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油城浮世 > 第三十章 油城新生活(第1页)

第三十章 油城新生活(第1页)

中石化有一个硬性规定,局长不能安排子女和自己同一油田,处长不能安排子女和自己同一单位,科长不能安排子女和自己同一部门。

因此,采油厂的董处长已经提前跟研究院的领导打好了招呼,等董方佳的第一个月集中学习完成后,就直接去研究院的组织人事科报到。要知道,研究院这种科研单位的效益在油城也是名列前茅的,而组织人事科,就是那种在各个单位都非常吃香又清闲的部门。

所有当年新招聘进油城的正式职工,都需要先去职工大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学习,了解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和企业文化。

等集中学习完成之后,这些应届毕业生便要去到前线井站进行实习,实习期为一年到三年不等。这个“实习”,其实就是为了让大学生们去实地了解一下采油队的工作流程。

油城的采油厂一共有24個采油队,产量多的就是大队,队上约有200人左右,产量少的就是小队,队上只有50人左右。一个队按照规模大小,会管理大概20到50口油井。大队和小队都有可能会随机分配到2到3个实习生参与实习。

长期在一个采油队上干活的都是“工人”,他们一般由队长、副队长、技术员等不超过10人的“干部”团队进行管理。

而去实习的这些大学生也都是“干部”身份,换言之,只有那些有编制,由中石化直接发工资的正式职工,才能称为“干部”,其他的都是“工人”。

“工人”又分为“正式工人、子女劳务工、临时劳务工”三种,一个采油队往往同时包含这三种工人,而且这三种工人间还存在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鄙视链:正式工人瞧不起子女劳务工,子女劳务工瞧不起临时劳务工。

其实在以前,出生于1968年到1976年期间的油城子弟,无论是初中毕业,还是高中毕业,都可以选择去上油城技校。技校是专门培养工人的,他们一毕业就会直接被分配到油城上班,但那时的工人也属于有编制的正式职工,所以后来就称他们为“正式工人”。

但后来,中石化不再招聘工人了,只招聘干部,那当油城需要更多的工人时,就只能跟第三方公司合作,由这家公司来招聘工人,再稳定地输出给油城。这种情况下招聘到的工人只跟这家公司发生劳动关系,工资都由这家公司发放,具体工作内容也都由这家公司接到的订单来决定,员工们没有自主权,福利待遇水平也比较不稳定,更是时刻面临失业的危险,他们这一类工人就是位于鄙视链最低端的——“临时劳务工”。

“子女劳务工”则是李小墨这种油城正式职工的子女才能签订的,他们可以跟父母所在单位签订劳务外包合同,然后由单位发放工资。因此,从自由度和待遇上来说,他们比“临时劳务工”要好一些,但又比不上“正式工人”。

而且这种“子女劳务工”并不是谁都可以签的,李小墨毕业这年整个油城只有十个应届大学生签上了“子女劳务工”。说白了,他们都跟李小墨一样是家里找了人的关系户。

理论上来说,“子女劳务工”只能和父母所在单位签合同,但并不是每个单位都需要工人的,所以这些单位往往会把“子女劳务工”当干部用,却只给他们发工人的钱,那自然很少会有人愿意。

作为“女工人”,其实大家最喜欢去的是采油队,一是因为油城的产品就是原油,而开采原油的采油厂便是甲方,其他诸如井下作业处、钻井工程处、研究院等二级单位则属于乙方,那么谁会不想去话语权最大、钱又多的甲方工作呢?二是因为在采油队工作的女工人,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辛苦,虽然她们比不上坐机关的人舒服,但胜在自由,也省去了很多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所以,跟李小墨一批签下来的这十个“子女劳务工”,最后都去了采油厂的采油队当工人。

董方佳第一个月参加的那种干部集中培训,李小墨作为工人是没有资格参加的。她直接就要去采油队报到,并投入工作。如果她以后都不能从“工人”转成“干部”,那一辈子都将呆在采油队,和油井、采油树为伴。

李小墨并不是看不起工人,不想当工人,而是井站往往都位于距离油城居民区很遥远的荒郊野外。若在近一点的采油队,工人可以每天坐油城的班车上下班,但单程也要40分钟以上,而若在远一点的采油队,那工人平时就只能住在井站,要等到周末才可以回家了。

如果是这样,那李小墨根本无法抽出时间照顾崔永艳,万一崔永艳有个突发状况,她也是鞭长莫及。所以,她下定决心必须成为“干部”,调回机关,这样才能做到照顾母亲和工作两不误。

在当时,一名本科学历的普通工人想要变成“干部”,那只有一个途径——就是考研。等研究生毕业后再作为应届生统招回油城,便可以成为正式职工。而且考研的方向可以不限于石油方面,油城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工程、计算机、甚至是中文系等很多其他专业方向的研究生,也都比较欢迎。

令李小墨没想到的是,在她工作了一年,也复习了一年,即将参加研究生考试的时候,油城突然颁布了一个专门针对“子女劳务工”的利好政策,这使得李小墨权衡之后再次放弃了考研。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对于之前没有参加华东理工大学的研究生面试,李小墨多少是有些意难平的。虽然她很想继续报考同一所大学同一个专业同一位导师的研究生,但因为上海离油城实在太远了,她最后还是不得不把目标定在了油城学院的石油工程专业,想着既然最后都得留在油城,那不如就把本职工作学好学透,也许石油专业也没有她想象得那么乏味枯燥。

其实去考研究生,李小墨也是有些犹豫的,因为如果顺利考上了,那她就得去学校继续学习两年,就算她可以每个周末都赶回家陪母亲去做一次透析,那平时工作日的那两次呢?她总不能每周都翘课两天回家吧。这样做别说老师不会同意,光是车费她也无力承担。

崔永艳得知了李小墨的顾虑之后,马上表示自己早就想一个人去做透析了。她做了这么多次,早就适应和习惯了整个流程,身体方面也没有太大的不适,而且以后的路还长呢,她总不能事事都要依靠李小墨,至少目前她的身体状况还没有差到那个份上。

李小墨本想花钱请母亲要好的那个同事,在自己不在时陪她去做透析,但又觉得这确实不是长久之计,先不说她给不给得起足够有诱惑力的感谢费,就说即便是她自己,在面对母亲时都难免偶尔会有些小情绪,人家还非亲非故的,能在关键时刻来帮个手就不错了,怎么能要求人家长期帮忙呢?那朋友也要变成陌路了。

再加上,李小墨虽然被分配到所有采油队中距离居民区最近的一个队,每天都可以坐班车回家,但崔永艳在工作日的那两次透析,她下班后还是赶不上。所以李小墨思来想去,决定接受崔永艳的建议,答应让她独自去医院做透析试两次看看。

崔永艳第一次自己去做透析的时候,李小墨紧张到每隔半小时就给她打一个电话,后来发现崔永艳的精神确实还不错,也没有出什么意料外的状况,她的心才慢慢吞进了肚子里,也逐渐对崔永艳在工作日做透析的事放了手。

从油城到井区,班车在路上大概要开40分钟。一般人都会在这40分钟里补个觉,弥补早上起太早的睡眠不足,可李小墨却在这段时间里争分夺秒地看书学习,为考研做准备。久而久之,这趟班车上的很多人都认识了这个沉默寡言、酷爱看书的小姑娘。

在李小墨辛苦奔波于井站、医院和家的日子里,董方佳这个研究院组织人事科的小干事,却正忙于婉拒部门同事们给她牵的一根又一根红线。

毫不夸张地说,董方佳现在的工作可谓是大多数油城女性梦寐以求的目标。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