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芳心似火--兼论齐国的恣与累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著名作家张炜介绍(1)

张炜,1956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原籍山东省栖霞县。现为中国作协主席团成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1975年开始发表诗歌,1980年起开始发表小说。出版有《张炜作品精选》(1…5卷)、《张炜文集》(1…6卷)、《张炜文库》(1…10卷)等作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柏慧》、《家族》、《外省书》、《能不忆蜀葵》、《丑行或浪漫》、《刺猬歌》等12部。其中《古船》《九月寓言》《刺猬歌》三部,被视为作家本人最具写作高度和探索力的小说作品。另外还有散文文论及诗歌作品三百余万字。作品在海内外获奖三十余次,被译为英、法、日、韩等多种文字,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版外文本和繁体字单行本三十余部。

张炜是伴随新时期文学一同成长起来的著名作家。八十年代初,当中国作家的创作主力集中于短篇小说时期,张炜即以《声音》《一潭清水》连续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从而奠定了他在文坛的地位。从17岁写作第一篇小说《木头车》开始,他在短篇小说领域投入了大量精力,至今已发表短篇作品130余部。

1980年张炜毕业于烟台师院中文系,而后长期做历史档案资料研究工作,在四年多的时间里,与他人一起编纂出版了《山东历史档案资料选编》33卷,达一千多万字,成为他创作中最重要最宝贵的案头工作,也是他最初的学术研究、丰富的资料积累准备的过程,为后来更艰巨的创作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炜第一阶段的作品为中短篇小说,风格清新、秀丽,大多以芦青河为描写对象,塑造了一系列不同性格的年轻女性。用很美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美好而多情的世界”。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为《声音》《一潭清水》《护秋之夜》《夜莺》《拉拉谷》《烟叶》等。

张炜第二阶段的创作开始转向厚重沉郁,反响趋向热烈。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有中篇《秋天的愤怒》《秋天的思索》,短篇《冬景》《海边的雪》等。

1986年,张炜完成了《古船》的创作,文学期刊《当代》全文刊登了这部份量厚重的作品。作品发表后,立刻在文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古船问世,反响强烈”(见同年文艺报)。南北评论家对作品给予了极高评价,认为《古船》是新时期文学代表性作品之一,是“中国民族心史上的一块厚重碑石”(雷达)。此后,《古船》先后入选国内“百年百部优秀中国文学图书”和海外“华文百年百强小说”,并获“首届庄重文文学奖”。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和海外等先后出版了《古船》,至今不同版本版次已达二十多个,成为当代文学中常销不衰、再版率最高的作品之一。

这一年,他的作品集《秋天的愤怒》、《张炜小说集》、《浪漫的秋夜》同时出版。

1987年,张炜在基层挂职,使其有机会在长达六年的时间里深入民间,几乎跑遍了整个半岛地区,搜集了大量民间文学和民间传说。这期间他花费许多精力投入古代航海家徐福的民间传说及学术研究工作,编纂出版了六卷本民间文学文丛《徐福文化集成》,计有二百余万字。

1988年,他的中短篇小说集《童眸》出版。

1989年,为展示建国四十年来文学创作的实绩,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出版了“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张炜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文学创作上做出重要成绩的作家,被编入这套丛书。

1990年,他的中短篇小说集《美妙雨夜》、《张炜小说选》同时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993年,张炜的另一部重要长篇小说《九月寓言》出版。从《古船》到《九月寓言》,作家的叙事风格发生了很大转变。《九月寓言》获得文学界一致好评,有许多评论家甚至认为是超越《古船》的最重要的作品,“是二十世纪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压卷之作”(见复旦大学《新文学教程》),并获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和上海长中篇小说大奖(该奖首奖在此之前一直空缺)。《九月寓言》的出版,是作家本人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该书继《古船》之后,成为当代文学中印刷版次最多的常销不衰的作品之一,在当代文学史中占有重要篇章。同年,他的《散文与随笔》出版。此间,山东友谊书社选编了《当代文学名人名作精选》,精选出版了张炜中篇、短篇、散文、随笔、问答录共五本。

1994年,他的两部长篇小说《柏慧》和《家族》相继出版。这两部长篇小说的出版,同样引起了文坛的轰动,有近百篇评论文章对作品进行了评论。《柏慧》在写法上打破了传统小说的格局和手法,在时空处理、人物塑造、氛围营造、结构手法、感觉传递、叙述语言等方面都有新的尝试。基于《柏慧》所呈现给读者的震憾和感动,著名评论家王彬彬李洁非等给予极高评价,李洁非甚至将它与卢梭的《忏悔录》相媲美。

作为著名作家,张炜的创作路子拓展得异常宽阔。他构思的多部长篇正一部部地付诸现实。在致力于长篇小说创作的同时,还撰写了大量散文、随笔。从1995年到1996年,两年多时间里,他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如花似玉的原野》、《致不孝之子》。出版了散文集《精神的魅力》、《大地的呓语》、《羞涩与温柔》、《冬天的阅读》、《最美的笑容》、《忧愤的归途》、《生命的呼吸》、《期待回答的声音》,以及文论集《纯美的注视》,诗集《皈依之路》《家住万松浦》《夜宿湾园》等十多部作品集。

这一时期是张炜创作的重要时期。他每每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激情,用心血写出了一部部优秀作品。他把艺术视为生命,用生命呵护着他所钟爱的艺术。他的随笔、文论、畅谈每每闪烁着思想的光亮,并善于从一事一物的精微处去获得艺术与哲学的深层感悟。他所写下的大量散文、随笔和文论,无一不是作家感悟的结晶。从这些作品中,可看出作家对自然与社会,精神与物质,友谊与爱情,质朴与淳厚,读书与写作等所进行的多方位、多层面的扫描与剖析。张炜酷爱读书,几十年来,他阅读了大量中外书藉。他不仅阅读文学名著,还读人类学、哲学、政治经济学、建筑学、美学、动植物学、地质学等。

凡是能读到的好书,他都有计划地阅读。作为著名作家,他有着极强的时间观念,非常看重时间的珍贵,舍不得浪费一点时间用在与读书写作无关的事情上。他不愿到热闹的地方去,是一个沉静低调、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作家,主要时间都在静下心读书和写作。张炜对大自然对生命充满了挚爱,他的许多作品都是直接歌颂和赞美大自然的。尤其是从他写下的大量散文与随笔中,明显感受到了他对大自然的一腔挚爱之情。如散文《绿色遥思》、《田野的故事》、《人生麦茬地》等。他在散文《热爱大自然》中写道:一个不热爱大自然的人,难以培养起很强的美的感受能力,也难以写出有华彩的文章,更成不了真正的作家。他眷恋大自然就像眷恋生命一样,作家邱勋这样评价他:张炜是大自然的儿子,是无所不容的大自然教会了他一切,成为一名作家。

1997年,上海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了张炜六卷本文集。文集分长篇小说卷、中短篇小说卷、散文、随笔卷等,共计二百六十余万字。另外,他还出版了小说集《瀛洲思絮录》。

著名作家张炜介绍(2)

有人说,近二十年来,张炜的创作像涌泉一样,不间断地向外喷涌着文学的泉水,似乎永无停歇之意,而且大有愈喷愈旺之势。事实也确是如此,在1998年到1999年两年间,他又出版了散文集《凝望》、《流浪的荒原之草》、随笔集《齐鲁安泰》、《楚辞笔记》。

2000年,张炜另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外省书》出版。《外省书》是作家以深刻的思想性和敏锐的洞察力,从古典中不断创造和延伸着文学艺术的高度,以深藏的激情,深入广阔的笔触书写了中国基层民众的心灵史。是作家对世事敏锐的洞察完成了他写作上的又一次超越。作品出版后受到好评,雷达给予极高评价,李敬泽认为是一部“灿烂的思想之书”,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该书获得第一届齐鲁文学奖首奖。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