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二战风云人物 > 第14部分(第1页)

第14部分(第1页)

第二个,就发生在莫斯科。朱可夫在列宁格勒指挥了24天,终于迫使德军在那里停止了攻势作战,转入了防御。这个时候,莫斯科又接连地告急,斯大林打了两次电话,让朱可夫立即飞往莫斯科参加指挥莫斯科的战役。朱可夫去了。

那么德军是在9月30号发动对莫斯科的进攻,代号是“台风作战”。战役初期,苏军损失很重的。当朱可夫走到克里姆林宫斯大林办公室的时候,斯大林生病了,感冒了,他本来说话就带有浓重的格鲁吉亚的口音,鼻音。又感冒,这个声音更加低沉,含糊不清。斯大林见了朱可夫,起来之后,斯大林马上起身,也没有寒喧,把他叫到地图旁边,说:“你瞧,这里的情况是多么的糟糕!你来了,我就放心了,赶紧把一切抓起来吧,朱可夫同志。干吧!缺什么,我就给你什么。”所以朱可夫就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任务的艰巨,他马不停蹄地视察,在那儿听取汇报,布置作战任务。

有一天,他在莫斯科西南明斯克去视察,他路过一个叫马洛亚罗斯拉韦茨的小镇,他坐着吉普车,没有下车。可是这个小镇的人已经疏散,走掉了,他在车上看到一个老年妇女,老太太,在废墟中挖着什么东西,他非常地奇怪!于是就下车,让司机停车,走过去说:“老太太你在找什么呢?”就走近这个老太太身旁,这个老太太睁大眼睛盯着他,看着朱可夫,没说一句话。头发已经灰白了,在秋风中摇曳,没有说一句话。然后朱可夫更奇怪了,他说:“她为什么不讲话呢?”他说:“你怎么了?”他又问了一句,这时候老太太看都不看他了,又弯腰在那儿挖什么。这个时候从废墟又走出一个妇女,这是中年妇女,手里提着半袋东西走过来,她说:“将军同志,你不要再问她为什么了,她不会回答你了,她的精神已经悲伤到疯了。”后来这位妇女向朱可夫介绍了:“这位老太太的儿子在明斯克作战时已经阵亡了,她和她的小孙子在一起生活,德国空军空袭的时候——就是两天前,她正在井边打水,而孩子在屋里头,她眼看着炸弹落在她的房屋上,小孙子炸掉了,连尸首都找不到。”说着,说着,向朱可夫介绍情况的这位妇女就泪流满面。所以当时朱可夫难过得落泪,难过得他甚至忘记了安慰这位妇女。他回忆这件事情,他在回忆录讲:“当时我难过极了,没能对她们说出任何一句安慰的话,但是这位老太太的悲哀与痛苦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不时地折磨着我。为了她们,我们必须要打赢这场战争。”

大家有机会可以看看朱可夫的回忆录,白纸黑字,言之凿凿。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犹如教师教书,必不能误人子弟;企业家要生产,你就不能生产出伪劣产品;政府管理者就不能以权谋私;作为军人,军人的职业道德就是在战争中打得赢,不使人民遭受战争的苦难。军人的道德理念通常转化为对战争艺术的追求,对军事领域工作的热爱。那么这就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名将的原动力!

下面我讲第三个问题。1945年5月1日3点50分,朱可夫率领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攻入了柏林,完成了对德国的最后一战,攻克柏林了。当然,这时还有一些德国的残余部队。那么3点50分,德国一个将军叫克列勃斯上将打着白旗走进朱可夫的指挥部,交给他一封信。信中说:“为了遭受最大牺牲的各大国之间进行和平谈判,我委托鲍尔曼与苏联人民的领袖建立联系。”鲍尔曼是纳粹党办公厅主任,是希特勒的心腹。这个信就是戈培尔写给朱可夫的。纳粹的宣传部长戈培尔,谎话连篇,撒谎不打磕巴。他有一句名言:“谎话重复三遍就是真理。”他是这么一个荒唐的逻辑!他一生写信无数,但是最后一封信是写给朱可夫的。这就是乞求停战谈判的信,因为在1945年4月30日,阿道夫。希特勒自杀了!

那么朱可夫立即把这封信的内容向斯大林汇报。当他把电话打到斯大林的住所时,警卫局长弗拉西克说:“斯大林同志刚刚躺下睡觉。”斯大林他习惯晚上办公,凌晨以后他才睡觉。朱可夫说:“请叫醒他,事情很紧急,不能等到早上。”因为什么?因为戈培尔的信只是要求和斯大林谈判,而没有提到无条件投降的事,如何办?这个事朱可夫做不了主,必须由斯大林拍板。朱可夫他担心德国人在争取时间继续顽抗。这个事不能拖,请叫醒斯大林。

斯大林被叫醒了,朱可夫向他汇报希特勒已经自杀,戈培尔要谈判的事情。斯大林一听希特勒死了,睡意全无,第一句话讲:“完蛋了,这个混蛋!可惜没有能活捉他。希特勒的尸首呢?”朱可夫说:“据说已经烧掉了。”

斯大林说了第二句话,他说:“便宜了他。我以人民的名义指令你,不要同德国人谈判,除非他们无条件投降。朱可夫同志,如果不发生特殊的情况,不要再打电话叫我了,我想在检阅前再睡一会儿。”为什么呢?“五。一”节是苏军的阅兵日,他要检阅自己的部队。

朱可夫接到指示,他立即继续在柏林城内实施进攻,肃清德军的残余势力,戈培尔一看,这没戏啊,他不谈判啊,绝望了!先把6个孩子给药死了,给杀死了,后来跟自己的老婆自杀了,全家自杀了。

1945年5月2号15点,柏林13万4千残余全部被歼灭,朱可夫进入了希特勒巢穴——国会大厦。他看到了希特勒和戈培尔自杀的现场,但是他只看到戈培尔夫妇和他6个孩子的尸体,而没见到希特勒的尸体。朱可夫和所有的苏联官兵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高兴!付出那么大的牺牲,从斯大林格勒一直打到柏林,这一路的征战留下了多少鲜血与生命啊!终于取得了胜利,就是为了今天!

可是,1945年5月7号,朱可夫突然接到斯大林的电话,这个电话赋予他一个特殊的使命。怎么回事?原来在这一天,也就是1945年5月7号凌晨1点41分,德国与西方国家的盟军在法国兰斯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艾森豪威尔宣布:“自欧洲中部时间1945年5月8号23时,欧战结束。”

斯大林对朱可夫讲:“我已要求艾森豪威尔,在明天派代表到柏林签署德国无条件投降书,兰斯只不过是这一仪式的预演。朱可夫同志,你已经被任命为驻德苏军总司令,并作为苏联最高统帅部的代表参加这个仪式,接受德国的投降。”这个电话里,斯大林交给了朱可夫一个特殊的使命。这样,斯大林的电话就使得朱可夫,成为主持德国投降仪式的苏联最高代表和见证人。

新的投降仪式是在纳粹德国军事工程学院的餐厅举行,是一个二楼,它位于柏林东部的卡尔斯霍尔斯克小镇上。参加这次投降仪式的盟军代表有这样的,美国战略空军司令斯帕茨,盟军最高统帅部副总司令、英国空军上将特德,法国军队总司令塔西厄等等。德国参加投降仪式的是德国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尔。

1945年5月9号零时,朱可夫走进大厅,站在靠近用绿色呢子铺的桌子旁宣布:“我宣布,我们苏联最高统帅部和盟军最高统帅部的代表,受反希特勒同盟各国的委托,来接受德国统帅部代表德国做无条件投降。”

话音落后,边门打开,在外等候多时的凯特尔走进大厅。这个扬言要在几个月内消灭苏联的纳粹德国战争计划的主要策划者之一,第一次和他的对手朱可夫见面了。凯特尔是第一次看到他的对手,所以他抬起头来;他的目光非常复杂,他心里想的什么,没有人知道。但是从他用元帅杖敬礼的军姿来看,有些狼狈和不安。

投降书一共5份,朱可夫站起身,向凯特尔做个手势,大声说:“到这里签字!”过来了——凯特尔几个德国的高级将领依次在投降书上签字。

零时43分,无条件投降仪式结束。朱可夫宣布,德国代表团退出大厅。当最后一个德国人从这个边门退出大厅,时针正指到1945年4月9号零时50分,大厅的人顿时欢呼起来,流着欢快的泪水庆贺,庆贺欧洲战争结束。

所以朱可夫——这位斯大林在整个卫国战争时期的“救火队员”,以其卓越的指挥艺术,坚定的信念,不屈的意志,果敢的作风,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艾森豪威尔曾经高度评价朱可夫。他说:“朱可夫是一个亲和的有军人风度的人,将来我们见上帝时,肯定会得到另一种苏联勋章——朱可夫勋章。而这种勋章,会受到每一个钦佩军人的勇敢、眼光、坚韧和决心的人所珍视。”

朱可夫和艾森豪威尔的私交很好,后来由于冷战的铁幕降下之后,双方的关系就慢慢地淡下来了。

战后,朱可夫先后担任苏联武装力量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国防部长等职。1974年6月28号,朱可夫这位四次“苏联英雄”获得者的杰出帅才,因病在莫斯科去世,享年78岁。

隆美尔

(上)

内容简介:隆美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纳粹将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纵火犯,一位在军事上为法西斯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起推波助澜作用的典型代表。在北非战场,他指挥德国非洲军团在兵力悬殊、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屡败英军,并一度进抵阿拉曼,逼近埃及的开罗城,在盟军大规模反攻时,他又成功组织千里大撤退。他的骄人战绩固然赢得了希特勒的盛赞,却渲染了战争的残酷,延缓了人类发展的进程。在隆美尔一生的军事生涯中,曾留下了魔鬼之师、沙漠之狐的称号。然而这些都不是他命运的关键,得宠于希特勒才使他平步青云,红遍德国。他死后,被别有用心的人塑造成超脱政治的军事天才人物,几乎让人忘记他纳粹将领的本质。一个从普通小镇走出来的隆美尔,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德国纳粹将领的中心地位,实现他的思想及地位的每一个转变?

隆美尔能走进但泽军官学校,除了赶上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扩军之外,再有就是他父亲的一封推荐信。这位一心想改变家族命运的父亲,几近胡说八道之能事,把隆美尔说成是一个健壮、可靠的体操运动员,最终在他临死前,把自己的儿子隆美尔挤进了军人的行列。在但泽军官候补学校,隆美尔结识了一个人,这一直是后来传记作家们不得不提起的一个人物,在这个人身上,让人们认识了这位纳粹人物的另外一面。

1914年8月1日,德国对俄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时的隆美尔正在部队服役,他敏锐地嗅到战争的味道,并很快参与到战争中去。隆美尔的确是玩阴谋诡计的高手,他善于设置疑兵,或以假乱真,或以退为进,声东击西。隆美尔狡猾的军事指挥才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展露无疑。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在一战中的失败,改变了隆美尔命运的延长线,他从一个下级士兵变成一个无人关注的军人教官,而希特勒在德国政治舞台上的出现,却改变了隆美尔的一生,也许没有人设想,如果隆美尔没有遇到希特勒,他的人生轨迹将会怎样。也许没有人设想,如果没有希特勒对隆美尔的提拔和重用,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命运又将怎样。然而事实上,不知是机缘巧合,还是命运的安排,历史让这两个具有强烈种族主义色彩的好战分子走到了一起,隆美尔是如何走进希特勒的视线,为其死心塌地地卖命一生呢?

(全文)

隆美尔出生于1891年11月15号,在他的家族里面,你根本找不出他有成为后来那种地位显赫的遗传因子。在他的家族最大的官是一个中学校长,就是他的父亲老隆美尔,他的哥哥卡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呢,成为一名领航员,最大的官就是一个领航员,后来呢,得疟疾死掉了。他的妹妹叫海伦,一生未嫁,是一名老师,继承她爸爸的职业,他的弟弟杰哈德曾经愿意当一个歌唱演员,但是直到死,也是成绩平平。那么隆美尔呢,从隆美尔这个家族和本身幼年的经历也看不出他后来成为一代名将的痕迹,小时候隆美尔是非常,他这个身材不高,身子骨也弱,特别是不喜欢运动,男孩子喜欢的东西,他都不喜欢,他后来这么讲,他说足球是男孩子都喜欢的事情,可是,我一到上体育课的时候,踢球就心理发怵,如果不是爸爸的鼓励,我真的不会走入军营的。老隆美尔为什么鼓励这么一个身子骨比较弱的二儿子要去当兵呢?这要从隆美尔的一项发明谈起,大家知道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那么隆美尔在14岁的时候,也就是在1905年,他也发明了一个盒式的滑翔机。14岁的孩子发明了滑翔机,在他那个小镇里面顿时引起轰动,因为隆美尔从小的时候非常爱好机械,摆弄这些东西。那么老隆美尔就是他的爸爸是一个中学老师,他以老师的目光看到这个孩子适合当兵。所以说呢,就鼓励本来不愿意当兵的二儿子去当兵。当时德国是个军国主义的国家,军人在社会的地位非常高,有很多特权,德国的平民可以通过军功获得贵族的称号。或许呢,太希望自己的家族兴旺起来,太希望自己的家族发达,老隆美尔就想让孩子参军,获取军功改变家族不显赫的命运。那么这样呢,隆美尔就听从了爸爸的安排,答应参军,1910年10月19号老隆美尔终于把自己的二儿子送到了军营,这样隆美尔就参军了,或许应了老隆美尔的话,隆美尔真的就适合在军队发展自己了。当时按照德国的规定,军官必须从军校学生中选拔,士兵不能直接提拔的,那么一般来讲只有贵族子弟才能到军校学习,隆美尔出身于平民,按照原来的规定,你不能到军校学习的,但是隆美尔参军的时候,正赶上德意志第二帝国开始扩军备战,军队需要大批的军官。所以这个格就降下来,就降到隆美尔这种平民出身的士兵。这样呢,在1911年他到但泽军官候补学校学习。

所以隆美尔从但泽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但泽也是隆美尔爱情生活的起点,在这里呢,隆美尔爱上了一个叫露西。莫琳的女孩,露西。莫琳非常漂亮,金发女郎,那么隆美尔的爱情生活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四个字呢,“热烈专一”,热烈是说啥呢,就是隆美尔自从爱上露西之后,这种爱从来没有衰减过,无论他走到哪里,无论在什么地方作战,怀里都揣着妻子的照片。那么在外作战征战的时候,无论多么忙碌,多么紧张,他都要给自己的妻子写信。信的开头就是亲爱的露西,然后再说他还要说的话,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呢,隆美尔的家就成为高级军官家属的一个沙龙,因为什么呢,因为隆美尔几乎每天都要从前线给自己的前线写信,通报现在前线的情况,那么其他军官的家属呢,就在隆美尔的妻子旁边,听讲述前线的事情,了解自己丈夫在前线的一些情况。直到隆美尔去世,他家里有十几箱有关他给妻子的来往的通信,这些通信的,成为后来研究隆美尔的著名的史料了,重要的史料,这是说他热烈。另外就是专一,专一是说隆美尔自从爱上露西之后就十分忠诚,隆美尔是一个性情比较严肃的人,不苟言笑,话也不太多。他对其他女性一般都保持一定的距离,用他的话讲他说我既不给其他女性机会,也不给自己犯错误的机会,当然隆美尔也有过对其他女性的非分之想。比如他成名之后,他曾经跟自己的妻子讲,他说瞧,如果当年我还是一个中尉的话,有这么多的信,该多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