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异时空-解放 > 第56部分(第1页)

第56部分(第1页)

产总值是衡量经济发展程度最重要的指标,如果某项工程能使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都得到最大增长,那么该项目就会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当然,我还必须提供各种数据证明:如果该国建设这个项目,该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能提高几个百分点,而这,正是他们想要的。

然而,所有这些工程项目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不可告人的秘密:他们都能为大承包商牟取暴利,让债务国中一小撮有权有势的富裕家族满心欢喜,这就保证了这些国家在经济上长期依赖美国,在政治上效忠美国。贷款的数目越大越好。不过,债务国里那些数十年来被剥夺了医疗、教育和其他社会保障服务的国民,本已不堪重负的肩上,又背上了累累债务,然而经济发展预测并没有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

克罗汀和我公开地讨论国民生产总值的骗人本质。打个比方,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最终只是让少部分人受益——比如拥有一家公用设施公司的人,而其他的民众则会背上沉重的债务。是的,这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提高了,财富也确实增长了,但是财富只会聚集到少数人手里,富人愈富,穷人愈穷。然而,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增长。

和普通的美国公民一样,美因的员工都深信,我们建造发电站、高速公路和港口,实际上是在帮助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媒体不断宣扬,我们美国这种所谓的“利他主义”。最近几年,我常常听到这样的话,“既然他们还要到美国领事馆门前游行示威,焚烧美国国旗,我们为什么还要帮助他们发展经济,为什么不从他们的国家撤走,让他们永远呆在贫穷的地狱中呢?”

说出这种话的人,通常都是受过良好教育,怀里揣着高学历证明的人。可是,这些人却不知道,我们在世界各国设立领事馆是为了给自己谋福利,在20世纪后50年,那就意味着将美利坚合众国变成全球帝国。尽管他们拥有怎样的学历资格,实际上都与18世纪的殖民者一样粗野无知——将为保卫自己土地而奋战的印第安人看作是“魔鬼的仆人”。

几个月之内,我就要被派遣到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当时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印度尼西亚是一个蕴藏丰富石油资源的穆斯林国家,同时共产主义运动在这里也非常活跃。

“这是紧跟越南之后的下一块多米诺骨牌。”克罗汀是这样形容爪哇的,“我们必须把印度尼西亚争取过来。如果他们站在了共产主义那边,好……”她把一根手指在喉咙上一横,甜甜地笑了一下,“让我们这样说吧,你必须为爪哇经济发展作出乐观的预测,阐明在新的发电站建成和输电网络铺好之后,这里的经济将是何等的繁荣。那样,美国国际开发署和国际银行就会认可他们的贷款。当然,你也将得到不菲的报酬,你还可以继续到边远的地区跟进其他项目,整个地球都是你的购物车。”接着她告诫我,这活儿也不是那么简单的。“银行的专家们都会盯着你,他们的职责就是寻找你预测中的漏洞。”

有一天,我提醒克罗汀,美因公司派往爪哇的团队除了我还有其他10个人。我问她是不是这些人也接受过和我一样的培训,她断然否定。

“他们是工程师,”她说,“他们设计发电站、输电线路和配电站,建设便于输送燃料的海港和公路,而你才是预测爪哇未来的人。你的预测决定了他们建造的这一切是否重要——也决定了贷款的数目。你明白了吧,你才是关键。”

每次当我离开克罗汀的住所时,我都会想我所做的究竟对不对。但在内心深处,我想我是错的。每当想到这些,从前所遭受的挫折感就萦绕心头。而美因公司似乎给了我从前不可企及的一切,可我不断问自己,汤姆 &;#8226; 潘恩会不会赞成我的做法。最后,我说服了自己,因为只有我亲身经历了才能了解得越多,才能在以后揭露真相时越清楚。

我和克罗汀讨论了这个问题,她满脸疑惑地看了我一眼,“别傻了,你以为你踏进这道门槛后,还能走出去?”我明白她的意思,但还是让我吃了一惊。离开她的寓所后,我从联邦大道晃荡着走到达特茅斯街,我不断对自己说:我会是一个例外。

几个月后的一天下午,克罗汀和我坐在她家窗边的长椅上,看着大雪飘落在培根街上。“做我们这一行的人少而精。”她说,“我们得到了钱——很多的钱——因为我们从那些国家里骗取了不计其数的钱。大致上你的工作就是去说服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将他们国家纳入到美国的产业利益发展网络之中,为美国的利益服务——为了满足我们的政治、经济或者军事需要,即将这些领导人骗入到无尽的债务中,使他们不得不对美国‘效忠’。我们可以随时利诱他们,来满足我们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需要。同时,他们也因为能给其国家的人民带来工业园、发电站和机场而巩固其政治地位。美国的工程建筑公司的所有者也因为承接了这些工程项目而赚得盆满钵满。”

窗外大雪纷飞,在克罗汀布置得简约而舒服的家中,我们从容地倚在窗边,也就是在那天下午我才知道了“经济杀手”这个称谓的由来。克罗汀告诉我,自人类社会有历史记载以来,绝大多数的帝国都是建筑在强大的军事实力及其威慑力上的。然而,“二战”结束后,由于前苏联的核武器对美国造成的威胁,使得诉诸于军事对抗的方法太过冒险。

1951年,关键时刻来临,伊朗挺身反抗掠夺本国自然资源和剥削其国民的英国石油公司。那家公司是现在的英国石油(British Petroleum,BP)的前身。作为回应,所采取的行动则是由民主选举产生且深得民心的伊朗总理穆罕默德 &;#8226; 摩萨德(Mohammed Mossadegh,1951年《时代周刊》杂志评出的年度人物)将伊朗所有的石油资产国有化。恼羞成怒的英国立刻向其“二战”盟友的美国救助。然而,两国都担心军事报复可能会导致前苏联站在伊朗一边并且采取行动干涉。

于是美国决定不派遣海军出战,而是派出了中央情报局的间谍克米特 &;#8226; 罗斯福(Kermit Roosevelt,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 &;#8226; 罗斯福的孙子)。他表现得很出色,成功地利用贿赂和恐吓拉拢了一帮人。接着他唆使这些人组织了一系列的街头暴乱和暴力游行,制造出摩萨德不受爱戴、治国无方的假象。最后,摩萨德下台了,并终生被软禁。亲美的伊朗国王穆罕默德 &;#8226; 雷扎 &;#8226; 巴拉维(Mohammad Reza Pahlavi)则成了无可匹敌的独裁者。克米特开创了一种新兴的职业,而我现在就加入其中了。

罗斯福的旗开得胜,改写了中东的历史,而这也说明了采取军事行动来建立帝国的策略已经跟不上形势了。那时候也恰好遇上了很多国家倡议的“限制核武器军事行动”运动,该运动最后导致美国在朝鲜和越南蒙受耻辱。到了1968年,也就是我接受国家安全局面试的那一年,美国清楚地知道,如果想要实现全球帝国的梦想(正如总统约翰逊和尼克松等人预想的那样),美国就必须采用克米特 &;#8226; 罗斯福在伊朗取胜的那种策略。这是唯一能躲过核灾难,不流一滴血就能战胜前苏联的方式。

可是,克米特 &;#8226; 罗斯福是中央情报局的成员。一旦他被逮住,后果将不堪设想。而美国将会有更多类似的任务要执行,于是,寻找一个避免让中央情报局直接介入的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那些战略策划者非常幸运,因为国际形势的巨变让他们找到了灵感。20世纪60年代,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改变,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由美国和其在欧洲的姐妹帝国建造者共同出资建立)在国际上的地位已经突显出来,政府、企业和国际组织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就此确立。

大约是我进入波士顿大学商学院的那一年,避免中央情报局直接介入的方法已经出台并开始试行。美国情报机关——包括国家安全局 ——开始物色具备潜力的经济杀手,由国际企业负责聘用他们——政府是永远不会给经济杀手们发工资的,他们得到的一切报酬都来自于私人企业。这样一来,就算他们的肮脏行为被揭穿,也是归咎于私人企业,而与政府阴谋扯不上任何关系。另外,雇佣经济杀手的企业,尽管也是由政府部门和他们的跨国银行伙伴出钱兴办的(用的是纳税人的钱),他们却能成功地逃过国会监督和公众审查,被一系列不断增长的合法提案——包括商标、国际贸易和《信息自由法》(Freedom of Information)掩盖起来。

“这样你明白了吧,”克罗汀说,“我们不过是接班人而已。”

杨斌:为全世界人民敲响的警钟

早就听说《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是美国的一本畅销书,该书出版的第一星期,就荣登了美国最大的亚马逊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的首位,刚刚出版的头五个星期中就再版了五次,这种广受读者欢迎的程度在美国出版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美国受到大财团控制的主流媒体,一反喜欢跟踪炒作热门话题以扩大公众影响的常规,对这样一本受到空前欢迎的畅销书保持了耐人寻味的沉默。当然,作者约翰&;#8226;帕金斯在该书中通过叙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揭露了美国政界、情报机构和大财团鲜为人知的不光彩一面,倘若美国主流媒体感到该书中有不实之词或夸大捏造,完全可以尽情抨击、挞伐以消除在公众中造成的不利影响,但是,美国主流媒体这一次却选择了刻意回避和保持沉默。这种情形更加激起了我对《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的浓厚兴趣。

约翰&;#8226;帕金斯在书中揭露,经济杀手披着经济学家、银行家、国际金融顾问之类的合法外衣,其实却肩负着建立美国全球霸权的战略任务,现在的“美帝国”不同于历史上的强大帝国,主要是以经济而非武力操纵别国;“经济杀手”无所不做,如通过贿赂、色情、威胁敲诈甚至暗杀等手段,拉拢、控制别国的政治经济精英;蓄意作出错误的宏观经济分析和产业投资建议,诱骗发展中国家落入预设的经济陷阱,控制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和自然资源,通过欺骗手段让成万亿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巩固、扩大美国在全球的经济、政治和军事霸权。约翰&;#8226;帕金斯揭露,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美国为谋求建立全球霸权,派遣经济杀手到世界各地发动的隐蔽经济战争,其规模空前巨大,令人恐怖。

约翰&;#8226;帕金斯写道,这是一个属于你和我的共同的世界的故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帝国的故事,全世界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都受到影响,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关心并努力改变它的进程,才能避免它以危害全人类的悲剧告终。正因如此,每当这本书被翻译成不同语言并且在不同国家出版时,都受到世界各国公众的普遍欢迎。这本书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国的不同读者群体的广泛欢迎,因为它兼具很高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娱乐价值,揭开了塑造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背后深藏的内幕,揭示了全球化经济运作的潜规则和阴暗面,作者称他的经历不像一个职业经济学家,而更像《007》电影中的詹姆斯&;#8226; 邦德,的确,这个故事的复杂曲折和引人入胜,不亚于好莱坞的大片《007》,而真实性和贴近普通公众生活方面则更胜一筹。

对于我来说,约翰&;#8226;帕金斯描述的经济杀手概念并不陌生。20世纪80年代,我曾留学日本研修国际关系学,就知道越战后期美国流行的国际“缓和”理论,明确提出“冷战”遏制政策效果不好,越南战争的军事冒险付出的代价更大,主张利用经济杠杆培育战略依赖性,通过贸易、金融、贷款、能源、粮食等筹码,形成支配世界格局的新政策武器网络。1999年,我通过长期潜心研究,撰写了《威胁中国的隐蔽战争》一书,论述了美国为何从“冷战”转向“缓和”战略,运用政治、外交、经济等方面手腕,暗中策划全球隐蔽经济战的攻势,打击国际对手谋求建立世界霸权。我认为隐蔽经济战争比较军事攻击,对中国来说构成了更现实的威胁,不仅威胁到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还直接威胁到普通人的切身利益。

令我备感欣慰的是,约翰&;#8226;帕金斯书中揭露的大量经济杀手内幕,以丰富翔实而又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证明了我在《威胁中国的隐蔽战争》中所作的分析判断,美国国际战略专家提出的隐蔽经济战争设想,确实并非只是文人墨客的夸夸其谈,也没有停留在学术研究和理论探讨的阶段,后来果然化成了经济杀手手中的厉害暗器,变成了他们发动隐蔽经济战的致命“杀手锏”。约翰&;#8226;帕金斯正是在美国深陷越南困境的1971年,开始被美国国家安全局——比中央情报局规模更大、更秘密的情报机构,培养成一名不同于披坚执锐、身穿盔甲的帝国武士的经济杀手,在经济战线上继续美国在战场上输掉的战争,为谋求建立美国全球帝国的霸权目标而效力。约翰&;#8226;帕金斯在书中写道,那时美国已经清楚地意识到,如果想要实现全球帝国的梦想,就必须将20世纪50年代美国策划伊朗政变的成功策略,发展为一种通过经济杀手发动的隐蔽战争,“这是唯一能躲过核灾难,不留一滴血就能战胜苏联的方式”。

值得指出,约翰&;#8226;帕金斯揭露的经济杀手内幕,并不是孤立的、缺少旁证的陈述,已经有大量西方披露的史料从不同的侧面,证实了美国经济杀手和隐蔽经济战争的真实性。1996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彼得&;#8226;施瓦茨,撰写出版了一本著作,题为《胜利——里根政府对前苏联的秘密战略》,透露了八十年代美国中央情报局雇佣一大批专家,包括国际政治、经济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家,策划瓦解前苏联的秘密战略的幕后活动。施瓦茨在该书中写道,中央情报局长凯西为了实施秘密战略,被里根总统赋予极大的权力,超过历届政府的前任中央情报局长,可以直接进入总统的椭圆办公室,要求外交、经济、军事部门予以合作,国际事务权限甚至与国务卿相同。2004年3月,美国出版了《万丈深渊:一名知情者记忆中的冷战史》一书,作者托马斯&;#8226;里德曾担任空军部长兼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他撰写的书中透露,在冷战后期,威廉&;#8226;凯西领导的中情局对苏联展开了“冷酷无情的经济战”,包括以假技术情报造成西伯利亚一条天然气管道发生了大爆炸,破坏对前苏联赚取外汇硬通货具有关键性的能源产业。前苏联解体导致世界格局发生失衡的今天,美国早已不屑于继续隐瞒谋求全球霸权的野心。近年来,美英政府高官毫不隐讳地频频鼓噪新帝国主义理论,公开提出了建立新罗马帝国的宏伟蓝图,还声称将国际货币基金等国际经济组织当做新帝国主义工具,可运用包括欺骗在内的‘丛林规则’对付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美国获诺贝尔奖的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也通过担任世界银行副行长的亲身经历,揭露了美?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