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2008去北京 > 第19部分(第1页)

第19部分(第1页)

昔日的烟柳巷销金窟,终于随着历史尘封而去,假如你还想依着书本或者影视中的描绘来这里一寻究竟,那一定会失望而归了。在如今这几条平平常常的街巷中,分布着民居、餐馆、旅社、棋牌室,显得有些拥挤,有些破落,来来往往的人们过着自己平静的生活。这里的人们并不愿意提起八大胡同的往事,毕竟这个名头对于这里来说屈辱多于光彩。

到陕西巷来吧,人们曾说清末时期,北京城里有两个顶尖儿的女人,一个是慈禧,一个就是赛金花。赛金花是一位传奇女子,十六岁嫁给已经五十岁的状元郎洪钧做姨太太,并随之一起出使欧洲,东方女子的妩媚温婉和天生的交际才能使得欧洲上流社会为之倾倒。那也许是赛金花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刻,只是好景不长,回国后三年,洪钧病逝,她也被随之逐出家门。八国联军打入京城期间,据说当时的联军司令瓦德西便是赛金花的旧情人,两人得以鸳梦重温。皇帝回銮之后,赛金花再一次被逐出京城,后回到苏州,已是人老珠黄,嫁给了曾经的一位恩客,再度回到北京就住在附近的樱桃斜街,晚年在寂寞凄凉中孤单地死去。她死后,曾朴以她的一生为原型,写出了一部著名的小说《孽海花》。如今,据说好莱坞正打算投巨资拍摄赛金花的传奇,一个陕西巷走出的妓女竟然让全世界侧目以示。赛金花曾住过的怡香馆如今挂牌陕西巷宾馆,青灰色的二层小楼,内部围廊环绕,喧嚣声仿佛犹在,幽暗的楼梯深处传来一个女子的盈盈笑语。同样在这条陕西巷,还有侠女小凤仙挂牌的云吉班,高山流水会知音,烟花巷中走出的奇女子与蔡锷将军成就了一段风流佳话,电影《蔡锷和小凤仙》说的就是这段奇缘。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主要景点(6)

走入百顺胡同,这里曾是一等妓院最为集中的地方,在如今这些看似平常的房屋中你只能揣摩这是否是当年的潇湘馆、美锦院、鑫雅阁或者兰香班。49号的洋楼在这条胡同内分外扎眼,外墙上雕刻着精美的卷草花朵图案,里面二层的小楼围成回廊,虽然已经破落成为大杂院的氛围,却仍能够看出曾经讲究的格局,一如陕西巷之怡香馆。问一位生活在此的老大爷,却言不知这座洋楼的来历,只说“这里住的都是穷人”。胡同东口的居委会据说是当年北京最大的妓院莳花馆的所在地,明朝时这里也出了一位名妓,那就是京剧《玉堂春》里那位苏三,一句著名的“苏三离了洪洞县”,即使不懂得京剧的人也熟悉这句唱词的哼腔。

其实,这风月场所中的韩家胡同也曾经是京剧的摇篮,当时乾隆皇帝八十大寿,徽班进京开始登上京师舞台,其中第一批进京的三庆班就住在韩家潭。在这条胡同还藏着清初大戏剧家李渔的故居——芥子园。他曾经在自己的宅院内营造出了一座江南风格的园林。只是在今天,再也没人能够说清旧址真正的归属。

走过狭窄的青风夹道,这样的胡同名字给人带来无限遐思,朱家胡同45号的一座西洋小楼门口上方还清晰地刻有“临春楼”的字样,再仔细一瞧,在三个大字的上方还有一行小字“二等茶室”,于是这座有着精致菱形花纹镂刻的二层小楼曾经的真实身份立刻显而易见了。据说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们曾强烈要求铲除这些带有屈辱性的招牌字号,但也有人提议利用这些昔日的遗存开拓轰轰烈烈的八大胡同旅游业。无论这些风月场曾承载过辛酸、苦难、羞耻、黑暗和腐朽,从另一角度来看,它们亦是历史留下的宝贵遗产,我们走过这些街巷,读到的是历史书卷中一份真实的市井的有血有肉的风流履历。

作者手记:从珠市口西大街可拐入北面的陕西巷,西侧是百顺胡同和韩家胡同,东侧是石头胡同,可依次游览。

杨梅竹斜街和樱桃斜街

这两条斜街的名字多么动听多么迷人啊,就为了这份让人遐思无限的气质也值得走访一番。可是,如今这般优雅的杨梅竹斜街本来的名字却是杨媒斜街,原是因为住过姓杨的媒婆而得名,后来的杨梅竹无非是谐音而已。一旦了解了真相,这际遇便是天上人间了。

不过杨梅竹却也曾是一条融有文化气息的胡同,25号是乾隆时期的东阁大学士梁诗正的故居,以前的名字叫做味初斋,如今你走入这座低陷破败的院落之中,却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当年“藤花尚茂,车过时犹及见之”的盛景了。61号是曾经的湖南酉西会馆,曾住过本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文学家之一——沈从文先生。再随意逛逛,你会发现这条街上的高门楼的西洋建筑很多,那都是曾经的书局所在地,世界书局、开明书局、中华印书局的遗址都聚集在此,由于邻近琉璃厂东街,这里自然而然地也沾染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久而久之,杨梅竹的名字反而更加自然贴切了。

“樱桃街上春光好,一日来看一日浓”,樱桃斜街上最大的看点就是风光无限的贵州会馆了,现在虽已辟为长宫饭店,基本的建筑格局未有大的改观,门庭修饰一新,俨然成为一个旅游新景点。走入那高挂红灯跑马回廊的天井大厅,坐在八仙桌旁品一杯茶,听一听蔡锷和小凤仙当年隐居于此的风流佳话,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呢。

作者手记:沿着琉璃厂东街走到头就是杨梅竹斜街,樱桃斜街和杨梅竹斜街西口相连,贵州会馆参观要收5元门票。

琉璃厂文化街——京都雅游

琉璃旧厂虎房西,

月斧修成五色泥。

遍插御花安凤吻,

绛绳扶上广寒梯。

——吴梅村

辽代燕京东门外有一个叫做海王村的地方,也曾经是个商贸繁华的聚集地,后毁于无情的战火,一度销声匿迹。再次浮出历史水面时,已是元代的皇家官窑所在地,烧的并不是瓷器摆设,而是用来装饰宫殿庙宇的琉璃瓦件。“琉璃厂”由此得名。五彩生辉的琉璃瓦一烧就是三百多年,朝代变迁,琉璃厂的功用不改,直到1554年,明朝的嘉靖皇帝修建起了外城,这城内之地终是不再适合烧窑,烟火渐渐散去,市场的面目格局逐渐显露了出来。清初时这里是小商贩的聚集地,历史峰回路转再现着曾经的海王村,1917年这里曾修建起了海王村公园,而2003年北京又一次投资16亿重修海王村遗址公园,2008年建成时我们又将再一次重温历史的回眸。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主要景点(7)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