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开元风流 > 第96部分(第1页)

第96部分(第1页)

待到老板弯着腰退下去后,崔宗之不由赞道:“这个胡人倒是挺豪爽的,难得有掌柜来亲自敬酒了。”

王维倒没什么感触,在后世,只要有些分量的领导或二代去那种类似私房菜的酒楼,这些老板出来敬酒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他们希望这些人可以将这里当作经常聚会的地方,就算不收钱,也不会亏,国人不就是讲究人情关系嘛,平rì里结个善缘,关键时候自然就有收获。收钱也无所谓,反正只要签个条子就行了,领导都没法公款吃喝,还当什么官?

一直冷着脸的韦陟,也比较赞同的点了点头,他向来是个很在意排场、面子的人,这个胡人老板将姿态放得这么低,让他觉得很有面子,他很欣赏此人对他们这些顶尖世家子弟们的敬畏。

就在王维等人在悠闲的享受宴会时,酒楼的另一边,也有恰好有另外一大群人在聚会,只是这气氛却稍稍有些诡异。

很明显,这也是一群文人,其中有风光得意的,也有较为落魄的,当然了,再风光得意,其地位也比不上王维等人,看这一大群人所在的雅间,还没有王维五人的一半大,就知道其中的差距了。

李颀微微抿了一口酒,不知为何,明明是美酒,他却品出了苦涩的味道。

这一次科举,他又失败了,而他的年龄,已经二十九岁了……忽然想到那个诗才很让他欣赏的后辈——王维,竟然一次就中了进士,还是一榜第三,而年龄还未到弱冠。

啧,这人与人的际遇,真的没法相比啊,李颀暗暗叹了口气,其实他也是个对自己的诗才颇为自负的人,当初与王维在宴会上结识后,两人就有些惺惺相惜,互有书信往来,内容大都是关于诗歌的。

至于现在的气氛为什么比较诡异,也与李颀有关系。

这rì李颀、王昌龄、王之涣、丘为、等在文坛上已经小有文名的诗人被一位长安巨富邀来,就是为了帮其写诗,然后拿钱,顺便会有一顿好吃的。

说真的,别看这些诗人表面上风光,可实际上在出版业并不发达的古代,诗人想靠诗赚钱,真的很不靠谱,除非每个诗人都会像王维这个偶像实力派会炒作。不过就算是现代,好像诗人生存的土壤也不大,好的诗人都自杀了吧……

所以如果有富商放低架子求诗,并且价格还不错的话,只要不是家财万贯的诗人,基本上都会受邀前来的,白吃白喝不说,只要随便敷衍一首,还有钱拿,反正这些附庸风雅的富商,也不会对诗歌有什么深的研究,所以说请的诗人只要有名就行了。

王昌龄、王之涣这两位号称出身太原王氏的诗人,其实在族中的地位远逊于王翰、王维二人,因为他们就是不知道隔了多少代的远方支脉,太原王氏的出身,就是用来扯虎皮的,别以为这没用,若不是有个太原王氏的名头,他们不会这么快就出名的。

当然,为了卖好太原王氏,他们自然对王维、王缙这两位嫡系的杰出后辈大加赞美,也算是为王维的初期名气的积累尽了很大的力。

只是很明显,王昌龄、王之涣二人与王维的关系并不近,也许是听说了王维这一房分出了太原王氏,觉得太过接近王维的话,会有得罪本家的可能,到时候如果连虎皮都不让他们扯的话,他们在长安还真的挺难混下去。

王昌龄家里很穷,困于农耕,比王维大了四五岁的他,早就明白了世道的艰辛,所以有这样捞钱的机会,他是不会缺席的,不是每个诗人,都能像王维过得那么华贵优雅,还能娶到比公主还要尊贵的博陵崔氏的嫡女。

比王维大了十三岁的王之涣家里也不是什么有钱人,说是五陵年少时就当了游侠、常常击剑悲歌、豪放不羁。

不得不说,这击剑悲歌的游侠听起来很牛逼,可实际上说难听点就是混江湖的吊丝,可以理解为王之涣少年时出来混黑道,不仅能打,还同时会写诗歌。

可能在这种情况下闯出偌大名声,足见王之涣的才华,以一首《登鹳雀楼》而在诗坛立足——白rì依山尽,黄河入海流。yù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的传唱程度,不亚于王维的那首《九月九rì忆山东兄弟》,后世小学生必背唐诗。

有人可能觉得小学生背的诗没什么了不起,这种想法简直是大错特错,应该这样理解,连小学生都会背,足见它的脍炙人口、名垂千古。

一个诗人,如果没有这样一首作品的话,绝不能算伟大,而就算其他诗都很平庸,却有这样一首作品的话,那这个诗人也会让人熟知。

李颀本来即使不属于巨富之家,但也能算豪富,按理来说,他是没必要来这样的宴会的,只是后来结识了富豪轻薄子弟,倾财破产。

比较尴尬的是,这次宴会上,李颀居然又遇到了这个“仇人”,其实李颀对此看得很开,当年少不更事,误入歧途,导致家道中落,虽然有不良朋友作祟的因素,但若不是他控制不住诱惑,也不至于此。

之后李颀浪子回头,刻苦读书,还信了道教,众所周知,道教是清心寡yù的,李颀本来是为了束缚自己的yù望,现在却也迷上了炼丹,常常穿一袭简素的道袍,显得比较落魄。

这位李颀的“仇人”富豪子弟贾遇能来到这宴会上,也是这位长安巨富所邀,毕竟是生意上的朋友嘛。

贾遇的人品素质并不好,以前年少时他的家世还不如李颀,所以他就是跟着李颀混的,花起李颀的钱来也毫不手软,可以说是很好的酒肉朋友,只是在李颀家道中落后,就疏远了李颀,后来帮着家里做事,却也慢慢闯出了名头,如今也算是个“成功人士”了。

而李颀之后虽然刻苦读书,亦在文坛有所名气,但无法考上科举,再怎么有名,也是野路子,而考科举又花费巨大,仅有的余财也渐渐消耗一空,所以看起来非常落魄。

只要是人,就喜欢攀比,喜欢秀优越感,贾遇骤然看到少年时的好友如此落魄,而自己却这么发达时,这自我感觉相当的不错,就好比后世同学聚会时,成绩不好总是被老师训斥,拿某优等生做对比差生,在若干年后的聚会上,才发现自己混得比那优等生好时,那种油然而生的爽感。

有点素质的人也就罢了,顶多内心窃喜、暗中鄙视下,但贾遇却对李颀大大咧咧的说道:“一晃数十年,李郎别来无恙啊。”语气中充满了一股扑面而来的优越感。

这种yīn阳怪气的话一出,众人当然能听出里面的味道,于是气氛就这样变得尴尬起来。

============

求收藏票票~~~~~~~

160、不识趣

()    李颀的遭遇,圈子里的部分诗人也都知道,有人佩服李颀的浪子回头,有人则嗤笑李颀的屡试不中。

那些嗤笑李颀的人,自然是自觉才华不如他而嫉贤妒能的,反倒是那些真正有才华的诗人,都很佩服李颀的坚韧。

不过在这个时候,被奚落的李颀却引起了大多数诗人的同情,毕竟他们与李颀的身份地位相当,既然这个商人敢肆无忌惮的嘲讽李颀,说明也没有将他们这些诗人放在眼里。

一股同仇敌忾的怒火渐渐在诗人们心中升起,有不少诗人已经决定等会随意敷衍点诗以报复这些充满铜臭味的商人了。

对于这位少年时朋友的带着嘲讽之意的寒暄话,李颀并没有做出什么激烈的回应,为了避免窘迫的样子显露出来,只是故作淡定的抿了一口酒,觉得微微苦涩,脑中则回想起了王维。

他当然知道为什么自己会想起王维,假如是自己中了进士的话,有了官身,哪里还需要受这等耻辱?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