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红楼之鸿鹄好看吗 > 第56部分(第1页)

第56部分(第1页)

史鸿就在一个锦墩上坐了下来,笑道:“哪有那么娇惯了,如今都这个时节了,头发一会儿就自己干了!”不过倒是没有拒绝春纤与文杏她们两个给自己擦头发。

“子嘉最近清减了一些,可是有什么心事?”林黛玉在史鸿身边坐下,问道。

史鸿也不隐瞒,说道:“之前在翰林院见了几份折子,都是山西那边报灾的,我又问了问几位大人,他们跟我说,很多地方年年都有天灾,粮食往往歉收,富户还好,对于普通百姓,哪怕朝廷减税免税,所得依旧不能维持生计,佃户更是还要交租,遇到灾年,卖儿鬻女也是常事,我记得以前听说,前朝有位徐光启大人曾经推广过一个从海外引进的粮食品种,据说产量极高,对于地力要求也不高,只是那会儿正逢战乱之时,此事最终便没了下文。因此,我便想着将相关的笔记资料什么的找出来,好好研究一番,回头在咱们自家的庄子上试种一下,若是可行,便可上奏圣上,请圣上派人在各地推广,好让天下无饥馁之祸!”

林黛玉听得极为专注,等史鸿说完,便开口道:“若真有这样的好东西,使得天下人都得以饱食的话,这可真是大功德了!”

史鸿点头道:“好是好,但是,这玩意如今是没有半点踪迹,不过是我的一点想头罢了!只是在翰林院书库里面找了这么久,一直没找到,只怕当年的卷宗是遗失了。好在这玩意既然是西洋那边传过来的,回头想办法找几个西洋人问一问便是了!”

林黛玉想了想,说道:“此事也无需操之过急,虽说我不懂什么农耕之事,但是却也知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水土不同,耕种收获也自然不相同,即便在这边庄子上能种,在别处却未必能种,想要推广,还是仔细一些为好,要是好心办坏事,反而不妙!”

史鸿笑着给林黛玉作了一个揖:“大奶奶说的是,为夫受教了!”

林黛玉脸一红:“说什么昏话呢!还有人在呢!”

几个伺候的丫环都掩嘴轻笑起来,这边伺候的多半是林黛玉的陪嫁丫环,看到林黛玉与史鸿关系渐笃,心里都是高兴的。她们一直担心,林黛玉要守孝,这段时间不可能与史鸿圆房,若是史鸿因此跟林黛玉离了心,那就不好了,如今见史鸿除了不与林黛玉同床而眠之外,对林黛玉依旧温柔体贴,而且,对身边的丫环,也没有收房的意思,可见对林黛玉是真心的。她们都是一直伺候林黛玉的人,见到如此,只有为林黛玉高兴的,一个个心里只念佛,想着怪不得老爷放心撒手了呢,还是信重姑爷。

这边用了好几块大毛巾,史鸿的头发已经差不多擦干了,春纤又取了梳子过来,轻轻地将他的头发梳顺了,然后挽了个发髻,戴上一顶轻巧的乌木细纱冠。

林黛玉见史鸿打理好了,那边又有人过来传话,说是太太那里传饭了,林黛玉跟史鸿便起身,带着下人,一起往正院而去。

史家人口不多,分成两处吃饭反而显得生疏,因此,林黛玉嫁过来之后,每日三餐,都是在正院一家人一起吃的。秦夫人也不是为难儿媳妇的恶婆婆,每次也不过是象征性地夹一筷子菜之后,就可以坐下来一起吃了。史家祖籍金陵,至今依旧保持着金陵那边的饮食习惯,林黛玉也是在姑苏长大的,饮食相差并不大,因此,口味还算相合,秦夫人又想着让林黛玉除了服就能赶紧跟史鸿圆房,给自己生出个孙子来,想着有个孙子要姓林,秦夫人就恨不得三年抱俩,还要全是带把的。因此,专门找了擅长妇科的大夫,为林黛玉把了脉,再弄了一大堆的药膳方子,几乎每天桌上都有一道,秦夫人恨不得盯着林黛玉,全部吃下去。

林黛玉不是不知道感恩的人,起码在贾家的时候,贾家的人可从来没考虑过她的饮食习惯,永远都是油腻腻的大鱼大肉,叫她根本提不起胃口,也不说找个大夫专门给她瞧瞧,吃的药一直就是那什么人参养荣丸,反正吃不死就行。秦夫人以前待她就几位亲近,如今更是这般上心,林黛玉便诚心诚意,真的视秦夫人为亲母一般。人都是处出来的,林黛玉既然付出了真心,秦夫人自然也不会毫无所动,原本对林黛玉还有些芥蒂,如今也没有了,平时也乐意指点林黛玉如何处理家事,又跟她说些长安贵妇圈子里的事情,毕竟,林黛玉总是要除服的,到时候,就得代表史家进入社交圈子,大致的情况自然要先了解一些。

一家人在一起用了饭,饭后,史鸿将自己的想法跟史鼎一说,史鼎立刻发现了其中的关键,在史鸿再三确认这种作物的确存在之后,他带着点兴奋,直接就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多派些人手去打探就是了,哪怕让船队出海去找也是使得的。若是咱们家能有这个功劳,起码能惠及五代子孙!”

有史鼎这个家主出手,自然要比史鸿小打小闹来得快很多,不过一个多月,泉州那边便来了消息。

第99章

那儿还有人种这个,只是规模很小;多半是拿藤蔓喂牛羊;那边的人也知道这个产量高;但是,不好保存,烂掉之后还有毒;因此;大家种得就很少了。

史鸿听说之后;也傻了眼;他哪知道这玩意是怎么保存的;上辈子他们家偶尔买上一些;要么煮粥,要么直接用微波炉烤着吃;一两顿就没了,谁会操心保存的事情。不过,拜那个年头花样繁多的食物所赐,史鸿却是知道,红薯还是可以晒成干,还有磨成粉,做粉丝粉条什么的,晒干他知道,至于怎么做成粉,他却是不清楚的,不过,他想着,自己只要提供一个思路,让人挨个试试看就是了,不外乎就是那些手段。

有了消息,史鸿也就不着急了,按照福建那边村民的说法,这玩意春天种,夏末初秋的时候就能收了,至于种子,就是红薯,春天埋下去,自己就发芽了。不过,史鸿还是觉得有些不太对劲,这种满一亩地,得埋下去多少斤红薯啊!

不管怎么样,东西到了手就行,红薯这玩意是不好当饭吃的,不过,土豆却是可以的,这玩意似乎也比较容易保存,放在阴凉避光的地方就行了,这点常事史鸿还是有的,毕竟,之前听说过很多次,有人吃了发芽的土豆食物中毒的事情。因此,史鸿一边叫人回头多收购一些红薯回来,试着在庄子上种植,一边继续让人打听土豆还有玉米之类的粮食作物。

对此,史家是一力支持的,这事又花不了多少成本,选出一个庄子出来,免掉那边的租子,让那里的佃户试种就是了。

这么算起来,想要得出成果,前期工作就需要花费好几年,这让原本兴冲冲的史鸿觉得有些沮丧,不过,他很快摆脱了这种情绪,他如今还年轻呢,耗得起。

耗不起的另有人在。薛宝钗开过年都差不多十八了,这么大的人,放到后世,还是青春年少,放到这个年代,几乎称得上是老姑娘了。除非是特殊情况,比如说家里不幸有直系的血亲身亡,需要守孝,或者是别的什么缘故,薛宝钗这样的,差不多就跟后世的剩女差不多了,再没人接手,只得打折卖了。

但是薛家也比较悲剧,贾家那边一直吊着不肯松口,每次薛王氏去找贾王氏的时候,贾王氏就是一推三五六,拼命诉苦,说自己还是个当娘的,老太太在一日,自己就做不了主,还是要看娘娘那边的意思云云。

薛王氏从小就是在贾王氏那边作低伏小的,三句两句就被糊弄了,回头只好继续等。她也不是没想过,给女儿另外找个合适的,只是,哪怕贾宝玉再不成器,他也是公侯府上的嫡子,还有个贵妃姐姐撑腰。薛王氏在外面偷偷摸摸露了口风,又花了大代价,说动了王家的两位舅太太帮忙,但是,肯与薛家结亲的却是不多,最重要的是,一个个还不如贾宝玉呢!有功名的,家里太寒酸,没有功名的有家世的,但是都是庶子,总而言之,没一个顺心的。她又一向觉得薛宝钗千好万好,自然不甘心将薛宝钗同样嫁给商户,总要让薛宝钗将来能够凤冠霞帔,有个诰命夫人的身份,她才肯。但是,问题是,要有这样的条件,谁家选一个商家女呢!哪怕王子腾是薛宝钗的舅舅,问题是,也就是舅舅罢了,人家又不姓薛。再者说了,看重王子腾这层关系的,谁不知道,薛宝钗家的那个哥哥,是个扶不起墙的烂泥,回头别没借到王家的力,还被薛家给拖到泥里面了。

因此,弄到最后,薛宝钗还是给吊在贾宝玉这一棵树上,薛宝钗也是个果决的,因此,更是费心费力讨好老太太,跟个丫环一样,成天在姨妈身边伺候着,王夫人说得比唱的都好听,天天把薛宝钗夸得跟朵花一样,让薛宝钗几乎有个错觉,自己已经是姨妈的媳妇了,当然,错觉仅仅是错觉罢了。

王夫人是个什么性子,别看在别人眼里,王夫人这个佛爷一向口齿木讷,但是事实上,她说起好话来也是一套一套的,要不然,也不至于骗得王熙凤那样一个精明人,不辞辛苦地劳心劳力,将自己丰厚的嫁妆填进管家这个无底洞里,偏偏至今连真正的库房的钥匙都摸不到,需要花钱的事情,王夫人就是往外一推,王熙凤又是个要强的,结果,除了面子上好看,差点没将自个的嫁妆全折了进去。

对于薛宝钗的各种夸奖其实意思也就差不多,王夫人虽说心里面恨不得史太君立马就死了,免得压在自己头上,叫她这么多年都得伏低做小,唯唯诺诺,什么事半点做不得主。尤其在贾宝玉的问题上,王夫人简直是一肚子的怨言,哪怕王夫人自己对贾宝玉也是极度溺爱,舍不得他吃半点苦,但是在她看来,贾宝玉养成如今的性子,不喜欢读书,喜欢跟身边的丫环姐妹调笑,那都是史太君宠出来的。因此,她才格外厌恶史太君放到贾宝玉身边的晴雯,对早早向自己投诚,生得也不算出挑的袭人另眼相看,甚至除了没有给她通房姨娘的位份,却给了她姨娘的待遇。

王夫人之所以还奉承着史太君,完全是为了史太君的私房,史太君出嫁那会儿,史家即便不是鼎盛,也差不到哪里去,加上她在贾家掌权多年,私房极为丰厚。这些私房不比祖产,是史太君可以自己做主的,等到史太君大限到了,自然要分了,哪怕王夫人恨不得那些都分给自己,但她也知道,这可能性不大,为了多分一点私房,哪怕忍到心肝都疼了,她还是得忍。她拿定了薛宝钗到了如今,已经是骑虎难下,史家可不比薛家,哪怕再喜欢薛宝钗,不喜欢史湘云,王夫人也知道,史家比起薛家可强出太多了,史家绝对不会允许自己的嫡亲姑娘,为了贾宝玉拖成老姑娘的,因此,只要拖到史家不耐烦,另外给史湘云择婿,她就赢了。

薛宝钗不是傻瓜,她其实猜得出王夫人的想法,事到如今,除了拖下去,还有别的办法吗?对于史湘云那个近乎傻大姐一样的人,薛宝钗是瞧不起的,除了家世,她有什么比得上自己的,偏偏就因为这个家世问题,她如今只能这么尴尬地拖着。有的时候,她会想起林黛玉,曾经,她以为林黛玉是她最大的对手,结果搞到最后,她倒是想要压过林黛玉一头,结果人家压根没想到接招,林如海回京之后就将女儿接走了,哪怕命不久长,也尽力给林黛玉找好了他认为最合适的女婿。当知道林黛玉订给了史鸿之后,薛宝钗就是一阵泄气,她自视甚高,要不然也不会想着参加小选,进宫搏一个富贵,结果这事黄了,她就希望自己比身边所有的姐妹都嫁得好,可惜的是,心比天高,却时运不济。到了现在,她也只能指望着贾宝玉真的不负他那个所谓有来历的传闻,将来也能让她夫荣妻贵了。

跟薛宝钗处境有些类似的是史湘云,史湘云年纪倒是不算大,比林黛玉还小几个月,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年纪,也该议亲了。贾家那边不松口,总不能让史湘云也跟着拖成剩女。方夫人尽管对史湘云好感不足,但是,这毕竟是她的责任,加上史鼎跟史鼐的意思,也不想因为贾家,影响了自家儿女的婚事。

方夫人琢磨了一下,直接将史湘云接了回家,用的理由也很理直气壮,史湘云年纪不小了,快到嫁人的时候了,但是,该学的东西还没学。方夫人对贾家真的是无话可说了,接了史湘云过去,说是当做自家的孙女一样照顾着,但是,贾家的孙女是什么个照顾法?前些年还请了先生教导一些学问,后来辞退了先生,几个女儿也没有跟着嫡母教养,也不说找个教养嬷嬷回来帮忙教导婚前的学问,就跟着一个寡嫂李纨学针线。这简直是本末倒置!大户人家的姑娘,又不比小门小户家的,女红意思意思一下也就行了,谁家没养几个针线上人,就算没有,难道家里的丫环就不能做针线吗,什么都得自己的姑娘媳妇亲自动手?想到这事,方夫人就是一阵烦心,史湘云给贾家那个凤凰蛋做什么衣服鞋袜,荷包扇套,那是一点也不含糊,浑然不像之前在家刚学的时候那样,一出门就抱怨,说是天天做针线熬到半夜,怨愤不已,弄得人家看史家的时候,眼神都不对劲。天知道,她白天就想着玩,晚上不动手,难道第二天给教女红的先生看布头吗?

更让方夫人不得劲的就是,史湘云这姑娘在人情世故上显然很有问题,她知道拿着玛瑙戒指去讨好贾家的几个大丫鬟,难道逢年过节,给自己的叔叔婶婶,做点鞋袜当做孝心很难吗?偏偏方夫人自己从来没瞧见过,遇上两人的生日,你要是不去接的话,她压根想不起来要回来,寿礼居然都是身边的嬷嬷几次三番提醒之后,才胡乱准备的,看着就不尽心。若是史湘云嫁过去祸害贾家也就算了,这是贾家自己作孽,但是贾家如今显然为了这事还在僵持,史家已经没了这个耐心,难不成自家的姑娘嫁不出去了,就要巴结着贾家不成。因此,史鼐发了狠,方夫人哪怕觉得这事很棘手,还是不得不将人接了回来,别的事情可以先放放,一边寻摸着人选的时候,一边先得将该做的婚前教育都做了才行。于是,史湘云回去之后,就与史湘雪一起,开始跟在方夫人边上,学着打理一些家事。

第100章

方夫人一边教导两个女孩子,一边也开始频繁地带着她们两个出去交际;奈何两个女孩子都有不如意之处。史湘雪最大的缺陷便是身为庶女;哪怕养在嫡母身边,还是庶女;方夫人对史湘雪的喜爱;还没有到愿意将史湘雪改记在自己名下的程度;史湘雪自己也不是什么多有能耐的,她纵然性子没有贾迎春懦弱;但是也不比贾探春那般有才有志气,她这个人,可以说是安分随时,在这个年代;这是一个优点。只是;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吃,她太过沉默安分,也很容易被忽略。

史湘云就更麻烦了,她是侯门嫡女,这一点没错,问题是,谁家的嫡女哪怕父母不在了,却拧着性子,住在外姓亲戚家,还跟人家家里的男人有些不清不楚的绯闻的。这在名节大于天的年代,简直是一个无法忽视的污点。这就让门当户对的人家,对史湘云都有些敬而远之。

史湘云不是真的缺心眼,事实上,她的大咧咧,只是一个表象罢了,她无父无母,因为缺乏安全感,为了活得更好,自然要披上一层叫人不设防的保护色,别人都当她是心直口快,有口无心,就算她做了什么错事,哪怕她是故意的,只要她摆出这副样子,人家哪怕心里怀疑,面上也只?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