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剩女不淑 > 第78部分(第1页)

第78部分(第1页)

一时间,欧青谨控制不住的泪流满面。再没有人比他更明白欧老太爷的意思,欧家有家训,子弟不许入仕参政,只能做点学问,博些虚名。

多少年来,因此被误了的欧家子弟不知有几何。

欧老太爷的感叹恰如其分的体现了他的心情,不出仕不参政,专心做学问,名声第一,固然可以让家族的繁衍更为平稳长久,不会在政权交替之时承受更大的风险。

但既然名声在外,就不可避免有女儿入宫,就会不可避免地被牵扯到政治斗争中,此时,不弄权的人反而成了弱势。如果说欧家没有这条家训,有更多的子弟入仕,贵妃娘娘不会过得如此艰难,欧家此时不会落到这个风雨飘摇的地步。

“如今欧家风雨飘摇,我死后,欧家子弟若有出类拔萃者,能出仕便出仕吧!列祖列宗若是要怪罪,便怪我罢了。”欧老太爷把违背祖宗家训的所有责任都一肩挑到了身上,但总算是给既不能经商,又不能出仕,只能靠祖业活着的子子孙孙留下了一条活路。

当欧老太爷明确说出这条子孙可以出仕的遗言时,夏瑞熙看见欧家所有年轻子侄的眼睛都敞亮了,这应该是众望所归。

可惜这个限令放宽的太迟了些,祖父逝去,乃是大孝,守孝三年,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不得出仕,就连当点小官的欧大少也得辞官回家守孝,欧家想要重整旗鼓,推出自己的人才,只怕也得等到三年以后。

欧老太爷一落气,丧事就有条不紊地治理起来。换衣的换衣,烧纸的烧纸,报丧的报丧,换丧服,换屋内的装饰,欧家半日之内,成了白茫茫的一片。

关于这件事情该不该告诉病重的贵妃娘娘,大家商量之后,考虑到他们就算是不告诉,也会有有心人去告诉,那时贵妃娘娘只怕是措手不及,便选了老民持重的欧大少上京去报丧。

整个丧事期间,夏瑞熙都是忐忑不安的。因为她从前来吊唁的夏夫人那里,听说了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孙家那位少爷死了,是被夏夫人买通孙家姑奶奶让抬回去冲喜的那个小妾用被子捂死的。

孙家对那个姑奶奶不依不饶,把所有的账都算在了她的身上。虽然这事儿好像和夏家扯不上什么关系,但就怕被有心人利用起来。

毕竟这事的始作俑者是夏夫人,是她出钱让孙家姑奶奶去做的。要是人家说是夏家买凶杀人,以达到赖婚的目的,那可是一个不小的麻烦。特别是这事发生的时间太巧,为什么赵明韬刚回来,那孙棹就出了事?

正常情况下,西京的守备兵马是不会交到本身就常驻在西京的寿王之子手里的,但现在恰恰就出现了这样怪异的情况,只能说明,皇长子的承嗣之路也并不平坦,他有他的打算,不排除武力夺权的那一天。

夏瑞熙一想到可能出现的政局动荡,可能出现的乱世,想到夏家和欧家未来的不确定性,不由头都焦大了一圈。

死去,她并不是很怕,反正都死过一回了,这一回也算是捡着的便宜,她再没什么可怕的。但想到自己很可能会饿肚子,卑微的活着,她就很害怕,常常整夜的睡不着觉,过后又嘲笑自己心理承受能力太差,是个臆想狂,事情到了那个地步再说吧。既然死都不怕,还怕什么?

虽然这样想,她还是谋划着要把手里的银票兑换成真金白银,藏在某个安全的地方,以免有一天,银票成了废纸一张。又想着粮食才是个大问题,又想广积粮,深挖洞,多多屯些吃的用的才是正道。

压力太大,她有想和欧青谨说一说心里话,交换一下看法,却因为丧事的关系,两人聚少离多,分室而居,就算是偶尔见面,也是在人前,只能是交换一下眼神,隐晦地互相表示一下关心而已。

相比夏瑞熙的焦虑不安,欧家人此时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冷静和忍耐力,哭过丧之后,再无人掉一滴眼泪,每个人都有条不紊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

用欧二老爷的话来说,红白喜事,欧老太爷到了点了,也该去了,从某一方面来说,也逄是喜事。与其坐着干嚎,不如好好做点实事,更让地下的欧老太爷更欣慰。

这话听上去好像有点大逆不道,但夏瑞熙从此对吝啬成性的欧二老爷倍加尊敬。在她看来,无论如何,一个看透了生死,能正确对待荣辱,知道家中拮据,不做作,不假装,带头节约,监督别人节省的老人,是真性情,值得她尊敬。

欧老太爷落葬之后,欧家开祠堂祷告了祖宗,把该交割分清的都交割清楚。其实也没什么好分割的,毕竟欧二老爷这一辈,年龄都不小了,虽然没有明着分家,但其实早就分开单住,用度自负,和分家没有什么区别。要分割的,无非是按欧老太爷的遗嘱,把他身后的那些东西分了做个念想罢了。

出乎夏瑞熙的意料之外,除了欧青谨得了一套孤本和一志珍贵的砚台之外,她居然也分到了东西。据说是欧老爷感念夏老爷给他看病,特意留给夏老爷表示谢意的。只是夏老爷得到这东西后,又把它转交了夏瑞熙,道是欧老太爷吩咐的。

这是因为欧老太爷的孙子,孙媳妇,重孙子,重孙女太多,若是人人都有份,他那点东西根本就不够分的。厚此薄彼,又要引起矛盾,人人都总记挂着别人手里的比自己得到的好。所以才会绕了这么个大弯,方送到了夏瑞熙的手里。

从那个憨态可掬的粉彩娃娃的肚子里掏出一个小小的锦囊,里面又是一张泛了黄的宣纸,龙飞凤舞的写着字,正和她新婚见面礼时收到的那一张宣纸是一幅。

夏瑞熙有些不明白欧老太爷葫芦里买的什么药,要给人东西,还要藏一半留一半,非要等到自己死了,才绕这么大个弯子给她,也不知道这老人家是怎么想的。

2010…06…30 10:56

第十七章 喜事

由于多天不曾刮胡子,没有吃好睡好,形容憔悴的欧青谨回到了锦绣园,见了这东西,才郑重其事地和夏瑞熙讲起了当年欧家的起源和这宣纸的珍贵。

原来当年欧家的祖先,并不是西京人,而是离这几千里的一个小城的耕读传家一个普通人家。偶然之间,他们得到了造高档宣纸的秘方,苦心经营,从此发家,慢慢地转了型,成了大秦有名的世家。这宣纸,便是欧家的祖先造出来的,上面的字,也是那造纸的秘方。

夏瑞熙立刻觉得这宣纸烫手无比:“爷爷为何要把这样贵重的东西给我?要给也应该是给大哥大嫂才是。”

难道是老头早就看到了欧家衰落的必然,以为她也继承了夏老爷的经商才能?想要她带着人重新操起老本行,拯救这一大家子于水深火热之中?夏瑞熙一想到这个可能,本能的就想逃避。

欧青谨静静的说:“爷爷做事,从来都有他自己的一套。既然是他给你的,你就放心大胆的拿着。不过……”

“不过什么?我可不会造纸。要是其他嫂嫂知道我得了这东西,会恨死我的。我们不如把这个东西交给爹和娘吧?”夏瑞熙迅速打起了小算盘。

也许在其他人看来,得到本该由长子长孙才能继承的传家宝,这是件无上光荣的事,但在胸无大志,只想过好小日子的她看来,这东西是个烫手山芋,只要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或让她有不得不辛苦的可能,她就得赶快找个合适的机会把它给推了,谁要就给谁。

她要赚钱,不需要靠这个东东也能赚。如果靠着这个玩意儿,就算是赚了千贯万贯,别人一句“这本来就是祖产。”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来分一杯羹,千辛万苦却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她傻的呀?她可没这么有奉献精神。

欧青谨看破了她那点小心思,微笑着捏捏她的脸:“懒婆娘。想什么呢?欧家子弟不能经商,这东西一代一代传下来,更多的意义只是在于一个传承罢了。爷爷给你,也许是觉得你机灵,也许是觉得你不错,可以把这东西继续传下去。所以……”

“所以什么?你今天可真烦,说半句藏半句的,到底要干嘛?”夏瑞熙有些烦躁,真要到了那一天,吃饭都成问题了,还死要面子活受罪,不能经商,喝西北风呀?她可不管那许多,真到了那一日,填饱肚子才是关键,她才不想要自己的孩子看着别人吃好吃的,自己没有,干流口水呢。

欧青谨不知道她到底在烦躁些什么,还以为她是又到了每个月的那几天,加上丧事期间没有吃好休息好,所以才会莫名的烦躁。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