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俗黛 > 第9部分(第1页)

第9部分(第1页)

宝儿此时有些不耐烦,他扭着身子:“父亲,出去玩,出去玩!”

赵兼济忙拍着宝儿的后背。“宝儿,别闹。一会父亲领你出门玩耍。”

宝儿还闹个不停。赵兼济把宝儿递给了高夫人。宝儿大哭起来。高夫人有些不满,心说一个奴才而已,三言二语打发了就是了,至于和他聊这么长时间。她不满地抱着宝儿离开了。这时林福已开始述说黛玉话。

黛玉说:‘赵伯伯,从我家发生的夺产一事,沸沸扬扬,满城皆知。大人可从国家安宁,家族兴旺,死者安心,遗孤成长几个角度,从官府出面,邀齐一些官员,制定一项保护遗孤的地方法规。今后,凡父母去世,或父死母弱者,皆可照此办理。

即。父母所留财产的一半,由二江总督府委派官员,和遗孤本人一起,把钱存入银庄。直至男满十八,女满十六岁,才可由本人签字取出银两。其他人在此期间,即使有本人的签字,也不能从银庄取出这些银两。而另一半家财,可以由遗孤支配。’

赵兼济听着黛玉的计划,突然心里一动。此计策成行,自己的儿子将来也有保证了。(备注:关于建这方面制度的事,我查了一下,古代其实也有各种保护弱势群体的措施,如〈〈周礼〉〉就记载了六种“保息”之法:“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保护。又比如说宋代。建立了体系化的国家福利,覆盖面极广,救济的对象涵盖了孤寡老人、残疾人、乞丐、弃婴、孤儿、贫困人口等所有无法自立的群体,提供的福利覆盖了国民“生有所育、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死有所葬”等层面,可谓“从摇篮到坟墓”均有国家救济。《宋史》说“宋之为治,一本于仁厚。凡赈贫恤患之意,视前代尤为切至”因为中国古代就有这种思想和措施,所以孤儿父母早亡,或父丧母弱,而建立一个相应的地方制度,不算什么不可能的事情。我还查到;现代也个相似的案例;父母双亡;留下的财产引起舅舅和叔叔的争斗。最后也是由法院介入;采取互相牵制的方法保护遗孤。即叔叔家掌握存折;但却不能使用。孩子养在舅舅家;但舅舅每月要把孩子费用详细列成清单;去叔叔家去取。并签字确认。二人每月核实一遍存款数。到孩子长大后;再由舅舅叔叔根据帐目;算清剩余。因本案中赵兼济的孩子并无舅舅和叔叔叔;只好采取官府帮着处理的形势。下面小说会提到;赵兼济是借势而为。官府介入的并不突然。)

第十七章:敲定细节

第十七章:敲定细节

林福见赵兼济留神倾听,他说道:“大人,我家姑娘还说,她提供三个建议,保证这制度能有效的贯彻下去。”

“哪三项建议?”赵兼济越发聚精会神。因为他知道,就算官府介入,制定什么方法保护遗孤,但若孤儿弱小,还怕为有心人利用。甚至有可能被某些官员给侵占。林黛玉能有什么办法保证贯彻下去呢。

林福笑道:“我家姑娘说,这其实就是个互相牵制的法子。这法子便是官府介入,银庄签约。乡老监督。

比如,某人临终前,可以申请官府专门负责此事的官员介入,由银行和遗孤本人签约。当签约之时,邀齐本地乡老为证。遗孤所存银两为定期无息存款。若不到期银庄不得为任何人,包括本人也不得提取银两。若银庄违约,要双倍赔偿。此约定,官府留存一份,银庄一份,本人一份。当地乡老一份。若发现银庄提前为任何人支取了这部分银两。银庄赔偿的银两由举报人和官府平分。有利益跟着,则大家势必都留心这件事。而银庄为避免损失,也不会贸然为人支取这部份银两。同时,做这件事时,遗孤要支付一定份额的才续费,比如百分之一的手续费。这部分费用由官府和乡老平分。官府和乡老不白做这件事,大家才能有动力。而对银行来说,这部分银两几年不动,可为银庄带来巨大的收益。也是很合算的买卖。所以大家都巴不得天天有这件事才好呢。”

林福说到这,赵兼济眼神一亮。林黛玉想得好周全啊。如此几方牵制,都有利益。定能保障遗孤的利益不受大的损失了。(

他看了看林福,想了想问道:“你家姑娘为什么说要存一半的家产,而不是全部的家产呢。她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设计这个存一半家产的主意呢。”林福忙在旁笑道:“大人,我家姑娘说,这个主意既为自己,也为别人。首先,从她自己来说,贾林二家吵成一团,一个是父族,一个是母族,便分些好处,也是应该的。另外,她以后还要在舅家长大,既舅家受庇佑,便当为人分忧。舅家若无大难处,也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来。所以,她只想存一半的家产。

姑娘又说,若对以后的许多遗孤来说,将来只怕还要依靠别人生存,若不分些好处与别人,谁肯白白出力照顾这些遗孤。”

赵兼济听到这,暗道,如果这件事真是林黛想的,那这女孩也太攻于心计了。她可是才十二三岁啊。。

正想着,林福又说道:“赵大人,我家姑娘还说,我家老爷生前是二淮盐运使,二淮的盐税占尽天下赋税的四分之一,所以,这个位置朝野重视。而他死后家里出了这么大的案子,不久就会天下知闻,天下官员百姓的眼睛都盯着大人。若大人能帮我家姑娘渡过这一关,全天下的人都会颂扬大人的公正廉洁之名。若其不然,贾府得了好处,难免让林府怨恨,林府得了好处,难免让贾府生仇。说不定还会对方传出谣言,说赵大人受了哪方的好处。想大人清正一生,何必为那些不相干的人毁了自己的名声。倒不如公公正正,那二家倒也无话可说。”赵兼济听着林福的话,眉头微微一皱。好个林黛玉,每一步都算计到家了。但有一事,他还是不解,他问道“这样一来,林家的家产数目天下皆知。是否有些不妥呢。”

林福笑道:“这个我家姑娘早想过了,她说,现在朝廷律法,并无规定当官的人家不准经商和置地产。除了俸禄外,每年就算有二三十万两的进项,料也不算什么。林家四代列侯,经营百年,况人丁又少,有几百万的家产,可算是极其正常了。漫说林家,就算普通一个官员,经营几十年,若田产丰厚,又有买卖铺子,家中人口又小,有几百万两家产又算什么呢。”赵兼济听到这,心里一动。林黛玉这是在说自己的事吗?自己也算个清官,但家中也有几百万两的家产。可以前一直没想到置些买卖和田地。看来以后该多置业产业。就算是个幌子也好。他越想到这,越发觉得这林黛玉几乎方方面面都想得周全。甚至连他的担忧都想到了。这件事让他既喜且忧。喜的是若制定了这个方法,以后临死前,把宝儿的钱存起来。可保证宝儿长大后,能掌握这些家产,可忧的是,林黛玉这样的女孩能想出这样的主意吧?若是根本不是她的主意。她被人利用了。跑来这里说这番话。会不会有什么别的用意。想到这,便有些迟疑。可反过来一想,又觉得现在想不插手也不太可能。

这贾林二家的案子,还真如林黛玉所说,不久就会天下知闻,自己原先并不想插手这个案子,但现在看来,以林黛玉的聪明,势必不容自己置身事外。如要插手,如何处置,也关乎到自己的官声。这件事虽不太,但处置不好,易授人以口实啊。

自己原不怕贾林二家,虽说贾林二家一个是国公府,一个与东平王有点联系。但四王八公,名义上很大,可其实,早成了空壳子。他是皇上宠臣,自然知道,皇上对这些先王的老臣,那是慢慢的疏远,逐渐将这几家挤出了朝堂。这其中,除了镇国公府,理国公府因和当今皇上关系较近,还算兴旺。其它已都开始没落,不过仗着旧日的一声声威,勉强维持着一些体面。自己原不想管这闲事。但现在这事已不是闲事了。已关系到自己的官声,如何能不精心算计一番。

想到关系到自己的官声,赵兼济又看了一眼管家林福,再次感到不放心。他宦海几十年,对任何异常的事,都有一份超乎寻常的小心和谨慎,也因着这种谨慎,他得以几十年间,没有过太大的风浪。这林家遗产一案,若一个处置不好。会不会有政敌从中掀起风浪。他越想越多。甚至想到,林黛玉刚才的话中,那句为不相干的人,毁了自己名声一事,会不会有威胁的意思。

她只是自己一个人,还是背后有什么势力存在?

写这一段时;查了半天书;三天憋出二字来;憋得脸通红。但让行家看了;也难免漏洞百出。大家权当一个写小说的在那里闭门造车发臆症好了。这段写得烂;本不好意思再要各种收藏推荐。但现在太穷了。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大家帮忙。帮忙帮忙。我拱手。我鞠躬。我叩头。我在泥里打滚。我跳江;我离开地球了。哈哈。看在我这么可怜的份上;帮兄弟一把吧。

第十八章:赵兼济去林府(一)

第十八章:赵兼济去林府(一)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