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秦陵迷宫 > 第16部分(第1页)

第16部分(第1页)

秦时月四个人在内羡门外看了半天,兀自没有挪动半步。在千古一帝的大殿面前,人无分善恶贵贱,自然而然产生一种敬畏的心情。而且,《史记》中记载秦始皇墓有大量的水银,水银中毒是一种极为痛苦死亡。

刘洪波咧咧嘴说:“你们先进去吧,说不定里面有老鼠,蛇什么的,我最怕那些东西了。”

羽田芳子鄙夷地看了他一眼,刚要迈步,秦时月已踏了进去,职业习惯驱使他走到就近的一个书架,抓起一筒竹简。

刘洪波说:“不是说不可以动里面的东西吗?你自己倒是先废了规矩。”

庄瑜说:“只要不破坏文物就没关系,我们主要是为了寻找出路,竹简上记载的东西或许对我们有所帮助。”

秦时月没有理他们,凭着直觉,地宫里最有价值的东西可能就是这堆积成山的竹简了。在中国历史考古界,有一个令业内人士尴尬的问题,我们官方宣传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可是西方人编写的世界史(如斯塔夫理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把中国最早的历史定为商朝,不承认夏朝的存在,因为没有文字和实物的证实。中国近几年展开的夏商周断代工程,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偃师二里头夏都遗址的认定)但还是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是没有夏朝的文字。

这秦始皇墓室毫无疑问是一个巨大的书库,这里收藏的文字很可能把中国的历史再往前推进千年。

与秦时月有着类似想法的还有羽田芳子,不过目的完全不一样而已,羽田芳子也拿起一卷竹简。

第三十章:墓室藏书 2

第三十章:墓室藏书 2

竹简有些装在竹筒里,有些是牛筋捆扎成一扎一扎。虽然年深月久,由于有书架阻隔,断简的并不算多。秦时月奇怪的是,竹简不仅没有虫蛀朽烂,而且面上干净无尘墨色如新。

墓室里种种迹象表明秦朝人在一些方面能做到现在科技时代才能做到的事情,秦时月怀疑竹简上涂了防虫防氧化的药物。

秦时月草草抽看十几卷,越看越是心惊:秦时月自负对先秦古籍无所不览,但这里看过的十几卷中,竟只认得其中一卷是《尚书》中的一部分,其它的文字有些怪异。竹简上的文字除了秦时一统的小篆,还有楚燕齐韩赵魏六国形状稍异的文字,有一卷还是西戎文。

“这个发现太伟大了!”秦时月眉飞色舞情绪高涨,“历史上说秦始皇“焚书坑儒”,看来秦始皇还是有所保留的。秦始皇知道知识的力量,为了统治天下,秦始皇焚书愚民,却把大量的书籍留给了自己。今天能有幸看到这些遗留下来的书籍,真是华夏之大幸。可以说,这个书库的价值超越秦始皇兵马俑一万倍!”

秦时月的兴奋情绪感染着刘洪波,刘洪波毕竟怎么说也是干考古的,知道两千多年前的文字意味着什么,而且数量这么多,这么有系统。刘洪波说:“我们说诸子百家,可是流传于世的不过十几家,其他的大概都被秦始皇烧掉了。今天的发现也许对今后的世界思想界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相比秦时月和刘洪波的兴奋,羽田芳子却意兴索然,冷不丁嘲讽一句:“这样你们中国就可以用文化征服世界了!因为仰慕天朝文明,四夷削尖脑袋蜂拥而至挤破中央大国的国门。”

刘洪波说:“您也不用心存妒忌而冷嘲热讽,以后你们挖掘你们的天皇陵,说不定会挖出一具什么神骨来,把“无神论”彻底地扔到太平洋海底。”

秦时月也不跟他们扯淡,手中拿着的那卷西戎文字让他着迷不已。里面不少文字是以前从未见过的,见过的文字在结字上也有所不同,更加象形更加原始,几近于图画。

据教授的研究,西戎文字跟甲骨文同源,同属汉字体系。西戎文字跟甲骨文的分野可能就在黄帝创造文字后不久,《尚书。舜典》记载,“窜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黄帝所造文字很可能在那时就随着三苗的迁离,在西戎繁衍演化。相比甲骨文,金文,小篆,隶楷行草一脉传承的中原汉字演化体系,西戎文一系演化非常缓慢,几近灭绝。

古代西戎是指现在的川北陕甘西北一带,以羌人为主的多民族群居地。在甲骨文里有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关于民族(或氏族、部落)称号的文字,即是“羌”,是中国人族号最早的记载。也说明羌人部落很早在以炎黄子孙为主体的中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羌”在《说文解字》里这么解释——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羌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文字的保存当然困难,更不用说发展为更高级的文字。

现在被称为“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学术界普遍认为东巴文不属于汉字体系,是独自起源的象形文字。

教授通过对民族历史迁涉的考察和东巴文甲骨文的对比研究,认为就像纳西族人是来自西戎羌人的一支一样,纳西东巴文也属于西戎文字的一支,属于汉字体系的范畴。

这些文字的价值无法估量!

刘洪波看秦时月看得入神,有些着急了,说道:“我们进入墓室就是为了寻找出路,这些东西看了半天有什么用?再看下去我们都死在了这里,等到后人进来还以为是我们写的呢。”

秦时月才回过神来,抬头看见庄瑜已随着羽田芳子向墓室中间的那个台子走去。

————————————————————————————————

作者题外话:推荐 + 收藏 + 评论   别忘了啊!各位老朋友。

第三十一章:地理图 1

第三十一章:地理图 1

《史记》中记载,始皇帝地宫“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秦时月最为担心的就是墓室里的水银,墓室封闭,水银挥发不掉,会弥漫在空气中。虽然四个人都戴着防毒面具,但空气中的水银接触到人的皮肤还是会伤到人的。

除了寻找出路,四个人最渴望的也就是看一看秦始皇的棺椁了。刘洪波甚至想或许还能带点什么东西出去,这地宫里墓穹上面的拿不着,竹简又不容易携带,秦始皇棺椁中的东西应该是最有价值的,也方便携带。

中间那个台子在那颗最大的夜明珠的垂直方向的位置,像一只巨眼一样俯视下面。秦时月想,那里很有可能就是秦始皇棺椁的存放地。台子高出地面一米多,青石围成一个边长十几米宽的正方形池子。

当四人蹑手蹑脚走到台子边时,秦时月大失所望,那里面并不是秦始皇的棺椁。

池子上面护罩着一个弧形的琉璃罩,透过琉璃罩看到:池子里五彩斑斓,黄金,白银,绿玉,紫玛瑙等名贵器皿和装饰品堆积,高低参差,错落有致。这些东西堆积看似散乱,但入眼就明白:山形水势虽然不是十分准确,但中国东南沿海的轮廓还很明显的。再加上长江黄河的形状,可以确定那是一幅最古老的中国地图。

这就是秦始皇地宫的“下具地理”?地图上三面水银环绕,北部以玛瑙石作成一条带,正是长城的走向。西部地形模糊不好分辨,但昆仑山脉,塔克拉玛干沙漠略具雏形。南面居然连现在东南亚国家的海岸线都可以分辨,东面令人惊奇的是,朝鲜半岛尖上,日本赫然在列。

“秦朝人对东亚的地理怎么这么了解?比起后来的汉唐犹有过之。”秦时月说,“这幅地理图对日本的四大岛都有大致的绘测,在两千多年前是极为不易的。这说明秦朝的战乱和其它的因素导致大量的海外移民,当时的海外移民对日本地理认识看来已经超出日本本土土著对日本地理的认识。”

庄瑜对羽田芳子说:“徐福东渡到达日本的事实是不需要解释了吧!”

羽田芳子接口说道:“两千年前的秦朝地图上标有日本,只能说明那时的人对地理上的认识。我不排除徐福东渡有很大的可能性到了日本,但目前没有如实物和文字之类的铁证。”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