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综历史]独生子 > 第二十二章 复立(第1页)

第二十二章 复立(第1页)

胤祉和胤禩两个人在兄弟们里头出挑,保举他们做太子的人,是保举完废太子后剩下的人里最多的。

康熙知晓两个儿子能干,朝臣举奏他们也算正常。

为了打消保举他们的人的心思,便特意在朝会上点他们的名。胤禩之后,就轮到胤祉了。

胤禩在自己答完之后便神游天外,耳朵里模模糊糊地听着三哥胤祉说着他保举太子的理由,冠冕堂皇,句句都是为人弟、为人臣的亲近之意、恭谨之心。

胤祉向来会讨好卖乖,之前揭露了大阿哥咒诅废太子的事,本将康熙的好感刷得很高,现在旗帜鲜明地站队太子,做足了兄友弟恭、辅弼贤臣的姿态,更是让皇帝万分满意。

点完胤祉以后,康熙又依次点上佟国维、工部尚书王掞几人的名字,让他们简单说说为什么要请求复立皇太子,从各方面证明胤礽的复立是众望所归。

胤禩听得腻歪,就皇帝现在的表现,好像废太子的时候骂人家不法祖德、行事暴戾、生而克母的不是他一样。

骂人的时候骂得痛快,现在又想要复立太子,说过的话都能吞回去。

要说能说心里话,胤禩一定会对康熙说:汗阿玛,你废太子的时候很帅气,但你现在拼命找理由想要复立的样子,真的很狼狈。

胤禩的想法传不到康熙的脑中。

议立太子这一番试探下来,结果和他预想的一样完美。康熙心中满是自得。

八旗议事的传统虽还有传承,但无论是宗室还是勋贵,都已经晓得了尊卑之理。皇子们都能安安分分地做贤王,日后为太子分忧、成为他的臂膀。

就连他的舅舅佟国维,月初的时候还上过密折,陈奏不宜顺应那些保举废太子的人的意思,还应将“原定主意熟虑施行为善”。听佟国维的劝谏之言,并不愿太子复立。

可是如今,知晓自己的圣意之后,舅舅还不是妥协了?到底是母族的人贴心!

众人陈奏完毕,康熙愉快地下了结语:“诸臣直言力荐,朕岂可孤行己意?二阿哥狂疾渐愈,朕且不遽立他为太子,只是令众臣知晓。众臣可放心,此前废立种种事,胤礽断不会报复,也无仇怨之心,朕可力保。”

皇帝替胤礽做的担保,除了太子死忠,就没几个人敢信的。

过去的事怎么可能一笔勾销?

况且胤礽的脾气大家又不是不知道,所谓被胤禔镇魇,不过是康熙给心爱的太子挽尊罢了。

胤礽的脾气能完全改好,满堂朝臣有几个真信的?

只是大家被皇帝金口玉言所说的议立太子涮了一回,此时见到皇帝的态度,又有什么不明白的?

于是众人唯唯。

胤禩回家去以后就抱着儿子稀罕了好久。哼,不就是亲爹涮儿子玩嘛,他也有儿子,他还比亲爹疼儿子,才不会做这种给儿子挖坑的事!

康熙涮儿子和大臣玩,就为了通过众人议立的方式扶持他的宝贝儿子胤礽上位,后续的具体经过弘旺不太了解。

对他爹来说,能避开二立太子时被皇帝厌弃的大坑,那就是胜利。

后头的事,都是听他爹回家吐槽的时候说的。

其实胤禩行事也算谨慎,说话的的时候拐弯抹角,充满了言外之意,弘旺要是个真正的小孩子,肯定听不懂。

但他不是,所以胤禩带回家的消息,弘旺都听得津津有味,还能分析出个子丑寅卯来。

群臣保举,都愿重立太子,结果是遂了康熙的心,但复立太子的过程不能那么着急。

老套的太子复出、父子和好戏码,在众臣眼前上演,胤礽在朝堂上忏悔自己从前的行为,赌咒发誓再不会犯,并且绝不记仇。

康熙也以商朝太甲举例,证明有过无妨,只要能改正,最终仍能成为一代英明令主。

但是人家太甲是大商名正言顺的国君,被伊尹这个臣子放逐后,桐宫悔过、得以重立,怎么看都比太子的废而复立要名正言顺。

扎眼的戏码之外,就是康熙给其他儿子的甜头了。

四阿哥胤禛在此次事件中表现突出,在太子被废以后,主动替太子向皇帝传话、陈述他的冤屈之处。

他倒也没要什么奖赏,只是希望皇帝将十几年前对他的考语“喜怒不定”改掉,在档案记录中免于记载。

胤禩和胤禛的关系好,倒不避讳什么。

在家里谈起这位四哥,只说他的行事风格依旧如此,只是年龄大了,比之年少时显得不明显了而已。

弘旺听着胤禩漫不经心的调侃,直想打醒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