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医道三部曲 > 第32部分(第1页)

第32部分(第1页)

月光从窗棂上泻进来,映着打了补钉的蚊帐。我能想象得出;母亲病痛的面容和盼望儿归的表情。我似乎听到了母亲的呻吟,和难以瞑目的叹息。我的心一阵阵发紧,又一阵阵发冷,还一阵阵发痛。往事不堪回首,逝者如斯夫,我眼睁睁的一直到天亮。

为避耳目,我俩一早就起来了。天,灰蒙蒙的,阴霾的让人窒息。南门外有座小小的‘馒头山’,就是我家祖莹地。有太公太婆,祖父祖母的陵寝。东侧的新坟就是父母的安息地;坟上旧草增新绿,却连个墓碑也没有。大哥说:“当时没处买墓碑,临时做了个木头的,也被人拔掉了。反正心里有,就行了。”茕立墓前,不由得悲从中来;乌鸦知反哺,况人之于父母。天地间,虽然万事都有个定数。历史长河中,人生一世不过草木一秋。

记得小时候,每逢春节、鬼节、清明、冬至,母亲都要带我们来此上坟。提着内装祭品的竹篮,拿着银箔冥纸和香烛,虔诚地叩头跪拜。那时,我还是个少不更事的稚童,没有叹喟,没有感伤。直到我上了中学,母亲常告诫我一句话:“人活着就要有用,死了,骨头打鼓也没人要了”。

我俩伫立在坟前,默首致哀。我还特意烧了本‘纪念母亲’的小册子,九泉下父母有知,也会感到几分欣慰吧。大哥说:“当年选址时,风水先生说:祖莹地背靠双岘峰,前临东阳城,坐南朝北,有一条小溪流过,是风水宝地。”虽然是迷信,但我宁信其有。真希望西方有个天堂,有朝一日,我们还能到另一个世界团聚。

大哥陪我去拜访二伯父,这是唯一健在的长辈。伯父解放前开一爿西药店,是当时东阳城屈指可数的西药房,生意十分红火。他懂洋文,又懂几分医道,在病家、医家都颇有口碑。解放后‘公私合营’,成了一名店员。续弦的伯母,比伯父小二十岁,又生了五个孩子。好在前房孩子都已成家立业。伯父小有积蓄,以此养家。

伯父见到我颇感意外,他虽有些老态龙踵,但精神尚好。前不久,他刚从四川奔丧归来,他的长子,我的堂兄,在重庆北碚医院工作,因肺癌英年早逝。白发人送黑发人,一下苍老了许多。他知道我是学医的,高兴的连连点头;“你妈一直想有个当医生的儿子,总算遂愿了。可惜她走得早,见不到你为医一方,造福桑梓了。”

伯母个子不高,精明能干。忙着做饭炒菜,招待我们。我离开家乡已近十年,家乡话有些生疏,无法像大哥似的用东阳方言沟通交流。我忽然想起嫂姐,她家和二伯父家正是邻居,就问起施翌奔丧的事,伯父的回答使我大吃一惊。“她全家去了台湾,房子都被占了,奔谁的丧?”大哥有些诅丧:“是我害了她。”伯父喟然道:“跟了你,那才遭罪呢!”

下午,大哥乘车回义镇。我一个人留了下来,回到冷寂的家,心绪降到了冰点。我真的又到那个厨娘开的酒店喝酒,喝醉了才踉踉跄跄的回家。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6一119)

东阳是我人生第一站,婺州是里程碑,鹤岭就是我的第二家乡。我留下还有两件事;一个心愿;

一早起来,乘汽车去南马镇,找到了胡姐的娘家。可能谢树荣已来过信,他岳母一听东北来的,忙让我进屋。这是座南方典型的民宅,住着好几户人家,谢的岳母住一间厢房。进屋黑乎乎的,散发着一股潮气。

谢岳母的头发已经花白,围着一条土布兰裙。忙着给我倒茶,烧鸡蛋,下‘粉干’(一种大米做的食品)。先端上来的是一碗家常的氽水鸡蛋,有六个,还放了红糖。是农村款待客人最高礼遇,我勉强吃了几口。谢岳母不时撩起围裙擦眼,我忽然又看到了慈母的眼泪。

这老太太当年也是大家闺秀,她不时提起那逝去的风光岁月。唉声叹气的说:“要不是(家庭)成份高,说什么也不能让女儿到冰天雪地去遭罪。”说到谢树荣,我说;“你女婿挺能干的,生活也不错。”谢岳母露出几分欣慰:“树荣人好,每逢年节都寄钱来。他家是大户,而今日落西山了。”她忽然想起了什么,拍了一下脑门:“真是老糊涂了。”忙着翻箱倒柜,终于找出一张东西,一看是张X光片。

我不得不佩服老谢的细心缜密。不一会,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撞进门来,“阿婆,我饿了。”我抓住他脏兮兮的小手,给他一包“上海糖”。他高兴的咧开嘴,怔怔的望着我笑。我给他做了检查,12胸椎处有突起,叩击痛明显,走路有些蹒跚。对照x片,12胸椎椎体有骨质破坏。我疑是“骨结核”。 就和谢岳母说:“怎么治,等我回东北和树荣商量了再说。你千万要管住孩子,不要让他蹦跳摔跤,否则—” 下面“容易发生瘫痪” 的话,没说出来,我怕吓着老太太。谢岳毋又要杀鸡买肉,弄的我十分不好意思,借故“赶末班车”告辞出来。她见挽留不住,又给我煮了六个鸡蛋,非让我带着。扭着小脚,一直送我到村口。

距南马镇八里;有个‘紫溪村’,那里出过一个革命报人‘邵飘萍’。我的小姨就住在这里。记得我上初中时,每年暑假,母亲都要让我来这里帮助农忙。一晃十年过去了,“别梦依稀咒逝川”,村前那株“香樟树”,曾留给我许多温馨的回忆。到小姨家,天色已黑,小姨一见是我,喜出望外,仔细端详我;“阿昊,长高了,更文气了。”在昏暗的灯光下,我望着当年俊俏的小姨,已变得十分苍老,两鬓染霜,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两手粗糙得像树皮似的,我不禁一阵心酸。

母亲说;小姨命苦,一生坎坷。解放前小姨夫在苏州法院任书记官,在那儿讷妾,有了外室,很少回东阳老家。小姨虽是正室,所谓结发夫妻。但只能在乡下独守空房,侍候婆母,拉扯孩子。

解放后,小姨父被判了刑,押送北大荒劳改。小姨为了维系这个家,忍辱负重,艰难渡日。作为大姐的我的母亲,自然分外的照看小妹。她的长女东方梦秋就寄养在我家读书,直至考上大学。

小姨家原是一座两层小楼,那年遇上了龙卷风,没钱修缮,房子已残破不堪。小姨就住在楼下的一间小屋里。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她给我讲起了鲜为人知的一些家事,特别提到母亲的遗嘱。小姨说:“你听说过你二姨的事吗?”我摇摇头,小姨长叹一声,讲述了那段往事;旧社会,作兴亲上加亲,尤以表兄妹为然。当时,母亲给大哥选中了东方梦秋,成亲那天大宴宾客,大哥被骗回家,迟迟不见新娘东方梦秋回来。情急之下,让作“宾相”的伴娘,二姨的长女代为拜堂。事后方知,二姨并没去接东方梦秋。这场婚变原来都是二姨导演的‘李代桃僵’。母亲却蒙在鼓里。

洞房之夜,我大哥就逃婚了。其实,他另有所爱,早已参加了地下党。不久,就投奔了苏北解放区。二姨借故败坏了她家门风,让其女儿在我家住了下来。父亲责怪母亲办事荒唐。母亲有感于姐妹之情,心中愧疚。

解放前夕,世道混乱。母亲让这‘假儿媳’,带着家中的金银细软,名画古董,回到乡下娘家。解放后,当我家处于经济困难时,母亲曾亲自去二姨家索要,以变卖渡日,二姨竟藏匿不还。母亲一气之下,与其断绝了姐妹之情。至此姐妹反目,再不来往。母亲病危时,二姨曾来探望,被母亲逐出门去。我有过风闻,详情不甚了了,原来如此。同是一母同胞,相差何异!

我向小姨打听梅姣父女消息,小姨责怪我;“你妈病重时,一直是她侍侯的。人家苦苦地等了你三年,你怎么不来接她,连封信也不来呀?”“我来过十多封信,她都没有回音。再说…”“多好的乖囡呀,可惜你没那个福气。”我懊恼不巳;“这就怪了,她怎么会没接到信?!”“看来不信命不行,听天由命吧。”“你再没见过她?”“你妈去世后再没见到她,可怜的孩子,也不知流落何方?你快去找找吧。”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