旱灾。那么官员则会受到朝廷的处罚,该如何选择,一目了然了吧?这虽然是人性,但也怪不得这些官员呀。”

朱允熥的一番话,让朱元璋沉默了下来。从洪武元年到现在二十多年来,不少地方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灾情。而让周边的县城支援灾区也不是一次两次,但每次的效果确实都不尽人意。直到这一刻,听了朱允熥的话,朱元璋才似乎明白了这个方法的问题出在了哪里,为什么会效果不好。他微微叹了口气,看向朱允熥的眼神,多了一些欣慰,说:“咱以前倒是都没有想到过这个问题,今日听你这么一说。顿时茅塞顿开,觉得颇有道理呀。”

朱允文的脸色有些难看,他没想到自己提出的方法,不仅没有受到朱元璋的表扬,反而给了朱允熥反驳的机会,让朱元璋夸赞了朱允熥。于是不服气的他便开口说:“那你有什么好的方式?”

朱允熥微微一笑,这个时候倒也是忘记了藏拙,便开口说道:“我方才所说,周围的一些县城不愿意拿出粮食来支援湖口县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做了好事,不会得到表扬。而一旦他们那里发生了灾情得不到好的处理,反而会受到处罚。这便是根本的问题所在,所以我的方法是,反其道而行之。”

朱元璋立马来了兴趣迫不及待的问道:“此为何意?”

朱允熥说:“很简单,皇爷爷下一个命令。让湖口县周围富庶的县城开仓支援湖口县。哪一个县城拿出的粮食最多,便给这个地方的所有官员们,都记上功劳,哪个县支援的最多则功绩,越多。这些都会列入到吏部每年对地方官的考核中去,成为考核的加分项。而哪个地方支援的粮食少,则少记一些功劳,甚至不记功劳。”

朱元璋听到这里。立马露出笑容,说:“此法妙呀,把这奖罚制度运用在这一块,实在是妙,如此一来,这些官员们为了能够在考核中得到加分项,为以后的加官进爵做铺垫,那么必然会全心全意的做出支援,而且更为的主动。”

朱允熥笑而不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一旁朱允文脸色难看,一言不发。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