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好口才好命运 > 第8部分(第1页)

第8部分(第1页)

秦王说:“平民百姓发怒,不过是摘下帽子,赤着双脚,拿脑袋撞墙罢了。”

唐睢说:“那是庸人的发怒,不是勇士的发怒。如果勇士发怒了,倒下的虽不过是两人,血水淌过的地面也只有五、六步,但普天之下的人,都会为他们披麻戴孝。现在勇士发怒了!”

唐睢说完话,立刻拔出宝剑,准备挺身而起。秦王一见,慌忙地对唐睢说:“先生息怒!先生请坐下来谈,何必生这么大的气呢?现在我明白了,韩国、魏国都灭亡了,惟独安陵君仅仅50里地的小国还能留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这样的勇士啊!”

在这个过程中,唐睢针对秦王的贪得无厌,临危不惧、据理力争,甚至以死相搏,终于使秦王因心虚胆战而作罢。

凭借勇气而领先气势、步步逼近,可说是“针锋相对法”的基本要点。只要能掌握此法,你就能在论辩中体会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真正涵义。

冯玉祥任职陕西督军时,他得知有两个外国人私自到终南山打猎,并且打死了两头珍贵的野牛,就把他们召到西安,责问道:“你们到终南山打猎,和谁打过招呼?有没有领到许可证?”

两个外国人回答道:“我们打的是无主野牛,不用通报任何人吧!”

冯玉祥听了,带着怒气说:“终南山是陕西的辖地,野牛则是中国领土内的东西,怎么会是无主呢?你们不经批准便私自打猎,就是违法!”

外国人狡辩道:“这次到陕西,在贵国发给的护照上,不是准许我们带枪吗?可见我们打猎已经获得到贵国政府的许可,怎么能说是私自打猎呢?”

冯将军反驳道:“准许你们携带猎枪,就是准许你们打猎吗?如果准许你们携带手枪,难道就表示你们可以在中国境内随意杀人吗?”

其中一个外国人,十分不服气地说:“我在中国15年,所到的地方没有不准打猎的,再说,中国的法律也没有规定外国人不准在中国境内打猎。”

冯将军冷笑着说:“的确是没有规定外国人不准打猎的条文。但是,难道就有准许外国人打猎的条文吗?你15年没遇到过官府的禁止,那是他们昏庸!现在我身为陕西的地方官,我可不能昏庸。再说,我负有国家人民托付的保家卫国之责,自然要禁止你们私自打猎!”

这两个外国人最后在冯玉祥的理直气壮前不得不承认错误。

率先定义,掌握主动权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好口才好命运 第七章 (2)

当我们在和他人谈话时,如果明显处于不利的位置,是就此俯首称臣呢?还是回到谈话原点,重新定义事件起源呢?很明显,我们要采取第二种策略。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这种不利的局面,我们应提前做好准备,率先定义。

所谓“率先定义”,就是针对论题中的某些关键词,做出有利于己方利用事实、展开论点、争取认同的定义,从而能先声夺人、先发制人、位居优势位置。而这正是论辩中最常使用的一种策略,尤其适用于当辩题明显不利于己方的时候。

在1986年的亚洲大专辩论会上,新加坡国立大学队与香港中文大学队进行了一场辩论,题目是“外来投资能否确保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香港中文大学队为正方,新加坡国立大学队为反方。

从命题上来看,香港中文大学队明显处于不利位置,因为“确保”一词是个值得推敲的词语,也就是说如果将“确保”解读成“百分之百的保证”,那么正方香港中文大学队几乎是无理可辩。不过香港中文大学队灵机一动,采取“先发制人、先声夺人”的策略,一开场就提出“确保”并非指“百分之百的保证”。他们说像乘坐大众运输工具时,广播员常说:“为了确保各位旅客的安全,请不要扶靠车门。”这并非意味只要不扶靠车门,乘客们的安全就可获得百分之百地保证。

由于香港中文大学率先定义“确保”一词的涵义,为自己的论点开辟了广阔的活动舞台,而反方新加坡国立大学队则因无法令人信服地证明“确保”一词等同于“百分之百的保证”,因此香港中文大学便化不利为有利,进而牢牢掌握自己在辩论场上的主导权,并最终获得胜利。

由此可见,如果不是采用了“先声夺人、率先定义”的方法,而是在承认“确保”就是“百分之百的保证”的前提下与对方辩论,正方将很难获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果遇到同样不利的事件时,千万不要忘了追溯问题的源头,从而为自己寻找一个更有力的新定义!

明利害,控全局

“利害关系”是关乎人的命运且必须处理的重要问题,趋利避害也是人类的自然本能。但世界上有很多复杂多变的事情,人们很难清楚地分辨利与害,因此无论是争辩还是游说,如果我们能够紧紧抓住关键点,并具体剖析事物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发展趋势,以及其对自身的影响,然后再晓之以理、诱之以利,定能使对方心悦诚服,进而愿意聆听甚至同意你的意见。

子贡是孔子众多弟子中最能言善辩的一位,根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的记载,齐国的田常想要夺取王位,又因畏惧高、国、鲍、晏四大家族的势力,于是便想出兵攻打鲁国,借以显示自己的力量。

孔子听说此事后,随即对弟子们说:“鲁国是祖宗之地、父母之国,当它处于如此危急之时,你们怎么不去解围呢?”

孔子此话一出,子路、子张、子石等人,纷纷表示愿意前往齐国劝说。然而孔子却不同意,直到子贡请求前去齐国以解鲁国之围时,孔子才答应。

子贡到了齐国,就对田常说:“鲁国城墙薄弱、地域狭小,国君愚蠢又无仁德,大臣等人亦无一能用,而士兵和百姓均十分厌恶征战。因此,像这样的国家,你不该与之交战,倒还不如去攻打吴国吧!吴国的城墙又高又厚,地域又宽又广,新制的铠甲坚韧,兵卒们的士气高昂,加上又有精明的大臣坚守城池,实在是你能够攻打的国家啊!”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好口才好命运 第七章 (3)

田常一听便生气地说:“你认为攻打困难的国家,正是别人认为最容易进攻的;而你认为攻打容易的,却是别人认为困难的。然而,今天你用这样相反的道理建议我,究竟安的是什么心?”

子贡说:“我听说忧患在内就要进攻强国,忧患在外就要进攻弱国。现在你的忧患不是就在齐国内部吗?我听说你曾三次自封为王,却没有一次成功,都是因为大臣之中有人反对。如今你想攻占鲁国,来扩大齐国的领地,但是,当你战胜了鲁国,就会使国君更骄纵,带兵的大臣地位更尊高,可你却一点功劳也没有,甚至国君也会与你渐渐疏远!因此,你这样做的结果,对上是骄纵了国君的心欲,对下则是助长了群臣的势力!而如此一来,你想要夺取王位就太困难了!因为国君骄纵就恣意横行,大臣骄纵就互相争斗,你上与国君不合,下与众臣交争,长此以往,你在齐国连立足之地都没有了!所以我才说你不如伐吴,伐吴不胜,士卒战死在外,大臣空虚在内,上无强臣为敌,下无百姓阻挠,就能孤立国君,那么进而控制齐国大权的人,就只剩下你一人了。”

田常说:“好是好,但是我已出兵伐鲁,要是再改道伐吴,大臣们肯定怀疑我,又该怎么办?”

子贡说:“你可以先按兵不动,等我前往吴国请其救鲁,你就能借机迎战吴国了。”

子贡一到吴国,便对吴王说:“我听说称王天下的人不绝于世,称霸于诸侯的人没有强敌,而这就像用千钧之力移动轻盈之物一般。如今,拥有万乘战车的齐国要进攻只有千乘战车的鲁国,进而与吴国争强,我实在为大王的危机感到担忧,所以想建议大王帮助鲁国。因为救鲁能显威扬名,伐齐能得到实利,也就是说,表面上救鲁是保护鲁国,实际上却是削弱强大的齐国,而明智的人是不会对此犹豫不决的。”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