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母亲的红色之恋 > 第14部分(第2页)

第14部分(第2页)

父亲的所在的第28军弓奴上弦,刀剑出鞘。这支与金门守敌有着不共戴天之仇的部队,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已经整戈达旦苦苦等待了9个年头。

金门是28军数万将士心中一块无法愈合的伤疤。这支自建军以来战无不胜、坚不可摧的部队,在这个弹丸之地却遭受到了被军人视为奇耻大辱的重创,成为父亲他们永远的伤痛。

父亲至死也不会忘记,1949年10月24日,夜暗星稀,风急浪高。我10兵团第28军及29军一部9千将士挟解放厦门之余威,拉开了金门之战的序幕。所有的登船将士都清楚,金门之战是解放台湾前的最后一役,必将惨烈无比,肯定有人长眠于此,但没有一个人想得到,此一去竟是所有壮士再无归期!

金门岛古称“仙洲”,相传两晋之前还和厦门相连,后因地壳变动才慢慢漂离海外。它距大陆最远点10公里,最近点仅有1800米。明洪武年间,江夏侯周德兴经略福建时在岛西置有守御千户所,并在所内东西北方向各筑一道金色城门,称之为“金门所城”,“仙洲”由此更名为“金门”,并延用至今。

金门又分大金门和小金门。大金门面积124平方公里,小金门面积为15平方公里,全岛总居民约4万人。

金门的地理位置十分独特,史料上讲:“台湾扼东南四省之要,二岛(金、厦)又扼台湾之要地”。“金厦两岛为泉漳屏障,金尤为厦咽喉,踞上流是控制台、澎,而与海坛、铜山、南澳各水师,互相犄角。”正因为金门战略上非常重要,所以蒋介石败逃台湾时,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守住这块弹丸之地。

父亲极少跟我提及28军走麦城的这段历史,后来在我一再缠磨之下,才勉强打开了痛苦记忆的闸门:

那天夜晚,9千渡海作战的勇士迎着密集的炮火,在金门古宁头强行登陆,三小时内,横扫三分之一个金门,蒋军几近崩溃。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正在向台湾撤退途中的国民党胡琏兵团接到老蒋的严令,立即返航增援金门,杀了一个回马枪,这一下使得金门守敌增至数万。而我军第一梯队抢滩登陆后,没有及时组织返航,船只搁浅沙滩,被敌军炮火全部炸毁,断了登岛部队的退路。父亲所在团作为二梯队早已整装待发,但是又无船可用,只能隔岸观火,望洋兴叹,眼睁睁看着战友在流血,在拼命,却又无能为力,多少钢铁汉子急得蹲在地上抱头痛哭。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九千官兵血战三日,全军覆没,无一生还!战后蒋经国亲临金门“慰劳将士”,这样记述道:“俯瞰全岛,触目凄凉,车至汤总都途中,尸横遍野,血肉模糊”。

悲壮的金门之战降下了帷幕。

金门失利,引起了全军乃至全国的震动。

自我军建军以来,国共双方交战不下万千次,虽不乏险仗、恶仗、吃亏仗、倒霉仗,但从来没有过团级以上建制单位被全吃的记录。金门一战,一下子被一个不剩全歼三个加强团,怎不令人瞠目结舌,悲痛万分。

10月29日,中央军委向全军发出通报:此次损失,为解放战争以来之最!

父亲后来不无惋惜地说:“战场上的形势有时候是瞬息万变。金门战斗从客观上讲,是在金门守敌进行换防,要调走的还没有走,要调来的却已经来的结骨眼上打响的。这样一来,我攻岛部队面临的敌人一下子增加数倍,形成了敌众我寡的态势。而我运送增援部队的船只又没有及时返航,被全部炸毁在登陆沙滩,导致后续部队无法增援,只能眼睁睁看着上岛部队全军覆没了。”

我后来想,如果我军攻击时间提早二天,或推迟二天,如果运送一梯队的船只及时返航,再送上增援部队,那么,这场战斗肯定将是另外一个结局。

但是,历史从来无法假设。28军的9千将士就这样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面对数倍敌人,英勇作战、宁死不屈,直至全军覆没了!

28军自此和金门守敌结下深怨。此后,全军将士朝思暮想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早日再战金门,为死去的战友报仇雪恨。

实际上运筹帷幄的毛泽东早已下定了解放金门和台湾的决心,并且还详细制定了台湾战役的具体事宜,计划以第三野战军为主,投入50万部队,粟裕为最高指挥官,分两次运送渡海攻台。我父亲所在的10兵团编入了第二梯队。为了确保台湾战役作战方案的实施,一九五0年六月,华东军区确定了新的训练大纲,决定从这一年7月到次年3月,各兵种分别进行训练。1951年4月和5月进行三军两栖作战合练,最终完成统一祖国大业。

当时的台湾已经是苟延残喘的时日到了屈指可数的时候。1950年5月,蒋介石宣布“台湾进入战时状态”,整个台岛被一种强烈的恐怖气氛笼罩着,几十万残兵败将军心涣散,士气消沉,似乎世界末日就要来临。

我后来看到台湾《传记文学》杂志里面的一篇文章这样描绘当时的台岛景象:

民国39年,是国民党政府失去整个大陆而固守台湾岛,风雨飘摇危疑震撼的时刻。中共政权建立未久而正酝酿渡海攻打台湾。岛内情形更为紊乱,军队是败兵之众,政府是流亡组合,共产思想像挡不住的洪流,大学生在校园内“扭秧歌”,事业单位在“护产待变”,撤退来台的人员打算再度开溜,中共地下党员无所不在,准备起义接收。

然而,正当中共忙于调兵遣将,积极准备攻打台湾之际,国际局势骤然发生变化,朝鲜战争突然爆发,美国第七舰队开赴台湾海峡,使得已濒临死亡境地的蒋介石最终能够在台湾偏安一隅。

更加令人气愤的是,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我军出兵援朝,无暇南顾,延缓了解放金门的时间表,而盘踞台湾、金门的蒋军却借机嚣张起来,利用其空中优势,不断对我福建沿海邻空进行袭击、轰炸。

解放战争期间,蒋介石赔掉了他几乎全部的陆军和近半的海军,惟独空军没有伤筋动骨。当他带着仅存的这300多架飞机撤到台湾后才发现,在广袤大陆作用甚微的空军,在弹丸海岛上却威力无边。可以想象,大海滔滔一览无余,无任何空中掩护的###如果胆敢驾驶渔船、机帆船成群结队强渡海峡,只能成为他们钢铁大鸟争相追逐的美味佳肴。

于是蒋介石欺我空军弱小,从退守台湾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把大陆沿海当成“实弹地靶演练”的最佳场所。先是对地面军事目标的进行袭击,后来逐步扩展至对海上作业的渔船,公路上奔跑的民用汽车和成片结片的民房民舍的轰炸扫射,国民党飞机似乎染上了近似疯狂的“嗜血癖”。1955年到1958年,国民党空军飞机进入大陆多达一万五千多次。最为严重的一次是1955年1月19日下午,8架敌机突然飞到厦门海域,向“颖海号”拖轮狂轰滥炸,当场炸死炸伤船工及妇女儿童近百人,附近海面一时呈殷红色。次日下午,12架蒋机又飞至福州台江上空进行轰炸,当场炸死炸伤无辜百姓300多人,整个台江区一片火海,满目灰烬,惨不忍睹。致使除夕之夜,整个福州形同鬼域,毫无喜庆气氛。

父亲说:“今天的人们往往对昨天的行为很难理解。五十岁以上的人们或许还记得,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实际上随时可以闻到火药味,生活在福建前线的军人体会尤为真切。”

1956年艾森豪威尔同蒋介石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使美国在台湾和台湾海峡的军事存在“合法化”。然而,不论这个“条约”怎么强调“防御”性质,都无法掩饰其监控、扼制、禁锢、窒息新中国的战略企图。这种对新中国咄咄逼人的公开挑衅,不可避免地在中国人民中间引起强烈的愤怒。面对美国的超强压力,毛泽东1957年挺直腰杆,昂起头颅,充满自信地站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会议大厅里,向几百名中外记者表明了他的严正立场:“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毛泽东以东方哲人似的语言在向美帝国主义表达了他锱铢必较,寸土不让,势不两立,毫无协调的决心。

中美关系骤然恶化,整个世界都感觉到了两个重量级大国尖锐对抗给我们这个小小寰球带来的难以承负的危险声响,所有人都胆颤心惊地注视?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