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刘文典的生平简介大师 > 第4部分(第1页)

第4部分(第1页)

刘文典与胡适同在《新青年》写稿,同在北大文科任职,相互的来往逐渐紧密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仍得益于胡适对待朋友至诚谦和、信义和平。有数据统计,1916年一年之间,胡适与朋友往来的书信,收入的有一二一○封,寄出的则一○四○封,可见其交友之广、之诚。刘文典来往书信今存约六十封,其中四十四封是写给胡适的。

刘文典曾经这样评价胡适对于他的教益,〃你是弟所最敬爱的朋友,弟的学业上深受你的益处。近年薄有虚名,也全是出于你的说项,拙作的出版,更是你极力帮忙、极力奖进的结果〃。在北大待得不太如意的时候,刘文典一度想委托胡适帮他寻个新的去处,甚至曾经想过直接跟在胡适后面做〃名学钩沉〃,也就是〃中国古籍中的逻辑学研究〃。

据著名胡适研究专家、美籍华人学者唐德刚在《胡适杂忆》里记载,刘文典曾这样评价胡适:〃适之先生样样都好,就是不大懂文学!〃唐德刚说,这种说法是他从前辈乡人那里听说来的。从目前的材料分析,估计这完全是一种道听途说,应该说,刘文典是从灵魂深处〃敬爱〃胡适的。

正因为这样的渊源,刘文典每遇到一个生活上的重大麻烦、每做出一个学术上的重大决定,一般都会寻求胡适的援助或者与之商议一番。而胡适往往也会给予中肯的建议、热心的帮忙,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充当刘文典的〃经纪人〃,与出版商讨价还价,就是最好的证明。

刘文典完成《淮南鸿烈集解》之后,便着手开始校勘《论衡》。《论衡》一书为东汉王充所作,大约作成于汉章帝元和三年(86年),是一部对掺入了神秘主义和谶纬学说的儒术进行批判的著作。考虑此前并没有人对这本具有较高哲学价值的古籍做过完整的校勘,刘文典因此很想〃把这个重担子挑起〃。不过,他的心里也没有底,只好写信给胡适,寻求帮助。

胡适素来看重王充的这部书,非常支持刘文典的这个决定。可当刘文典做完了整部《论衡》的校勘工作之后,商务印书馆却回应迟疑,似乎对这本书的市场不太乐观。这让刘文典很是忐忑不安,只得再度请〃老大哥〃胡适出马,帮其联系出版事务。没多久,商务印书馆高层高梦旦就写信来称,出版的事将全权委托胡适与刘文典细谈。

刘文典后来做《庄子》、《说苑》、《大唐西域记》等的校勘与整理,都认真征求过胡适的意见。凡是胡适支持的,他都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凡是胡适不太赞成甚或反对的,刘文典也就没再坚持。而为了支持刘文典的工作,异常繁忙的胡适还曾四处奔走,最终寻访到一部珍贵的《文选笺证》送给了他。

第14节:朋友胡适之(11)

很多人之所以愿意将〃我的朋友胡适之〃挂在嘴边,最重要的原因均在于胡适这种宽容高尚的道德人格。用历史学家唐德刚的话说,〃胡适之有一种西方人所说的磁性人格(magic personality),这种性格实非我国文字里什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等形容词所能概括得了的。有这种禀赋的人,他在人类群居生活中所发生的社会作用,恍如物理界带有磁性物体所发生的磁场。它在社会上所发生引力的幅度之大小,端视其在社会中影响力之高低;影响力愈高,则幅度愈大〃 。

这一点表现在他与刘文典的关系上,就是他不仅热心替刘文典的著作校勘、出版操心,而且还经常接受刘的委托,替其家人、门生、好友帮点忙。1930年,刘夫人张秋华不知什么原因突然高烧不退,胡适知道后,立即给刘文典介绍了首善医院的方石珊院长。经过数次检验,诊断为〃斑疹伤寒与肺炎并发〃,于是对症下药,不出几日,张秋华转危为安。为此,刘文典特意致信胡适表达谢意:〃中国人多缺乏同情心,世故深者类皆怕受埋怨,不肯推荐医生,如梦麟先生要打中医救活蔡先生与吾兄之推荐方石珊救活内子,皆仁者智者之勇,不但受者感激无既,此样菩萨心肠、英雄肝胆,真堪风世也。〃感激鸣谢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刘文典的学生李秉中写了一本《边雪鸿泥记》,找不到出版商,最后也是由刘文典央请请胡适出面,推荐给了商务印书馆。安徽大学筹备前后,学校筹备委员会准备派遣教员廖景初到京、沪、浙等地考察大学教育,考虑到廖景初到达目的地后人生地不熟,刘文典便亲自写信给在教育界颇具声望的胡适,希望他各方面〃多多援助,予以参观的便利〃。40年代初,刘文典的学生陈福康想到美国留学,无奈战事爆发,外汇高涨,一下子拿不出留学的费用。这时候,刘文典偶然听说中国人在美国青年领事馆有半工半读的机会,赶紧写信给热心的胡适,恳请他出面落实。

可以说,与胡适成为朋友之后,刘文典几乎将他当成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事无巨细,有难必求。而胡适也很少推却,能帮忙的尽量帮忙,有时候甚至是主动提供帮助。

就刘文典而言,胡适这个朋友的价值不仅仅是能帮他解决各种困窘、提供各种帮助,而是胡适能将之视为〃畏友〃,愿意直言不讳地指出刘文典学识的不足、为人的缺憾。这才是真正的朋友。

以胡适为《淮南鸿烈集解》所写的序言为例。序言在很多人看来只是个应酬文字,尽管多说点赞誉的话就好了,没必要当真。但胡适不然,不仅认真写了个长篇序言,还因为刘文典没有引用《方言笺证》里的材料,而在文章的末尾处与刘文典商榷起来。没有独立的人格,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胡适还曾写信给刘文典,批评其〃以市侩自待〃,这是近现代史上极有人格构建价值的〃文坛轶事〃,至今仍经常被人提起。事情的大概经过是这样的。

1923年年底,刘文典在做《论衡》校勘的时候,因为急于出手,于是低价将之交给了商务印书馆出版。后来,他又心生不甘,于是便在一封给胡适的信里倾吐心声:〃不厂(单不厂,北大教授)所说的,弟有些东西不肯放进去,这话不的确的,弟并非胆小,实在是嫌定价少了,凡是费力考出来的,都想留着做我的读书集志,价出足了,弟的胆子就会大的。〃

第15节:朋友胡适之(12)

这封信是写在一张明信片上的,写好后,刘文典就将明信片寄走了。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刘文典都没有接到胡适的回信,感觉有点奇怪。以往,胡适总是每信必有及时回复的,没有信也有电话。这一次的信却如泥牛入海。

后来,他间接地从一些人那里听到一些风声:〃弟听见有人说,你很怪我的,说者也是间接又间接的听来,也说不清是为什么事,只晓得是为书的事。〃这让刘文典很是忐忑不安,心神难定,于是再度给胡适写信,〃弟之对于你,只有敬爱和感谢,决不会有别的,听见说你怪我了,弟心里十分的难过,因为你如果怪我而绝我,是我学业上、精神上最大的损失。〃

听到这个传言之后,刘文典一直不敢直接去找胡适,生怕对方因为怪他而不愿意见他。而他更担心的是,胡适会因此而与之绝交。

事实证明,他的担心纯粹是多余的。胡适的度量,决非寻常人可以想象。1924年1月,忙完手头的事情后,他很快就给刘文典写去了回信,解释自己之所以晚回复,是因为之前一直在忙清朝大学者戴震诞辰二百周年的纪念事宜。这个纪念活动是由梁启超发起的,胡适负责撰写寿文。而就当胡适坐在书斋里泼墨挥毫的时候,刘文典的信函到了,自然无法即时回复。

来信中,胡适敞开心扉,与刘文典聊起了信中提起的事:

你说的我怪你的事,当是传闻的瞎说,或者是你神经过敏,有所误会。

我确有点怪你,但从不曾对一个人说过。我怪你的是你有一次在信片上说,你有许多材料,非有重价,不肯拿出来。我后来曾婉辞劝你过,但我心里实在有点不好过。我觉得你以〃书贾〃待人,而以市侩自待,未免教我难堪。

校一书而酬千金,在今日不为低价,在历史上则为创举;而你犹要玩一个把戏,留一部分为奇货。

我在这种介绍上,只图救人之急,成人之名,丝毫不想及自身,并且还赔工夫写信作序,究竟所为何来?为的是要替国学家开一条生路,如是而已。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