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二战风云人物 > 第4部分(第1页)

第4部分(第1页)

第四,是慎用性格粗暴的人。为什么?这种人通常把坚定有力和蛮不讲理混为一谈。

第五,不用悲观主义者。马歇尔认为,这种人往往会把困难说得非常可怕,并且特别害怕,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去克服困难。悲观主义者不用。

第六,不用不团结的人。马歇尔认为,战争不是一个人的事业,不善于团结的人,很难将战争的协奏曲奏好。所以,艾森豪威尔的个性就非常符合马歇尔的用人标准。

第一件事是1941年夏天,艾森豪威尔在克鲁格手下,就是第3集团军当参谋长,军衔:上校。当时,这个集团军正搞一次大规模的演习,夏季演习。这次演习最突出的特点,是后勤协调得好,后勤保障及时、有力。这个问题在当时美军中是一个大大的难题。后勤保障问题不协调。这次演习计划都是艾森豪威尔弄的,马歇尔看了这个之后,他说,后勤保障牵涉面极广,能如此协调得好,得益于事先计划得周密。于是,这个评价就上了马歇尔这个黑皮笔记本。这是艾森豪威尔第一次上了他的笔记本。

第二件事,就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艾森豪威尔被调到陆军部工作的第一天发生的事情。由于艾森豪威尔曾经是在麦克阿瑟办公室工作,在麦克阿瑟办公室工作了6年,对菲律宾防务非常了解,艾森豪威尔和麦克阿瑟本人的关系又非常好,俩人私交很好,但是他们是上下级关系。所以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马歇尔就把他调到陆军部作战指导计划处负责远东事务。

1941年12月7号,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10日,艾森豪威尔向马歇尔报到。报到这一天,马歇尔跟他讲了20分钟,为什么把你调来?然后问他一句话:“我们在远东太平洋行动方针是什么?”

就问他这一句话。如果艾森豪威尔当时就回答是什么,是什么的话,你不问我吗?“知无不言”啊!那么就很可能不会有后来我们见到的艾森豪威尔了。因为马歇尔最讨厌对重大问题脱口而出的行为——马歇尔认为,这种不加考虑就给予答案的做法,投机的成分很大。

然而,艾森豪威尔却想了片刻,冷静地说:“将军,让我考虑几个小时再回答你这个问题,可以吗?”

马歇尔说:“好!”但是,在他的笔记本里面,艾森豪威尔的名字下面又多了几个字:此人完全胜任准将军衔!这是第二件事情,上他笔记本了。

第三个上了笔记本事情,是在决策美国究竟是“先欧后亚”,还是“先亚后欧”,还是“欧亚并重”的战略问题上。在这个问题上,艾森豪威尔的表现出色。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美国上下多数人都认为,应该在太平洋作为美军的主战场。美国当时建国一百多年,没有挨过打,小日本一下子把太平洋舰队炸得稀里哗啦,美国上下同仇敌忾,要求将太平洋战场作为美军的主战场,把战争重心放在太平洋,先打败日本,再去打希特勒。然而罗斯福和马歇尔从大战略考虑,必须要“先欧后亚”,先打败希特勒,回过头来再打日本人,把主要作战力量放在欧洲,而不是放在亚洲,不能将美国武装力量化整为零地在太平洋战区作战。所以,1942年4月7号,马歇尔先到英国访问,和英国人达成了一项联合作战的议案。回过来之后,他没有对任何人透露议案草案的内容,然后让艾森豪威尔飞往英国做一次实地考察,并对在英国设立美军指挥机构,处理日后征兵等事务提出具体建议。艾森豪威尔领命飞赴伦敦,10天之后,回国了。6月8日,他完成了一份报告,就是《给欧洲战区指挥将领的命令》这个报告,放在马歇尔的办公桌上。在报告中,艾森豪威尔详细地提出了,美军在欧洲作战,各军兵种统一指挥问题。

艾森豪威尔,我方才谈到,在菲律宾服役6年,他当麦克阿瑟的助手,是6年的时间,对日本人进攻太平洋应该说是最仇恨的了。因此作为他本人来讲,最应该主张“先亚后欧”战略的。然而,艾森豪威尔在毫不知情——不知什么呢?不知道马歇尔和英国人签订那个具体的草案的前提之下,马歇尔没有透露啊,让他去飞赴英国啊,他在豪不知情的情况下,不仅坚决主张“先欧后亚”,而且制定了一个非常好的美国赴欧作战统一指挥的报告。所以马歇尔说,艾森豪威尔不是一个参谋,而是一个卓越的统帅。

于是,马歇尔在听完艾森豪威尔汇报之后,他说了几句话,因为当时艾森豪威尔向马歇尔汇报之后,还提醒马歇尔,提醒马歇尔说什么呢?“请将军再仔细阅读这一份报告,看是否有错误或不当的地方。”马歇尔回答说:“我当然要阅读,但是你也许是执行这个文件的人;如果是这样的话,你打算什么时候飞赴伦敦?”

那么马歇尔这句话就等于说,未来在欧洲作战的美军将由你艾森豪威尔来统帅。可是当时,艾森豪威尔还是一个刚刚晋升为少将的军官,刚刚晋升少将。不仅艾森豪威尔想不到,整个美军,整个美国都想像不到。因为艾森豪威尔的名字在当时对于美国人太陌生了,他是一个参谋,太陌生了!可是,马歇尔在给罗斯福的提名报告里,有过这么一段话:“艾森豪威尔不仅具有军事方面的学识和组织方面的才能,而且还善于使别人接受他的观点,善于调解不同意见,使人感到心情舒畅,并真心地信赖他。而这些品德和长处,又恰恰是我们驻欧洲部队统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就这样,艾森豪威尔超越了366名美国高级将领,因为当时美国有366名——包括他本人,有367名少将以上军衔的人。就是说,在他前面还有366名比他资历更老一点的高级将领。就这样,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历史上继潘兴上将之后第二位远征欧洲的统帅。1942年6月24日,艾森豪威尔离别妻儿老小飞赴伦敦,走马上任。

这就是艾森豪威尔怎样当上盟军统帅的。他没有打过仗,他就是一个参谋。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共同的胜利。反法西斯力量在军事行动上统一作战,对于赢得这场战争的进程,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所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一场联盟作战。

联盟作战不像一般的战争,盟军之间能否在统一指挥下协同行动,意义重大,它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好多国家在一起统一指挥下的协同行动。如果说,只指挥本国的军队作战,那要容易得多。但是,联盟作战就不一样,他是某一个国家的统帅,在通过某种相应的形式,比如,他当事国最高元首达成了协定,在某种相应的形式的授权下,指挥多国部队进行作战的。这个难度很大。为什么?因为各国军队有各国军队的指挥机构,有各国军队的决策方式,包括民族、语言、文化等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盟国军队之间很容易产生分歧或者是误解。比如,有些美国军人抱有“救世主”的思想——“我又要来欧洲为你们作战了”,因为一战中,美国人来了。行为上美国军人就表露出对英国人、对欧洲人不尊重。有的英国人由于看到本国的女青年对报酬好啊——通俗一点,就是对挣得多的美国军人的青睐,很多本国女性找美国大兵去了,他心里就不平衡。所以说,对美国军人产生非善意的感觉。

这种例子很多。当时,美国兵穿着夹克衫,嚼着口香糖,乘着吉普车,在英国大街上逛的时候,整个英伦三岛都非常反感的。当时英国是绅士国家,当时没有口香糖一说,这些分歧与误解,处理不好,会影响盟军的协同作战的。然而,这一切艾森豪威尔都做到了,他会处理得好,最后,处理是那么完美,即使是让他最为头疼的几个高级将领也不得不承认:“艾克是一个优秀的指挥,没有他,就没有一台完美的交响乐。

为了解决美国官兵与英国民众的隔阂,艾森豪威尔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来加强美国军人与英国军民的沟通。比如,他安排美国军人到英国受到德国空袭最严重的地区去视察,让美国军人亲身体验一下英国民众在没有冰箱,没有中央供暖设备,甚至在没有汽车的条件下,怎么依靠少量的食物来生活的,当时是配给制啊!他们是那么没有抱怨。去看,体味体味。

当时美国第442步兵团的上尉乔治。许埃特在给华顿的自己的妻子,他妻子叫贝蒂。鲁的一封信里边说:“亲爱的,你简直太棒了,你为我生了一个儿子。从今天起,我有了儿子,我成为了国王。可是,我喜悦的心情,让今天下午参观伦敦被德国人轰炸的街区搞坏了。一个女人没有你那么幸运,她在生产时时遭到德国人的轰炸。她的医生不是用手术刀取出她的孩子,而是德国人用炸弹的弹片划开了她的肚皮,胎儿和这个女人都惨死了。这幅惨景我一生难忘。每一个人都在哭泣。为了我们的儿子,我应该在这里战斗,用我的刀,划破德国人的肚皮。亲爱的,替我吻吻我的儿子吧!”

那么,艾森豪威尔推出这些举措,还有很多了。比如,他在军中的《星条旗报》开辟“人民对人民”的专栏,经常发表英国人好客和勇敢的评论文章;他时刻鼓励美国高级将领到英国民众间发表讲话,告知他们前线的概况,增强英国民众的必胜的信心;同时他欢迎英国人邀请美国官兵到他们家里去做客。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