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北宋·帝国书生意气 > 第3部分(第1页)

第3部分(第1页)

赵匡胤攻下南唐滁州时,赵普受朝廷派遣,担任滁州的军事判官。碰巧,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卧病在床,赵普朝夕看护,尽心照顾。由于这一机缘,赵匡胤和赵普一见如故,关系十分亲密。

有一次,赵匡胤捕获了一百多个盗贼,准备将他们全部处死。赵普怀疑其中必有无辜者,建议赵匡胤重新审问,最后很多人无罪释放。此事加深了赵匡胤对赵普的信任和尊重,因此赵匡胤担任定国军和归德军节度使时,请赵普作为书记官,从此赵普一直在赵匡胤的幕府工作,并成为赵匡胤篡夺后周政权的幕后策划者。

除了赵普之外,赵匡胤的智囊班底,还包括吕余庆、刘熙古、沈义伦、李处耘、王仁赡、楚昭辅等人。

赵匡胤政治集团中,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他的弟弟赵匡义。

赵匡胤与赵匡义尽管是同胞兄弟,但两人的性格从小就各不相同。据说弟弟口齿伶俐,喜欢读书,孩子们对他总是另眼相待。而哥哥非常淘气,读书不用功,从私塾回来时,常常带领一批伙伴,自己装扮成大王。兄弟两人性格上的不同,在当上皇帝以后也没有改变。一般认为,当赵匡胤成为后周重要的禁军将领时,灵活机智的赵匡义则与赵普一起成为赵匡胤智囊团中的重要人物。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赵匡胤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他现在在禁军系统中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是任何人也不敢小视的实力派人物。一遇风吹草动,赵匡胤的言行便显得举足轻重,而他的政治取向足以左右一个王朝的生死存亡。

。 想看书来

5.点检为天子

在赵匡胤通往权力巅峰的道路上,李重进与张永德是两个最主要的威胁。

李重进是郭威的外甥,张永德则是郭威的女婿,他们都手握重权,地位都比赵匡胤高。如果他们能和衷共济,联手合作,完全可以阻止任何变乱发生。遗憾的是,两人为了争权夺利,勾心斗角,不断发生纠纷。

张永德本来一直是赵匡胤的上级,可以说对赵匡胤不薄,两人甚至还可以说是朋友。赵匡胤虽名位渐高,但因做官廉洁,平时仗义疏财,因此积蓄不多,甚至家庭用度也常捉襟见肘。张永德不仅在政治上给予提携关照,还不时在经济上予以资助接济。贺氏夫人死后,赵匡胤续娶将军王饶的女儿做继室,张永德又赠送赵匡胤几千缗的金帛,使他风风光光地办了个婚礼。

不过在宋朝建立前一年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轻而易举地让张永德离开了权力的核心。959年,周世宗北征,“无意中”得到一块木牌,上面有“点检作天子”几个字。这时任殿前都点检的正是张永德。周世宗看到木牌,立即对张永德起了疑心:张永德身为驸马,手握重兵,却整日与李重进争权夺利,不断内讧,自己一旦归天,张永德恐难控制,其野心不能不防。

北伐战争本来非常顺利,仅四十二天就攻占了莫、瀛二州,然后向幽州进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周世宗突然身染重病,被迫停止进攻,返回都城。半个月后,世宗去世,时年39岁。

为了确保后周江山,世宗在去世之前,以明升暗降的方式,封张永德为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时免去了其都点检的职务,解除了张永德的兵权。周世宗去世后,张永德又被任命为忠武军节度使,离开了都城,等于被逐出了权力中心。

而继任殿前都点检的,正是赵匡胤。

赵匡胤用一块木牌除掉了张永德,然后又走女人路线拔掉李重进。

原来周世宗去世后,年仅7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实权掌握在其母符氏手中。恰好符太后与赵匡胤的弟媳是亲姐妹,于是赵匡义的妻子来到宫中,极力游说。年仅20出头的符太后毫无政治经验,一纸命令,便将李重进贬到离京城遥远的扬州当节度使,李重进虽然保留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的职务,但有名无实,对于朝廷政局已经鞭长莫及。

这样一来,禁军中前四位实权派人物便成了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副都点检慕容延钊、都指挥使石守信、都虞候王审琦。这些人不是赵匡胤的把兄弟,就是赵匡胤的老朋友。

而禁卫军中的前五号人物分别是: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进,副都指挥使韩通,都虞候韩令坤,马军都指挥使高怀德,步军都指挥使张令铎。其中李重进已被打发到扬州,高怀德、张令铎、韩令坤都是赵匡胤的“自己人”。唯有韩通一人,对后周忠心耿耿,不属于赵匡胤的势力范围。不过韩通勇有余而谋不足,性情骄横,恃气凌人,与同僚的关系很糟糕,有“韩瞠眼”之称。

军队基本上在赵匡胤的掌控之中,朝堂也不难对付,继位的后周恭帝柴宗训年幼无知,符太后于*堪称幼稚,而辅政大臣魏仁浦、范质、王溥这三人基本上都是老好人,惯看五代的王朝更替,不能指望他们能在后周政权危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安邦定国。

电子书 分享网站

6.陈桥兵变

宋朝建立的过程基本照抄了后周模式。

后汉高祖刘知远去世后,朝政由杨邠、郭威、史弘肇等顾命大臣掌握。这引起了新皇帝后汉隐帝的强烈不满,他决心除掉这些权贵,直接掌握朝政大权,于是接连杀害了杨邠、史弘肇等顾命大臣,驻守在魏州、重兵在握的武将郭威显然是下一个被杀害的目标。

郭威走投无路,被迫领兵攻入都城汴京。隐帝被乱兵杀死,郭威请李太后临朝听政,并议立刘知远的侄子刘赟为皇帝。

恰好在这时传来契丹入侵的急告,郭威奉太后之命,领兵北上抗御契丹。到了澶州,突然有几千名将士发生骚乱,闯入了郭威的营帐,逼着他当皇帝。有人还撕裂了一面黄旗,披在郭威身上,代替天子穿的黄袍。将领士兵们簇拥着郭威,口呼万岁,声震天地。于是郭威率领部队,掉头返回了都城,正式即帝位,建立了后周政权。这是951年发生的事情。

这一拥立皇帝的闹剧是不是由郭威一手策划,难以确定。不过赵匡胤与他的谋士们大多亲身经历了这一事变,这种在出征途中被将士们逼迫当皇帝的戏码,赵匡胤太熟稔了。

960年的春节,朝廷突然接到镇、定两州报告,说辽和北汉联合南下,入侵边境。宰相范质、王溥未加核实,急忙商议,决定派赵匡胤率殿前司军北上抵御。

与此同时,赵匡胤集团又四处散布“将以出军之日,策点检为天子”的传言。和上次为了除掉政治上的对手张永德的流言不同,这次是为了自己夺取政权制造舆论。一时间,将要改朝换代的消息四处蔓延,传遍京城每一个角落,只是瞒住了高墙深院中的符太后和小皇帝。

京城百姓不辨真假,十年之前郭威兵变后进入开封纵兵大掠的情景浮现眼前,本该喜气洋洋的新春佳节,却是满城风雨,人心浮动,从小市民到士大夫,搬家的,逃难的,乱作一团。

当时京城中三尺孩童也知大变将至,但最有可能制止事变发生的韩通,却根本不相信赵匡胤会犯上作乱。赵匡胤率军出发前,曾到韩通府上辞行,当时韩通之子韩徽曾献计乘机干掉赵匡胤,但被韩通阻止。

当赵匡胤的大军慢吞吞地行至开封东北四十里地的陈桥驿时,已是黄昏时分,于是安营扎寨,歇息下来。晚上,整座军营乱成一团,士兵们并不睡觉,狂呼乱叫,议论纷纷,声称“当今皇上年幼无知,我辈即使出死力为国杀贼,又有谁知道我们的功劳,不如先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再北征不迟”。

据说这时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最重要的谋士赵普都在军中,他们极力劝阻士兵们的骚动。将士们哪里肯听,坚决要求返回京城,策立赵匡胤,然后再北上杀敌,否则他们就*不干了。

赵普见兵变时机已经成熟,当即部署了兵变的细节,并要求军士们安定情绪,按计而行,返回京城后不得剽劫。

于是将士们安静下来,环侍在赵匡胤大帐周围,等待次日凌晨发动兵变。而这时赵匡胤早已喝成烂醉,呼呼而睡,对帐外发生的一切似乎毫无察觉。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