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开国大土改 > 第18部分(第1页)

第18部分(第1页)

顾抗日干部、军人、烈士的地主家属;允许他们多留一些土地,保留一部分封建剥削。

第四章  开国前中共的土改历程(20)

把聚宝盆收回来就彻底翻身了

《五四指示》精神传达以后,解放区的广大农村沸腾了,农民们说:“这回把聚宝盆收回来就彻底翻身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群众性的土地改革运动在解放区迅速上演。各级党委抽调了大批工作队奔赴农村,指导发动群众。

在豫北解放区,许多村庄的干部、积极分子从县里领会精神回来后,连夜开起群众大会。“挖掉老穷根,端回聚宝盆”的口号响遍整个解放区,60万农民迅速按照《五四指示》的精神投入运动。

在东北新解放区,群众在反奸清算、没收分配开拓地、满拓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广泛没收分配大汉奸、特务头子、土匪头子的土地,并经过减租增资斗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当时部分从关内老解放区来到东北的干部,由于对长期战争与艰苦工作缺乏精神准备,存在怕下乡、怕土匪、怕艰苦和想和平、想城市、想家庭的思想,迷恋于城市生活,缺乏群众观点,享乐腐化情绪有所滋长。*中央东北局于1946年7月7日发出关于动员干部下乡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的指示,强调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号召他们“跑出城市,丢掉汽车,脱下皮鞋,换上农民衣服,不分文武,不分男女,不分资格,一切可能下乡的干部统统到农村中去,确定以能否深入农民群众为考查共产党员品格的尺度”。1946年7、8两个月,东北解放区有1.2万名干部下乡,贯彻《五四指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此时东北城乡之间土匪猖獗,大部分土匪头子是接受了国民党委任状的“座山雕”之类的人物。他们与地主恶霸勾结,十分凶残。各地工作队集中力量,创造典型,大量培养新干部,组织农民翻身队,建立“杨子荣”式的武工队,打土匪、消灭敌特,以稳定政治局势。接着在反奸清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张旗鼓地分配开拓地、满拓地,没收分配恶霸和地主的土地。

东北局在宾县试点时的作法是:伪警察、伪官吏、协和会长、勤奉队长……有地三五十垧以上者没收分配;罪恶特别深重为人民极度仇恨,已畏罪潜逃者,有地二三十垧亦没收分配,假分家的汉奸土地没收分配,对有地十垧八垧的汉奸的土地暂不分配。

对于勾结土匪、坐地分赃的地主的土地,作为土匪窝主和抢掠赃物,彻底清算分配。

对于霸占土地、贪污公物、不交纳政府税收,不执行减租增资法令的地主,发动群众算账,直至分配其土地。

截至1946年10月底,东北500万无地或少地农民已获得2600万亩土地。

淮安县鹅钱乡经验:中间不动两头平

在大部分解放区,对于汉奸和恶霸地主以外的一般地主的土地,继续通过清算方式收归农民所有的。即利用清算租息、清算额外剥削、清算无偿劳役、清算转嫁负担、清算霸占吞蚀和*污辱等种种方式,使地主的土地在偿还积债、交纳罚款、退还霸占、赔偿损失等名义下,转移、折算或出卖到农民手里。

据冀中区21个县市2889个村庄的统计,经过清算斗争,农民共获得827953亩土地,其中因地主进行租佃剥削而直接分配给农民的土地占9.43%,因地主霸占土地、隐瞒黑地、转嫁负担、充当汉奸等种种巧取豪夺而收归农民的土地占76.78%,因原属公地、庙地、学田、族田等分配给农民的占13.79%。

第四章  开国前中共的土改历程(21)

在山东解放区的莒县招贤镇有6个大地主,历来残酷盘剥群众。日军占领期间,其中两家与日本人勾结,共押下黑地银子56两,由全镇贫农、中农、富农给他们包纳了多年。各个大地主都有各种极残酷的额外剥削和高利贷剥削,以及打人、骂人甚至打死人等罪恶。在清算时,全镇539户中304户(包括11户富农)参加了斗争,经过算账,群众损失总折价5000万元。在群众大会上,地主低头表示愿意赔偿,但是其全部财产,仅抵群众损失的20%。为了照顾其生活,群众作了让步,最后清算出土地1577.7亩,房宅50处,场地8亩,菜园30亩,浮财折价43万元。

在华中解放区,华中分局于1946年5月中旬派出工作组,以分局*部副部长李坚真为组长,在淮安县鹅钱乡进行土改工作试验。在邓子恢的指导下,创造了“中间不动两头平”的新鲜经验,及时纠正了土改中“左”的和右的偏向。所谓“中间不动两头平”,即坚决不动中农的土地,只将地主所有土地、富农出租、佃进的土地拿来与雇、贫农均分。邓子恢亲自总结了鹅钱乡土地改革的成功经验,并在华中解放区加以普遍推广,还把这个经验上报中央,得到了党中央和毛泽东的表扬和肯定。后来在1947年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上,在淮安鹅钱乡最先实行的“中间不动两头平”的土地政策被中央肯定为“最坚决的土改路线”。

陕甘宁区:征购地主土地

陕甘宁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立起来的老根据地,其中有一半左右的地区经历过土地革命和1940年、1946年两次“归地”斗争,地主、旧富农已基本被消灭;另一半地区经过抗日战争以来多次减租减息,地主、旧富农亦被削弱,其中一部分是多年在边区政府领导下的开明士绅,全区在抗日战争中未曾被日寇占领,不存在反奸问题;它又是*中央所在地,对全国有较大影响。由于以上特点,陕甘宁区决定土改采用孙中山早年提出来的征购的办法,以缓和、稳妥的方式,实行耕者有其田。1946年9月底,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提议试行土地公债,获得委员、议员的赞同,政府于12月公布了《征购地主土地条例草案》。继之绥德、陇东、三边、关中、延属几个分区派出了大批机关干部组成的工作组,到未分配过土地的村庄开展征购工作。

征购开始以后,出现了两个问题:有的村庄承购土地时以原耕为基础,除原来的佃户外,多数农民土地问题得不到解决,部分村庄冷冷清清,例行公事,不发动群众,农民把征购中得到的土地看做政府的恩赐,仍看不到自己的力量,地主被征购后威风不倒,农民对征购的土地有无保证缺乏信心。针对这些问题,*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总结推广了绥德县贺家石村和庆阳县王家塬乡的经验。它们的作法是:在征购前发动农民对地主进行面对面的诉苦清算斗争,使农民认识土改的正义性并看到自己的力量,打垮地主的气焰,之后将征购地主土地的各项重要问题发动群众讨论,如地主的土地买多少、留多少,地价订多少等等,然后才实行征购,由农民分配、丈地、拨地;地主写约,转移地权,使所有无地、少地的农民都获得土地。这些作法,使征购不仅仅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成为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在此基础上西北局指示:“征购只能在群众斗争深入的基础上去实行。形式上是公债征购,内容则是退租算账,算账算来的是大部分,征购卖出的只是残余;看来是由上而下的法律办法,实则却是由下而上的群众斗争”。这样,征购从形式到内容,都同孙中山当初的设想有了较大发展。征购同群众性的清算斗争相结合,以公债购买的仅占地主土地的极小部分,公债征购的意义主要是发动群众。其结果不仅仅是土地所有权的转移,而是农村中经济、政治、思想各个领域的深刻革命。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四章  开国前中共的土改历程(22)

到1947年1月,陕甘宁区仅试行征购的5个乡农民已承购到2.6万亩土地,边区的各个分区都开展了征购工作。但是,1947年3月,国民党发动了对陕北、山东两个解放区的重点进攻,陕甘宁区军民全力以赴于自卫战争之中,土地改革被迫暂停。当年年底,战争转入反攻以后,这里和其它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因为不需要再考虑什么影响,便都停止了征购,都采取了没收平分的作法。

开明绅士和中小地主的主动献田

土地改革运动初期,还有一部分开明绅士和中小地主主动献田,将一部分或大部分土地交给*政府分配给农民。这里面有些人在抗战中参加革命,已经是党和抗日*政府的干部。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