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财色 > 第20部分(第1页)

第20部分(第1页)

“明白了,”范无病点点头道,“你们看到我私底下疯狂地敛财,结果送到手的荣誉和奖金却分文不取,所以感觉很诧异不是?”

宋主任点点头,表示范无病所言不错。

其实众人的心里面都感觉有些好奇,按照资料上来看,范无病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赚钱,收购废品固然如此,办养猪场也是如此,如今闹腾着想搞服装生产,更是想把生意往大里搞,这么执着地赚钱,就是资本金们也不过如此了,要说他是个大人倒也罢了,可他一个三岁小孩如此爱财,真得令人无法理解。

可是范无病今天的表现却又令众人感到大跌眼镜,国家给予的重奖和荣誉,居然让这个小财迷给轻松推拒了,要说他不知道奖品的价值倒也罢了,在宋主任详细地给他讲明奖品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之后,他还能毫不在意就有点儿令人费解了,难道这小孩儿真的是圣人转世吗?在座的各位无神论者顿时都有些无语了。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范无病心想此时由于社会价值取向在急迫的转型之中,很多人对于金钱的看法都在迷失之中,今后为了钱财问题而出现的各种状况会层出不穷,导致的违法犯罪现象也会越来越多,因此有些感慨地说道,“我只赚自己应该去赚的钱,那些昧于良心有违做人准则的钱财,就算是可以堆成一座金山,我也不会去取分文。至于国家的奖励,我认为可取不可取都在一念之间,毕竟我们国家现在不富裕,这些钱留给研究项目多少也能顶些用。”

宋主任的脸上有些动容,很难想象这些话是出自一个三岁小孩儿之口。

看到宋主任一脸的感动,范无病哈哈一笑道,“当然了,我觉得,像我这么优秀的天才儿童,要赚个十万八万,只是分分钟的事情,为了这么点儿蝇头小利,我至于承你宋主任天大的人情嘛——”

“你这小鬼——”宋主任前面听着一直很感动,此时突然见范无病口风一转,变得嬉皮笑脸起来,不由得笑骂道,“我估计这才是你的真正想法,是不是嫌我们给你奖金太少,看不上眼啊!”

“绝对没有这事儿——”范无病一口否认道,“虽然我的年龄和个子确实有点儿小,但是你们也不能就此贬低我的伟大人格,我可是出于一腔报国热情才提出暴风雪的设计方案的,拒绝了奖励也是为了支援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完全不像是你所设想的那么不堪!”

“好啦好啦——”宋主任被范无病满脸的正气给逗乐了,连连摆手道,“我们不在这事儿上浪费口舌了。”停了一下后他接着说道,“我们调查你的情况也属正常,毕竟你现在做的事情都对于国家来说非常重要,所以你的安全问题也在我们的考虑之中。另外一件事情,就是你那个来料加工业务,上面已经首肯了,并且说这也算是一种新经济模式,颇有一些乐观其成的意思,希望你能够好好地去做。当然了,这一切应该是在遵守国家的政策法规的大前提之下,如果你弄出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来,我们也包庇不了你的。”

“有您这句话就成了!我要是靠违法犯罪才能赚钱,那我也就不是范无病了!”范无病听了顿时精神为之一振,奖金算得了什么?这事儿若是办成了,给自己带来的收益绝对是非常可观的,其他什么的都不在话下了。

“不过,我还有一件事情要跟你商量。”听完范无病的保证之后,宋主任点了点头,笑眯眯地说道。

又有什么事儿呢?范无病直觉感到,这老狐狸又想从他身上捞到什么好处了。

第五十一章 不可言传

不过这事儿,范无病显然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你那个服装厂如果想办起来,还是需要动点儿脑筋的。”宋主任对范无病说道。

“什么意思?”范无病感到有些不解,急忙请教道。

“不管你是用来料加工的名义,还是个人独资的名义,都改变不了那服装厂不是国营企业的实际情况,所以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这就有点儿问题。”宋主任说道。

听了宋主任的解释之后,范无病才明白了一件事情,不由得苦笑不已,原来死了上百年的人物,也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呢!

国家现在依然属于计划经济,它的依据就是上个世纪马恩等人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著作,其中关于经济类型的划分,有一条铁律,“七下八上”。

事实上,国内的就业压力早在六十年代就暴露无疑,因此才有了所谓的上山下乡运动,充满热情和活力或者说是有劲儿没处使的青年们,必须找到一个激情的宣泄口,这样才能保持社会的的稳定和谐。

而到了七十年代末,这种长期积蓄下来的就业压力,则已经到了无法控制的危险境地。因此,面对汹涌的就业压力,最明智的做法莫过于“开闸放水”。中国经济民营化的必然性,在一九七九年毕露无遗,顺之则存,逆之则亡。

在法律和政策意义上,中国民营公司的合法性,是在今年被确定下来了,而范无病清楚地知道,它要构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保护还要断断续续地进行二十年。

宋主任说给范无病听的,就是这么一个例子。

在安徽芜湖,一个目不识丁、自称是“傻子”的小商贩年广久给全中国的理论家出了一道天大的难题。

年广久是个文盲,捡过烟头做过学徒,摆过水果摊。因“投机倒把罪”被判过刑,出狱后为了维持生活,炒起了瓜子。因为他的手艺好,瓜子一磕三瓣,清香满口,慢慢地出了名。这一年,他想给自己的瓜子起一个名字,想来想去突然想到,他的父亲被街坊称为“傻子”,他自小也被叫成“小傻子”,于是索性叫个“傻子瓜子”得了。

“傻子瓜子”的牌子一挂出,没想到因为特别竟引来一片叫好声,一天的瓜子可以卖出两三千斤,他便请来一些无业青年当帮手,这些人一个个多起来,到秋天,别人帮他一点数,居然有了十二个,这下子捅出一个大娄子了。

年广久生意好,本来就让四周的人眼红,现在他请的雇工居然有了十二个,有人马上联想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做出的那个著名论断:“雇工到了八个就不是普通的个体经济,而是资本主义经济,是剥削。”

很显然,在当时正统的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中,年广久的剥削性质是毋庸置疑的。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篇第九章《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中,曾经明确地划分了“小业主”与“资本家”的界线,按他的计算,在当时(十九世纪中叶),雇工八人以下,自己也和工人一样直接参加生产过程的,是“介于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中间人物,成了小业主”,而超过八人,则开始“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是为资本家。在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理论中,“七下八上”是一条铁定的界线。如今,年广久的瓜子工厂居然雇工十二人,其性质几乎不言自明。

傻子是资本家,说了谁也不信,但用理论一套却还真是的。在鲜活的现实面前,“经典”终于显出它的苍白和尴尬来。如果年广久的傻子瓜子应该被清除的话,那么,“家庭副业”怎么能够发展得起来?难道所有的工厂人数都必须控制在7个人之下?“傻子”出的这道难题,让全中国的理论家们争辩得面红耳赤。

事实上,在当时的中国,年广久绝非孤例。对于刚刚开业的10万工商户来说,雇工数量是否应该限制,到底能不能超过八个,已经从一个抽象的理论问题直接衍变成了实际难题。

“所以,你的意思是说,如果我的服装加工厂工人人数超过八人,就不是个体经济,而是目前存在很大争议的资本主义经济了?”范无病听宋主任讲完故事之后,立刻就明白了他的用意。

宋主任有些无奈地点了点头,“经典就是经典,虽然很多同志都认为这个七下八上已经过时了,可是大多数人都会拿这个说事儿,要知道,目前我们的改革遇到的阻力不是一般的大,很多老同志也想不通啊!”

“嗨!当年主席他老人家也未必就把马恩放在眼里,所谓的理论,不过是拿来用用而已,那玩意儿真的能当饭吃啊?中国有中国的实际情况,岂是可以讲那些过了时的理论拿来生搬硬套的?”范无病对此嗤之以鼻。

宋主任苦笑道,“你说的话虽然听起来有些离经叛道,可是想一想却是大实话。”

“这事儿跟我有什么关系?难道说我的服装厂也得限制规模?”范无病最关心的是自己的服装厂是否可以顺利投产,毕竟自己都把设备搞定了,要是因为招不下人开不了工,先前的设想可就都落到了空处了。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