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 第38章(第1页)

第38章(第1页)

不过,她从小到大,都是孤独长大,倒也无所谓。

这个梅先生,担的像是班主任的活儿,但这里又好像没有班主任这种职位。

说完了杂事闲篇,梅先生作为国文先生,开始给大家讲,注音字母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种注音字母,就像后世的拼音一样,一种声母、韵母合起来,可以拼出字音的方法。

珍卿从四岁来这里,是这里的亲妈教她认字。

这种认字,就是她直接教给你怎么读,你就记着怎么读就行了,并没有一种拼读的方法。

但是她妈妈教她的读音,有明显的方言口音,跟后世的普通话差别不小。

后来跟着匡先生念书识字,遇到生字,也是匡先生教着读字音,没有拼读的方法。

而匡先生不是禹州本地人,他对字的读音,又带有他自己的方言口音。

珍卿有一段时间,对于某个字该怎么念,真是有点无所适从的感觉。

后来,匡先生给珍卿买了本《熙成字典》,这种字典对于字的读音,有两种标注方法。

第一种就是“以字注字”,比如“鼓”字,字典里的词条里对读音的解说,就是“从音古”。

意思是说,鼓和“古”的发音是一样的。

第二种是双拼制,就是用一个汉字或注音符号表示“声”,用另一个汉字或注音符号,表示“韵”和“调”,把他们拼合成所查字的读音。

比如说,还是上文的“鼓”字,《熙成字典》里解说,可以“果五切”。

意思就是拿“果”的声母“g”,跟“五”的韵母和音调“u”,切出来一个新的读音“gu”,就是“鼓”的正确读音了。

这两种方法虽传承多年,但缺陷也很明显,它还是会被方言拖后腿,不好掌握,不好运用,不利于汉字的大规模推广。

现在已经是民国,有识之士推行“教育救国”,要教育先得识字。

而中国的汉字,它的字音和字形,都不容易掌握,是很难普及的一种文字。

梅先生讲的这一套注音字母,就是改进旧式的反切法,形成了一套语音系统。

梅先生大致讲了“注音字母”的前世今生,就告诉大家这套注音字母,声母有24个,韵母15个。

梅先生先给大家,发了一份油印的讲义。

她先教大家学声母。

梅先生拿着粉笔,在那个很粗糙的黑板上,写了一个很奇怪的符号“ㄅ”。

珍卿看看手上油印的讲义,上面写的有一样的符号。

这里的“注音字母”,明显不是后世通用的拉丁字母拼音。

这符号不像一个字,倒像一个笔画。

然后,梅先生就指着这个符号,教大家念,念完几遍,给大家演示了怎么写。

珍卿听着,就是后世拼音里面“b”的发音。就一直跟着重复念读,并且在纸上写这个符号。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