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医道三部曲 > 第61部分(第1页)

第61部分(第1页)

的稻浪,白墙黑瓦的农舍,河中的小舢船,飘香的桂子,火红的枫叶…浑如一幅‘水墨重彩图’。在细雨霏霏中,更有一种朦胧的意境。

洪达的妻子,搬出一坛陈年老酒,做了十几个菜招待我们。我们在乐融融的气氛中,尽兴地又吃又喝,刘处长说:“洪达,我要有你这个条件,早就归隐农田了。”洪达哈哈一声:“那我们就换换吧。”大家哄堂一笑,这天是我到上海第一次玩得这么开心。

又接鲁华信;“…鹤岭下了一场大雪,积雪足有半层多厚。三中学生,下乡参加秋收劳动,回来时,因载人过多,翻了车,造成二十八个学生伤亡,现场惨不忍睹啊!南山矿发生了瓦斯爆炸,死伤十一人。鹤岭像开了锅,人心惶惶的…”。 她在信中还说:“预产期在明年二月,一切都好,不要挂念。” 希望我:“安心学习,学有所成。回来开展工作,更好地为矿工服务。”看完信,我沉吟良久。人活得不容易啊!

(35一192)

我下夜班休息,护士长打来电话:“来了个断臂的病人,准备再植。”我闻讯而去。病人是上午九点钟来的,上海机模厂的女车工。左臂不慎被车床辗断,断端条件极差;软组织捻挫严重,挠动脉撕裂。尺桡骨粉碎性骨折。

做不做再植手术,有意见分歧。但本人和家属一再要求再植。值班医生报告了张教授,张教授同意试接。并亲自来到病房主持会诊。

会诊医生有瑞金医院陶景淳主任、钱不凡教授,还有六院的饱约瑟主任(陈中伟出国考察)。专家们取得了共识;这个病例,再植条件差,手术难度大,成功的机率小,不宜再植。根据单位和家属的要求,试接一下。

手术由值班医生主刀,我当了助手,张教授在一旁指导。扩创、固定尺挠骨,吻合动脉、静脉,修复神经肌腱,最后缝合皮肤,外固定。手术施行了二十一个小时,从台上下来,我的全身像散架似的,但比比年过半百的张教授,一直坚守在手术台边,我又感到惭愧。

断肢再植是个马拉松式的手术,消耗体力相当大,没有耐心和毅力,是很难成功的。当医生不易,当整形科医生更难。尤其是显微外科手术,必须精神高度集中,手和眼配合协调,坚持连续作战,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病人术后,服中药‘活血破淤汤’,用了多种抗菌素,但体温高达39度,始终不退。局部情况恶化,再植的前臂,高度肿胀,有水泡形成,出现紫斑,有明显的血运障碍。

会诊后,再次手术探查,发现动脉吻接处有七公分长的血栓,又作了血管移植手术,观察了二十四个小时,毫无起色,只好决定放弃再植,予以截肢。

在病案讨论会上,张教授总结说:“我们的血管移植技术还不过关,对断肢再植的一些细节问题缺乏对策,今后要多做动物实验。把显微外科技术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从1963年,第一例断肢再植成功,已过去八年。但显微外科进展不大,张教授决定建立‘动物实验室’, 配备专职人员,鼓励医生们积极参加。他以身作则,虽年过半百,仍苦练基本功。他常激励我们;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他以‘微雕’ 和‘鼻烟壶内壁画’ 为例,说明显微外科技术,并非高不可攀。

气温骤降至二十度左右,萧瑟秋风今又换了人间。正是农历八月,皓月当空,辉映大地。遥想北国,早已冰天雪地了吧?!

在离开校园九年之后,我又过起苦行僧式的学生生活。这对我来说是一次机遇,一种鞭策,我应分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尽快掌握整形外科的精华。

每天6点起床,晚上11点就寝。除了正常工作、手术之外,我坚持每天抄书,并作读书笔记、临床日记。不惜工本描图绘画,孜孜不倦,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觉得对这门学科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觉得时间不够用,体力和精力都不济。但想到责任,那‘天职’的使命感就会油然而生,鞭策我奋进。王军医劝告说:“一张一弛,人生之道,弦绷得太紧,是要断的”,我付之一笑“人生能有几回搏!?”我还没到头悬梁、锥刺股的程度,有这样好的进修学习机会;焉能虚度?有多少关切的目光注视着我呢。我已年近三十,男儿当自强了。

我忽然想起什么,问王军医:“你怎么还不成家?”好像触到他的什么痛处,王军医耷拉着脑袋,满脸苦笑:“一言难尽!我还正想向你请教呢。”我失声笑道:“现在的姑娘首选的就是军人,你挑花眼了吧?”王军医神色黯然:“我先给你讲个故事吧;在‘梁祝’ 的故乡,有一对恋人,他们青梅竹马,59年高中毕业,双双报考大学。男的考上了,女的却名落孙山,究其原因,女方的父亲四九年被溃逃的国民党军队拉了壮丁,去了台湾。这海外关系,不但影响她上大学,还影响了她的婚姻,六年之后的1966年初春,女方兴高采烈来到男方工作的大连,准备五一节结婚,不意棒打鸳鸯,组织上不批准。两人经过痛苦的选择,暂行分开,约定再等五年。没成想男方送女方登上轮船,竟成了永诀!”

他一口气说完,竟是泪流满面。我己猜测到男女主人公是谁了。我有幸成为这故事的见证人,感到压抑和遗憾。我66年南归省亲时在船上的那段遭遇,作了他那个凄美故事的注解。王军医接着说:“她走后,我收到了她的‘绝命书’, 不久又收到家乡村长的来信,并附来一个目击者的书函。我一直想找那个叫‘万吴’ 的目击人,支左时,我请求去了‘鹤岭’。 寻访万吴,费了不少事,找遍各单位也没着落。有人提醒,万吴可能是姓万、姓吴两个人的缩写,那可是大海捞针了。想不到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我叹道:“世事无常,人各有命,一切听天由命吧。”

沈阳军区总医院杨主任,乘开会之机,来看望下属王军医。恰逢王军医正在手术,就和我聊起来,他竟是鹤岭‘兴山医大’毕业的,这更拉近了我们谈话的距离。他介绍我国整形外科的发展,起步于抗美援朝的五一年,当时有一大批伤残军人需要修复治疗,在长春成立了(冻烧伤冶疗中心);初期由张涤生教授主持工作,后期由宋儒耀教授接替。所以就有了‘南张北宋’之说。杨主任说:“那时我们都还年轻,也没有去过国外,所有的整形专业知识都是从张宋两位老师那获得的。至今想起来,真感激老一辈整形专家对我们的扶持和培养。”杨主任的一席话使我感触良深,长江后浪推前浪,如果不是后继有人,我国的整形外科事业怎么能发展呢?

每周五上午是病案讨论时间,讨论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讨论,集思广益,拟定最佳手术治疗方案,旨在创新,提高医疗质量。实质上是一堂生动的临床课,最受进修医生欢迎。

今日来了个特殊随访病人,叫周遇贤。二十出头,十五年前,因爆炸伤,截去双手,由张教授为其做了‘前臂分叉术’。这是个十分有毅力的小伙,他坚持锻炼,苦练各种本领,当场给我们做了精彩的演示;他从旅行袋里拿出各种各样自己设计的工具,套在残肢分叉处,可以熟练地拿笔,写字、作画,还可以钳夹镊子,改锥等工具,装拆收音机。他拿出百余幅书画,有伟人像和动物、花卉,其水平令人拍案叫绝。常人恐怕也难于与之相比啊!我们这些四肢健全的正常人,为之汗颜,我深为钦佩。从他棱角分明的嘴角边,看出了他和命运的抗争中经受的磨难。在那漫长的十五个春秋中,他付出了何等的代价和心血啊!这不但使我们初涉整形外科的医生,认识到修复的重要性,同时也从中得到启迪。成功属于最坚韧者,攀登医学高峰也需要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当我询及他何以有此动力时,他说:是张教授的鼓劢,使他增强好好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