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国朝旧事 > 第33部分(第1页)

第33部分(第1页)

这是一封私信,可是寥寥数语过后,吴淳夫的心思,便活络了起来。待看到落款,吴淳夫却已有些心潮澎湃了!这是叶向高写给俞咨皋的私信。叶向高在信中,十分忧虑地提到了福建战局,提到了福建对江南的重要作用。然后,又由此说到朝廷的大局上来。最后,则请求俞咨皋能够出来做事,到福建领兵平夷。

吴淳夫因是赋闲在家,在京城亦无什么根基。因此,他此时尚不知叶向高将要入阁的消息。不过,他却知道,叶向高是闽系官员,在朝廷里的一面旗子。此人即便不在朝中任职,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吴淳夫十分明白,有了叶向高的保举,俞咨皋出山一事,应该是十拿九稳了。

随即,吴淳夫联系到了自己。俞咨皋若能在福建领兵,对他在京中活动,显然会有所帮助。只是,看这样子,俞咨皋似乎有心,要他去托叶向高的门子。这个念头,倒是让吴淳夫有些犹豫。吴淳夫知道叶向高名声大,影响不小。只是,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若叶向高不能在朝中据有高位,去托他的门子,多少有些隔靴搔痒。

吴淳夫有了这层顾虑,便不愿轻易表态。他只是恭喜俞咨皋,终于能够一展胸中所学,很是说了几句祝福的话,却不去提投叶向高的事情。俞咨皋是人老成精,吴淳夫的这一点小九九,岂能瞒住俞咨皋的眼睛。他只说了一句“台山先生要入阁了”,就立刻打消了吴淳夫所有的顾虑。

如此,吴淳夫可是看到了康庄大道,心里直美上了天去。

俞咨皋也确实是这个心思。

当年,他父亲俞大猷,与戚继光同为抗倭名将。说起来,不论是战功,操守,抑或是学识,俞大猷与戚继光相比,均要略胜一筹。从时人所称俞龙戚虎这个名号,也是看得出来,分明是俞大猷排在前面。然而,名气大不,代表一切。若说在官场上的境遇,俞大猷与戚继光相比,却是差了不止一星半点。

平倭之后,戚继光北调,任了蓟辽总督。这总督之职,历来是文臣的囊中之物。至于武将,自永乐朝以后,能做到总兵便到头了。而戚继光,却以武将出身,而任蓟辽总督,手握关门十万雄兵,这是何等的荣宠?大明朝永乐以后,武将做到这个份上的,戚继光是第一人,也是至今为止唯一一人。反观父亲俞大猷,却投闲置散,拍马也赶不上戚继光的风光。

面对如此结果,俞咨皋作为俞大猷的儿子,心里自然有些想法。他苦思冥想,终于明白“朝中有人好做官”这句话的要义。戚继光得到张居正、谭纶等人的赏识,张居正在朝中,谭纶在地方,与戚继光相互呼应,戚继光的官自然做的大。而父亲俞大猷,却偏偏没有这个条件,能凭借军功做到总兵,已是不错了!

俞大猷仕途不幸,俞咨皋是深以为戒。所以,他对做官一事便颇为留心。只是,天下的事情,终究还是要看机缘。俞咨皋知道朝中有人好做官,奈何家里没不曾给他留下什么基础,俞咨皋自己虽然用心,却也是时不我予,终难出头。

这回收到叶向高的私信,俞咨皋立刻意识到,这是他最后的机会了!他已六十有余,这番一旦错过,他将抱憾终生。

俞咨皋和叶向高其实交情不深,但是,他有叶向高所需之处。叶向高入阁,辽东边患,福建海患,他便必须解决。而俞咨皋,却正是应对福建海患的最好选择。对于红毛,俞咨皋心中有数,那不过是一群欺软怕硬的畜牲罢了。

至于这次张嘉策的失利,俞咨皋倒也看得明白,无外乎是两个原因。一则船炮不如人,水师又长年荒废,打起仗来自然是败多胜少。一则是内部的掣肘,使得张嘉策不能放手一搏。这些都是福建水师的老毛病。水师的荒废,早已有之,而内部的掣肘,更是大明朝的惯例。有此两点,张嘉策不败,才是笑话!

不过,这些问题,在俞咨皋现在看来,倒也不是完全不能解决。叶向高出身福建,却非那般不曾见过大海之流。他应该知道,海上作战,凭得是实力,更直接地说就是船,炮,人!船炮是否精良,钱粮是否足用,俞咨皋相信,叶向高会准备妥当。此外,既然有叶向高在朝中撑着,那内部的掣肘,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

现在唯一的隐患,便是俞咨皋与叶向高之间没有深交。俞咨皋自己,是拉不下这张老脸,去捧叶向高的粗腿。若是那般,他只会叫人瞧不起。所以,他便记起来这个女婿了。年前,女儿寄来的家书里说,吴淳夫打算进京跑官。俞咨皋便立刻想到,让吴淳夫做些利人利己的事情。

俞咨皋是老狐狸,吴淳夫也是个小狐狸,此刻,他也是将俞咨皋的心思看了个通透。这是俞咨皋的最后一个机会,对他吴淳夫又何尝不是?内有叶向高的擢拔,外有岳父老泰山领兵呼应,只要自己不犯混,他入京之路,想不顺畅都难。

“老泰山可有书子回给阁老?”

孺子可教!

见吴淳夫没有随便乱表决心,俞咨皋心里暗赞了一句,对自己先前的打算,也多了几分把握。于是,俞咨皋又从怀里取出一封书子,递到吴淳夫的手里,道:“这是回给阁老的书子,你报上老夫名号,想必阁老会见一见你。这封书子,千万要看紧了,定要亲手交于阁老手中。见面不必多言,将书子交他便是,记住了?”

“小婿谨记。”

俞咨皋旋又拿出两张银票,道:“此去京师,少不得要使些银子。该打点的,千万不要吝啬。这一千两银子,虽济不得甚事,聊胜于无吧。”

吴淳夫心领神会,将那张一千两的银票收进怀里,却将那张五千两的,与俞咨皋的回信夹在一处收了,又表示了感谢,再闲话几句家常,这才告辞去了。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后院起火了☉第二十一回

天朝以东的大海之中有一倭国,照倭奴的历法,大明天启三年正是倭之元和八年。此时,距离庆长八年,德川家康开设幕府,已足足二十秋。二十年前,倭国的战乱终由德川家康做以了解,倭国也从此进入了德川幕府的时代。

在倭国的西隅有一座小岛,唤作平户,却是肥前松浦家的财产。当年岛主松浦隆信看重贸易之利,将岛屿开放以招徕客商,大明、西班牙、葡萄牙以及尼德兰的航船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使这个本不为人知的小岛迅速名扬四海。

在平户港南岸,再走十余里处就是川内港。这里也是一个良港,尼德兰人的仓库便是修在这里,而大批的闽南海商,竟在川内港的旁边形成了一处大唐街,又称明人町,如今,聚居于此的明人已达二三万之众。

在大唐街的一条巷子里,坐北朝南盖有一家院子。院子前后五进,竟将一条巷子占去了大半。朱漆大门的门梁上挂着一幅匾,上面漆着“李府”二字。此时,李府大门紧锁,竟连平日开启的旁门此刻都紧紧的闭着,不见有人出入,只有几个家丁,绕着院子来回巡逻。

雪花纷纷洒洒,洗刷着世间的混浊。几株牡丹早已失却了所有光彩,突兀地矗立在那里,倒是边上的一只腊梅迎风绽放,别具一番韵味。

旁边的书房里,是倭国模样的修饰,三个矮几围成一个“门”字,一个老者倚着矮几,靠在窗边。他那一头华发随意地挽做一个发髻,由一根银簪束于头顶。微风中,几缕发丝挣脱了束缚,凌乱地披散下来,随风波动。他木然地看着窗外,眼神空洞而无生气。

此人,正是李家的家主,赫赫有名的海上巨头,李旦。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