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领导力沉思录 > 第2部分(第1页)

第2部分(第1页)

领导不等于领导力。权力更不意味着领导力。领导力的核心是影响力。唯一可以让下属心甘情愿追随的领导者身上渗透出的引人魅力就是影响力。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曾明确指出领导力必须建立在领导影响下属的基础之上:领导力是让下属做你期望实现、他又高兴并愿意去做的事情的一项艺术。古今中外,从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一统天下,到刘备桃园三结义;从色诺芬在士兵中的崇高威望,到下属对拿破仑的绝对忠诚;从圣雄甘地非暴力主义的魅力到丘吉尔面对挑战的视野和勇气,优秀领导者的身上总是具有一种让追随者难以抗拒的影响力。他们的行为被美国领导力专家库泽斯与波斯纳总结归纳为以下五个特征:

?以身作则 (Model the way)

?共启愿景 (Inspired a shared vision)

?挑战现状 (Challenge the process)

?使众人行 (Enable others to act)

?激励人心 (Encourage the heart)

在理念上我认同他们的观察,中外领导力的大量案例也证实他们观察的准确性。从这些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到管理者和领导者的重要区别:管理者按章行事,领导者以身作则。管理者维持现状,领导者展望未来。管理者事必躬亲,领导者与人同行。管理者维持局面,领导者挑战现状。管理者独善其身,领导者激励人心。问题是,卓越领导者五大行为的核心动力和基础是什么?

1)判断力。领导者的判断力包括思想、观点、理念、视野、分析力度、哲学理念等等。在形而上方面,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的思想和判断对人有不可抗拒的影响力。西方的苏格拉底、色诺芬、黑格尔、*、邱吉尔、萨缪尔森、以及国学大师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都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思想宝库和人生的方向和目标。思想家的视野、远见、思维、教诲和判断力给了世上成千上万的人精神和心灵的熏陶,让无数的追随者在他们的后面奔向未来,实现梦想。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特别在西方金融危机后世界和市场形势越来越不明晰的今天,政府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的领军人物急需提升自己的思想、视野、分析力和判断力。准确的判断力是领导者挑战现状、共启愿景的基础,也是吸引下属追随的源泉。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杨壮序:做一个有影响力的人(2)

2)专业知识能力。领导力就是专业能力。专业主义精神是领导力的重要源泉,也是影响力的重要基础。苏格拉底早在2000年前就评论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们总是最愿意服从那些他们认为是最棒的人。所以,当人得病的时候,他们最容易服从医生,在轮船上则服从领航员,而在农场里则服从农场主,这些人都是他们各自领域里最有技能的人。一个最清楚知道应该做什么的人,往往最容易获得其他人的服从。”原子火箭专家钱学森、国学大师季羡林、社会学大师费孝通、历史学家侯仁之、著名医生吴阶平、外交家乔冠华、作家谢冰心、电影演员孙道临、新闻记者彭迪和钱行等等都在各自领域给与社会和百姓难以忘却的影响力。《领导力沉思录》书中的十位专家本身就具备巨大的影响力,因为每个人都是领导力领域里面的大师。然而,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今天,由于市场众多的机会,不少政府官员和企业高管失去对专业钻研的热忱,这山望着那山高,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对专业技术缺乏精益求精的态度,一心想着走捷径,迅速提拔致富。

3)品格魅力。领导力就是品格魅力。影响力的基础来源于领导者本身的品格和素质。西点军校领导力的经验说明,追求真理、评判是非、自我约束、坚强果断是卓越领导者产生影响力的源泉,也是他们激励人心、使众人行的基础。 勇气 (courage)、尽职尽责、 决策能力 (ability to make decisions)、诚信 (integrity)、坚忍不拔的意志(hardiness)、 换位思维(empathy)、适应性(adaptability);、高恢复力(high resilience)等等是西点军人四年中坚持的理念和行为。卓越领导力可以说是领导者综合素质提炼的过程,也是人品不断完善的过程。强调领导者的品格魅力实际上强调的是:要做事,先做人。中国老祖宗孙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把领军人物的品格视为衡量领导的重要条件——智、信、仁、勇、严:智者不惑,无信不立,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严以律己。德蕾莎修女,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管理着上亿美元的善款资产,而她全部的家当就只有一部电话和三套衣服。德蕾莎修女的一生“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她从12岁起,直到87岁去世,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 有品格和素质的人,不论有权无权,领导还是非领导,他们的影响力是永恒的,是不可磨灭的。

相信刘澜的《领导沉思录》可以提升我们对领导力的认知,给我们缺失价值观的心灵上带来一线曙光,让我们能够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磨练并完善自己,增强对复杂事物的判断能力,保持自己的专业主义精神,持续自我反思和自我修炼,做一个有品质、有品格、有品行、有品德、有影响力的人。

(杨壮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大国际MBA国际院长)

导论:在大师指引下沉思领导力(1)

一、从读《沉思录》到沉思

2008年10月,在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我跟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还有“学习型组织”代言人彼得?圣吉,三个人在对话。这是一位来自中国的管理思考者与两位世界级大师的对话:在《华尔街日报》最新推出的管理大师排行榜上,加德纳排名第五,圣吉排名第十一。

领导者沉思,而不是读《沉思录》

加德纳激动地说起他读到的一则新闻:*总理在读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他说:“就算在这座楼里,大概都没有几个人听说过这本书。这就好像听说小布什总统在读孔子的《论语》。”我说,《沉思录》现在中国是畅销书,就是因为大家听说*天天都读这本书。

我又说: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在中国也卖得非常好,已经售出近百万册了。圣吉说:这本书翻过的人多,真正实践的人少,他很担心这种“表面知道”和“真正实践”之间的落差。

其实,《沉思录》也是一样。尽管表面热卖,真正实践的人有几个呢?*不仅是在读《沉思录》,更是通过读书在沉思。如果你要真正学习奥勒留,真正学习*,你要做的不是表面上读两页《沉思录》,而是要像日理万机的奥勒留和*一样,每天抽出时间进行“沉思”。

抽身而出进行沉思、反思,是领导力的一项重要修炼。加德纳把这称为“走上山顶”。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任教的领导力大师罗纳德?海菲兹把这称为“走上看台”。领导力大师沃伦?本尼斯则说:“反思是领导者从过去中学习的主要方式。”

领导者是发挥领导力的人,而不是担任领导职务的人

这里所说的领导者,是指发挥了领导力的人,而不是担任领导职务的人。他们可能是身居高位的权威,就像奥勒留和*,就像公司中的CEO和总经理,但是也可能是普通人。有领导职务的人有下属,但只有把下属变为追随者,才是发挥了领导力,才成为了领导者。即使没有下属的人,如果发挥了领导力,也就有了追随者,也就成为了领导者。正如“大师中的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说:“领导者的唯一定义是有追随者的人。”

领导力大师吉姆?库泽斯最喜欢讲的一个领导力案例,其主人公在一家冰淇淋公司担任助理的工作,几乎其他所有人都是她的上司。这就是普通人发挥领导力的例子。尽管在许多情况下,有职权在手更有利于发挥领导力,但是也海菲兹指出,有时候,权威反而是发挥领导力的负担。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