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吾国与吾民 > 第45部分(第1页)

第45部分(第1页)

从1939年初开始,战争的基本特性将会改变,日本将要在占领区打一场消耗性的防御战,并要极端艰难而又小心翼翼地向中国其他地区推进,中国要在各条战线上,或者没有战线的战线上,进行一场拉锯性的攻防战。中国四分之三的兵力都出现在某一点上。这种情况再也不会出现。因为自然地形并不要求把兵力集中,大兵团的作战力量将要分遣到全国各地,去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地形,牵制敌人,使他们到处应接不暇。然而在战争的头一年半里,中国的疆域是如此之大,日本人可以选择自己认为最佳的时间和地点发动进攻;与此同时,那些扩大了的被占领区也为中国人提供了同样众多的可供选择的进攻机会。总的来说,中国将保持进攻的主动性。这将成为中国抵抗战争的特性。

为什么日本必败

今天我们看到的武力较量,是两个民族愿望之间的冲突。日本的愿望是征服,中国的愿望是抵抗。由于这两个愿望都同样强烈,由于日本人意志坚决,组织有素,而中国则要为自己民族的生存和自由而战,所以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有退缩和让步。这样一点是肯定的:中国的领导不会犹豫,中国的士气也不会低落。因此,结果就成了日本的财政金融和中国的士气之间的忍耐性的较量。不论哪一方,只要具备较为持久的力量,它就会胜利。日本表面上占领的地方越多,它付出的代价,它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损失也就越大。假设中国碰到了最糟糕的局面,即日本占领了整个中国,仅仅是维持这种占领,日本也会把自己置于死地。因为日本要设法补充并保持全部占领区的100多万军队,在一个敌对的大陆上面对四万万敌视他们的人民。进行它只能进行的防御战。这个观点当然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设之上的——中国的继续抵抗、团结和高涨的士气;日本无力巩固其胜利,无力继续搜刮中国的资源,以及财政的枯竭——但这些假设都是建立在铁的客观事实之上的。这就是日本为什么必败的原因。

日本将重蹈它在1905年日俄战争那场损失惨重的胜利之覆辙,最后不折不扣地崩溃,它比俄国还要渴望和平。最后被迫接受子虚乌有的胜利。在1905年那场战争结束之时,日本就像一只好斗的公鸡,在胜利的刹那间高声啼叫一番,而后就倒地而毙。日本梢疲力竭,甚至无力在和谈中向俄国要求战争赔款。因为不然的话,俄国就会威胁说要再打下去。日本的时事评论员们对罗斯福总统说,让日本从嘴里吐出它的“胜利”果实满洲,是“无法忘记的不公平”,这就是这种“不公平”背后的故事。另一个美国总统也许会强迫日本放弃中国,但他不会这么做,也不能这么做,除非日本处于日俄战争结束时那样的经济困境,现在需要中国人来创造这种困境,那时,美国和英国的干涉才会成为可能。

著者无意再深入探讨日本的财政、中国士气的高涨、中国游击队的抵抗,以及日本“占领区”实况等问题,这些都是中国始终胜利的基本条件。日本财政的衰微和羞于见人的黄金储备,是聪明的西方人士众所周知的事。集权主义的措施只是对国内的财政有利,并不能改变日本需要继续用黄金和萎缩了的出口贸易来支付必须从国外进口的军用和商用原材料这样一个事实,集权主义也无法把一个国家的外贸从战争所造成的灾难之中拯救出来。

另一个人所共知的事实是,日本对铁路沿线地区控制无力,在所谓“占领省份”铁路沿线的军队不敢再越雷池一步。在整个山东和河北的农村,还看不到日本军队的影子,那儿是由中国的国民政府加以统治和管辖的。其县吏和省官是由国民政府委派的,他们在山东和河北的权威,实际上比战争爆发之前还要稳固。中国人还是继续收税,开办邮局和银行,由乡村合作社统营各种农产品;北平傀儡政府派来的人一到乡村就被暗杀;八路军在农民中组织的完整的侦察系统,使汉奸们不可能渗透到农村中来;游击活动频仍于北平、济南、天津和上海的市郊乃至城下;中国的游击队在日本守护的铁路上跨来跨去;一批批的“满洲国”军队以及驻扎在不同城市、由日本人武装起来的中国和平保卫团开了小差。铁道时常被扒掉,日本军人彼截,日本人的前卫部队被一批批地消灭掉。中国的游击队穿上了被俘日军的服装,他们三分之一的军火要从日本人手上夺得。在这种情形下,河北、山东、山西的日本人从来不敢冒险出城,除非是在大白天,二三百人一起出动。在石家庄这个京汉线和石太线的重要枢纽,日本占领已这一年半之久,现在他们不得不在夜间退到只占三分之一的城市地盘固守,而云集在郊区的游击队则夜袭进城,获得他们的粮食供应,与被占领区三分之二的老百姓亲热一晚,然后在黎明时分悄然而逝。

最终结果是,除北平之外,日本人只占领了一些荒城,常常是由碉堡里的日军提心吊胆地守卫着。城里大部分是非老即穷,无力逃跑的人。这样的城市毫无贸易或商业开发的可能。事实上,每多占领一个城市,就意味着日军要增加一份守卫的负担,要进一步扩展其单薄而危险的交通线,并在其不断增加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和浪费上再加一个项目。

现在日本人必须承认对他们的仇视和恐惧是非常普遍的。他们的野蛮、傲慢和不道德,使单纯无辜的人民蒙受灾难,使得中国所有的城市和乡村的人们在日军到来之前就远走他乡,就像逃避最使人害怕的瘟疫一样,就是给他们奖赏也没人肯回去。在这一群群现代化的野蛮人到来之前,有5000万中国城乡居民大规模地离乡背井,抛弃了房屋和财产去逃难,这是日军所作所为的最好注解,日军官兵的洗动、掠夺和强奸所获得的个人利益,使得日本作为国家不可能从占领区获利。在战争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剥削是不可能的,因为有被动的抵制,有被占领区人民的极端贫穷,还有不安全的形势。

日本人强奸中国妇女,枪杀市民,把战俘关在封闭的草棚里或者干脆在他们的头上泼洒汽油烧死,挑杀婴儿,围捕年轻人,溺杀难民,沉没渔船,大规模轰炸城市,这些令人难以想象,令人发指的暴行,已由中立国的观察家们作了一致的、多方面的报道。对这些事实①,我们如果能变得麻木无情一点,就可以从长远一些的观点来看问题,把它们看作唯一的、最了不起的幸事,因为只有这样,中国各阶层的人民才能团结起来,增强抵抗的决心。自从上帝创造人类以来,没有一个民族或者国家曾经像日本对中国那样以如此之大的规模,将一个邻国的人民无例外地置于一个更凶残、更傲慢、更冷酷、更下流、道德更败坏的统治之下。历史上没有一个征服者能比日本人更证明自己不适合统治别人,如果最起码的常识可以告诉人们:统治意味着要给予被征服人民以最低程度的安全感和基本生活条件,那末,日本人连这点常识都没有。用爱国主义来呼吁各阶层的人们抵抗日本侵略的做法并不成功,日军把爱国主义的呼吁换成了保证最起码的生命安全,保护自己的妇女这样一个呼吁,于是便奏效了。一个小纸烟店的老板,他生活中的唯一兴趣是做点买卖维持生活,可能并不在乎外族的统治,但即使这样一个店主也不愿意亲眼看到自己的妻子、姐妹、母亲或女儿遭受强奸,远东的“德国兵”已经使西方的德国兵相形之下成为更为进步的人类,而日本的“武士道”在历史上只会留下“黄色德国兵道”的恶名(“道”是日本的术语,相当于“主义”,是由中国道教中的“道”转变而来的)。有意思的是,“武士道”作为武士阶层诚实的代号已经暴露无疑。在上海以及其他被日本占领地区的臭名昭著的事实是,那儿到处都是腐败现象,不仅日本士兵是这样,军官也是如此。他们不仅施用暴行抢劫钱财,而且设立烟馆、赌局、妓院,以及其他非法行业,借发放通行证之机敲诈勒索等等——这些事实都被一次次地当场记录下来并做了报道,比如可见于在上海出版的美国杂志《中国每周评论》。

『①原注:参见丁伯雷(H。 J。 Timperley)的历史性著作《战争意味着什么:日本在中国的恐怖》。』

我意识到,东京当局并不同意这些暴行,并且认为这是对日本在中国的统治的真正威胁。我也同样意识到日本后方有许多具备高尚情操的男子和富有献身精神的妇女丝毫不怀疑他们的儿子或丈夫正在中国干些什么。事实是,你不可能靠一道军事命令就改变一个民族的性格,一个自命不凡的民族,系统地培养了一种排外情绪,认为所有其他种族都是低下的,特别认为中华民族尤其罪恶深重,不思悔改——这样一种民族心理不会在一夜之间改变。日本这种对欧洲和中国的傲慢和骄傲是这一代人所接受的排外教育和宣传的结果。日本正自食其反欧反华信条之果,这种信条有时几乎是不可思议的。因此,日本的高做和残酷是不会也不可能罢休的。对我这样一个生长在厦门的人来说,童年时代就目睹了日本人的劣行和日本领事馆对由日本臣民在那个港口过去30年间所开设的鸦片烟馆、赌场和妓院的庇护。无论是日本在北方的走私,日本士兵普遍的道德败坏,还是他们堕落到低于一个真正伟大的民族的道德水准,我都丝毫不会惊奇。当一个民族利用治外法权这个特权,有组织、有计划地鼓励大批的兵痞用一队队的大汽艇、登陆坦克、卡车,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走私,并给予直接而明确的领事保护时,这种走私就再也不能说成是个别人的行为,这个民族已经堕落到了干一些真正的一流强国所不耻于干的事情。日本今天的这些暴行和卑劣行径是与他们战前的暴行和卑劣行径相辅相成的,并且都源于同一个种族性格。在承认日本人民的一些令人羡慕的性格特征的同时,我也得不无遗憾地承认他们某些令人厌恶的“卑劣”的品质,这是我综合多年来各种印象之后所下的结论;这一点,一个诚实的、有思想的日本人也一定会认可的。

我并不想在这儿奢谈日本人的种族特性,我仅仅是指出日本在技术和军事上已经达到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水平,但在道德上它却仍然是完全不合格的。日本人的水平,比方说,就远比英国人低。我想要说的是,日本对待中国大众的行为特点是不会改变的。东京的日本当局于是就被迫陷入了另一个窘境:知道这种野蛮行为会继续下去而无可奈何,却又希望这种野蛮行径所产生的压力会迫使中国人变得道德败坏,以至放弃抵抗。当然,结果是恰恰相反。

日本人拒绝承认日本是中国反日运动的教父,拒绝承认中国人都有权力憎恨所有那些日本对华政策所主张的东西,我不接受的排外教育和宣传的结果。日本正自食其反欧反华信条之果,这种信条有时几乎是不可思议的。因此,日本的高傲和残酷是不会也不可能罢休的。对我这样一个生长在厦门的人来说,童年时代就目睹了日本人的劣行和日本领事馆对由日本臣民在那个港口过去30年间所开设的鸦片烟馆、赌场和妓院的庇护。无论是日本在北方的走私,日本士兵普遍的道德败坏,还是他们堕落到低于一个真正伟大的民族的道德水准,我都丝毫不会惊奇。当一个民族利用治外法权这个特权,有组织、有计划地鼓励大批的兵痞用一队队的大汽艇、登陆坦克、卡车,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走私,并给予直接而明确的领事保护时,这种走私就再也不能说成是个别人的行为,这个民族已经堕落到了干一些真正的一流强国所不耻于干的事情。日本今天的这些暴行和卑劣行径是与他们战前的暴行和卑劣行径相辅相成的,并且都源于同一个种族性格。在承认日本人民的一些令人羡慕的性格特征的同时,我也得不无遗憾地承认他们某些令人厌恶的“卑劣”的品质,这是我综合多年来各种印象之后所下的结论;这一点,一个诚实的、有思想的日本人也一定会认可的。

我并不想在这儿奢谈日本人的种族特性,我仅仅是指出日本在技术和军事上已经达到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水平,但在道德上它却仍然是完全不合格的。日本人的水平,比方说,就远比英国人低。我想要说的是,日本对待中国大众的行为特点是不会改变的。东京的日本当局于是就被迫陷入了另一个窘境:知道这种野蛮行为会继续下去而无可奈何,却又希望这种野蛮行径所产生的压力会迫使中国人变得道德败坏,以至放弃抵抗。当然,结果是恰恰相反。

日本人拒绝承认日本是中国反日运动的教父,拒绝承认中国人都有权力憎恨所有那些日本对华政策所主张的东西,我不知道这是因为日本人缺乏敏锐的辨别力呢,还是缺乏幽默感。日本人不能或者不愿意承认中国人非常英勇地保卫上海是因为每个中国士兵都憎恨日本人;在日本人中流传着的故事是:中国士兵即使在敌人的飞机、坦克、大炮的攻击之下也不临阵脱逃,仅仅是因为蒋介石在他们背后安置了督战队,如果他们企图退却,就要遭到蒋的机枪扫射。真正的原因——尽管这些解释也许有些悲伤——是中国士兵们的背后都站着他们被蹂躏过的姐妹们、母亲们、妻子们和被杀害的婴孩们的幽灵,是这个在激励着他们去继续战斗。这一大群被蹂躏的妻子和被杀害的婴孩的幽灵将随着战争的继续而增多,并且不论中国士兵走到哪儿都紧紧跟随。因此,如果日本战争机器的目的是轰炸、杀害、强奸中国人,以使他们热爱日本,那末,日本的战争机器将不得不杀掉4万万男女老幼中所有高尚的、具有自尊心的中国人。日本煞费苦心地渴望扑灭这种反日情绪,这是毫无疑问的。他们对付此事的认真态度,使得此事更具戏剧性。看来他们似乎没有意识到有些东西即便是炮舰或轰炸机也不能扑灭的。日本的轰炸机也不能轰炸掉作用与反作用的自然规律的存在。

在今天日本陆军和海军的头上,徘徊着致命的幽灵,一个民族命里注定要去完成一项无法完成的使命,并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毁灭它自己。日本人过于坚定,过于缺乏幽默感,以至不能放弃靠轰炸、残杀、蹂躏中国而使其抛弃反日态度这样一个丧失理智的使命,并且不到她把自己弄得实在精疲力竭的时候,不到全民族都切腹自尽的时候,不会停止这些行动,何其可悲!“噢,人们什么都敢做!什么都可以做!人们每天都在做些什么!却又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

可见,前途是毫无疑问的。从1939年起,中日战争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的抵抗力量将分散在各条战线上,而不是集中在某一点,在未来的长时期中,抗日战场上不会有什么壮观的战争,但却更有效果。日本将要保卫更多以往曾由中国人保卫的地区,日本在中国土地上的部队很快就必须超过100万,仅仅是维持这100万士兵的消耗,就会使日本在一年之内财政全面匮乏,从现在算起,至少还要有半年的时间日本人才会意识到蒋所提出的长期抗战的全部本质。到1939年晚些时候,日本人所面临的破产会迫使他们去寻求和解。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会伴随着太平洋力量的干预。到1980年,日本就会忘记所有这一切,并会谈论美国总统强迫它吐出其“胜利”果实的?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