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强秦 > 第179部分(第1页)

第179部分(第1页)

第三百十八章 死战到底

看着从两边冲杀上来的匈奴骑兵,子度知道这次自己的判断是完全错了。其实他应该在来到这里看到了那单于大帐的情形之后就产生怀疑的,可是心存侥幸再加上一心想着反败为胜蒙蔽了他的心。即使匈奴人调动了所有的人马阻截他们逃回中原去,这一路上也不会见不到一个匈奴人的部落,即使所有的部落都已经躲远了,那支几日前被自己带兵追杀的匈奴部落却是不可能走得脱的。可是自己在这里却只看到了那些护卫在单于大帐前的匈奴人,并没有看到其他的匈奴牧民,从这一点就可以断定这里是一个陷阱了。

虽然心中大为后悔,但子度却知道这个时候不是自怨自艾的时候,只有自己保持冷静才能确保带着这些人马杀出重围。看着已经越来越是接近的从两边杀来的匈奴人,子度知道自己想要从侧面和后面突围的可能性是不存在了。既然三面都没了路,那么就从正面突围吧!心中已经有了打算的子度立刻下令已经乱了心神的,紧跟在他身边的将士们向前杀去,完全不顾面前的大帐中已经满是秦军的尸体和匈奴人的陷阱。

秦军上下看到那些冲杀而来的匈奴骑兵,心中的怯意更盛,可是他们也知道此时胆怯不前也只有死路一条,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秦军上下只有听从子度的军令,硬这头皮杀向了面前的大帐。大帐中遇到袭击和暗算的秦军此时刚想要撤出帐来,不料却看到了更多的袍泽呼喝着冲了进来,反倒将自己冲得连连向里面而去。

正想追亡逐北,从对面杀出来的匈奴人也想不到秦军不退反进,居然朝着自己的方向杀来,倒也是一惊。在他们震惊而呆楞的时候,秦军已经反而杀到了他们的跟前,与他们展开了一场厮杀。因为秦军知道自己已经没有了退路,想要活命唯一的办法就是从正面杀出去,所以人人用命,完全不顾敌人刺来的兵器,而匈奴人则因为胜券在握,一时间很那生出拼死之心,这样一来双方的局势就掉了个个,在气势上反倒是秦军占了上风,开始不断地向着匈奴人压了上去。而匈奴人则是在秦军的步步紧逼之下不断地后退。

看到匈奴人的表现,子度更确信了自己的判断:匈奴如今可以一战的力量其实也很是有限,根本不可能做到将自己这两万余人围困住。他们从三面围杀上来的用意就在于使秦军自己乱了阵脚,但同时这样一来也使匈奴人各面的力量都薄弱了。而正面在匈奴人想来是秦军最不会攻击的点,所以这一面的兵力是最为薄弱的,这也是帐中设下如此众多的陷阱的一个原因。现在子度就是看准了这一点,全力攻在敌人的最弱一点之上,以期能够突围。

白班指挥着人马不断地阻挡着秦军的攻击,心下也不禁佩服对方的主将的判断:“到了这绝境之中他居然还能够找到最正确的道路,看来对方也好似一个善战之将啊。”虽然心中如此想,但是他却并没有一点要放这些秦人离开的意思,不断地加派兵马前去阻敌,同时也派了人催促那从两面杀来的大军,让他们在两边给秦人以重创。

躲过了一支射向自己要害的利箭之后,子度手中的刀砍进了杀到面前的一个匈奴人的体内,同时跟在他身边的两名亲兵也杀死了一个想要趁机杀向子度的敌人。这时的秦人已经与那些匈奴骑兵完全混战在了一起。

虽然子度的想法是对的,但他却还是小看了匈奴人的战力,同时也高估了那些新兵。在这个需要以命搏命的情况下,匈奴人的野性完全发挥了出来,在刚开始的退缩后,他们便一步不让地与秦军展开了死战。同时相对的,在第一轮的冲杀被匈奴人挡住之后,那些新兵便慢慢地失去了一开始的锐气,若不是这一路人马中还有数千的老兵,恐怕他们已经支撑不到现在了。子度为了激励全军的士气,也只好亲自冲在了前面,以一军主将的身份和普通士卒一道向前冲杀,这样才使军心没有崩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两面夹击的匈奴人也已经冲进了秦军的阵中,现在的秦军已经无法形成一个有效的阵势向前冲杀了,他们只有靠着一股不想死的意念不断向前。

白班也没有想到战斗会演变成如此境地,现在他也失去了指挥的办法,只有不断地派人向前冲杀,更多地将秦人截杀在这里,至于说全部歼灭秦军的打算,他是已经不报希望了。

这一战已经从天明杀到了天黑,但是双方显然都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当然他们也无法停下来,唯一能够停下来的只有那些倒在地上满身是血的尸体。这时还能不断向上杀去的秦军多数都是从云中选出来的百战之士,他们无视人数不见少反见多的匈奴人,依旧是不断地杀去,即使是死了,也是倒在前进的道路之上,不曾后退一步。而那些新兵,多数已经战死了,剩下的也是裹足不前,只有敌人杀到自己面前时才会出手。

情况越来越是不利,子度却没有一点办法,只有紧咬着牙关向前杀着。他身边的亲兵只剩不到十人了,他的身上也带了许多的伤,但是他却不认命,想到当日自己在匈奴人的包围之中单人匹马都可以闯出去,他相信今天自己也可以杀出一条血路。

在远离战场的一处高地之上,冒顿与姬读正在看着战场上的一切。看着秦人居然到此地步还在拼死反抗,冒顿也觉得心惊:“都说中原之人比我草原上的人要软弱,但是从这支人马来看,这秦人的确与一般的中原人不同啊。”

姬读心说不然为何一统天下的会是秦人而不是其他六国之人,这便是其中的关键所在了。但是为了不使别人觉得他是在长他人志气,他只有道:“这些秦人再厉害今日也必会全军尽没在此了。所以单于大可不必将此放在心上。而一旦这支如此精锐的秦军也都丧在我草原之上,想必今后秦人便更不敢与我们为敌了。”

冒顿一想也是,便得意地点了点头:“可惜了这一批勇士了,若他们肯象那白班一样投降,本单于倒是可以将他们收为我用的。”语气中不无可惜之意。

在冒顿想来在如今的情况下,这支秦军势必会被全歼在此了,但是战场之外却还是发生了让他意想不到的事情,一支和匈奴人的打扮差不多的军队正朝着战场的方向而来。这支人马也足有五千许人,其中的战士也个个健壮,从他们那闪着寒光的眼中尽透露着着是一支精兵的信息。当先的一名身份与众不同的将领虽然看着不过三十岁,却有一种让人畏惧的杀气。他看了看前方望不到头的草原,转头问身边的一人道:“你探听到的消息可靠吗?那秦军果然已经和匈奴人战得不可开交了?”

那人连连点头:“是的,我敢肯定。这些秦军杀了许多的匈奴人,最后那冒顿就派了人在前面设下了埋伏。如今即使匈奴人占了上风或是歼灭了那些秦人,他们也是损失惨重,将军只要带了人马杀过去就一定可以击败冒顿,重新夺得草原的控制权。”

“好,也是该让这些匈奴人知道知道我月氏人的厉害了,这几年来我们一直受到他们的欺压,今天我就要为那些月氏国死难的国人们报仇了。”那个年轻人一面说着一面催促着大军更快地向东而去。

这一支人马是处于匈奴与月氏边界的军队,他们经常受到匈奴人的侵犯,也如秦人一般对匈奴人充满了敌意。这次有在匈奴草原上的一个探子得到消息知道了秦人将与匈奴人作此一战,这个年轻的将领便再也忍不住了。他立刻就将自己手中的所有人马都召集了起来,然后便急急赶来了草原,想要趁着秦与匈奴作战的当口在背后给匈奴人一刀。

几经奔波之后,这支月氏大军终于赶到了那个探子查明的匈奴人与秦军交战的所在。他们人还没有抵达,便已经听到了震天的喊杀之声。“看来这支秦军还没有被修人所灭啊,我们是否应该现在就杀上去助他们一臂之力呢?”立刻就有人问道。

那将领摇头道:“再等等,待到战斗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们再杀上去也不迟。我们可不是来救这些秦人的,我们的目的只是杀匈奴人!”

经过长时间的战斗,冲杀又被打得退回来,秦人的锐气已经消磨得差不多了,现在他们已经不指望能够杀出去,只想着在临死之前可以多杀几个匈奴人。而匈奴人也在这个时候将人马重新整束好,准备围杀这些秦人。

就在两边都已经战局已定的时候,月氏的五千人马适时地冲了过来。。。。。。

第三百十九章 一年后

时光飞逝,一转眼间又是一年过去了。这一日正是扶苏开科取士的好日子,在几名宫女的服侍下,他开始穿上了只有皇帝在祭天的时候才会穿上的最为隆重的礼服,戴上了十二旒象征着天子的长冠。经过这几年来在这个时代的不断的生活,扶苏已经开始融入到了这个时代之中,开始象一个皇帝一般的奢侈地生活了。当然这一切都是保证在他治下百姓可以安定地生活的条件之下的。现在的扶苏对别人服侍自己的任何举动都不会觉得难堪,反而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这是扶苏这些时日里最大的转变。

而就整个秦国,整个中原来说,这一年也发生了许多的事情。先是因为有扶苏的轻瑶薄赋的思想,再加上天公作美,所以今年农民都得了一个大丰收,现在人人的家中都有了不少的存粮。而因为粮食的丰收,也使得农民可以将粮食出售,从而进一步地推动相关的产业的发展,如酿酒等。如此一来,百姓的生活比起以前可就提高了不止一个层次。

同时朝廷也在去年的秋天当真推行了那科举制,以考试的方式向天下招募贤才,入朝为官。刚开始的时候百姓们都还不敢相信,只因从古到今还不曾有过如此选拔官员的,以前的官员大多都是因为自己的出身是贵族,所以就能为官,还没有见到普通的布衣百姓可以都入朝的。虽然他们对此很是怀疑,但因为扶苏下的轻徭薄赋的政令很快就实行了,所以还是有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去年秋季的考试。其中的佼佼者居然果然如旨意中所写的一样被朝廷征召入仕了,这一下所有有些学识的人就开始密切地关注起这科举来,同时也有很多人开始读书识字,毕竟能够从一介布衣一跃成为朝廷官员可是天下所有人的梦想啊。

除了这些能够让扶苏觉得欣慰和愉悦的消息,还有一件事情就不得不让扶苏头疼了,那就是那一支被他派去草原想要将那匈奴人赶尽杀绝的三万人马不见了踪影,真可说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身在云中的周行等人派了上百的斥候深入到草原的深处,却只探听到有这一路人马曾在草原疯狂的屠杀牧民,但最后究竟有没有被匈奴人所歼灭却是众说纷纭,可以说这一路人马就这样从草原之上失踪了。扶苏在知道了这消息之后也着实愣了半晌,虽然经过后来的探讨,他也知道了自己的想法是有些想当然了,但却也想不到这三万人马会突然不见了踪影。开始的时候他也曾担心因为这些人马的失踪而会使他们背后的一些势力起来闹事,这时陈平便进言让他封锁了这个消息。因为这些人马进入草原之后只有朝廷才能侦知他们的情况,所以想要掩盖这个消息却也容易。这样一年来,这三万人马的家人就只当他们还在草原之上,并不敢闹事。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有不少人猜测其中有什么问题,但是这个时候因为天下百姓的日子已经安定了下来,再加上科举制的推出,使得各地上自官吏,下至百姓都已经安于现状,不会再心存反意,所以那些手中还有一定力量的人也只有忍耐了,只想着自己的子弟可以早日归来。

所以,大秦如今的局势就是安定,没有什么大的天灾人祸,大秦的江山已经稳如泰山了。这时为了更加巩固自己的统治,使百姓们有一个大的盼头,扶苏在今年正月就下了春日再开一次科举的旨意。这一下全国的百姓中的读书人都行动了起来,不过短短几日工夫,就有上万人报名参加,这使得一众官员都不知该如何应付了。要知道去年的那一次也不过几百人而已,所以他们都可以进到咸阳来,但是现在着一万多人可就难办了。可扶苏对此却完全不以为难,立刻就搬出了“后世”的办法,那就是将科举考试分成了乡试、郡试和殿试,根据一定的成绩取其中的优秀者晋阶到下一轮。这一主意一出,着实让一众为人太多而担心不已的官员们大大松了口气,同时他们对扶苏也更为佩服,认为他果然是天纵英明。听了他们的话之后,扶苏却是心中好笑,自己所倚仗的不过是自己所知道皮毛一般的历史知识,想不到却也可以让这些官员如此吹捧。

今天便是今年春闱的最重要的殿试的日子,为了体现出自己对这科举制的重视,也为了提高自己在重考生心中的地位,扶苏便穿戴上了那么隆重的衣冠,在禁卫的簇拥下来到了正殿之上。然后几十名最为优秀的考生就被人领到了他的跟前。

在见过礼之后,扶苏先是说了一番场面话,多是对这些人的勉励,希望他们今后能够多为朝廷和百姓做事,最后,他笑着对一众考生道:“这里有朕为你等参加这科举考试的考生所作的一首短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望你等纵然此次不能高居榜首,也莫灰心丧气。”这一首诗可是扶苏想了好久才记起来的,认为对这些考生当有不小的激励作用,同时通过这些人的口大可以将这诗传到外面去,将原来就对这科举制很是感兴趣的百姓更将目光聚集到此,这样一来为了自己或自己的子孙将来可以为官,这些人就必须支持自己这个提出科举制的朝廷,这样一来中原的各郡就会完全安定了,纵然有人想要恢复当年的景况,那些为了自己利益着想的人也不会让他们得逞的。百姓只求能够生存下去,又有个盼头那就足够了。

果然,扶苏的话刚说完,那些考生就露出了兴奋之色,想着自己就要身入官场了,也不由得他们不欣喜了。

扶苏见到他们的表情,便已知道了这些人当会如自己所想的一般对朝廷死心塌地,便将话题一转,继续道:“上一次的科考,朕旨在了解那些人的学问究竟如何。但是他们这些人中却有并不适合为官的,故朕今日决定此次的殿试不以此为题,而是改以考你等处理政务。今日的考题便是让你等说说该当如何处理这草原上的匈奴人。”说完这话就示意众考生各自去案前写出自己的见解。

两个时辰之后,一份份的答对就呈送到了扶苏的面前。他随手翻阅其中的几篇,却都是顺着他的意思而来,他们都是看到朝廷连连对那匈奴人用兵,就主张以大兵压到北边去,将匈奴人赶尽杀绝,不留后患,其中的不同只是所用的计策而已。但是其实这些人所想到的计策也并不高明,看得扶苏连连摇头,知道这些人为了能够入仕总是想逢迎自己的意思,但他们却想不到自己的想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发生了改变。在看了几篇大同小异的文章之后,扶苏便让那些考生先出宫去休息,而他则与几名重臣一道就在这殿中慢慢地看起了这些文章。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几人还是不曾找到一篇能让他们击节的文章,扶苏看到张良几人已经有些疲惫便命内侍上了酒菜。刚将酒菜摆上,就听陈平道:“皇上,此人所写却与他人埠同,他并不认为出兵草原是对付匈奴人的最佳办法。”说着起身将手中的一卷竹简递到了扶苏的面前。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