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医道三部曲 > 第22部分(第1页)

第22部分(第1页)

(11—76)

几阵春风,几场春雨,白杨张开了嫩绿的树叶,丁香串起了紫莹莹的花瓣,杏树镶满了红艳艳的蓓蕾,走出漫长的冬季,人们脱掉了棉装,显得轻松而又潇洒。虽说是偏远的北疆,但煤城人,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倒也挺赶时潮。穿中山装者有之,穿西服者也有之,还有香港的衫裤,上海的服装,苏联的花布。爱俏的姑娘,还穿起了“布拉吉”(苏式裙子)、旗袍,给煤城平添了几分生气。

宿舍前有一小操场,听说是当年“兴山医大”的学生为上操而修建的,一到下班时分,夕阳余辉中,人们在此休闲、嬉戏。打羽毛球、托排球、踢足球,玩篮球,还有吹笛、奏萨克斯的,更多的是脍炙人口的苏联歌曲,每人都会唱几支。整个小操场喧嚣而又生动,丰富而不失和谐。傍黑后,双双对对的情侣,在夜色中漫步,相依相偎,窃窃私语,成为煤城的一大靓点。我也常顾影自恋,漫步其间。有一天,我忽然接到一封陌生人的信,信中如此描述我:他瘦长的个了,典型的南方人气质,轮廓分明,眼睛中带着几分忧郁的神色,常常穿一件紫褐色的对襟中式衫。独自一个人,反剪着双手,在昏暗的路灯下,漫步在街头巷尾,似乎在思索着什么,又像在寻觅着什么…我哑然失笑,不知是出于哪位文人骚客之手?

1963年5月22日晚9点45分,一个可怖的时刻。人们刚入寝之际,不觉天摇地动,初是微微颤动,尔后剧烈的震荡晃动起来。当时人们刚刚躺下,先看见吊线的灯泡晃动,尔后感觉到房间的震动,还听到哔剥作响。我茫然中,不知所措,只听外面人声嘈杂,只听有个尖利的声音在喊:“冒顶了,快跑啊!”我一个“鲤鱼打挺”冲到门边,剧烈的摇晃,使我失去平衡,一下摔倒了。没容我再站起,又是一阵筛糠似的震动,我趴在门边,静等了几分钟后,才恢复了平静。陈慧睁开惺忪的睡眼,望着我问:“咋的了?”我惊魂未定,“谁知道,好像是地震。”陈慧说:“你坐在地下干嘛啊?”我站了起来,拍了拍身子,“你睡的真香啊,地震了都不知道。”“啥,地震了?见鬼了!”

这时,楼前小操场上,人声鼎沸,乱哄哄的吵成一片。男人有的光着脚丫,有的赤身*,有的只穿一条短裤;女人们只穿内衣*,即使是大姑娘也都光身露腿的,忘记了羞涩。有人说,可能还有余震,人们再也不敢回房间了。在弥漫着紧张的氛围中,惶惶中的人们,有如丧家之犬。

听说有不少人在情急之中从窗户跳了下来,有好几位骨折了,已送去急诊室。陈慧说:“我带你到安全的地方去。”“哪啊?”“医院住院部。”“要是地震,楼越大,不是越危险嘛?”“放心吧,当年小鬼子投降时,用一车炸药都没炸掉。”果然,大楼巍然的屹立着,像是煤矿的保护神。住院的病人都没有感觉到地震。

今日获悉:昨晚发生的是级的地震,倒塌了许多平房,有几处新盖的大楼裂了缝,据不完全统计,受伤百余人,有三人死亡,但矿井都平安无事。

陈慧的同学,检验师袁立,是“五;一”结婚的,住的是女方的自建房。地震时,袁立正值夜班。第二天他下班回家里,见住房已经倒塌,赶忙喊人,从废墟中扒出新婚的妻子,早已一命归西。袁立抱着妻子的遗体,大声恸哭,惊天动地。从此,他傻呆呆的,不断的呼唤着妻子的名字,念叨着,“死了好,死了好!”之后,他被送进了精神病院,我和陈慧去看望过他,他连老同学都不认得了。陈慧惋惜着说:“他是个技术尖子,白瞎了。”

(11—77)

六三年,国民经济全面复苏,政策也相对宽松,许多禁令开始解冻。陈慧拉着我去逛庙会,我怀着猎奇,欣然同往。

在我的印象中,庙会是寺院庙堂的佛事活动。赶庙会的都是善男信女,小时候我曾在南方的小镇见过。在记忆中,这种和神联系在一起的庙会十分热闹,不但有三教九流的杂耍,草台班子的斗台婺剧,还有舞龙耍狮。尤其是各种各样的地方风味小吃,令人留连忘返。解放后,为了破除迷信,打击投机倒把,改成了物资交流大会。

庙会在“老街”当年慈云寺的旧址。寺前有一片空地,一溜的摊贩,各种地方小吃;麻花、尖饼、粘豆包各类土特产;木耳、蘑菇、金针;当然还有针头线脑,瓜果蔬菜,服装鞋帽;令人吃惊的是竟有算命先生。陈慧笑着说:“大开眼界了吧?”我意识到;这世道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游完庙会,我和陈慧兴致勃勃的议论着,回到宿舍。偶尔一瞥,门口黑板上赫然写着:“方昊,电报。”我一惊,抢步闯进屋里,门卫不满的嘟囔着;“电报来了好几天了,你咋不来取?”我道了歉,拿到电报,不详的预兆,使我迫不急待的撕开了电报的封皮,看完电文,只觉得脑袋嗡的一声,几乎失去了控制。陈慧看了电文,扶我回到房间,我一头栽倒在床上,任凭眼泪浸湿了枕巾。

我在母亲身边只生活了13年,从我记事起,母亲对我这个小儿子倍加呵护。五六年离家到婺州求学,五九年又远离故乡,闯关东。刚参加工作,没来得及尽一份孝心,母亲就撒手人寰了。我后悔一念之差,没能南归;我内疚,作为一个医生,没能侍奉在母亲的病榻前。

我没*服,直挺挺的躺在床上,脑际闪过一幕幕情景,母亲的音容笑貌在我面前闪动。夜深了,我披衣出门,像夜游神似的在马路上踯躅。白天躺了一天,晚上挣扎起来,乘夜班车去了鸭山,见到二哥,我俩相拥而泣。二哥拿出刚收到的信,是大哥写来的,信中陈诉了母亲的病情,临终前多么渴望见我们一面。大哥建议每人写一篇纪念文,以悼念母亲。责成我编撰刻印成册。我连夜赶回鹤岭,给大哥写了一封长长的信,抑制不住的悲痛,泪洒信笺。遥望南天,呼唤母亲;母亲,安息吧!你将永远活在我们心里。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二章  忆母亲英灵常在    进内科别有洞天(78一98)

(12—78)

陈慧告诉我,浦恩这个人挺虚挺俗,表面印象像个“谦谦君子”, 一肚子坏水。

浦恩满脸堆笑接待我,从他苍白的脸色中,我忽然想到了痨病鬼。他那积满烟诟的黄牙,熏染成褐色的手指,断定是个“烟瘾君子”。

他让我到“五段”独立工作,我有些打怵,他向我交了底;“地段工作,比较单纯,基本上是常见病、多发病;伤风感冒,跑肚拉稀,再就是气管炎、风湿症、高血压、肾炎一类慢性病。有事我们再商量。”

他向我介绍地段护士,叫马玉凤,是个老护士。她给我的印象是挺稳重的一个人,不苟言笑,白晳的脸庞有一双端庄的大眼睛。过多的“鱼尾纹”,透出几分忧郁的神色。

她把一串钥匙交给我,有大门的、办公室的,更多的是装有各种资料的文件柜。笑着交待说:“地段内科,是一医一护,上午看门诊,下午下街道,分片包干。”我在内科毕竟是个生手,况且还没有转正,没有独立工作的资格,心中总不太踏实,就说:“要靠你多帮助。”她浅浅一笑,“我一个护士也帮不上什么忙,有啥事,你尽管吱声好了。”我觉得我这个搭挡是个挺通情达理的人。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