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医道三部曲 > 第111部分(第1页)

第111部分(第1页)

【不期而遇】

‘哈尔滨音乐会’正开得如火如荼,鲁虹送来招待票,让我去轻松一下,我欣然去了‘大剧院’。找到座位不一会儿就开演了,只听邻座有人小声说话,好生耳熟。中间休息时,我撒眸一看,竟是文友砥柱。

早听说他回省城后,干得挺红,当上了‘省作协’副秘书长,不意在此不期而遇,我喜出望外,正想打招呼,忽见他身边坐着一对老年夫妇,虽然穿着朴素,但挺有风度,我不敢造次,只用眼瞄着他。不一会,他上卫生间,我也跟了出来,在门口打了个照面,他惊呼;“方大夫!方昊,你啥时来的?” 他匆忙掏出一张名片递给我;“给我打电话,咱俩好好叙叙。今日我有接待任务,抱歉了。” 还一再关照;“一定给我打电话,啊!”

我冒雨寻到‘省作协’所在地,原来是前苏联领事馆。找到耀景街副16号的‘创作之家,’进了大门,有一幢新盖的七层住宅楼,我揿响了552号,开门的正是砥柱,他迎我进屋,在客厅坐下。好宽敞气派的客厅,转圈是俄式牛皮大沙发,靠墙竖着四个‘顶天立地’的大书柜,一幅‘横幅’挂在显眼的墙上,上书‘中流砥柱’四个大字,是老前辈萧军的手笔。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他虽然还是那么健谈,但已没了神经质式的激动。他十分怀念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的鹤岭及其朋友们,尽管煤城给他留下了精神和肉体上的伤痛。

说到文坛和创作,他不无感慨地说;“十年浩劫,文艺界是重灾户,积重难返呐。我刚接待了艾青夫妇,这位诗坛泰斗也有同感。” 我心中一动;“那天在大剧院你陪的是艾青夫妇?”“正是。昨晚我才送走他们。”我不无遗撼地说;“又一次擦身而过。” 砥柱拍了一下脑袋;“看我这记性,你们是金华老乡啊。而且娶的都是山东藉媳妇。” 他半开玩笑地戏谑道;“江南才子、山东好汉,最佳配偶。”

砥柱掏心窝的话;“你有写作方面的天赋,又有生活阅历,不要放弃文学创作,继续努力,一定能写出好的作品。不过要提高文学修养,不仅仅是*写实,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真善美的闪光点,构思情节,应用形象化语言,生动的描写,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 他这套高论,对于一个要有严谨科学态度的医生来说,也许是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泛流松花江】

一首‘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脍灸人口,从听到这首歌曲起,我就萌发了一个‘泛流松花江’的夙愿。

我的母亲河有两条;南有婺江,北有松花江。前者在秀丽的水乡,后者流经大半个东北,有森林煤矿,大豆高粱,还有粗犷的北大荒风光。

水航中,哈尔滨到佳木斯一段,风光最为旖旎。恰巧贾云认识船站的,给我买到一张三等舱船票。我对乘船并不陌生;坐过大连到上海的大海轮,也坐过运河上的小客轮。乘船的感觉比火车好,有更大的活动空间,而且‘两岸景色看不尽’可供欣赏。

早八点 ,我乘上了‘龙客201号客轮’,这艘三层客轮,可容六百余人,旅客大都是沿江的农民。甲板上站满了穿着时髦的青年男女,他们是团队组织去郊县野游的。

三等舱六人一室,上下铺。我一直倚在栏杆上,望着青纱帐出神…,到巴彦,已近中午,船上供应的饭菜,又贵又不卫生,我只买了六瓶啤酒,一盘花生米。船每到一站停下,都有小舢船围上来,兜售食品、水果。专用一个长长的木杆,一端系有一个小网兜,把食品送上船,并把钱收下去。食品大都是地产的;有苞米、黄瓜、西红柿、沙果,还有烧鸡等熟食,船上船下煞是热闹,成了江边码头特有的一道风景线。

夜幕降临时,我才回到舱房,一对中年夫妇正相对而泣。相询之下,原来男的是‘依兰粮食局’的汽车司机,半年前因酒后疲劳驾车,导致车祸,造成颅脑外伤,抢救一个多月,命是保住了,恢复得也不错,就是头痛剧烈,发作时,成把的吃止疼药,连连撞墙,也无济于事。做了好几次CT,也找不出原因。他妻子说:“落下后遗症了,没啥好办法。” 我忽然想起在上海进修时的一次会诊,想看看他的创口,那司机不满地说:“有啥看的,你是大夫咋的?!”“是的,我是大夫。” 上铺的一位年轻人腾地跳下床来:“你是鹤岭的方主任吧?想不到真是你!” 他兴奋地扬着‘论文汇编’:“正想请教呢。” 原来是会友。

那司机主动摘下帽子,凑到我跟前:“有眼不识泰山,对不起!” 我给他做了检查;右头部凹陷,颅骨有巨大缺损。“是手术没做好?” 他问。“不是。可能当时颅骨受损比较严重,去除的碎骨片过多,造成较大缺损。”“还有办法治吗?”“把缺损补上就行了”“那儿能做?” “有神经外科的医院都行,当然去整形科更好。”那青年说:“我就是依兰县医院的,这也归整形科吗?”“这不也属于修复重建的范畴吗!

越唠越近乎,当我提及23年前,我曾在依兰县医院实习时,那青年兴奋地说:“我就是外科崔大夫的儿子,六二年,我才上小学呢。”

北疆的夏天,亮得早,黑得晚,经过20个小时的航行,凌晨4时许,到达依兰。当我们握手告别时,那司机忽然说:“方主任,我打算到你那儿去治,行吗?”“行!”

虽是顺流而下,哈依区间足足航行20个小时。从依到佳还需4个小时,还能睡个‘回笼觉’呢!

第九十三章 ‘牧马人’现身说法 人生事酸甜苦辣(374…375)

(93—374)一九八五年九月十日     周二     天晴

九月十日定为教师节,教育乃立国之本;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小圆考上了重点高中,小方已进入冲刺大学的高三,这对我们父母提出更高要求,欣慰的是孩子上进心挺强,学习也比较用心。

‘牧马人’电影,是谢晋导演的力作,造就了丛珊、朱时茂等明星。我看过原著作者张贤亮的小说,不是他本人的经历,而是根据一位归国华侨的原型创作的。

想不到电影热映后,真的出现了一位经历更坎坷的‘牧马人’;他叫曲啸,大连金县人,出身知识分子家庭,早年丧父,家境贫困,靠助学金,半工半读念完大学。1957年毕业于‘东北师大心理系’,同年错划右派,分配‘新民县师范学校’,因对现实不满,被‘劳教’四年。他忍受不了人们的白眼,远走他乡,落脚于嫩江某农场牧马。*时又被打成‘现反’,判刑二十年,1979年*,已是个饱经风霜的老头了。

他第一次结婚是1956年,生有一子,两年后,妻子携儿离他而去。后与一农村姑娘结婚,也生有一子。他入狱后,妻子带着儿子流浪,被山海关一个老光棍收留,又育有一子。如今,老光棍已去世,曲啸夫妻破镜重圆,一家三姓四口人融洽地生活在一起。

他的现身讲演十分感人,在各大校园引起强烈反响,从‘信仰危机’讲到‘信任危机’,大讲‘心底无私天地宽’,还在媒体上频频亮相,一时成为新闻人物,有人认为他有共产党员的胸怀和气节,也有人认为他的报告有失偏颇。

好景不长,他从‘营口教育学院’副院长位置上,拟调‘*’工作时,不幸患上了胃癌,像一颗流星似的消失了。

(93-375)一九八五年九月廿九日   周日     天阴

今日是仲秋节;  我接到市青联、市政协参加座谈会的通知,并让我准备发言。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自从入政协以来,我几乎成了‘首席发言人’,无非是歌功颂德的‘官样文章’而已。

今年的热门话题是:物价飞涨和不正之风。不过是发发牢骚。有人说:‘人大’是橡皮图章,‘政协‘是陪衬花瓶。但毕竟提供了一个反映民意的平台。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