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求医不如求己3中里巴人著孔夫子旧书网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第1节:让身体的本能带给我们健康和好运

序言 让身体的本能带给我们健康和好运

坐在桌边打字、写文章的感觉真好。好像是在写一封信,写给父母、妻子、儿子、朋友的一封信。说一说心里想说的话,也许不符合逻辑,也许不够严谨规范,也许不是被普遍认同的思想。但只是想聊聊天,想讲个故事,因为觉得亲切,觉得有话想说,就随意地说了。

有的朋友把我写的书当成了健康科普,或者是中医教材,我觉得这个使命太大,专业性太强,这不是我力所能及之事,起码不是我写作的初衷。

不知不觉地,自己竟成了畅销书作者和健康养生专家,这真是我始料未及的。也许大家对我的期望值太高,希望我能弘扬中医文化,倡导健康理念。但我只是想对大家说:每个人都是健康生活的实践者,都是自己的专家和权威。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充满自信,才是真正健康的开始。

有个患病的朋友对我说:我百分之百地相信您,您说我该怎么做吧,我全听您的。我没有告诉他具体要怎么做,只告诉他首先要相信自己。因为,您只有相信自己了,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不然,永远都是在苟且偷生。我常对朋友们说的一句话就是:有病找医生,健康靠自己。生命是要靠我们自己来掌握的,人生之路,不管是坦途还是泥沼,都要您自己去走完它。

我的第一本书让大家觉得中医很神奇,并引起了大家的兴趣;第二本书主要告诉了大家操作的方法;第三本书则从壮大先天之本以保障人们生存质量的角度入手,让大家坚定自己的信念,教大家学会自己创造对身体的自信,并告诉大家只要从经络处用力并懂得如何用力,就可达到身心共同健康的目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更多地凭借自身的力量,去探寻疾病和衰老的解决之道,从而真正奠定对身体的莫大自信,体验脱胎换骨的心路历程,展示生命的内涵与尊严。

生命需要被生命感召,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盏渴望点亮的灯火。人生需要顺着自然的风向,这样我们总会觉得老天在帮助我们,我们自然也就有了好运。

人人都需要勇于体验世间的喜怒悲欢,包括疾病和青春的远逝,这样我们才活得有血有肉,才是一个真正的人。

我们需要一些来自身体的提醒,让我们能随时找回自我;我们需要一些关怀,才能感恩和享有温暖,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什么奢求呢?

写这本书,我并不想阐发什么惊世骇俗的秘密,并不想树立什么标新立异的理念,并不想去劝说别人改变什么观点,更不想贪天之功为己功。书中描述的一切方法,古来就有,不是我的创新,只是您忘记了,忽略了,所以我要提醒您。就像是在夜里,我们总是会帮着家里人把被子盖好,好似这种亲情、这种感觉,虽是无心,却也有意。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够掌握《易经》养生的精髓,快快乐乐地走向天年!

中里巴人

2008年9月于北京

WWW。HQDOOR。COM§虹§桥书§吧§

第2节:趋吉避凶的大法(1)

第一章 每天健康一点点 日久方成金刚体

每天健康一点点,这就是健康的全部秘诀。如果您不敢拿眼睛正视别人,那您就先在镜子面前瞪大眼睛正视自己;如果您在别人面前不敢大声说话,那您就先在自己面前高声演说;如果您总是低眉折腰,那现在您就昂首挺胸;如果您常常步履缓慢,那您现在就健步如飞。

1。 趋吉避凶的大法……对自己的七情六欲既要管理,又要顺从

疾病并不可怕。它的到来,不过是提醒您,有些情志过度了,如果您能重新平衡一下,症状也就消除了。可通常大家把身体对我们善意的提醒当成了敌人,不去首先消除病因,却忙于破坏预警系统。就像醉汉打孩子,不找自己的原因,却看着孩子别扭。

疾病原来也只不过是一个假想敌,我们一直在用自己的右手打着自己的左脸。疾病不是勇气可以战胜的,不是刚强可以抵挡的。它是绳扣,只能解开;它是坚冰,只能融化。

很多网友通过博客给我留言,说自己浑身是病,让我帮忙找找病因。古有悬丝诊脉,尚可临帐听音,今朝网络断疾,全然隔山买牛。其实,自己的病本来自己最清楚,只是要多几分自信,加上知晓一些简单的祛病养生知识,就可以轻装上阵了。当然,复杂的病因,还是要去医院找有经验的医生来帮忙,才是明智之举。

《灵枢经》说:〃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气合而有形,得脏而有名。〃〃气合而有形〃是指正气和邪气相会合后发生斗争,便会出现各种症状,也就是中医所讲的〃百病从气生〃。

〃百病从气生〃的〃气〃分为外气和内气。外气指〃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内气指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同时,人的先天禀赋也是至关重要的。《灵枢经·五变》中说:〃人之有常病也,亦因其骨节、皮肤、腠理之不坚固者,邪之所舍也,故常为病。〃

虫工木桥◇WWW。HQDOOR。COM◇欢◇迎访◇问◇

第3节:趋吉避凶的大法(2)

知道了病因,我们就有了应对疾病的办法。对于内气,也就是情志,我们要保持协调,不令偏激,该喜悦时喜悦,该愤怒时愤怒,该思虑时思虑,该恐惧时恐惧,该悲伤时悲伤,但是要有一个限度,不可过度而无节制,这样我们就不会被内气所伤。《黄帝内经》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能拥有如此心境当然最好,但这是古代圣人的准则,对于世俗之人,恐怕难以在短时间内修成正果,我们还是随常人之情,不要过于刻意就是。

有朋友可能会说:〃您之前刚说过〃人最大的疾病就是恐惧〃,现在怎么又说〃该恐惧时恐惧〃呢,岂不是出尔反尔?〃您问得好,恐惧本来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是保护我们不受外界伤害的护身符。试想,如果我们碰到毒蛇却不知恐惧,而是毫不躲避地从它的头上踩过去;如果我们面临沼泽,却仍然大踏步前进而不知绕行,那后果会怎样呢?

本能的恐惧会令我们警醒,会赐给我们应急的力量,会让我们远离危险。但是如果面对的是一条假蛇,我们仍然大惊失色,明明是子虚乌有,却依然杞人忧天,那就是无谓的恐惧了。

忧虑和悲伤一样,都是人类美好的感情。如果我们看《红楼梦》时,没有这两种情怀,那么这本书怎么会成为不朽的名著呢?有许多经典的电影,会让人痛哭流涕,伤心不已,但大家仍然乐此不疲,百看不厌,百哭不倦。没有忧虑,就没有解脱;没有悲伤,就没有喜悦。禅经说得好:〃烦恼即菩提。〃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