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领导力沉思录 > 第14部分(第1页)

第14部分(第1页)

步骤五:授权行动。科特是在一个广泛的意义上使用“授权”这个词,包括在四个方面扫清实现愿景的主要障碍:改变破坏愿景的组织结构;提供所需的培训;改变与愿景不符的管理制度;直面阻碍变革的经理人。

步骤六:创造短期成果。大的变革需要很长时间,要创造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的短期成果:大家都能看见;成果确定无疑;与变革密切相关。短期成果能够强化努力,提供小小的放松和庆祝机会,实际检验愿景是否正确,可以击破对变革的反对,争取到对变革更大更多的支持。很有意思的是,科特指出了缺乏对短期胜利的规划有几个原因,其中之一是缺乏足够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长期目标的实现需要领导力,而对不远的未来的规划则需要管理。”

步骤七:巩固成果并进一步推进变革。在创造短期成果之后,不要进行大规模的庆祝活动,给人已经大功告成的感觉。领导团队要趁热打铁,要利用取得的可信度来推进更多更大的变革计划。

步骤八:将新方法融入企业文化。科特反对这样的变革理论:变革最大的阻碍就是文化,因此变革的第一步就是改变企业文化。科特观察到:企业文化是无形的,很难改变,只有先改变行为,而且行为创造了效益之后,文化才可能改变。让证据清楚地显示新方法比旧方法更有效,才有可能让新方法沉淀于企业文化之中。

三、“目睹—感受—改变”

科特与丹?科恩合著的《变革之心》在2002年出版,相当于是《领导变革》一书的续集。《变革之心》的副标题“人们如何变革组织的真实故事”,已经预告了科特后来对讲故事的日益浓厚的兴趣。

这本书仍然在讲变革的八个步骤,只不过更进一步,它讲的是有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可以应用到每一个步骤之中。这本书的开篇第一句话是:“本书所要传达的信息非常简单:在改变人们行为的过程中,目睹所带来的感受上的变化的作用,要远远大于分析多导致的思维上的改变。”对,这种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目睹。

科特和丹恩一共讲了三十四个“目睹”带来变革的故事。我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五年以前,这五年当中我一直没有忘记其中的“手套”的故事,尽管这五年中的绝大多数时候,我肯定背不出领导变革的八个步骤都是什么。这是又一个例子,证明了科特后来重视讲故事的正确性。

第五章 领导就是变革(5)

“手套”的故事

“手套”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公司的采购流程出了问题。一个经理人希望让高级管理层认识到问题的严重程度,让一个暑期实习生对两项内容做一个小调查:第一,所有的工厂对手套的采购价格。第二,所采购的手套品种一共有多少。调查表明:采购的手套品种多达424种。每家工厂都有自己的供应商,采购价格各不相同,同样的手套,一家工厂的采购价是5美元,另一家工厂可能高达17美元。

这位实习生收集了所有424种手套的样本,并贴上一个小标签,写着这副手套的价格以及使用它的工厂。所有手套都被放到了会议室巨大而昂贵的桌子上,所有的部门总裁被邀请来参观。大家都哑口无言。后来,这些手套被送到所有的部门和工厂进行巡回展示。“手套”的故事在该公司被长期议论。

这也是科特非常喜欢的故事。他喜欢的原因,是这个故事中比CEO的层次要低得多的人,在变革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尽管我不反对这一点,但是我想提醒的是千万不要低估CEO在变革中的作用。比如,就在这个故事中,如果CEO是个*、专制、不容许任何挑战的管理者,如果CEO根本不想变革采购流程,恐怕没有人敢于办这个手套展览,即使有人大胆办了,也绝不会再有后来巡展的事情发生。

我对这个故事印象深刻的原因,是它形象地说明了“目睹”在变革中的作用——科特所想要传达的主要观点——具体说来,是在变革的第一步“增强紧迫感”中的作用。

目睹—感受—改变

在变革中,最大的挑战是改变人的行为方式。科特指出,要改变人的行为方式,最有效的模式不是“分析—思考—改变”,而是“目睹—感受—改变”的三部曲。

?目睹:通过一些戏剧性的、引人注意的情境,尽量使用直观的方法,让人们可以摸到、感到或看到,来帮助人们发现问题,找出解决方案。

?感受:看到问题之后,人们的情感受到冲击。他们开始从内心深处做出反应,阻碍变革的情感因素削弱,支持变革的因素加强。

?改变:人们的行为开始改变,那些改变之后的行为也得到进一步强化。

“分析—思考—改变”的模式并非不重要,但是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局限。首先,很多时候,问题比较明显,不需要太多的数据。其次,分析工具本身有其局限性,发挥作用需要严格的前提。最后,分析结果很难打动人们,它能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但是很少能有效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

其实,许多领导者本能地知道“目睹—感受—改变”是强有力的模式,这也是为什么为了让员工真正重视质量问题,张瑞敏当初选择的是当众砸冰箱,而不是当众发表关于质量问题的演讲,或者简单下发一份关于质量问题的文件。

科特说:“实际上,我们都知道‘目睹—感受—改变’这一模式,对它也有很多观察和体验。但我们对这一模式的认识还未到有意识的阶段,所以,很少谈论它,也很少在正式的场合传授它。”《变革之心》是科特想要正式地传授它的一次试验,不过还远远说不上成熟。

第六章 故事是变革的力量(1)

——与科特对话

一、换种方式讲变革

刘澜:你几年前退休的时候,我读过一篇对你的采访。那个时候你说你对讲故事非常感兴趣。

科特:对。

刘澜:显然随后你在这上面下了工夫,所以《冰山在融化》是讲故事。就在你说对讲故事感兴趣的同时,一本书在中国非常流行,书名是《谁动了我的奶酪》。那个作者为你这本书写了序言。

就在《谁动了我的奶酪》之后,市场上出现了很多讲故事的商业书,都是以一个动物或者一群动物为主角。与它们相比,你的书有什么不同?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