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长安大道连狭斜 > 第13部分(第2页)

第13部分(第2页)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从万国来朝到兵荒马乱,弹指一挥间。盛世訇然衰折,人生反复无常,王维亦内心苦闷。他的注意力从官场转向了山水,转向了寂寞柴门。幸好有辋川别业这样一个悠然闲适的去处,这个风景独好的郊区山庄,成了他心灵的避难所。“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他在作品中所出现的柔和色调,与杜甫的大笔写史、惨况毕现截然不同,看上去几乎没有发生动乱的痕迹。王维很快就忘记了?并不尽然。他不过是从自己恬淡的性格出发,选择了于己无伤、于世无损的隐居生活。在动乱的年代里,这是被众多知识分子普遍运用的良方。只有放慢生活的节奏,才能掩饰内心的恐惧与张皇,让眼前突如其来的兵变事件在历史的长空里成为一滴污水。而王维要避开这滴污水,去寻找更为广阔的山川。他开始悉心感受天地自然,感受与功名无关的风花雪月,创建如诗如画的天籁意境,调适和缓解内心的紧张与不安。这样的文人选择,迫于无奈,尽管不可颂,但仍然是可取的。

有事上朝,无事在家。弹琴,写诗,作画,品茗,坐小舟,看夜景,听晨钟暮鼓,王维虽然在朝廷任尚书右丞一职,但内心的自由与安静,使他变得进退有余。人生的禅机,被他时时捕捉,师法自然,圆融万物,创建了适合自己的文化风格,怎一个妙字了得。

反观王维的家庭,亦是淡淡清烟,积雨空林,藏匿着一代才子的拳拳真情。十七岁的王维在京城长安,适逢重阳佳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的思念亲人的句子,一吟而出,成为千百年来游子思亲的心声。王维是个孝子,他母亲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尽管王维名动文坛,声名显赫,仍然跟随母亲长年吃斋,清茶淡饭,承欢膝下。母亲病故,他悲伤不已,以至于“柴毁骨立,殆不胜丧”。王维的作品里,鲜见讴歌母亲的文字,不过,王维后来的研佛,不能不说是受了家庭,尤其是母亲的重要影响。晚年的王维,长斋奉佛,诵禅读经,将母亲的家训教导继承下来,可谓至孝。

三十多岁时,王维不幸丧偶。按说,正值人生最好的年华,以他的名望,完全可以再娶,甚至可以像好友崔颢那样三番五次地续弦。然王维心中的情缘已尽,最终竟然是“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那首原本写给乐师李龟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或许是对亡妻的最好慰藉吧?爱情如花,有些人呵花一生,有些人护花一时,王维这样的做法,在开放的唐朝,一定会被有些人认定是不合时宜的,才子哪能不风流?王维的爱情,是悲苦的,在痛失爱侣的随后的岁月里,他独身一人,长夜漫漫,相思如水。

还令许多有钱人想不通的是,王维曾多次向皇帝上表,请求献出自己的田地,甚至提出将自己最钟爱的辋川山居,施作僧寺,作为周济穷苦、布施粥饭之用。

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模,摩诘精大雄氏之学。

——徐增《而庵诗话》

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此语甚妙。盛唐文采,光照千载,然王维的人品最令人钦佩。这个集高官、诗人、画家、乐师、孝子、贤夫、隐士、禅者于一身的人,倾其一生,修身自省,以一颗平常之心幽然自处。我爱王维的诗,更仰慕他的人品。

▲虹桥▲书吧▲BOOK。▲

第45节:李白: 醉里乾坤大(1)

李白:醉里乾坤大

有唐一代,数百年间,诗家遍出,厚厚一本《全唐诗》,俨然一座百花园,令人目不暇接,然而李白便是其中的一个。因为他的酒与文,夜读李翰林,仿佛见他置身酒楼,常醉常饮。他的许多诗篇里,也浸润着一股浓郁的酒香之气,千百年来,挥之不去。

酒是情绪化的物品。人生两种心境,无非悲喜。高兴时人们常常会用某种方式来庆贺,最多的、最为常见的便是请客喝酒。失意时,也要通过什么来发泄一下——喝!且要一醉方休。汪曾祺先生写过:“我的家乡高邮是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对于李白而言,耳目之所接,无非是他的诗和他的酒。

李白好酒,世人皆知。在他现存的千首诗中,约有六分之一的诗歌都提到了酒。酒在其诗文中占如此比重,可谓人不离酒,诗不离酒。对于才华横溢的李白来说,无论在旅行途中,抑或身居庙堂之上,须臾不可缺酒。他在《赠内》中对自己的妻子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可以想见,酒是李白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喜欢酒,就像坠入情网的人,没有理由地痴迷其中。有了酒,李白就有了灵感,就有了点石成金的神来之笔,就有了电光火石般的啸傲之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李白《将进酒》

将进酒,杯莫停,这是李白式的饮酒口号。与其做一个寂寞的圣贤,不如做一个留名的饮者。李白那“兴圣皇帝九世孙”的赫赫名片,或者老宰相许圉师孙女婿的贵族身份,在今天看来都已显得不重要,重要的是,李白一直在扮演着一个嗜酒者、劝酒者的角色,兼有击剑任侠的豪爽性格,显得粗犷而奔放。酒桌之上,他独张扬,来来来,大家都干杯,痛快一点。盛世狂歌,好在李白不仅善饮,而且擅诗,将酒与诗糅杂于一体。“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壶浆候君来,聚舞共讴吟”……李白在饮酒的同时,恰恰充当了酒文化开掘者、推进者的角色。今人在谈及酒文化时,还是喜欢新瓶装老酒,从酒仙那里寻求诗意的支撑。事实上,李白的饮酒体验,千年之后重新反观,其中所表现出的激情与狂热,那种与日月山川相亲近、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气势与胸襟,仍然是让人激动的。

有酒入肚,便有激情。春暖花开的时节,?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