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问题官员 > 第5部分(第2页)

第5部分(第2页)

“安徽第一权力家族”轰然倒台,在安徽政坛引发了一场肃清*链的强烈地震,一大批“王系人马”的县(区)委书记纷纷落入法网。2006年6月8日,杨哲信因涉嫌犯受贿罪、伪造国家证件、印章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零6个月;第二天,杨枫因涉嫌受贿近80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案例分析】

王昭耀的“权力家族”留下怎样的思考?

王昭耀权力图谱形成的大致路径是:通过王系人马,来“安排”权力家族成员,然后他再通过各种方式,给王系人马的升迁提供方便。王昭耀的操作手法很简单。“就是给上级组织部门打招呼,谁给他好处,他就给谁好处。”不少曾给这个权力家族形成提供“方便”的官员,也因此受到王昭耀的“格外关照”。就在这种“招呼”和“关照”下,王氏的“权力家族”网越结越大,而这些家族成员在羽翼渐丰的过程中,呈现出了不同的贪婪面孔,并由此将这个“安徽第一权力家族”集体送上了“审判台”。尽管“王系人马”纷纷解体,但是从王昭耀“权力家族”的发家到毁灭史中,我们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是不是应该很好地思考些什么呢? 。。

王昭耀:构建安徽第一权利家族(7)

第一,组织部门到底是干什么的?组织部门应该是党领导下行使管理党员、干部、人才的职能部门。但是,曾几何时,组织部成了有关领导“打招呼”安排“提拔”干部的跳板和“官帽批发”的“集散地”。时任安徽省政府副省长兼省政府党组书记的王昭耀,就是通过给有关组织部门领导“打招呼”而使其大舅子杨枫由砀山师范学校一名普通的化学教师一跃当上了淮南市气象局局长,实在令人咋舌,组织部门选人用人的原则和标准还有没有?也正因为组织部门是提拔干部必经的一关,有着选人用人一定的“话语权”,所以也很容易成为一些*分子用以谋私的“肥口”。曾经是砀山县一名货车司机的王昭耀的二舅子杨哲信,从2001年担任砀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开始,五年共卖出69顶官帽。由此可见,组织部门在“买官卖官”的官场“潜规则”中,的确有着不可小视的影响。

第二,对高官的监督到底有没有?在王昭耀做了省级领导后,王氏权力家族之所以能够得以萌芽,那是因为王昭耀的权力“大”了。试想,一个省级领导出面“打招呼”要求组织部门安排提拔一个人,还能不听?况且听了,可能还有“好处”。而为什么王昭耀敢向有关部门“打招呼”,还不是因为没人“管”着他。尽管目前党内监督的方式和手段已经很多,但是一到主要领导的身上往往就会失灵,这其中的原因不得不令人担忧。这种体制内的监督,在“权为我所用”和“官官相护”的大体制、大环境下,常常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所以,要想有效遏制权力*,强化群众监督与舆论监督等体制外的监督就显得至关重要,特别是对重要“人物”的监督一定不能或缺。否则,反腐的雷声再大,总会有人“铤而走险”。

第三,权力的魔力为什么如此大?权力向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在有着崇高品质和理想信念的领导手里,权力就是用以为人民谋福利的工具;而在有着道德沦丧和信念缺失的领导手中,权力就变成了个人牟取私利的“机器”。王昭耀因为有了权力,可以“打招呼”安排自己人和“关照”他人;杨哲信因为有了权力,可以肆无忌惮地卖官;杨枫因为有了权力,可以在为企业提供经营活动上的帮助或便利时收受贿赂……权力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魔力”是因为它“失控”并被不配做“人民公仆”的人占有着。所以,要想使权力失去“魔力”,第一,必须削弱权力、分解权力,使权力受到制衡;第二,必须将权力交给党和人民信得过的、合格的人手中;第三,必须还权力给人民,让人民群众真正地行使起当家作主的权利。

第四,干部选任能否群众说了算?走群众路线,是党的优良传统。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方面,从中央到地方,也有相关要充分尊重民意、走群众路线等的规定。特别是不久前,中央组织部制定下发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更是成功引入了“民意调查”这一环节。但是群众能否真的参与进来,民意调查的结果能否真的使用起来,的确是个很大的问题。因为长期以来,群众已经对党组织的很多“形式主义”的调查厌烦了,他们已经没有了积极参与的兴趣。而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党内干部选拔上,组织任命仍然是一个主要的手段,尽管一些地方已经实行了类似公推公选、公推*的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措施,但是,在选拔问题上,“一人说了算”或者“围着书记转”,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试想,如果让群众说话,像曾经做过货车司机的杨哲信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荣任”组织部副部长的宝座?其实,群众心中有杆秤,关键是我们愿不愿意用这杆秤罢了。

王昭耀案件留给人们的思考肯定还不止这些。但是,光有思考和反思,而没有实际行动还是不够的。我们不能在一次次的思考中“亡羊补牢”,更不能在一次次的反思中“束手无策”。“防火胜于救火”,只有在制度与机制的防范上多下工夫,才不致在“城池失守”的时候扼腕狂叹。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何闽旭:“不为省长”的“三宗罪”(1)

2005年6月25日下午,在池州城区翠柏路菜市场门口,一辆江苏牌照的丰田轿车将一名叫刘亮的行人刮伤,双方发生争执,车上司乘人员将刘亮殴打致伤,引起部分市民不满并向110报警。接警后,九华路派出所立即派人赶赴现场,将刘亮送往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室就诊,并将肇事者连人带车带到派出所接受调查。

肇事者被带到派出所后,部分围观群众跟随到派出所,并愈集愈多。此时,由于无法与何闽旭联系上,闻讯赶来的市领导出面与市民对话,但效果不佳。一些好事者开始推砸肇事车辆,将丰田轿车砸得面目全非并掀翻,现场围观群众逾万人,部分不法分子开始点燃轿车,引起骚动,然后又瞄准了一辆停放在派出所门前的警车,将警车推堵到派出所门口,一边点燃车辆,一边燃放鞭炮,顿时浓烟四起,现场混乱开始升级。

现场虽有武警维持秩序,但围观群众太多,局面无法控制。很快,不法分子开始袭击现场武警,6名武警被石块砸伤。赶来灭火的消防车消防栓被抢,车子也被推离现场十余米。后来,不法分子开始围攻附近的超市,他们破门而入进行哄抢。3个多小时以后,超市被洗劫一空。至此,此事已经发展成一起严重的群体性暴力事件。

深夜,何闽旭的手机响个不停。对方说,市里发生一起打架闹事事件,请他指示怎么办。何闽旭火了,干脆关了机。

池州市想尽一切办法也未能与何闽旭联系上,谁也不知道此时此刻的他竟然正沉醉在温柔乡里,只得向省委作了汇报。安徽省领导对此事高度重视,要求池州市一定要妥善处理此事,尽快疏散人群,严防不法分子继续作案。23时40分,700多名警力冒雨开赴现场,局面迅速得到控制。几名带头闹事的涉嫌人员被公安部门当即抓获。

池州发生这样的大事,作为刚刚上任的副省长且分管政法、又兼任市委书记的何闽旭却“不作为”,不能说他没有责任和严重失职。事后,安徽省纪委对此事展开调查,结果发现,事发当天何闽旭根本没有在什么地方开什么会,而是在跟情妇鬼混。深入调查后,又发现了何闽旭从刘培龙处收受30万元好处的证据。因何闽旭是副省长,根据管辖权限,省纪委马上向中纪委作了汇报。

这起渎职事件正是何闽旭“倒下”的起因。经济问题、生活腐化问题随之浮出水面。

池州,越过雷池

与一些落马的贪官不同的是,何闽旭在当地的口碑很好,是一个能干、敢干、会干的“能?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