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刘文典的生平简介大师 > 第9部分(第1页)

第9部分(第1页)

,决不能到任何法院去控告蒋主席。只能求情而不能控诉,这是人治,不是法治。〃胡适一语道破天机,国民政府天天宣扬〃训政〃,强调严惩学潮,不过是为了维护官方威权,取消约法之治而已。胡适因此被撤除中国公学校长职务。

1931年12月11日,鲁迅先生在《知难行难》一文中,再次谈到这件事,并将之作为学者人格独立的典型代表。这说明,在中国传统文人的内心深处,始终埋藏着一种挑战权威、抗衡强者的基因。只不过,由于考虑到种种现实因素,许多人最终选择了避让退缩,而〃愣头青〃刘文典站到了与强者对抗的前台。这需要的显然不仅仅是胆量。

回过头来且说刘文典,虽经各方保具开释,恢复自由,但离开安徽大学已经是必然的了。想到这里,刘文典的心情有些黯淡,他当初接受省政府的邀请回来办学,原是怀有远大抱负的,一心想重振安徽的教育,如今频遇波折,沉沙折戟,〃这次回来,在祖父坟上掘了一个大坑,来害自家的子弟,个人身败名裂不足惜,公家事被我误尽了〃12 。最让他放心不下的,依然是安大那些年轻的学生们。为此,他特意留函告示学校师生:〃安心向学,努力教务。〃

临别前,刘文典再度悄然来到安大校园,望着自己一手操办起来的校舍校具,望着远处重新恢复笑容的学生脸庞,心潮起伏。而这一切,都将离他远去。

跨出校门,泪水夺眶而出……

注 释

1 张召奎等主编:《教坛古今》(〃安徽重要历史事件丛书〃),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第39页。

2 刘平章:《刘文典传闻轶事》,第132页。

3 张南:《简明安徽通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年8月第1版,第490页。

4 安徽省档案馆馆藏资料,民国十七年(1928年)3月19日。

5 《安徽教育行政周刊》,第一卷第四期。

6 刘平章:《刘文典传闻轶事》,第134页。

7 张正元、杨忠广:《疾恶真推祢正平》,原文见《安徽教育行政周刊》,1928年第一卷第十七期。

8 靳仁等编:《民国血案惨案迫害案》,第4页。

9 安庆政协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安庆文史资料》第11辑,第208页。

10 《合肥欢迎蒋主席》,《申报》,1928年11月23日。

11 张有京:《刘文典骂蒋介石》,《云南老年报》。

12 刘文典:《致胡适信》,《刘文典全集》(三),第820页。

第35节:千里走联大(1)

第十章 千里走联大

清华大学已经不叫清华大学了。

早在北平沦陷之前,清华大学就已经筹划南迁。1937年7月底,国民政府正式电令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一学期后,长沙局势趋紧,再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教育史的一个奇迹。尽管它只存在了八年,并且是在战事频繁的情况下艰难存在的,但却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声望的知名教授,培养出了一批在日后的中国起到顶天立地作用的栋梁贤俊。可以说,西南联大至今仍是无数知识分子内心深处最为温暖的向往与记忆。

〃抱有牺牲性命之决心〃

如果将西南联大由长沙紧急南迁昆明的场景摄入镜头,简直可以说得上是一幅波澜壮阔、空前绝后的历史画卷。

近千名师生分批从长沙出发,经海、陆两线向昆明行进,其中陆线全程一千六百余公里,两百多名师生组成湘黔滇旅行团,步行一千三百公里,随身所携带的无非是一只干粮袋、一个水壶,还有一把雨伞。1938年4月,参加步行的同学全部安全抵达昆明,团长黄师岳按照旅行团花名册逐一点名,确认无误后将花名册郑重移交给已经先期到达的清华大学校长、西南联大常委梅贻琦。此情此景,令现场的人无不潸然泪落。

身在北平的刘文典一直通过报纸或其他渠道掌握着清华师生的动向,连做梦都感觉似乎仍和他们在一起。其实他原本完全可以选择一种更为安逸、更为平稳的生活,但他却始终放不下他的职业、他的学生。当听说清华师生经历千难万险逐渐会合于昆明时,他内心这种追寻同道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在北平城里,真是一刻也待不下去了。

他当然知道这个选择就意味着凶险,意味着绝境。但作为一名文人,越是这样的时刻,越是不应该选择退缩,他应该与他的事业同在。1943年7月,刘文典在一封信里曾简略倾吐过自己当初选择南下的坚定心志:〃典往岁浮海南奔,实抱有牺牲性命之决心,辛苦危险,皆非所计!〃对于一位没有显赫官场背景的大学教授来说,独自一人,左右辗转,奔波千里,其间甘苦,恐怕也只有他自己才能真正体会了。

1938年春,刘文典悄然辞别家人,挎上个小包袱,简单装了点干粮,就踏上了南下的路途。当时国家很多地方都在日本人的掌控之下,行踪稍有暴露,就可能会有性命之忧。幸得著名物理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叶企孙先生的妥善安排,刘文典选择了一条相对安全的〃曲线救国路线〃,先是到天津,再由天津到香港,由香港到安南(今越南),最后抵达昆明,历经两个月。

一路上,眼见山河破碎、草木荒凉,刘文典的心里百般不是滋味。他十六岁外出求学,似乎就将生命完全交给了动荡与波折,从早年的岳王会到后来的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几乎从来就没有消停过。而在刘文典的内心世界里,又是多么希望能够拥有一方真正宁静的天空,可以让他安心钻研学问,放大人生的光彩!

第36节:千里走联大(2)

每每想到这些,刘文典总是心绪难平。这一天晚上,在一个半路寄宿的地方,他遥望星空,浮想世事,脑海里突然涌现出无限感慨,于是拿出一张粗糙的草纸,在上面记录下了当时的心境:

胡骑满城天地闭,风尘■洞窜要荒。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