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国宝 > 第7部分(第1页)

第7部分(第1页)

我什么时候去过陈列室?”看见大家都带着怀疑的眼光看着他,姚秘书发作般地大声说:“干吗都看着我呀?好啊,宁致远,我知道你是什么意思。你是看着我跟牛馆长关系好,借这事打击我吧。”说完,转身看着警察,恶人先告状地诬陷道:“各位,我告诉你们,这事根本不必查,东西根本就在这附近,搞不好就在宁院长的这个办公室里。”众人吃惊地看着宁致远。  姚秘书索性打开办公室的大门,门口已经聚集了很多故宫的员工。“宁致远监守自盗。他要打击牛馆长,就先从我下手。各位,咱们都是老故宫的人了,咱们不能由着他们这么毁我们。”人们被姚秘书煽动起来,纷纷议论着此事。宁致远气得说不出话来,一屁股跌坐在凳子上。  余任道正在琉璃厂大街上,随便翻看着一本古书。舅舅最近反常的举动,搅得他心里面也很烦躁。伙计上来招呼着,“余先生,看上什么了?没关系,还是老规矩,您看什么好,拿回去看,回来还给我们就成。”余任道点头道谢。  掌柜的从后面出来,也看见了余任道,急忙走过来打招呼:“余先生,好久没来了您哪。”看着余任道没说话,掌柜的好奇地打听着:“听说今天你们那有人闹事了。嚯,那个乱,还丢了好多东西呢。那个看门的叫什么柱子的,都给抓了。我看,这么大的罪,还不是一个……”说着老板做了个枪毙的动作。  余任道一愣,焦急地问:“怎么回事?谁要枪毙?哪说的?”  “报纸上说的。”  “您把报纸给我看看。”掌柜的赶紧喊伙计小力本拿报纸来,余任道一把抢过报纸,匆忙地寻找着消息。看完报道,余任道呆呆地愣了一下,招呼都没打,就火急火燎地离开了。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  大国之藏(9)

宁致远的车向着故宫方向驶去。坐在车里的宁致远注意到故宫门口聚集着一群人,前天在会议室见过的所谓北平民众保护古物协会的齐铭正在鼓动人群排成一排,不让故宫工作人员进出,更不让文物离开北平。  方如山看见宁致远的车子,慌忙跑过来着急地说:“宁院长,他们说非要跟您谈谈不可,否则,就要日夜包围故宫,让我们没法子工作,没法子准备起运。”  “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势力?”宁致远疑惑地问道。  “不知道,您快点吧,他们所谓的代表,都等在您的办公室哪。”  宁致远匆匆赶往办公室。办公室里,以牛得禄为首的一群人黑压压的填满了整个办公室,气氛随着宁致远的进入,愈加沉重。  “故宫的文物,不但是中华民族的国宝,也是世界重要之文化遗产。现日本占我东三省,又进逼平津,国粹危在旦夕。希望大家本着民族利益的大局,支持南迁。”宁致远几乎使用了恳求的语气。  “我坚决反对南迁。理由很简单:今日寇占我领土,诸君应该舍生报国,守卫领土,保护人民安全,哪有敌未至,就弃城而逃之理。寂寞空城在,仓皇古董迁,寂寞空城在,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牛得禄的话很有煽动性,群众代表窃窃私语。  “牛馆长所言差矣!文物南迁并非弃城而逃,乃是保护国粹的光荣任务。”宁致远回敬道。  一个市民在牛得禄示意下继续发言, “我认为古物南运并非如何重要的事。过去罗马大地震全城土地崩裂,有谓以珠宝贵重物品填塞,即可令弥合,结果并不见效,最后有一军人纵身跃入,地即平复,罗马所重非宝物乃人民。由此可知,今我国古物并非重要,端视人民能否抵抗外侮。”  “这位先生果然博学,可是,地震乃自然之现象,岂有把人扔进去就能平复的道理?这姑且不论,你举古罗马为例,太过久远亦不恰当,我举当代之法兰西为例让大家评判。当欧战时,法国畏德军袭城,对巴黎博物院之重要珍品,事先均秘密迁往他处。法国乃世界强国,犹畏德国军队损坏文物,更何况日本乃狼虎之国,我们怎能不考虑文物的安危?”宁致远依然很有耐心地讲着文物南迁的道理。  “法兰西如何能与我国比?即使宁院长说得有理,可是文物究竟迁到什么地方去呢?”齐铭这时候跳出来追问着。  “初步定在上海或南京。”  “这又有问题了,宁、沪临海又是平原,是易攻难守之地,故宁、沪并不见得比北平安全。”牛得禄似乎又抓住了道理似的,咄咄逼人。  “可是,日寇已经包围榆关,占领热河进攻平津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如果不将文物迁出,难道等着日寇来抢不成?”  “日人虽蛮横,亦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破坏故宫文物。如我东三省虽然被日本占领,但日本仍需组织一傀儡政权,他们也害怕国际干涉。”  “日本人怕国际干涉,荒谬!他早已经把中国纳入了他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正在一步步实现蚕食中国的计划。北宋之亡,亡于‘莫须有’三字,中华民国恐将亡于‘不至于’三字。”宁致远的语气明显可以感觉到愤怒了。“国土失守还可收复,文物要是落到日本人手里,就找不回来了。”说到此处大家的心情都沉重起来。  “可是故宫的文物那么多,一旦南迁损坏了怎么办?”一个代表在牛得禄的示意下,又开口问道。“是啊,我们就是在城内搬家一次也不免要损坏东西,更何况故宫的文物数十万件,而且很多是易碎的玉石、瓷器。万一损坏谁来负责?”  “再说,现在劫匪四起,万一遭到抢劫怎么办?”  宁致远沉默了,这也是文物南迁中他最担心的问题,而且至今也没有找到一个最稳妥的解决办法。  看见院长沉默不语,牛得禄、齐铭暗自得意,鼓动着其他人更加大声地喧闹着。宁致远见一时说服不了他们,准备暂时离开安排一下南迁的具体事宜。   。。

第二章  大国之藏(10)

觉察出院长准备离开,牛得禄大声说道:“哎,宁院长你可不能走啊,事还没说清楚哪。”  “牛得禄,你也是故宫的人,你怎么能自乱阵脚哪?”  “阵脚?我跟你根本不是一个阵的。你是来毁故宫的,我是维护故宫的。”  “维护故宫就要先维护这里的秩序。”宁致远强压心中的焦虑,隐忍着说。  “都把国宝拿走了,还能有什么秩序?”这时,进来一个人,附在牛得禄的耳朵边上嘀咕了两句,“一个前清的宫女,她说她侍候过珍妃,当年珍妃被关在景祺阁的时候,曾帮珍妃带进金条五百多两,藏于北五所的后墙根脚下。”牛得禄一下子来了兴致,提高了嗓门说:“真的?咱们协会还没有经费哪。有这好事,赶紧的。”众人跟着牛得禄走出了院长办公室,宁致远疲惫地坐在椅子上……  牛得禄带着一帮扛着锄头和铁锹的人去挖宝藏,一个头发全白了的宫女由人搀扶着走在前面。宫女走着走着忽然停住了,说:“我不能去。”  “你好不容易来到故宫,怎么又不去了呢?”牛得禄着急地问道。  “你们还没答应我,等挖出宝贝来要分我一点。我一个人无儿无孙,孤苦伶仃。”宫女说着伤心起来。  “你放心,故宫一定会发给你一笔补贴的。”得到这样的许诺,老宫女继续带领着大家往前走着。忽然她又停住了,一脸疑惑的表情,“这皇城里怎么都变了样?我不记得怎么走了。”  “别急,您慢慢想。”牛得禄耐着性子说。  老宫女思忖了半晌,终于选择了一条路,但是没走一会儿,她又停住了。同行的人显然有点失去了耐心,牛得禄在旁边赔着小心,不断地启发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希望能够唤起老人家的记忆。最后大家终于找到了老宫女说的那个地方。  “您确定是这儿?” 牛得禄怀疑地问。  “是这儿,这棵树我记得。”老宫女的语气中有一丝肯定。牛得禄一声令下,随行的人挥动着铁锹、锄头,在宫墙的附近挖掘开来。谁知大汗淋漓地挖了半天,依然没见到任何宝贝的影子。  “牛馆长,我看别再挖了吧。那宫女兴许是记忆错乱了。”负责指挥大家挖宝的人泄气地说。  “不会的。你听她形容珍妃,挺是那么回事的。”牛得禄还有些不死心。  “那点东西随便看个什么清朝演义都有。”  “您老是不是又记错了?” 牛得禄来到宫女身边问。  “不可能啊,我亲自放进去的。要不就是在墙的另一边。对,是另一边。我想起来了,你们挖,肯定有。”  众人不相信了,吆喝着向回走着。范思成一直在人群中旁观事情的发展,此时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宁致远焦急地来到张学良将军的办公室,无奈地说:“少帅,我只能求助你了。”  “听说你那里闹得很厉害?”张学良关切地问。  “简直闹得不成样子。”  “其实我这里也比你那儿差不了多少。你看看。”说着,张少帅拿出一叠电报。“各界吁请行政院收回成命,停止南迁准备。”  “这倒出我意料。”  “看来这事不那么简单啊。”张学良若有所思地说。  “所以我来求少帅,就是要请少帅将故宫军管。这样子,南迁的工作才能进行。”  “宁院长,这件事,我只能支持你。我已经请中央派了监运代表。”张学良阐明了自己的态度,转身叫着:“请高鲁先生。”  高鲁走了进来:“宁院长,我是中央派来协调南迁的所有事宜的。运输、保安所有的问题,都请张将军和我们一起来做吧。”  “这样子,我心里还踏实点。”宁致远知道作为故宫博物院的院长,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自己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这些凝聚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国宝,必须毫发无损地保存好。关于文物南迁,在他的心中仍然还有一丝犹豫,不知道这是不是对付目前局势正确的选择。但除了这个选择还有什么办法呢?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大国之藏(11)

晚上,折腾了一天的牛得禄和姚秘书正在家里喝酒,庆祝今天的小战告捷。牛妻端着小菜进门,“什么事把你高兴成这样?”  “喜悠悠,乐悠悠啊!”牛得禄掩饰不住自己的得意。  “嫂子,我告诉你……”姚秘书在旁边更是开心,兴奋地招呼着牛妻,牛得禄拉了他一把,“妇道人家,别跟她说。”牛妻哼了一声走了。  此时任道走进堂屋,牛得禄高声地招呼:“任道啊,来了啊。一起喝点?”旁边的姚秘书也招呼着。  “舅舅,我跟你说点事。”余任道一边说着,一边展开了手里的报纸。  “有什么话不好说啊?姚秘书不是外人。”  “您看了吗,这报纸?”  “还用看?都是我授意写的。”牛得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您授意的?”任道有些吃惊。  “我告诉你吧,我是决不能让他们把东西弄走。都弄走了,将来我这个故宫博物院的院长不就是个空头了吗?”  余任道面色一惊:“您当院长?”  “没错,日本人,谁也挡不住,我告诉你,将来不只是北平,整个中国,全都得改他们的姓。”牛得禄看着这个到现在还不开窍的外甥,语气肯定地说道,“我原来也想不通,可是你想啊,大清朝之前,那中国人还没人扎辫子哪!”  “那柱子被抓您知道吗?”余任道似乎明白了什么,继续追问着,“我今天看见姚秘书……”  牛得禄不耐烦地打断他,“我说任道,这政治上的事,你不擅长,也就别掺和了。将来我要是当上了院长,也给你馆长当当。什么也甭说了。你别忘了,你爹死得早,是谁养你的,谁把你介绍进故宫的。”话说到这里,余任道只能报以沉默。  “任道,我没孩子,我看你,就跟亲生儿子一样。我和你舅妈这点家业,早晚还不是你的。”牛得禄语气软下来,想用亲情打动余任道。余任道看了看舅舅和姚秘书,一言不发地转身离开。  “真不懂事。”姚秘书挑拨地说。  “没事。还年轻啊,闹点脾气!哎,咱们商量商量,是不是再鼓动一下有关的文化名人。”牛得禄不以为然地说。  此时宁致远的车又被示威的人群挡住,“坚决反对政府放弃北平古都!”“文物南迁就是逃跑。”街道上报童声音四处回荡,“古物仓皇辞故国,胡博士反对南迁。”  报纸上的消息:“记者今日上午特往访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胡适之氏,询其对于南迁之意见。胡谈,余不赞成迁移之举理由有三。第一因在国际人士监视之下,未必有人敢于破坏文化古物;第二,因故宫古物数量极巨,迁移颇非易事,万一发生意外则责任谁负;第三,因余深知,在南京上海均无适当地方存储,非万万不得已时,决不应轻易迁移……”  余任道一个人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刚才报上关于胡适反对南迁的消息,在他已经沉重的心头又压上了一块大石头。如果父亲余恩仲今天还活着,他会选择什么呢?会像舅舅那样?还是像宁院长那样?也许我们选择了这个世界,就永远无法轻松。自己从小在紫禁城这个环境里长大,要南迁了,自己内心也真的很痛苦……无情是一种痛苦,而痴情也是一种痛苦。就这样离开这里吗?又如何使自己轻松呢?情到深处也许沉默是惟一的表达,而自己想起故宫便是一种孤独,而忘记故宫更是一种痛苦……忽然街上的人群乱起来,一个人飞跑着过来大喊着:“日军攻陷榆关,先头部队距平津只有五十公里!”  古物馆馆长方如山正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面前各种文献古籍码放得像一座小山似的,可是他却茫然地望着天花板独自发愣。此时范思成走进他的房间,看到他发呆的样子,调侃地说:“我还以为你在闭关修道哪!哎,方老,你这个古物馆的馆长,怎么也这么沉不住气啊!”  “我怎么沉不住气了?”  “你看你,书倒摆一堆,一本也没看。”  

第二章  大国之藏(12)

“我在看历史。”  “向历史讨药方,倒真是国粹派的风格。”范思成故作轻松地笑了笑。  现在每一个故宫人心里面都像压着一块大石头,没有一个人的心情会轻松得起来。方如山知道范思成的立场:他是不走派,胡适先生、鲁迅先生都持同样的观点。不仅仅是他们,目前全北平的人,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不走派。可究竟什么才是正确的呢?万一日本人来了,所有国宝尽落敌手,那我们可就是千古的罪人呀!  “怎么,你还是主张南迁?”  “我是去留两难派!”方如山无奈地说。其实故宫的很多人都是这样子。范思成理解地看了他一眼,“所以到现在,让各馆各科报计划,没有一个完成的。一个国家弱是什么感觉,你连个家里的东西都摆不下,还得东搬西躲的。真不是滋味!”  “所以啊,麻烦啊!人心思留啊!”方如山感慨地点着头。  也许任何历史都不是偶然的事件,中国由于国家的贫弱而无法阻挡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故宫南迁也许正是我们这个历史时期无法超越的事件……   。 想看书来

第三章 起运艰难(1)

喝了酒的余任道踉踉跄跄地走在大街上,风是这样软软的,月光是这样的皎洁,夜是这样沉默,然而这个时候的余任道却是如此的孤独悒郁。  走进舅舅家,余任道一眼就看见牛得禄、姚秘书、齐铭坐在一起,正兴奋地讨论着什么。“现在局面已经乱了。可是,早晚他们得动手。前边我们已经将他们搞乱了。可是,南迁看来势不可免。我们现在的办法,就是将他们的行动尽量地拖延。日本军队的行动正在加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