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汉江雪 > 第4部分(第2页)

第4部分(第2页)

但是,令李奇微不快的是,在随后几天他对前线部队进行巡视当中,类似的反常现象不断出现。

在他乘坐吉普车去巡视的路上,遇到第一名站岗的美军士兵时,他让司机停了车,随即走下来与那个年轻的士兵谈话。那个士兵望着这位从吉普车上走下来的将军棗他的合身的佩带手榴弹的马甲和头上戴的威风凛凛的毛边帽子,以及在他的翻领上闪烁的三颗星徽,似乎都没能让这位士兵振奋起来。李奇微发觉,这个士兵小伙子的姿态、举止都很正常,无论怎么说都很正常,但是他的精神面貌却有些反常。那种敬礼时特有的麻利劲呢,那种机敏而泼辣的言谈举止呢?那种咧嘴而笑时的自信的表情呢?这一切都哪儿去了?而这些恰恰是他在二次大战时在欧洲战场早已熟悉了的美国士兵们所特的标志。现在,这些曾让巴顿。布莱德雷、艾森豪威尔为之骄做的美国士兵的标志,在朝鲜战场都统统不见了……上帝呀……

在对前线的巡视当中,李奇微沿途见了许多士兵。交谈当中,几乎所有的士兵都对自己、对指挥官表现出丧失了信心。他们不清楚自己到朝鲜来干什么,总是盼望着能早日乘船回国,甚至他们在发牢骚时也没有情绪高昂的胜利之师所惯用的那种激愤的腔调,而是用一种不满的、犹豫不定的语调。他们总是很冷淡,闷闷不乐地提供着情况;食品供应经常不足,有时不能按时送到而且常常是冷的;想往国内写家信而没有信纸;服装不适合朝鲜的寒冷气候;没有手套双手冻得拉不开枪栓……等等,等等。

而军官们也比士兵强不了多少。李奇微遇到的所有师长、军长,全部对他提出的向中共军队发起反攻的计划大摇其头,认为无论实施何种进攻都会归于失败。总之,无论从士兵还是从军官身上,他看到的都是一支丧失信心的、瞻前顾后的队伍。这样的队伍又怎么能实施他的雄心勃勃的进攻计划?气得李奇微在一次高级军事会议上,声嘶力竭地向他的下属大骂了一通:

“你们听着,美国步兵的老祖宗要是知道第八集团军现在这副样子,准会气得在坟墓里打滚儿!看看中共军队,他们总是在夜间行军,他们习惯过清苦生活,甚至吃的是生玉米粒儿和煮黄豆棗对你们来说,却简直是他妈的饲料!他们能用牛车、骡马和驴子来运送武药和补给品,甚至用人力肩扛背驮。可是我们呢?我们的军队离了公路就打不了仗,不重视夺占沿途高地,不去熟悉地形利用地形,不愿扔开使部队伤亡惨重的汽车而代之以步行,不敢深入山地、丛林到敌人的驻地去作战……,一句话,你们之所以变得对公路这样依赖就是怕吃苦,总想坐着汽车舒舒服服打仗。他妈的,到最后连人带汽车一块儿完蛋!我要你们记住,你们是步兵!你们应该进山搜寻敌人井将他们控制在阵地上,不要忘了美国陆军老祖宗留下的口号:找到他们!咬住他们!打击他们!消灭他们!……”

骂归骂,李奇微自己心里也明白,眼下看来真不是谈论进攻的时候。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中共军队要在新年前后发起进攻了。而对这次进攻,第八集团军还要撤退多远,他自己心里真是没有底。

第三章

…………………………………………………

在战争中,军事指挥部有如整个军事机器的大脑,它决定着整个战争的进程,是攻,是守,兵力的运用,火器的配备,无一不由它发出指令。就象一个人的大脑牵连着人体所有的神经末梢一样,军事指挥部这个大脑,直接影响到每一条坑道和散兵掩体。而且毫无疑问,随着部队的推进,军事诣挥部必须相应地向前移动位置。

现在,志愿军司令部已经前出到成川君子里,距前线部队的出击位置已经不远。

十二月末的寒风在冰冻的大同江上疾驰而过,横扫着君子里的矿山。山坡上草木桔黄,弹坑累累,一派苍茫。

指挥部设在一座很大的主矿洞里。密如蛛网的电话线扯进洞里,与严寒的野外相比,洞内温暖而潮湿。一处处瓦斯灯映照着洞子,洞壁的金矿在光线照射下发出全黄的光芒。

彭德怀微蹙浓眉,凝视着洞壁上悬挂的巨幅作战地图。地图上,作战参谋人员标出的各式红蓝箭头和其它标记,将三八线南北敌我态势分布一目了然地显示出来。据敌情通报,美

第八集团军司令官沃克死后,新任司令官马修·李奇微中将已于近日上任。他正在加紧整顿部队,沿三八线修筑防御工事。从最新敌军部署看,敌人第一线防御部队都是伪军。伪一师在汶山一带,以此由西向东,沿三八线敌兵力部署为:伪二师清平里以北,伪五师分布红碛里、梧月里、古吞里一线,伪八师于杨通里、麻田谷、沙田里地区,伪十师春川,伪三师论里、富坪里、日稳里,伪九师于洪川东南一带,伪首都师江陵及襄阳地区。以上伪军九个师布防三八线以南地区纵深五十到一百公里。另据情报:加拿大旅九千余人不久前由仁川登陆,一部开永登浦,一部驻仁川市内。英二十七旅驻水原,英二十九旅经水原南下,于二十六、七两日在水原线,设四个官兵流动招待所以收容部队。美二十四师在议政府地区,骑一师在汉城以东广壮里、金谷里一带,美二十五师驻金浦以东,土耳其旅驻通津、江华岛,美二师南移大田。东线美十军团已撤完,由海运至浦项、登山港白登陆。从地图上标示敌军行动部署的蓝色箭头中,彭德怀似乎亲眼看到敌军正在调兵遣将,修筑工事。他已看到一种前奏,一种敌军充分利用空间地域构成梯次防御的前景。从敌军日前将第一线防御部队全部部署伪军来看,似乎三八线突破受阻将不会很大,问题是我军究竟能突破敌几道防线,这在彭德怀心中尚无底。战争中敌我势态千变万化,一切要随机应变。

彭德怀又仔细审视我方兵力部署情况。目前,我方沿三八线由西向东兵力部署为:人民军一军团开城一线,五十军茅石洞至高浪浦里一线、三十九军位于新岱、土井,四十军峨嵋里到高滩,三十八军楼岱到板巨里,四十二军观音山到拜仙洞,六十六军龙沼洞至马坪里,人民军五军团在杨口,二军团在麟蹄。各部队均已到达预定出击位置。

按彭德怀原来的计划,第三次战役十二月中旬末开始攻击,十二月底可结束,之后部队在三八线以北休整,准备来年春季攻势。但毛泽东从政治上考虑,要求彭德怀必须越过三八线作战,不使美军借外交谈判的幌子获得喘息机会。由于美军退缩很快,原计划十二月中旬末的攻击已不可能,部队开始战役连接,挺进三八线。因此,第三次战役必将在三八线以南打。

谁都知道,任何一次军事进攻,如果没有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必将难以奏效。而摆在彭德怀面前的难题是:我方准备攻击,敌方亦在准备防御。因此我方准备时间的延长就意味着给了敌人更多的防御准备时间。看来,问题的关键在于,我方应力争抢时间,既作好攻击的充分准备,又要尽快打响,不给敌人以更多的准备时间。

其实,彭德怀内心里还是认为打这一仗将是比较勉强的。他当然知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乘二次战役大胜的威风,不给敌人的喘息之机,千里南进追击敌人当然是很好的办法。问题是我方条件不具备。在十二月的奇寒中,已经连续作战两个月的部队徒步追击坐着汽车逃跑的敌人,很难说自己不被拖垮,更不用说这种追击作战还须在夜间进行,以躲避白日敌方飞机的狂轰滥炸。彭德怀一直把希望窃托在第二番参战的主力军开上前线,那时候,第一番参战部队已经过充分的休整补充,而我方的空军、高炮等力量也得到更广泛的运用发挥,到那时,再与敌军开始决战。但是,毛泽东有毛泽东的考虑:美方不是放出要谈判停战的空气吗?不是授意十三国搞了个停火的提案吗?看来,美方需要的是停火,停火对它有利,它可以拖延时间,重整残部。如果我方也停止于三八线以北,进入冬季休整,那不恰恰是敌人所希望的?既然美国和它的一些盟国由于朝鲜战场的失败已经产生并加剧了矛盾,而且美国当局已经有了撤出朝鲜的考虑(当然,那个狂妄的麦克阿瑟除外,那是个战争贩子,唯恐天下太平),那为什么不再加一把劲,打过三八线,给敌人施加军事上的压力,以求得朝鲜问题的尽快解决?

问题的症结是:朝鲜战争能不能速胜?问题能不能尽快解决?彭德怀经过反复慎重考虑,于十二月十九日给毛泽东发去如下电报:

毛主席:

……两次大胜后,朝鲜党政军民情绪与中国志愿军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