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企业家的梦想与痴醉:强者 > 第14部分(第1页)

第14部分(第1页)

他的判断就是客观!他的想象就是现实!他的潜意识、他的思维、他的判断,开始成为人们追随的意志!周边的事不断地重复着他的思维逻辑,自以为是渐渐成了他的呼吸和饮食。这一切来的是那样静悄悄,以至于他压根就没有意识到!

他同样没有意识到,伴随判断力的提升,对新鲜事物的排斥力也跟着提升。他抛弃了梦幻与谬见,也就开始疏离了想象力。在他青春之光辉的朝霞中,虚构的诗意作品为他勾勒出炫目的场景,使他春心荡漾,急切地想把这一场景化为现实,急切地想攀摘彩虹。想象力与激情,这个人生创造最重要的东西,现在却正收拾行装,要离开他!

客观上,他已经被文山会海淹没。已经没有时间去吸口新鲜空气,去打量平常人脸上轻松的微笑所传递出来的东西。那是一种奢望!他没有时间下工地、没有时间到车间,没有时间去接待平常的客户。他被一些宴请和高官拜访所包围,他慢慢地脱离了他的业务领域,他慢慢地失去了新鲜的第一眼。他依然感觉善于创新,可是他并不知道那创新能力正离他而去!真正的危险在于,这一切却没有任何警示!

有了从容的气度和实力,不知不觉间也开始愤世嫉俗了

年过四十更喜欢以自己为尺度来度量一切人以及人的性格。年轻人的惶恐,老年人的无奈,这些全部与他格格不入。他从容不迫。没有他排解不开的烦恼,没有他不能去做的事。年轻时他有向往却没有实力,现在他有了浪漫的实力,却没有了浪漫的时间。专注、敬业而从容的男人,正是美女聚焦的焦点,一些浪漫的故事开始缠绕着他。他大多没有时间去理会。

年过四十,尤其感觉到时间的紧迫。恨不得拿一天当十天用。他有太多的服从:服从市场、服从客户、服从官员,甚至服从他的部下!那么多事情,那么点时间,他恨不能把自己掰成八瓣!可是看看周围那些人,偏偏一些无所事事的人在他眼前飘来飘去,好像世界属于他们。不紧不慢地混日子且昏昏然,一种义愤不由得油然而生。

年纪轻轻的,穷光蛋一个,不知道在工作上下多少力,却整天围着情人转!干一点点事,就伸手要报酬,也不知道害羞!难道这不是在增加你自己的本事吗,不是在增加你自己的无形资产吗!我们当年一门心思全在事业上,哪里有过一个周末?哪里有过正常的作息钟点!就那点激情,五分钟就过去了,很快被些无关紧要的短信和电话牵引走了!难道他们就不先想想自己的未来靠什么?

他忘记了自己当年因为紧张而局促,因为崇拜而慌张的境况,好像他生来就这样从容!九斤老太只是对新人看不惯,年过四十的他却也同时对老人们开始抱怨起来。看看那些老人们,絮絮叨叨、慢慢吞吞,动不动儿女孙男。干什么事都不能坚守到底,碰到该表态的时候总是往后退,该上场的时候总是在那里推三挡四。就没个痛快劲!动不动“我们那时候”,“当初”,“这些当初多容易”等等。没有什么能激起他们的活力!

不知不觉间变得愤世嫉俗起来,逐渐变得失望起来。他看到,人不如己!而且不仅在思维或激情的任何一方面,甚至在两个方面都远远落在自己的后面。他感到了孤独。一个简单的事也想不明白、交代不清楚。天底下的事好像他一个人干,都会比养着这么多人强!

唯我独尊的情结,在怨天尤人情绪的浇灌下悄然滋长。过去那种敏锐地从他人身上捕捉东西的学习能力,在开始疏远他。危机还在于,这一切他都不知道。

大事临头从容不迫,小事小节却大光其火

中年是个从容不迫的人生阶段,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事能够让他押不住阵脚。他经历过了,领教过了,生死关头也走过了,该付出的也付出了,还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没有。他的部下,他的敌人,他的对手、旁观者都不能忽视他的从容。从容,成了他的代名词。任何跟他打交道的生意人,都能够扑面而来感觉到坦荡与真诚。再难达成的交易,经过他蜻蜓点水般地排解,都会向着有利于他的这方面发展。

可是他碰到小事却压不住火!

企业家的中年危机与出路(2)

或许,老板处于发号施令的岗位,有时说话声音就要大一点,底气就要足一点,要毫不犹豫地做出判断。面对市场风险,怕的是无所适从没有判断。属下巴结老板,物质的东西作用不大,意识上无条件地顺从,成为主要手段。有一味顺从的文化铺垫,再配上几顶永远正确的帽子,以及对老板脾气的包容,如果再加点宵小或佞臣的算计,企业家的脾气就很自然地给豢养成型。豢养他脾气的人,执著地要从他身上得到回报!

只要他身边有小人,只要他身边有奴婢,只要他身边有盲从的人,他就一定在小事上失控,在细节上折腰!

习惯成就了他,习惯也成了杀手

那些曾经助其成功的习惯,却正在成为杀手,扼杀他新鲜的第一眼,扼杀他的求知欲和创造性。

一个企业家,当年带着十几个人,几万元现金,靠自己的思维,靠战略眼光,靠空前的机会,靠无中生有的创造,建立起了偌大的商业帝国。队伍在庞大———一支2000多人的队伍,每天千头万绪的工作,而他的时间往往被一些无谓的事情所占据!于是他找到了一种办法,这就是所有要跟他见面谈论报告情况的人,都要把自己的想法整理成文字。他最厌烦不经过思考和没有准备的谈话,尤其是跟部下。他有个逻辑,如果你都不舍得花时间把自己的意思用文字表达清楚,见面也没什么好谈的。

这个习惯,帮他节省了不少时间,提高了不少办事效率,他的团队也在这种碰撞与交流中成长。当然,一起成长起来的,还有另外的东西!

矫饰造作由此而生。文字是经过人揣摩后的东西,部下首先要揣摩的是老板的心态。于是所有的事实都经过了过滤,事情的本来面目,慢慢地被人淡忘,而那些可以换得老板开心的东西却涌上前台。哪怕是危机事件的转述,也遮盖掉了实情的本原,变成了表示忠心的机会。这有点类似过去的皇帝,没办法,所有的奏章、言词都经过了曲解加工,哪里还有本原!

新鲜的第一眼从此离他而去。他极大地获得了信息,开辟了信息渠道,可也同时被信息包围。堆成山的文字报告都等着他的处理,加班加点、工作到深夜还常常不能准时反馈。结果,他总是急急忙忙地要报告,报告上来了却被其他事情挡住了。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人的眼睛。当然有不少表演,可是透过眼神,人们还是能够抓住一些本质的东西。他被自己制造出来的文山会海给挡住了,挡住了那鲜活的眼睛所表述的东西。

从观察的角度说,万事万物皆令人欢愉;而从忧思的角度说,万事万物皆令人发憷。他抛弃了观察,留下了忧愁,只能跌进发怵的沼泽。

经验反对经验,显而易见反对显而易见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