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燕山樵夫杂文集 > 第28部分(第1页)

第28部分(第1页)

······

06 简析BBS灵异版现状与发展态势

BBS社区诞生以来,情感、小说、笑话等版面空前火爆外,以发表灵异鬼魂类恐怖题材网络作品的版面,却异军突起,常年不衰,人气极旺,这一现象十分令人瞩目,成为网络文学中一大令人关注的热点。

目前,国内大多数大、中型中文网站,均开辟了灵异题材类频道或版面,如搜狐·灵异空间、网易·奇幻异志、新浪·玄异怪谭、天涯·莲蓬鬼话、榕树下·聊斋夜话、起点、翠微居、幻剑书盟等,除此之外,还陆续出现了一批专事恐怖小说创作、推荐的专业网站,如百鬼夜游网、灵异资料室、恐怖文学在线、恐怖故事、玄易怪谭、世纪文化、恐怖角、空中花园、飞腾科幻论坛、灵幻志异、黄飞红恐怖小说、倪匡鬼话系列等。

各网站的灵异类版面,发表的灵异类作品,主要以鬼魂恐怖小说、故事、传说为主,篇幅并无严格规定和限制,长篇、中篇、短篇、微型都有,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品与著名网络写手。比较有名的网络写手如:西岭雪、尽千钟、燕垒生、莲蓬、李西闽、丁天、蔡骏、余以健、周德东、楚惜刀等。比较知名作品有《妖楼》、《脸》、《今夜我睡不着》、《死亡接力》《都市幽灵?血手印》、《诅咒》、《恐怖星期三》、《下一个是你》、《鬼葬》、《病毒》、《死者的眼镜》、《我遇见了我》、《画皮》、《后宫》、《幽洞》、《寄生》、《蛊之女》、《血钞票》、《招魂》等。

参与此类版面的作者与读者,年龄大多比较年轻,多为在校年轻学生或白领知识分子。

当代中文网络灵异恐怖小说的出现与火爆,并非空穴来风、无源之水。灵异鬼魂类小说,它发轫于南北朝的志怪小说,发展到清代《聊斋志异》的出现,使之达到鬼文化的辉煌顶峰。在当代,它的再次出现,重现江湖,可以说是鬼文化的延续、复苏。此种文本的再次崛起,说明了其需求市场的旺盛与迫切。

灵异类恐怖小说,它首先是消闲类文化,有别与正统严肃的纯文学,此种文本从内容、形式上都有着自己鲜明的规律、特点,它首先是以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形成感官刺激和阅读*为创作目的,从而舒缓日常工作所形成的紧张的精神压力,达到阅读审美的愉悦效果。恐怖小说的恐怖刺激感指数越高,作品获得的成功率也越高,作品的影响力也越广泛,作品的点击率也随之扶摇直上,赢得一片喝彩声。

纸面出版业的介入,反过来更加促进了网络鬼魂恐怖小说创作的进一步繁荣,上海大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天涯网莲蓬鬼话版著名九大写手签约,出版十本名为“轻小说系列”丛书;中国电影出版社在2000年在国内开始推出首套《773恐怖系列丛书》,今年该社又相继推出红瞳恐怖系列、飞熊恐怖系列丛书;作家出版社则推出黑狐恐怖体验文学系列丛书,国内其它出版单位也纷纷相继跟进,竞相涉足恐怖小说的出版,足见其阅读市场前景看好,颇有买点与看点。

目前,各大网站BBS灵异版间竞争日趋激烈,日渐白热化,为争夺网络写手与点击率,均使出了浑身解数,有的主动与纸煤出版单位联袂,以出版纸面图书为香饵,来吸引网络著名写手前来加盟;有的以签约在网站推出vip付费电子版图书的优厚条件,来争夺网络写手。据称,起点中文网有些签约电子版图书的稿酬已达每千字120元,一些著名网络写手纷纷汇集到天涯、起点、翠微居、幻剑书猛等网站麾下,以致这些网站高手云集、人气极旺。在如此激烈竞争面前,有些大型网站的灵异版已开始略现出被动萧条征兆,倘偌不采取有力的应对措施,很可能出现人气大面积滑坡缩水、大量写手跳槽离去、创作资源严重流失现象。

网络上恐怖小说虽然空前火爆,但病象不少,情节雷同、大多以冤魂复仇为题材,忽视人物性格的刻划与心理描写,语言粗糙拖沓冗长,刻意追求恐怖震撼意境与效果,有着与其它类型网络小说的通病--完全以故事情节悬念取胜,作品整体品味与质量不高,作品内涵比较浅显,缺乏凝重厚重感与审美价值,这就使其成为下里巴人,难登大雅之堂。

网络灵异类恐怖小说的日益昌盛,这一独有的网络文学现象,尚未引起文学理论评论界的相应重视,报刊和网络上,很少有此方面的文章给予积极健康的引导与评论,出现了读者叫好,理论评论界淡然漠视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反映。

灵异类网络恐怖小说之潮,来势汹涌,泥沙俱下,方兴未艾,前景辉煌,同时也令人喜忧参半。

07  诺贝尔文学奖为何与中国无缘

诺贝尔文学奖,高悬在中国作家头上的一枚闪闪发光的金苹果,令中国作家们和国人们引颈翘盼已多年了。可是,天非人愿,这枚金苹果在每年成熟季节,均未能如愿能落入中国作家的怀中。据说此项大奖曾有数次与中国文学大师擦肩而过,失之交臂,鲁迅和老舍先生差点荣膺此奖,实在令国人扼腕叹息了好一阵子,为此深深遗憾了好几代人。

众所周知,诺贝尔文学奖,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具权威性的世界级文学大奖,颇似文学的奥林匹克,是极具品牌意识的全球性文学大奖,是项含金量极高的大奖。作家一旦获得此项殊荣,可谓名利双收,知名度一下在全球叫响,作品在世界各国多种不同文字同步发行,财源滚滚而来,声名远播,获奖者一举成为世界级闻名遐迩的大作家。天底下有数不清的中外作家们,在为获此殊荣而呕心沥血、笔耕终生。

中国作家们为何从诺贝尔文学奖诞生至今,近百年来与此项大奖无缘,没有一人获此殊荣?在下分析是由下述两种因素所致:

一、 外部因素: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发地在欧洲,因地域的关系,东、西方价值观念、审美标准、阅读爱好等均存在重大差异;评委们懂中文的又极少,不能直接阅读中文原著,这就势必对中国作家的入选造成被动的劣势,形成不利的局面。就像西方人喜欢吃面包、喝牛奶;中国人喜欢豆浆、油条,口味爱好相差实在太大!也有如让广东人评选美食,南甜北咸,他们绝不会让东北人爱吃的猪肉炖粉条入选上榜的。还有,评委们看的都是中文作品的英译本,有些译本的质量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假如把名著《红楼梦》翻译成《躺在红房子里做梦》,岂不大煞风景,甚至大倒胃口,评委们看了谁会投上一票?

二、 内部因素:首先是中国作家的作品,在国外宣传的力度不够,无论从翻译的语种及作品的种类、数量都较少,没能形成相应的气势与规模;其次是中国作家的作品质量,距世界级的水平可能尚存在一定的距离。如果我们冷静客观地把新中国建国以来的优秀作品,做一翻认真系统的衡量分析,再与国外获奖作家的作品近行比较,就会发现,中国作家的创作视角还是比较狭隘近视的,创作情绪比较浮躁,功利化的成份多一些,作品的内在质量与世界级作品的水平的确存在一些差距。你的作品本身不行,就怪不到那些蓝眼鹰鼻的洋评委们了,不能老是腹议埋怨人家老外有眼不识中国泰山美玉了。把中国文学史横竖看上几遍,你就会发现,象曹雪芹、施耐庵、罗贯中那样当之无愧的真正世界级的大作家,每二、三百年才诞生一位,真可谓凤毛麟角,不象青菜罗卜年年都冒出几茬来。也许中国的世界级的文学大师,将来真正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尚在母腹之中,还未降临到神州大地,那就暂时麻烦不着诺贝尔文学奖的各位评委们了。就象国际田径百米锦标赛,人家冠、亚军选手百米速度均在10秒以内,咱的成绩还在10秒以上,哪位裁判也不敢冒天下大不韪,把冠军的奖杯颁给咱们啊!

其实,文学大奖与田径比赛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的,两者是不能简单类比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们也有看走了眼的时候。举个例子,听说《河湾》是2001年获过此项大奖的英国作家V、S、奈保尔的代表作品,笔者找来认真研读两遍,失望的很,根本未能得到以往阅读世界级水平作品后的那种良好的阅读感觉与体验。当然,它的确是一部很优秀的小说,但远不是世界级水平的杰出作品。其实际水准,在国内至少有几十部优秀作品,都可上阵与其较量一番,一决雌雄。因此,在下奉劝中国作家们,不要把诺贝尔文学奖看得过于神圣公正,高不可攀,那仅仅只是一种世界性文学奖项而已。当然,更不要把它看的过重。大可不必为了获此大奖而拼命写作,倘若果真若此,那就本末倒置,失去了写作的真正意义了。离功利近,距名作远,几十年来这样的教训,可谓比比皆是。功利性写作,帮忙或帮闲式的写作,作家们的急功近利,均是产生名作的一大瓶颈。罗贯中、施耐庵、曹雪芹的写作年代,一无稿酬,二无什么大奖赛在前方召唤,这些大师们的写作,完全是摆脱了功利而自发的写作。

世界上有些事情有时就是那么怪、那么邪,在你越朝思梦想望穿秋水想得到时,却象水中捞月,捞出来的却是满腹的失望;当你完全淡忘时,成功的果实却又会突然落进你的怀里。在下奉劝中国的作家们,把夺取诺贝尔文学奖的理想,丢进沼洼国里去,真正放松身心,抛弃功利,排出干扰,拒绝红尘世界中的种种诱惑,真正静下心来为写作而写作,也许到时诺贝尔文学奖会主动寻上门来找你的。

对待诺贝尔文学奖,就象对待其他奖项一样,中国当代作家们应持平和自然的心态,宠辱不惊,不要急功近利,还是从长计宜,来日放长。假如中国的世界级大作家真正尚在母腹中,还未刮刮坠地,那我们就从容等待,耐心等待瓜熟蒂落,等待收获季节的到来。诺贝尔文学奖,现在不拿也罢,将来有一天真该我们拿了,我们就理智气壮、问心无愧地张开双臂,迎接这枚金苹果的从天而降;为中国又一位世界级大作家的诞生而喝彩欢呼。

假如换个平俗角度来看,就象彩迷们购买彩票期望中几百万大奖的眼光,举目向欧洲大陆眺望过去:诺贝尔文学奖,想说爱你不容易,年年失望年年望,你让新中国的作家们空望了五十多年,望穿了秋水,望白了一颗颗作家头颅,你是否太伤中国作家们的自尊和感情了?剃头的挑子不能老是一头热,俺们中国作家从今日起挺直脊梁,敢于对诺贝尔文学奖大声说不,就象当年鲁迅先生那样,不太感冒你这项文学大奖,俺们现在不领此奖也罢!不知各位作家们意下如何?

08 老九,咱不做当官的梦成吗?

学而优则仕。学也,禄在其中矣。两千多年前,孔子这些至理名言,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与作用,延续至今仍强盛不衰。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岁月中,古代读书人的终极目的和唯一出路,就是通过科举走上仕途,高官得中,光宗耀祖,蓬荜生辉。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长期受儒家伦理学说的浸泡熏染,对从政做官,对权利的崇拜追求,几乎到了癫狂痴迷的地步。

儒家鼻祖孔子,不但创立了学而优则仕的理论,他本人还身体历行实践了一番,率领弟子们,驾辆吱吱嘎嘎作响的破旧马车,周游列国,忍饥挨饿,四处游说,兜售克己复礼、恢复大周朝礼制的学说,梦想混个一官半职,最终好不容意混上了一顶鲁国大司寇乌纱帽,爬到了相当于今天司法部长或最高法院院长的位置,一但大权在握,便厮下仁爱礼仪的假面具,露出峥嵘面目,诛杀了敢于与其分庭抗礼,创立异端学说的少正卯。孔子官运实在不佳,乌纱帽仅仅戴了数月,官印尚未攥热,就被罢了官免了职。孔子一看做官彻底没戏,这才断了为官从政的念头,跑回老家曲阜授徒为业,但也不是义务免费,每位求学弟子至少要交纳牛肉干三条,倘若弟子真若三千,孔子一年牛肉干的收入也很庞大惊人。有了大量的牛肉干,孔子便可从容地享用美食美味了,可以脍不厌细、食不厌精了。当时那年代,没有冰柜冰箱之类冷藏设备,孔子专收不易腐烂变质、容易储藏、营养价值丰富的牛肉干当做弟子学资,从此处便可看出孔子挺有经济头脑,何等精明。孔子曾付给管家年俸九百斗粮食,可见其生活相当阔绰,但仍舍不得丢几条牛肉干给管家。虽说是有教无类,您若拿不出三条牛肉干来孝敬上去,想成为孔先生弟子的希望,便成了泡影。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读书几乎是有钱富家人子弟的专利,是需要相当的经济基础与经济实力的。读书也是一项开销不小的经济投入,有了经济投入,自然需要得到回报,有所收获。这最佳的收获途径便是做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三百六十行,唯当官这行的回报最为丰厚快捷,可谓名利色多收,薄种广收,君何乐而不为之?君何不为之而癫狂?

做官为何令读书人痴迷沉醉,苦苦追求得近乎癫狂状态?这其间的巨大利益好处是不言而谕的。官职,权力也。权力,是一种无形的强势资本。世间任何资本都没有权力资本坚挺厚重,且极具杀伤力与攻击力,几乎是资本市场中打败天下无敌手的常胜将军。它威风赫赫,霸气逼人,攻城略地,战无不胜!只要高考得中,平步轻云,步入官阶,跻身于上流社会,风光无限,呼风唤雨、随心所欲。最实惠的是只要坐到了官椅上,乌纱帽戴到了头上,金钱、美女、豪宅······等等,便象生了翅膀,自动飞到身边,个人的生理、精神欲望,获得最大满足与发泄!支配欲、占有欲,成名欲皆可顺理成章地得以实现······官中自有黄金屋,官中自有颜如玉,当官的好处极多,多到有笔难描的地步。经过漫长的岁月,官本位的世俗陈腐观念,已浸入读书人的骨髓脑海灵魂,成为民族劣根性中最顽固的劣习顽疾。读书人倘若做不成官,便是人生的最大失败!做不成主子,只好衣附权势,做起门客、师爷、幕僚一类高级奴才的角色。所以,在封建社会,古代知识分子,迷恋权力,追逐权利,不遗余利,表面上虽然披上一层华丽的外衣,实质上沦为了完全尚失自我人格、为权利欲所支配驱使的奴仆。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中的另一致命病毒,便是对科学、文化、商业的严重鄙视与不屑。在儒学理论中,知识分子读书的最终目的,便是博取功名,走上仕途,唯有做官,其余的皆为左道旁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孔子这一病态陈腐观念,由此所造成严重的历史性后果,是灾难性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知识分子受其影响毒害甚深,对科技、商业的发展均持轻蔑鄙视态度。由此造成了对科技人才的轻视、埋没、浪费,在导致我国科技、经济的发展明显滞后于西方的多重因素中,这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大因素。

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地位,在上世纪十年**年代,从工农商学兵······的排序中的第九位,曾直落千丈,工宣队进驻城里大专院校,农宣队进驻农村的中、小学校,说明在当时特定的政治气候氛围里,对知识分子的政治可信度,已降至零态冰点。其实,对知识分子的摧残,也是对人性的摧残,是对民族文化的摧残,从而导致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民众曾对官本位观念的全盘彻底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