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燕山樵夫杂文集 > 第56部分(第1页)

第56部分(第1页)

籽后,更加便秘浮肿的厉害;开始有人相继倒下了,每隔几天,站在我家门前,就会看见对面山坡的大道上,有牛车、马车、排字车拉着一具具惨白的棺材,默默走进密林深处的墓地。当时,最先倒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鲜活的生命,竟如此的脆弱渺小,不堪一击。不久,雪上加霜,肺结核病菌又开始在矿区里横行肆疟,吞噬着原本就已饥饿赢弱的饥民们。

记得那年春天,我和一名叫小童孩的小伙伴出去玩耍,跑到当年日本鬼子修建的花园里去折杏花。花园建在一座山岗上,有水泥修筑的甬路、台阶、露天浴池等,还有一些杏树。我俩跑到一株杏花盛开的树下,仰脸看去,发现树丫上横放着一布包,我好奇地爬上树,掀开布包一角,露出一张已经风干紫黑的婴儿尸脸。我妈呀一声惊叫,赶紧从树上溜下来,拉着小童孩一口气跑回家里。有好长一段时间,我和小伙伴们都不敢再去那个花园玩耍,有时偶尔路过,也是远远地拿眼瞄瞄那棵令人恐惧的杏树。

饥饿肆疟的矿区,社会治安每况愈下。偷盗、溜门撬锁,甚至抢劫,每每发生,人们提心吊胆,象捂住奇珍异宝似地,紧紧捂住自己家中那点粮食,每顿饭用多少粮,都要精打细算,有的家庭甚至做饭用粮时,都要用称子来称量一下。盗贼们的目标简单明确,都是那些可以充饥的食物。邻居小林子的爷爷,为躲饥荒从城里来到了小林子家,带来一包装精美的糖果,小林子娘每天给小林子一块糖,小林子时常向我和小童孩炫耀显摆,让我和小童孩俩人特羡慕特眼馋。有一天,小林子家进了贼,那贼趁小林子爷爷午睡时,溜进厨房,拎走了家里仅有的半口袋玉米面,小林子娘闻讯跑回家,拍着腿大哭:天啊,到月底还有二十来天呢,让俺家咋过啊!小林子爷爷没过多久,就饿得病倒了,走起路来直打晃,半个月后,在一天夜里他竟悄悄悬梁自尽了。一天夜里,我们家的仓房门也被贼给撬开了,十分万幸的是母亲将半袋茄子干豆角干窝瓜干,藏压在一大堆劈柴下,没有被贼发现,躲过了一劫。次日,母亲将那些菜干和家里仅有的二十来斤粮食,都锁进了里屋家中仅有的那只大木箱中。一天半夜,竟有人啪啪猛拍房门,诈称上夜班的父亲下班回来,敲了一会门,见屋里人没有上当,便恶狠狠地现出原形,低声吼道:识相点,把能吃的赶紧扔出来!屋里,我们娘仨抖成一团,默默坚持着。那贼又撞了几下门,没装开,扫兴地离开,又去敲打邻居家的房门了。

饥饿使人赢弱,将人一步步推向死亡,使人变态,使人疯狂,也使人开始寻找对付饥荒的方法。小童孩的爷爷,联络我们三家,在距矿区不远的荒山坡上开垦出一大块菜地,开春时候,栽上了土豆。没成想,已经被切成小块、当做种子埋进土里的土豆块茎,在一天夜里,竟被人挖走了整整两垄。童爷爷带领我们几家,在菜地旁搭起马架窝棚,几家轮流值夜看守。每天晚上,窝棚前总是燃烧着一堆篝火,或挂着一盏矿灯。我们几个小伙伴,常围在童爷爷周围,缠着老人,让他给我们讲些放山采挖人参、或采挖狗头金的故事。几个月后,风调雨顺,还真收获了不少土豆,我们家分到了一大堆土豆,母亲忙着将土豆切成片,晒成干,留作熬冬。

在那饥饿的年代,也有快乐的回忆,每到炎热的夏季,我们几个小伙伴,都会时常跑进一条极深的老矿洞里,刨些精莹剔透的冰块回来,美美地啃着。记的有年冬天,童爷爷领着小童孩和我,去逛街,童爷爷掏钱为我俩买了两碗热气腾腾的白菜汤,那清澈汤面上竟漂游着几滴油花,碗底有几缕用老白菜帮子切成的菜丝,那汤,真叫好喝美味,我还是第一次喝到如此味道鲜美的高汤。

直到有一天,母亲对我说:别再到处疯跑了,你都八岁了,明天送你上学去!

14 感悟快乐

快乐,是个满世界讨人喜欢的甜蜜幽灵,也是让人为之终生苦苦追求的蓝色幽灵,更是让人为之痴迷且颠狂的妖魔幽灵。

快乐幽灵并不神秘稀缺,它们成群结队,无时无刻都在人间徘徊游荡,犹如雨后的阳光洒满大地。

快乐由心而生。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快乐,通常泛指当人某种生理或精神方面的欲望,获得实现或得到完全满足时,其身心便会兴奋愉悦,并由带来身心的惬意*。

人类有万千种欲望,便孕育催生了万千种快乐。乞丐自有乞丐的快乐,国王自有国王的快乐,百姓自有百姓的快乐,画家自有画家的快乐,恋人自有恋人的快乐,苦行僧自有苦行僧的快乐······

快乐,是人类生理或精神方面的感觉,一种人生感受,一种生命的常规体验。

快乐是幸福的基础,是孕育幸福的沃土,是阳光是雨露,是幸福的摇篮;快乐并不等同于幸福,幸福是快乐的浓缩与升华,幸福是更高精神层面的心理感受,幸福是从快乐金矿中提纯的金。

快乐与痛苦永远是对孪生姊妹,上帝将快乐、痛苦同时赐予了人类。品尝过痛苦的艰辛与苦涩,方能体悟出快乐的酣畅惬意与甘美。

快乐与快活,虽然仅一字之差,在品质、品位上却有着天壤之别,快乐更侧重与精神心理方面的感受,快活则更注重于身体感官的刺激和愉悦。

一个人获得一时的短暂快乐,并不难,难得身心快乐一生。倘若用快乐指数将孔子、老子两位圣贤做一横向比较,孔子一生获得的快乐远比老子少得多,孔子为实现克己复礼的整治理想,一生颠沛流离,到处游说推销,有短时间曾心灰意冷,萌发过出走海外的念头;老子的一生几乎都在其乐陶陶中渡过,有谁能体验到他当时写罢《道德经》,骑驴西出涵谷关时那种超然的快乐心态?

一个人收获快乐的多寡,除与外部、外界因素有关外,还主要与自身的性格、内在素质有关。人生许多烦恼都是自找的,常常自我划地为牢,用过高的甚至贪婪的欲望追求来囚禁自我,自己将自己推入痛苦的沼泽,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由此,先哲们便发出了振耳发聩的感叹:进一步刀山火海,退一步海阔天空。

快乐是杯美酒,品位美酒亦应有度,一旦终日嗜酒成性,沉迷于寻欢作乐、纸醉金迷中,便沦为贪图享乐的瘾君子,成为被生理欲望所支配的一具游走的躯壳,沦为欲望之奴。

快乐是剂毒品,快乐无时无刻都在为人创造酣畅淋漓的*境界,令人流连、迷醉其中而不能自拔,过度吸食快乐毒品,每日玩乐丧志,平民百姓有之,为此而丢了江山社稷的皇帝,也不乏其人。三国时代乐不思蜀的阿斗,便是此类皇族中典型的享乐皇帝。当快乐之毒深入骨髓时,便到了病入膏肓的绝症阶段,过把瘾就死,为满足片刻欢娱之乐,不惜断送了卿卿性命,于是有了拼命也要品尝河豚美味的亡命之徒,便不足为怪了。

快乐是笔财富,每个人的童年时代,都曾是腰缠万贯的阔少;到了步入婚姻殿堂的青年时代,摇身一变,顿时成为富可敌国的亿万富翁;当人生脚步蹒跚着步入耄耋年代,一步步挪向生命终点时,老人们大多早已万金耗尽,沦为贫者甚至乞丐,应验了那句古训:“两手空空的来,两手空空的走”。

追求快乐,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与原始本能。人类追求快乐,常见两种类型,一是利己,二是利他。健康地追求利己的良性的身心快乐,是每个人拥有的权力,它的惟一前提,此种追求应建立在不会对他人造成痛苦的基础之上。倘若一个人所追求的快乐,损害他人利益,甚至给他人带来痛苦,那就不是健康快乐的追求,而是一种病态的利己自私的甚至是犯罪的行为。利他,助人为乐,则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层面的快乐追求,这种利他追求,对他人,是阳光雨露,春风拂面,对己则是一种心灵的滋润。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曾将此类最高境界的快乐诠释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青藏高原上,每每见到那些千里迢迢,一步步跪拜着前往拉萨布达拉宫朝圣的藏民圣徒们,那情景确实令人感到心灵的震撼,他们虽然清困,但他们那虔诚、安详、自信的古铜色脸颊上,却写满了发自肺腑的由衷快乐。由此感悟:真正健康恒久的良性快乐,与财富、权力、美色、名利、情欲无关。

心胸宽阔豁达,助人为乐,快乐之神常在。

愁也一生,乐也一生。快乐生活,快乐人生,真正的快乐天堂,就在你自己的心中。

还是古语说得好:知足者常乐。 。 想看书来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