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我的诺曼底 > 第9部分(第1页)

第9部分(第1页)

拉多加湖是欧洲最大淡水湖,旧称涅瓦湖,位于俄罗斯欧洲部分西北部。湖长219千米,平均宽83千米,面积万平方千米。湖水南浅北深,平均深51米,沿岸结冰期长达半年。“生命之路”全长39公里,补充粮食,运出伤患,维持整座城市的运转机制。

在列宁格勒被围的900天里,政府每人每天供应200克掺了锯末、纤维素的粗麦面包,没有蔬菜和任何副食,许多人把自己的定量分给孩子,自己饿死。列宁格勒共有万人冻饿而死,21万人死于德军的炮火,包括普京总统的亲哥哥。

我拜谒的最大公墓——皮斯卡廖夫卡公墓干脆就是巨大的万人坑,化冻的雪水淹没泥泞的林间小路,恶臭冲天。万人坑上石碑成林,每个石碑下都是一个“万人坑”。尸体成千上万摞在一起,用一块块粗糙的石碑笼而统之。“百姓坑”的石碑上刻有橡树叶和镰刀、斧头,“军人冢”的石碑上刻着橡树叶和五角红星。既没有死者姓名,也无死者的其他任何资料。

六、空前绝后的“肖七”

德军包围列宁格勒后,家住列宁格勒的肖斯塔科维奇接受电台采访:“我已经完成新交响曲的第二部分。如果受到欢迎,我将继续创作第三、第四部分,那时才是完整的《第七交响曲》。之所以提前告诉大家,是想让坐在收音机前聆听广播的各位列宁格勒人知道,我们的城市一切照常,我们大家都必须站好自己那班岗。”

肖斯塔科维奇说的“站岗”并非比喻,在德军轰炸这座涅瓦河名城时,肖斯塔科维奇不时跑到音乐学院顶楼上查看脚下的炮火。在他乐谱的草稿中,经常出现BT字样,BT是俄语空袭警报的缩写。政府为了保护这位天才作曲家,把他和其他科学家、作家、艺术家秘密运往大后方。

苏联:“英雄城市”列宁格勒(5)

列宁格勒被围后,轰炸、饥饿、严寒夺去很多人的生命。在列宁格勒被围最艰难的日子,列宁格勒苏共书记日丹诺夫下令把仅有的电都用到大歌剧院:“要让前方将士知道,我们不仅有面包,还有歌剧。”希特勒炮兵把音乐厅和广播电台列为首先摧毁的战略目标。列宁格勒交响乐团指挥卡尔·埃利阿斯贝格手下有27名乐手牺牲在战场上,然而城市中的音乐并没有消失。

撤到古比雪夫的肖斯塔科维奇终于完成《第七交响曲》,再由军用飞机运回列宁格勒。列宁格勒交响乐团指挥卡尔·埃利阿斯贝格骨瘦如柴,躺在阿斯托利亚旅馆改建的临时医院里,他手下的乐手大多营养不良,已经无法凑够80名。他向市政府求救,电台立即向全城发出通知,要求所有活着的乐手前往登记,可是总共只有28名乐手报到,除一人可以独立行走外,其他所有乐手都被人搀扶而来。长笛手躺在雪橇上,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可是还缺少52名乐手。为此日丹诺夫签署军令,从前方作战的军队中选拔乐手,调令写道:“为演奏《第七交响曲》,特令你必须离开前线出公差,接受电台领导的指挥。”

防空团送来圆号手……长号手从奥拉宁鲍姆哨所赶来,他是那里的机枪手。鼓手埃达罗夫看上去生命垂危,指挥趴到埃达罗夫的耳朵上:“小伙子,为了这首乐曲,你必须活下来。”

80名虚弱的乐手互相注视,热泪盈睫。由于饥饿,管乐手的嘴唇哆嗦,弦乐和弦不准,鼓手的鼓锤落错了地方,就连指挥卡尔·埃利阿斯贝格的手臂也无法到位。

由于好多人很长时间没饭吃,体质太虚弱,第一次排练只持续了15分钟。政府见状马上调配,集体食堂给乐队供应热腾腾的饭菜。

指挥卡尔·埃利阿斯贝格回忆:“1942年8月9日,是个盛大的节日,音乐厅里灯火辉煌,座无虚席。听众都是城市里的精英:作家、画家、学者和军人,不少人刚从前线赶回来。乐手的服装千奇百怪,有人穿西服,有人穿军装,所有人都屏气凝神等待久违的开场铃声。”

指挥登上舞台,由于过于消瘦,身上的燕尾服肥大不堪,但他双目有光,充满力量,手中的指挥棒不停地颤抖,不知是虚弱还是激动。

钢琴师阿尔金回忆说:“当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参与了如此重大的事件,我们只是被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所吸引。这是我们的音乐,是列宁格勒的音乐,它只能在我们的城市孕育,只能从肖斯塔科维奇的笔下流出。为了这部乐曲,作曲家倾注了毕生的体验和爱国热情。在演出中,我们尽力表达了与音乐重逢的喜悦,对生活的爱,对战胜死亡与苦难的自豪。或许其他乐团演出这一曲目更出色,但谁也无法和我们相比,因为这是我们的乐曲,是我们的经历,浸透了鲜血……”

鼓手埃达罗夫敲响了他一生最响的乐章。暴风雨般的鼓点表现了他对法西斯的刻骨仇恨。在进入《侵略》一章后,他感觉自己正端着机枪朝敌人开火。偶一抬头,读到指挥眼中的赞许,于是敲得更加卖力。

演出前,第14炮兵团排炮齐轰,他们使用了沃罗涅日州的共产国际兵工厂生产的BМ…13火箭弹炮(Katyusha rocket)重挫德军。士兵管这种火箭炮叫“喀秋莎”,她还有另一个绰号是“斯大林管风琴”。

这场空前绝后的《肖七》演出总共持续了80分钟。当夜的列宁格勒,月色阑珊,静谧如水。

法国:Kiki和他的女人(1)

一、Kiki的亚洲老婆胸怀宇宙、平地蒸发,一个撑竿跳去了美国

Kiki是法国维和部队的伞兵军官,多年来刀枪不入、百毒不侵。我从诺曼底赶到普罗旺斯那座200年历史的石屋时,他正为老婆的不翼而飞呼天喊地。位于汤斯小镇的石头房子是Kiki在非洲打仗时置的产业,依山傍水共有三层,看上去的确很古老,可我对其200年的说法颇感怀疑。

“仁者爱山,智者爱水”,Kiki一直很爱他的亚洲老婆。头脑简单的法国人误以为天下女人都胸大无脑,只知道华服、美食、化妆品,没料到亚洲老婆胸怀宇宙、平地蒸发,一个撑竿跳去了美国。

与我们坚定的人生信仰不同,Kiki平生有两个信仰:第一是女人,第二是酒。Kiki娶亚洲女人前还娶过诺曼底女人,诺曼底盛产青苹果,当地人善酿一种坛装的苹果酒Calvados。大概受海峡对岸苏格兰高地约翰尼·沃尔克影响,苹果酒不但带“黑方”的威士忌香味,而且十分冲头,一口下去,能把活驴闷个跟头。Kiki的诺曼底岳父是二战老兵,战斗起来是好手,可说起话来像傻子,他十一岁扛枪打仗,杀人如麻,养兵千日,到现在已经不会笑。老爷子每年都要酿很多私酒,喝不完就给Kiki送过来。既然Kiki的第一信仰化为泡影,所以第二信仰日益坚定。这些天,他显然喝多了这玩意儿,烧得他双眼冒火、目光如炬,鼻子眼儿、耳朵眼儿七窍生烟,像一只被榨干了汁的柠檬。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