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从村里走出去的人们 > 第7章 桃树下挖出袁大头(第1页)

第7章 桃树下挖出袁大头(第1页)

乔玉儿出生在北河市临曲县的许家庄,是一个远离县城的偏远乡村,几乎是北方每一个行政村落的翻版。

村民们大多就靠种地为生,围绕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富裕一点的乔村长,还有村会计,还有几个小队长家里,陆陆续续的盖起了五间瓦房,窗上安装着透明的玻璃。

其他的村民,还住着土坯垒起的房子,陈旧的木格窗上有的绷着白色的塑料布,有的糊着斑驳的窗纸。

乔玉儿的姥爷叫聂六成,是个身材颀长的中年汉子,白净面皮,长的一表人才。

他的祖上有百十亩田地,有五个长工、三个短工,说不上大富大贵,也能过上“脚踏方口布鞋、身穿绫罗绸缎、出有三驾马车、食有鸡鸭鱼肉”的小康生活。

偏巧祖上德行荫盖不周全,到了聂六成父亲那一辈,开始了抽大烟推牌九。

到了1948年3月,他老人家中风毙命在县城赌馆门前的时候,聂六成从爹手里,只得到了家里仅剩的十多亩薄田。

从1950年6月起,大范围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农村阶级成份划分,村里已经多次召开群众大会。

按照私有土地的面积计算,就是这十多亩薄田,四十多岁的聂六成家里也应该被划为地主成分。

如果真的这样,闺女聂书彬、儿子聂书礼可就在村里抬不起头了,学习成绩多好,也不会被推荐上大学。

多年以来,聂六成父子就不是抠抠搜搜的人。村里谁家里揭不开锅了,或是家里有了病人急需用钱,不管是羞答答的还是急火火的拍打门环,父子俩都是适当的给予救济。

不管是三升小米二斤谷子或是两块银元的,聂六成没少往外掏,啥时候有了就啥时候还,你手头儿不宽裕,聂家父子绝对不会上门讨债。

有时候路上远远地看见对方,聂家人能绕路就绕路,免得欠债的人尴尬。

夜里,聂家老太太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颤巍巍的拄着拐棍,挪动着那双被裹成五寸的金莲,轻轻拍打西屋的木门。

这是一个五间大瓦房的院落,石头码的地盘,白石灰和黄泥脱成的土坯。

老太太为尊住在东两间屋,聂六成两口子睡在西两间屋。

女儿聂书彬十八岁,住在东厢房;儿子聂书礼十五岁,住在西厢房。中屋一间做厨房兼南北通道,通向前院和后小院。

划分阶级成分,事关今后在村里的地位,这一上一下简直要了人的命啊。

这事儿搅的聂六成也是翻来覆去的睡不着,左思右想没有好办法。

听到轻轻的拍门声,聂六成披连忙穿上棉裤棉袄,看了看熟睡的老婆张金环,悄悄下了土炕,给娘开了门。

“去东屋”,娘扯了扯他的棉袄袖子,低声说道。

聂六成把娘扶上东屋的土炕,自己也盘腿上炕,盖上压脚的被子,愁眉苦脸的轻声问道,“娘,您也睡不着吧?”

“六子,都到了这时候,娘咋能睡得着呢。你有啥办法吗?”

“娘啊,我跟许主任该说的都说了,他还是没有吐口儿。从他的嘴里,听不到一点儿活泛的余地,看来咱家这地主成份是板上钉钉了”,聂六成沮丧的小声说。

“天无绝人之路。六子,你爹活着的那当儿,我看他又赌又抽的,担心他把家底败光,就留了个心眼儿。他常年出门浪荡,每年夏秋两季卖粮食,我都给你爹低报一成。

家里翻盖宅子,还有乡里乡亲来借钱,我都会给他高报三成,这样私底下留出了自己的棺材本儿。”

娘慢慢抽着长长的旱烟袋悠悠的说着,黄铜烟袋锅儿里的火星一闪一闪。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