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二战风云人物 > 第20部分(第1页)

第20部分(第1页)

图,在心理学家把他叫做”移位“。这种”移位“现象,通常是对一些童年时代遭受过羞辱人们的一种补偿。简单地讲,就是人的性格的形成,有的时候往往是在童年遭受不幸,特别是自尊心受到伤害导发出来的一种心理学的”移位“。麦克是在分析英国另外一个将军个人性格形成所说的这段话,但是他也道出了蒙哥马利性格形成的起因。就是蒙哥马利有一个不幸的童年。

蒙哥马利童年的不幸,不是说他缺爹少妈,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叫单亲家庭,他不是这样的。蒙哥马利出生于1887年11月17号,他的父亲是一个牧师,他父亲叫亨利。蒙哥马利。1881年,他父亲34岁的时候娶了一个年仅16岁的女人,实际上是一个少女,这个少女叫做莫德,结婚了,两人相差十多岁,十七、八岁,这是一个典型的老夫少妻的家庭,所以老亨利,老蒙哥马利,亨利。蒙哥马利对莫德非常宠爱,那么就养成了莫德性格非常任性,脾气不好。但是莫德有一个特点,她特别爱操持家务,而且特别整洁,爱干净,可是蒙哥马利恰恰在这个方面是最让她头疼的。蒙哥马利是他父亲第四个孩子,小的时候非常淘气,男孩子,而且不喜欢学习,他经常把他妈妈刚刚整好的家庭弄得乱七八糟,并且遭到了年轻的妈妈的大声斥责,时间长了,他不是一个孩子,好坏就是他,四个孩子,所以越来越不喜欢老四了。

总是让这个蒙哥马利的哥哥看着他,经常对蒙哥马利的哥哥讲,去看看伯纳德干什么,让他坐下来静一静。

有一次蒙哥马利把他妈妈的鱼缸给打破了,他妈妈非常喜欢的鱼缸打破了,蒙哥马利的妈妈火了,就尖声地骂他,骂他什么呢?除了当炮灰,你将什么也做不成,做不来。这两句话深深刺伤了蒙哥马利,他一直到死都没有忘记这两句话。他直到去世之前还对人谈起过这件事,他在自己的回忆录还这样讲,我可以说我的童年是不幸的,这种不幸完全来自与我的母亲,在他眼里,我不过就是一个炮灰。可是,我的母亲说对了一半,我的确开了炮,而且不只一门,但是我没有成灰,我童年吝啬的母爱所带来世人对我的嘲笑、蔑视的刺激,形成了我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天赋的智慧,没有这种品质,我不会成为后来的蒙哥马利。所以说,他到老的时候他与母亲都不愿意往来。

他说我每天都要从母亲那的眼神观察她今天的脾气是晴天还是阴天。我会从母亲哪怕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感觉到她的情绪,然后再针对她的情绪做事情,做我要做的事情,他认为这叫观察力。天天看他妈的脸,今天高兴不高兴,淘气嘛。小时候淘气,这是观察力。再看意志力,他说每天处于母亲的责骂,对于困难或逆境已经习以为常了。我已习惯在他人的非议中做我要做的事情。蒙哥马利说,这是我意志力的源泉。接着讲,母亲的责骂把一切搞得似乎很复杂,其实她一连串的抱怨不过是简单的几个字,这是一个坏孩子。

而我面对这些在心里回答地也很简单,我不是坏孩子,你是不了解我的。那么这是蒙哥马利这是我自信力。当然了,这些都是蒙哥马利后来的认识,如果他不成为名将,或许不会有这些感叹,正因为如此,尽管自尊心的伤害并没有使他沉沦,但是蒙哥马利的的确确小时候是不愿意学习的。

1902年,蒙哥马利进入圣保罗学校学习,仍然淘气,蒙哥马利身材不高,到处惹是生非,上树、摸鱼、打架等等,男孩愿意干的事,他都愿意干。同学们给他起个外号,叫猴子。他本来就长得瘦小,叫猴子,他的同学被他的恶作剧搞得往往是非常头疼,没有办法,圣保罗有一个校报,这个学校有一个校报,有一次校报刊载一篇文章写到,写到什么呢?

说不要再招惹这只猴子了,要猎取这个动物是非常危险的,他会疯狂地、龇牙咧嘴地向你扑来,并且从不犹豫。这是校报,说他是个猴子。甚至有的同学讲,蒙哥马利是一只没有进化好的猴子。总之,这样一个学生是很少有人喜欢的,所以蒙哥马利操行鉴定永远是劣。可是蒙哥马利有一个理想,就是想进英国著名的桑赫斯特皇家学院读书,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是英国非常著名的军事学院,他想去学习。有一次他的操行鉴定出来了,操行鉴定赫然写着这么一段话:劣,该生要进入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把握不大。又一大盆冷水浇了过来,但是蒙哥马利执意要考这所学校,我一定要上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很快在圣保罗学校的后半期他变了,变了另外一个人似的,每天认真听课,潜心学习,进步很大,终于在1907年如愿以偿地考上了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可是进军事学院不久,他故态复萌,学习又不用功了,并且好几次因为违纪,差一点被学校开除。全班学生就他差,他的操行鉴定总是36,第36名,而他们班一共就是36名学生。这个成绩太低了,甚至影响到他的分配,为什么?因为在当时在英军,当时英军的待遇是不一样的,贵族、富家子弟出身的军校学生,往往要分配到待遇比较好的军队服役,当军官。贫民,但是学习成绩好的,分配稍次一点的,但是待遇也过得去的军队学习。蒙哥马利他只能到待遇非常不好的,驻地非常艰苦的地方去服役。因为他的学习成绩最不好,这样,蒙哥马利毕业之后,他就分配到印度西北边境的白沙瓦地区当一名少尉军官,这是1908年的事情。

可以说蒙哥马利和绝大多数人一样,从上学开始就经历考试无数,考试,每一个学期都要考试。尽管考得不好,但是他不怕,他早已习惯学习落伍的生活,和由此而产生的别人对他的轻视、蔑视,当一个人哪怕是孩子,做一件他所不高兴的事,他不在乎这件事的结果,因为这个结果对于他太不重要了,他对这个事情不感兴趣,可是蒙哥马利喜欢当兵啊,他愿意当兵啊,那么在军队所做的一切他都非常在意。

所以在白沙瓦为什么说是人生的起点,就是因为在这次服役中,在这里服役中他参加了一次他终身难以忘记的考试。当时部队运输不像现在有汽车,有直升机,就是骡马,那就不错了,主要工具是骡马车,那么有一次军官进行考核,考官问,蒙哥马利出来了,蒙哥马利,到,出来了。考官脱口而问,问什么问题呢?骡子一天要拉几次屎?蒙哥马利脱口回答,六次。那么考官说,错了,是八次。你的耐心会让你知道我的结论是正确的。考官说了,错了,是八次不是六次。这个蒙哥马利琢磨,骡子一天拉八次屎,答案就是正确的?他好奇心就上来了,他就观察,观察了半个月,果然发现骡子一天拉八次屎,后来他对别人讲,他说:这次考试使我真正懂得一个军人战场的观察力来自他对平时生活的积累,而缜密的计划只能来自源源不断的、全神贯注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他到老的时候还讲这件事情。一个很小的考试,却深深教育了他。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蒙哥马利慢慢在军队就崭露头角。1915年他受伤住院,在医院他反思他从前的生活,他深深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意义了,从那时候,他给自己的座右铭,蒙哥马利的办公桌有一个座右铭,笔比剑更重要。所以说,这个时候蒙哥马利已经是步入中年了,那么这样,步入中年的蒙哥马利向腓特烈大帝一样,坚持不懈地阅读于思考,以求精通他的职业,直到细微末节的各个层面,进而使他成为英国一代近似完美的名将。

蒙哥马利的为将之道,几乎每一个名将都有自己的崇拜对象,用现在的话讲他都有自己心目中那颗星,蒙哥马利也不例外。蒙哥马利崇拜的不是自己的上级,也不是自己的爸爸,而是几千年前的一个名将。这个名将叫做安东尼。古罗马帝国的一个名将,安东尼曾经辅佐恺撒大帝南征北战,足迹踏遍整个意大利,在他一生的戎马生涯中,他总结了四大秘诀:就是作战时坚强刚毅,失败时顽强不屈,胜利是宽容敦厚,和平时友好亲善。

归纳一下蒙哥马利的为将之道可能从以下四个方面反映出来,一个是富有坚强的信念与真知的灼见。蒙哥马利认为,能够忍受痛苦具有应对任何意义上的意外事故的能力是取得胜利的基本因素,而高级将领要达到这一点必须要有坚强的信念,有了信念就可以在作战准备时考虑周详,在形势有利时可以大胆行动,全力出击。所以蒙哥马利接着讲,他说军人必须能够忍受痛苦,具有审慎准备的能力,并且不是说要一味蛮干。真知灼见在军人的成长中占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他认为军人的真知灼见就不要照搬照抄,因为军事科学从本质上讲是经验科学。你想模仿前人名将打同样一个战斗,没有那个情况,不可能,你只能学习,不能模仿。蒙哥马利说要从已知的基础探索未来的事物,他对他的参谋长德。甘冈说,他说如果你模仿昔日英雄的作战方案,把他套用于各种新的情况,你的悲剧就发生了。你的悲剧就发生了。所以说他对信念和真知灼见他有自己的想法。

他为将之道,第二点要强调高度集中指挥。中国兵法有一句话叫:权出于一者强,权出于二者弱。意思就讲高级将领要有高度集中指挥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应对战场变化的情况。蒙哥马利讲,他说:如果拿破仑把每一个作战方案都交部下讨论,那么其中必定要有许多方案被他部下否决掉,那么如果是那样的话,拿破仑也不会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拿破仑了。所以蒙哥马利讲,军事理论的惟一方针是什么呢?是行动上的果断和临危时的镇静。而要做到这一点,组建一个明确的、强有力的领导机构是必须的,而这个领导机关的最高军官是心脏,是灵魂。蒙哥马利讲,作为总司令必须一开始就把部队牢牢地握在自己的手中,不能分权,高度集中统一。那么蒙哥马利刚到北非担任第八集团军司令就按照自己的理念改造这支部队,以后我们要谈他怎么改造第八集团军,他许多举措和前任第八军的司令是不一样的。有人就提出意见了,并且有的告了蒙哥马利的上司,亚历山大将军,布鲁克元帅,蒙哥马利不为所动,他讲,他说是谁在指挥这个集团军,是我,而不是他们。所以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蒙哥马利一直是这样,不管他人非议按照自己的理念去作战,在他看来,只有高度的集中指挥,才能保证部队的均衡与完整,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战斗力的效力。这是他的第二个,强调的是高度集中指挥。权出于一者强,权出于二者弱。

第三就是凝聚士兵的心。军队的最基本的要件是当兵的,是我们的士兵,古今中外,皆莫如此。蒙哥马利强调,高级将领应该时刻不要忘记部下,要建立部下对自己的信任感,使得部下能够并且愿意追随你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他认为,战斗力是精神和物质两个因素组成的,但相比之下,精神因素更重要。所以西方人他并不轻视精神在战争中的作用。

蒙哥马利明确指出,他说:战斗的胜利主要在于士兵们的心,蒙哥马利一生都在做这样的一件事情,这就是如果让士兵们使出最大的力量,必须使他们绝对地信任指挥他们的那个军官,这是他的理念。那么为了争取与凝聚士兵们的心,他要求军官们体察下情,和士兵们一起渡难关。他说,如果士兵们知道军官们的生活和他们也差不多,那么再苦,士兵们也能够忍受。如果士兵们能够在前线见到高级军官,并且能够高级军官平易地交谈几句,那么他们心理感知的是什么呢?我们有人关心,有人关爱,这是蒙哥马利对自己对他人讲的。所以说,他要求军官们必须到前线去,体察下情。为了争取和凝聚士兵们的心,蒙哥马利要求他的部下军官必须向士兵们讲真话,不能撒谎,不能骗他们。

他说:现在的士兵和19世纪的士兵已经不一样了,有很大的不同,他们通过新闻、看书、电影,眼界开阔,思想活跃,他们经常将所见所闻与现实的环境做一个比较,他们渴望,他们心中升起一种渴望,渴望把自己的一切托付给他们所信任、绝对稳妥人的手里。

蒙哥马利说,如果军官不讲真话,那么他们会感觉受到军官们的嘲弄,于是对军官信任感也就没有了,士兵不信任了,他们还会在战场上为你奋力作战吗?所以说他强调讲真话。为了争取和凝聚士兵们的心,蒙哥马利要求每一个军官必须关注士兵们的生命,战争是要流血、要死人的,但是这绝不是军官漠视士兵生命的理由。他要求尽一切努力要把士兵们的伤亡减少到最低程度。我举一个例子看看蒙哥马利是如何关注士兵们的生命的。二战爆发初期,英军对负伤的士兵的救治是不及时的,做得不好,那么蒙哥马利发现后,立即在全集团军提出拯救士兵生命的四项措施。

第一,必须及时输血,输血尽一切可能将士兵在战场上流出的献血在战地医院补回来。

第二点,必须及时在前线为重伤员进行外科手术,使得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不会因把他后送到后方医院再外科手术耽误时间而失去生命,或者遭受更大的痛苦。这是第二个措施。

第三个措施,凡是需要后送的重伤员,不能像过去通过公路运输,为什么?道路的颠簸,而进行空运。

第四个措施,派遣女护士到前线医院,蒙哥马利解释说,负伤的士兵看到女护士,他们的伤痛和紧张的神经会大大得到缓解,这一点是男护士做不到的。我个人认为,蒙哥马利是一个非常懂得士兵心理学的人。就从上面几点措施。在战场上,士兵们最怕的不是死亡,他最怕的是对他人的,对他生命价值的漠视。如果军官们认为士兵流血不过是应尽的职责,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那么士兵们会产生畏战情绪的。因为生命对任何人生命只有一次,死了就完了。蒙哥马利对士兵生命的尊重恰恰是他那支部队极富战斗力的原因之一。

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情,当一名年轻的士兵重伤不治时,他最渴望的一件事是什么呢?是得到女人的吻。他对看护他的护士说,他说小姐,除了我母亲以外,没有任何女人吻过我,你能帮助我实现这个愿望吗?那么这个护士满足了他的要求,就这样,这位年轻的士兵脸上挂着护士的唇印,没有任何遗憾地离开了这个人世,那么在场的人都落泪了。所以这名士兵的一位战友说,他说这里没有死亡,只有爱。这件极富感染力的事情就发生在蒙哥马利的第八集团军。

他的为将之道的第四点就是要求官兵必须有强壮的体魄。

战争是充满了劳累与紧张,平时日常工作施工那只是累,疲惫,但战争还有一个精神的紧张,充满了风险。蒙哥马利认为,除了精神因素之外,体质对军人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有健壮的体魄,蒙哥马利他自己参与并且要求他的部下在大雨滂沱之下,冰天雪地之中,飞沙走石之时,泥泞不堪之路强化训练,就是中国人那句话叫冷练三九,热练三伏,因为这个道理东西文化是相通的,因为战争的特点,战争的规律是一样的,就是规律,就是共同的。冰天雪地之中,大雨滂沱之下、飞沙走石之时,泥泞不堪之路,他明确要求各级官兵,凡40岁以下者必须每周抽一个下午时间进行7英里的跑步运动。如果没有正当理由,不行的。立即淘汰。开始的时候,官兵对他的这一条不感?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