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罗贯中残唐五代史演义 > 第2部分(第1页)

第2部分(第1页)

《唐史演义》十七回吐谷浑伏允自经死,注云:“从李靖传文,不从《通

鉴》。”《宋史演义》三十七回知广德军朱寿昌弃官寻母条注云:

《宋史》寿昌本传谓刘氏方娠即出,寿昌生数岁还家。但据王偁《东都

事略》、苏轼《志林》皆云寿昌三岁出母,今从之。

这些考证办法,大致是学《通鉴考异》的,以演义而加考证功夫,他不

以一般演义自视可想而知。

第二,是大力辟妄。这里所谓辟妄,主要是指史书上没有记载,而由演

义小说虚构出来的事情,他怕读者把这种虚构当作实有其事,故在正文或批

注中大力驳斥。如 《宋史演义》十六回写陈抟之死,有云:

陈抟系一隐君子,独行高蹈,不受尘埃。若目他为仙怪一流,实属未当。

俗小说中或称为陈抟老祖,捏造许多仙法,作为证据,其实是荒唐无稽,请

看官勿为所惑哩!

第三,是存疑。如 《宋史演义》十二回中说:

小子遍考稗官野乘,也没有一定的确证。或说是太祖生一背疽,苦痛得

了不得,光义入视,突见有一女鬼,用手捶背,他便执着柱斧,向鬼劈去。

不意鬼竟闪避,那斧反落在疽上,疽破肉裂,太祖忍痛不住,遂致晕厥,一

命呜呼。或说由光义谋害太祖,特地屏去左右,以便下手。致如何致死,旁

人无从窥见,因此不得证实。独《宋史》太祖本纪只云:“帝崩于万岁殿,

年五十。”把太祖所有遗命及烛影斧声诸传闻,概屏不录。小子也不便臆断,

只好将正史野乘,酌录数则,任凭后人评论罢了。从这三种情况看来,蔡东

藩对史料的选择和运用是经过一番

审慎考核的,这不是小说家的任务,而是历史学家的工作。他这十一部

“演义”可取之处和可贵之处就在这里。当然,他是一个旧知识分子,没有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选用史料不可能完全正确,解释史料更有他的局限性。

何况史料本身还有很多问题,他亦不可能—一加以考核和辨别。像明建文帝

这个人,当“靖难”之师入南京后,他是死了呢?还是做和尚去了?这个问

题,明朝人谈得很热闹,像 《致身录》等书,写从亡诸臣及飘泊经过,绘影

绘声,究竟可信程度有多少,这是很成为问题的。但蔡东藩却相信它,他在

《明史演义》廿五回中大写特写,在总批中又说:

建文出亡,剃度为僧,未必无据。就王鏊、陆树声、薛应旗、郑晓、朱

国桢诸人所载各书,皆历历可稽。即有舛讹,亦未必尽由附会。这种说法,

仿佛能自圆其说。其实,他所举这几个人,都不是明初人,他们也是传闻而

来,蔡东藩这种看法,未免有点武断了。

不过,总的说来,蔡东藩是个史学湛深的学者,他对待史料的态度是严

肃认真的,即使个别地方取舍未必尽当,也不能不承认他是尽了相当的力量

的。特别是《元史演义》的前十回,他从蒙古先世写起,包括西征和四大汗

国的建立,事情是极复杂的。蔡东藩嫌《元史》记得太简单,从《元秘史》、

《蒙鞑备录》、《蒙古源流》、《元史译文证补》,旁搜东西洋有关蒙古史

籍译本,源源本本地写。这段历史今天我们读来还觉得费力,他写这些事情

所费的力量更可想见。这个人也可以说是有历史考证癖的。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