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小说

波波小说>反贪局在行动 > 第6部分(第1页)

第6部分(第1页)

李老师一接受任务,立即行动。找书本,翻资料,连辅导场所都做了周密安排。按理应安排在学校辅导,考虑到他的形象和名声,在学校不仅他自己无法安静学习,对孩子们的心灵也许是个永久性的创伤。就将场所安排在自己家里,事先将老婆孩子打发出去,就可他一个人跟着骨碌吧。

逛荡散慢惯了,让他坐下来听课,真是拿鸭子上架,坐不到十分钟,不是打盹,就是用袖头揩嘴巴。还长吁短叹地直喘粗气。李老师就隔一会儿给他倒一杯白酒,不住地用酒溜着,别说,效果还行。坐也老实了,还听得很精神呢,就是隔一会儿看看酒杯,伸伸舌头。下一次还早早地来李老师家候着,不为别的,还为那几杯白酒呢。授课效果却不很理想,不管识字还是组词,总和酒联系起来。如李老师说“红”,他就说是“红高梁酒”的“红”;李老师说“锅”,他就说是“二锅头酒”的锅;李老师说“白”,他就说是“白泉米酒”的白;李老师说“玉”,他就说是“玉米酒”的玉……

天也热,李老师又着急,不一会儿汗就从脸上下来了,嗓子也有些嘶哑,又不能发火。他忍着气和笑,先夸奖逛荡反应敏锐,接受事物很快,一定能完成扫盲任务的。逛荡就很高兴,一呲牙,鼻涕也出来了。李老师赶紧拿出手绢帮他收拾,结果晚了,他用手一甩,挂在墙上,剩下的用袖子一拐,就打扫干净了。李老师脸上一阵红胀,心想,这要是学生,非给他两下不可。可这也是个教学内容呀,他几乎手把手地教他怎样措鼻涕,教了两次,还真有些上路,待最后一次,鼻涕真的又出来了。李老师的指导稍微慢了一步,又将鼻涕像头一次那样给处理掉了。李老师气得直咬牙,恨不能上去给他一拳头才好。

等逛荡重新坐好,李老师赶紧书归正传,识字,组词,但郑重强调:“再组词,不能带酒字。”逛荡接过李老师又递过来的一杯白酒,也郑重地表示:“那个,放心吧!”李老师为了检验一下“郑重”的效果,就说了个“林”字,强调组词时一定不能带“酒”。逛荡就站起来,坐下去,坐下去,又站起来,有一下坐偏了,一屁股坐在地上,李老师也不敢笑,忙将他扶起来坐好。逛荡可能受了坐腚墩的启示,一拍脑门,“有了,‘吉林原浆’”!李老师扑际一下笑出声来,自己的鼻涕也下来了。

但据说县委宣传部下来检查扫盲工作的头一天晚上,逛荡的扫盲补习已有相当起色,连起坐、答题的礼节问题都训练得井井有条,现场打炮十拿九稳。

县委宣传部的扫盲检查工作,是一天晚上在于村的小学教室进行的。宣传部的领导还没有到场,一间很大的教室就几乎坐无虚席,窗前窗后还围了很多看热闹的大人小孩。于书记也不去驱赶,他希望有这样一种气氛,这样一种盛大场面,看你宣传部在电台上播不播放?

李老师在教室外边急得前后乱转,看看会议马上要开始了,就小心地走到于书记跟前:“头吃饭还找到他(逛荡)说的好好的,吃完饭就没影了……。

于书记皱皱眉:“没有拉倒,全指死了,到场还说不定又出笑话呢。”

李老师就心里轻松了一下,又显出很失望的样子,费了那么多心血,到头来一场空,他还指望他放颗卫星呢。

扫盲会议准时开始。扫盲对象都在下边规规矩矩地坐着。先是于书记介绍参加检查工作的宣传部领导,然后由宣传部的同志介绍检查的程序和内容,扫盲检查工作就开始了。

突然,门外看热闹的人群骚动起来了,还有拥挤和打闹声。于书记急忙赶过去,见逛荡一边朝门里挤,一边嚷:“让让个地方,有我的事儿,那个让个地方……”于书记见逛荡喝得醉熏熏的样子,就想制止他进入教室。宣传部的一名同志闻讯也赶到门口,“既然是参加扫盲的同志,就进来吧,大家让一让。”

逛荡晃晃荡荡地走进来。

于书记心里格登一下,整不好还得让他砸锅,王书记也真是的,扫什么死角,这是个能扶起来的玩艺么?

李老师却喜出望外,忙在身边挤个地方,让逛荡坐下。

程序按部就班地在一项项的进行。什么集体朗读,老师在黑板上写字,让大家齐念;效果都很理想。下一项是面对课本找人单读。农村人在生人面前都有个怯场的毛病,大帮轰还将就,一单来会的也不吱声,事先安排好的人选也低头不语,会场一时间便显得冷清。于书记很着急,暗示李老师冒充群众发言。李老师误以为让逛荡发言,就用胳膊肘捅咕逛荡。逛荡很少参加这种大型会议,神经显得异常敏感,酒精的兴奋期也没有过劲,接到李老师的暗示信号,立即站起来,两裆夹紧,五指并拢,尽力以立正姿式站好,还标准地向提问的老师敬了一个大礼,鼻涕却由于紧张又流了出来,还是按照传统的老办法处理,哧地一摆,用袖子一揩,周围的人刚刚一笑,他却很认真地翻开李老师给准备好的识字课本。老师指定的页数他找不到,自己随便在课本上翻了翻,总体上认出三个半字,一个是“红”,一个是“高”,另一个是“粱”,“酒”字叫不准了,但再三声明:“是不是‘酒’可叫不准,那个书上的‘酒’和瓶子上的‘酒’我看着那个咋不一样呢?”随后顺着桌子缓缓地坐下去,很快伏在桌子上打起鼾来。

教室里的紧张、严肃气氛一下子松懈下来,人们都望着逛荡又说又笑,后边的墙角还响起了口哨声。

检查的结果就不用细说了,反正李老师那年因为辅导逛荡最终没有解决入党问题。

对于村而言,这一年真是多灾多难。刚刚送走“陪酒”和“扫盲”两场闹剧,又迎来一场山火。

于村是个好地方,这是人们都知道的。周围群山环抱,村子居山中盆地,水草丰茂,层岚叠翠,还有几处小有名气的风景地域,每年从“五·一”开始,县、乡两级游客不时光顾,给于村增加了知名度,给村民也增加了收入。尤其北山,有一处面积不大的梨树,每年“五·一”前后,梨花盛开,一片洁白,三三两两的蜜蜂在花丛中时飞时落,身上沾满了花粉,还离老远,就闻得阵阵的梨花馨香,游人都愿赶在这个时候到北山来游玩、拍照,管这叫“梨花春早”。

今年秋天偏偏这里出了毛病。

晚秋时节,遍野金黄,稻谷飘香,大一大早村民们就走进自家的责任田里抢收庄稼,中午一个个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回家吃饭。就在人们刚刚吃过午饭,要走未走的光景,有人看见北山那“梨花春早”的地方冒起了白烟。起初还以为谁在烧干棵或烧荒(在山区,这也是绝对禁止的),很快就起了火光,越烧越亮,人们这才惊慌地喊着:“北山起火了!”

于书记赶紧从家里奔出,立即组织村民救火。真是火光就是命令,村民们从各家各户忙慌慌地奔出来,拿着铁锹、扫帚。二齿钩子等等,纷纷向北山跑去。

逛荡不知在哪里喝了不少白酒,走路晕乎乎的,还是不敢怠慢,就深一脚,浅一脚地随着人群向北山奔跑。脚下总是不听使唤,瞅着是平平的路面,踩下去就是一个土坑,就要摔一个跟头,起来再跑,情况依旧,他身边的人就很不耐烦,“赶上绊脚尸了,快回家得了!”于书记见了,就喝道:“回去看村子,不准睡觉,这回再弄出事来。先揪下你脑袋再说!”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www.baquge.cc

abxsw.net dingdianshu.com bxwx9.net

kenshu.tw pashuba.com quanshu.la

tlxsw.cc qudushu.net zaidudu.org

duyidu.org baquge.cc kenshuge.cc

qushumi.com xepzw.com 3dllc.ne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